一种天轨系统导电触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0157发布日期:2020-06-30 20:0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轨系统导电触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轨移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轨系统导电触点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因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极易导致褥疮的发生,如果不及时预防及护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定时更换体位及移位,可使病人感到舒适,减少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关节拘挛、压疮的发生,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更好地降低护理风险,防范护理意外的发生。

常见的移位辅助器具:1、体位垫:卧床老年人希望调整体位时可以使用,在轮椅上姿势不稳时使用。2、移位机:移位机是一款专业的移位升降机,能为各种看护环境中的老年人提供灵活移动的解决方案。在医院、老年护理中心、养老院、家庭护理中心、私人住所等护理环境中,都可以使用移位机来移动和转运病人,从而保护老年人和护理人员,避免由于手动搬运老年人带来的危险。3、天轨移位系统:天轨移位系统是现在最先进的整体辅助移位转移系统。多在新病房改造和新建医疗机构中整体设计完成。天轨移位系统由轨道、转盘、主机、吊架、吊兜五部分组成。

在现有的天轨移位系统中,在轨道的上方某一位置处,如转盘处需要设置一些固定的用电设备,保证天轨移位系统的正常使用,这些固定的用电设备需要电源的支撑,而传统的天轨移位系统是在轨道上方每一个固定的用电设备处都设置一个小型电源,导致整个天轨移位系统成本增多,同时在维修和保养时给工作人员增加难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天轨系统导电触点结构,在每一个固定用电设备处增设一个结构简单的导电触点装置,当滑轮机构带着移动吊机移动至固定用电设备下方时,从移动吊机内的电源处获取电力,通过导电触点结构传递,给固定用电设备提供电力,从而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轨系统导电触点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轨系统导电触点结构,包括轨道,所述轨道分为上下两层,在所述轨道内部的上层固定设置有导电触点装置,在所述轨道内部的下层可移动地设置有滑轮机构,所述轨道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固定用电设备,所述固定用电设备与所述导电触点装置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轨道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吊机,所述移动吊机通过挂钩与所述滑轮机构连接;所述移动吊机内部设置有电源,所述滑轮机构的上端设置有导电铜片,所述导电触点装置的底部凸出设置有与所述导电铜片相对应的电源触点,同时所述导电触点装置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固定用电设备连接,所述滑轮机构上的导电铜片通过第二导线与所述移动吊机内部的所述电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触点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触点扭簧,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通孔,所述电源触点通过触点支撑架固定在所述通孔内部,所述触点扭簧设置在所述电源触点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凸起的导线固定座,所述第一导线通过螺丝和垫片固定在所述导线固定座上。

优选的,所述电源触点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电源触点与所述导电铜片接触的那一面为光滑圆曲面。

针对上述方案的结构特征,解释如下:

本方案设计的导电触点结构增设导电触点装置,从移动吊机内的电源处获取电力,通过导电触点结构传递给天轨系统某一特定位置的固定用电设备使用,具体原理为:滑轮机构带着移动吊机在轨道上移动,当滑轮机构移动到导电触点装置下方时,滑轮机构上的导电铜片和导电触点装置上的电源触点接触,此时移动吊机内的电源将电力通过第二导线传递至导电铜片,导电铜片将电力传递至电源触点,电源触点将电力通过第一导线传递至固定用电设备供其使用。

导电触点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电力从导电铜片传递电源触点时,电源触点通过第一导线将电力传递至固定用电设备,而触点扭簧的作用是给电源触点压力,以保证与导电铜片的良好接触。

将第一导线通过螺丝和垫片固定在导线固定座上,因为外壳内部整体空间小,这样可以第一导线合理地排布在外壳内部。

将电源触点设计成半圆形,使电源触点和导电铜片的接触面为光滑圆曲面,这样保证电源触点和导电铜片接触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源触点不会和导电铜片卡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设计的导电触点结构增设导电触点装置,从移动吊机内的电源处获取电力,通过导电触点结构传递给天轨系统的固定用电设备使用,有效地节约了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触点和导电铜片未接触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触点和导电铜片接触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电触点装置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轨道1、滑轮机构2、导电触点装置3、固定用电设备4、移动吊机5、电源6、导电铜片7、电源触点8、第一导线9、第二导线10、外壳11、触点扭簧12、导线固定座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天轨系统导电触点结构,包括轨道1,轨道1分为上下两层,在轨道1内部的上层固定设置有导电触点装置3,在轨道1内部的下层可移动地设置有滑轮机构2,轨道1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固定用电设备4,固定用电设备4与导电触点装置3的位置上下对应,轨道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吊机5,移动吊机5通过挂钩与滑轮机构2连接;移动吊机5内部设置有电源6,滑轮机构2的上端设置有导电铜片7,导电触点装置3的底部凸出设置有与导电铜片7相对应的电源触点8,同时导电触点装置3通过第一导线9与固定用电设备4连接,滑轮机构2上的导电铜片7通过第二导线10与移动吊机5内部的电源连接;本方案设计的导电触点结构增设导电触点装置3,从移动吊机5内的电源6处获取电力,通过导电触点8结构传递给天轨系统某一特定位置的固定用电设备4使用,具体原理为:滑轮机构2带着移动吊机5在轨道1上移动,当滑轮机构2移动到导电触点装置3下方时,滑轮机构2上的导电铜片7和导电触点装置3上的电源触点8接触,此时移动吊机5内的电源将电力通过第二导线10传递至导电铜片7,导电铜片7将电力传递至电源触点8,电源触点8将电力通过第一导线9传递至固定用电设备4供其使用。

优选的实施方式如下:

所述导电触点装置3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触点扭簧12,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通孔,所述电源触点8通过触点支撑架固定在所述通孔内部,所述触点扭簧12设置在所述电源触点8的上方;导电触点装置3的工作原理为:当电力从导电铜片7传递电源触点8时,电源触点8通过第一导线9将电力传递至固定用电设备4,而触点扭簧12的作用是给电源触点8压力,以保证与导电铜片7的良好接触。

外壳11内设置有凸起的导线固定座13,第一导线9通过螺丝和垫片固定在导线固定座13上;将第一导线9通过螺丝和垫片固定在导线固定座13上,因为外壳11内部整体空间小,这样可以第一导线9合理地排布在外壳11内部。

电源触点8的形状为半圆形,电源触点8与导电铜片7接触的那一面为光滑圆曲面;将电源触点8设计成半圆形,使电源触点8和导电铜片7的接触面为光滑圆曲面,这样保证电源触点8和导电铜片7接触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源触点8不会和导电铜片7卡住。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