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翘板组件及翘板开关。
背景技术:
翘板开关作为一种家用或类似用途的装置开关,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包括灯具的通断控制。翘板开关一般包括基座和面板,在基座内设置有翘板结构。
参照图1,现有技术中的翘板结构一般包括翘板2、翘板支撑件1和连接件3,翘板支撑件1的一端用于与翘板2接触,该端与翘板2接触的部位即为支撑部102,翘板支撑件1的另一端用于与导线连接;翘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触点202和第二触点204,翘板2的中部用于与支撑部102接触,且翘板2的中部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凸出的限位部203,连接件3设置在翘板2的一端且连接件3上设置有用于与翘板2上的触点接触的连接触点302,通过具有弹性伸缩触头与翘板2接触并驱动翘板2绕支撑部102转动,从而使其触点与连接触点302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翘板开关的导通和关断。
但是,这种翘板支撑件的支撑部采用的是直铜片结构,为了跷板摆动过渡更流畅都会把支撑部打尖(如图1所示),若不把支撑部打尖,则翘板在摆动过程中会有卡顿感,影响操作体验。将支撑部打尖后,在摆动翘板的过程中尖端相对更易磨损,支撑部磨损后使得伸缩触头的弹簧压力变小,伸缩触头对翘板的压力也变小,从而导致触点之间的压力偏松,出现接触不良而温度升高的现象,严重影响翘板开关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翘板组件,其组成的翘板开关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翘板组件,包括翘板支撑件,所述翘板支撑件包括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的一端为支撑部且其另一端为接线部,所述支撑部的支撑面为圆弧面或曲面,还包括翘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翘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向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间距,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头端设置有由于与第一触点接触的第三触点;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头端设置有用于与第二触点接触的第四接触点;所述翘板的中部被翘板支撑件的支撑面所支撑,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翘板支撑件的尾端均连接有接线端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线端子包括插接环,所述插接环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压紧螺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环的内壁上设置有凸点,所述凸点位于螺纹孔的对侧。
一种翘板开关,包括翘板组件,还包括基座、连接架、摆架和面板,所述基座上设置容置壳,所述翘板组件安装于容置壳内,所述容置壳上对应于各个接线端子的部位设置有穿线孔,所述摆架与连接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与基座连接固定,所述摆架上设置有可伸缩的接触头,所述接触头与翘板的中部压接,所述面板与摆架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在基座上且位于容置壳的边缘部位对称地设置有通孔,并在容置壳外侧面对应于通孔的部位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卡块,连接架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扣耳,扣耳用于穿过通孔并与卡块扣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摆架的上设置有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所述面板的背面还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卡扣,两卡扣分别卡入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翘板支撑件的支撑部的支撑面为圆弧面或支撑面,相比于尖形的支撑部,圆弧型或曲线型的支撑面不仅使翘板在摆动过程中更加平滑顺畅,且圆弧型或曲线型的支撑面更不易磨损,使得伸缩触头对翘板的压力可以长久保持比较恒定的状态,因而基本不会出现翘板开关触点之间接触出现松动的情况,有效防止了翘板开关接触不良,从而减少了翘板开关出现高温烧蚀的几率,使翘板开关更加耐用,大大延长了翘板开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翘板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翘板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的翘板组件的第一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翘板组件的第二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中的翘板开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中的连接架与基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的基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a部放大图;
图9为图7中的b部放大图;
图10为实施例三中的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三中的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三中的摆架与连接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三中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三中的翘板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翘板支撑件;101、支撑主体;102、支撑部;103、接线部;104、凸起部;105、倾斜部;2、翘板;201、翘板主体;202、第一触点;203、限位部;204、第二触点;3、连接件;301、连接主体;302、连接触点;4、第一连接件;401、第一连接主体;402、第三触点;5、第二连接件;501、第二连接主体;502、第四触点;6、第一接线端子;7、第二接线端子;8、第三接线端子;801、插接环;802、螺纹孔;803、压紧螺栓;804、凸点;9、基座;901、基板;902、容置壳;903、通孔;904、卡块;905、第一穿线孔;906、第二穿线孔;907、第三穿线孔;908、托槽;909、托架;910、通槽;911、固定轴;10、面板;1001、板体;1002、支撑片;1003、槽口;1004、卡扣;1005、连接板;1006、卡槽;11、连接架;1101、架体;1102、槽位;1103、开口;1104、连接耳;1105、连接孔;1106、支撑缘;1107、扣耳;12、摆架;1201、摆臂;1202、转轴;1203、第一卡口;1204、第二卡口;1205、摆杆;1206、空腔;1207、弹簧;1208、活动柱;1209、接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2,一种翘板支撑件1,包括支撑主体101,支撑主体101的一端为支撑部102且其另一端为接线部103,支撑部102呈圆弧形弯曲状,支撑部102包括外弧面和内弧面,且其外弧面用于与翘板2接触,即外弧面为支撑面。
相比于尖形的支撑部102,圆弧形的支撑部102不仅使翘板2在摆动过程中更加平滑顺畅,且圆弧形的支撑部102更不易磨损,使得伸缩触头对翘板2的压力可以长久保持比较恒定的状态,因而基本不会出现翘板2开关触点之间接触出现松动的情况,有效防止了翘板2开关接触不良,从而减少了翘板2开关出现高温烧蚀的几率,使翘板2开关更加耐用,大大延长了翘板2开关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翘板支撑件1,还在其接线部103的侧部对称地设置有凸起部104,凸起部104用于与导线接触并压紧导线。
此外,还将接线部103的端部设置为倾斜部105,其向翘板支撑件1的外侧倾斜。在将导线插入接线部103内侧时,倾斜部105具有导向作用,有利于导线的端头顺势进入接线部103的内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10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保证其支撑面为圆弧面即可,这里不一一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面还可以是曲面。
实施例二:
参照图3,一种翘板2组件,包括实施例一中的翘板支撑件1,还包括翘板2、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翘板主体2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触点202和第二触点204,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相向设置且两者之间存在间距,第一连接件4的头端设置有第三触点402且其尾端连接有第一接线端子6;第二连接件5的头端设置有第四接触点且在其尾端连接有第二接线端子7;翘板支撑件1的头端设置有支撑部102,支撑部102具有圆弧型或曲线型的支撑面,翘板支撑件1的尾端连接有第三接线端子8,翘板2的中部与翘板支撑件1的支撑面接触并被支撑面承托,翘板2可以绕支撑面摆动,第三触点402位于第一触点202随翘板2摆动所形成的路径上,而第四触点502位于第二触点204随翘板2摆动所形成的路径上。当翘板2摆动时,第三触点402可以与第一触点202接触或分离,第四触点502可以与第二触点204接触或分离。
参照图4,以第三接线端子8为例: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端子包括插接环801,在插接环801的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802,并在螺纹孔802内设置有压紧螺栓803,压紧螺栓803与螺纹孔802螺纹配合。在插接环801的内壁上设置有凸点804,凸点804位于螺纹孔802的对侧,翘板支撑件1的尾端的接线部103插入插接环801内,且翘板支撑件1的接线部103上的凸起部104面向凸点804。凸点804与凸起部104之间用于供导线的端头插入,导线插入后,通过旋拧压紧螺栓803可以使翘板支撑件1的连接部向凸点804靠近,从而夹紧导线。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4的尾端的接线部与翘板支撑件1的尾端的接线部的形状一致,且第一连接件4的尾端的接线部插入第一接线端子6的插接环内;同样的,第二连接件5的尾端的接线部与翘板支撑件1的尾端的接线部的形状一致,且第二连接件5的尾端的接线部插入第二接线端子7的插接环内。
实施例三:
参照图5,一种翘板2开关,包括实施例二中的翘板2组件,还包括基座9和面板10。
参照图6,该翘板2开关还包括连接架11,在基座9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翘板2组件的容置壳902,容置壳902向基座9的后方凸出,在容置壳902上设置有第一穿线孔905、第二穿线孔906和第三穿线孔907。翘板2组件设置于容置壳902内,第一接线端子6与第一穿线孔905对齐,第二接线端子7与第二穿线孔906对齐,第三接线端子8与第三穿线孔907对齐,且各个接线端子的压紧螺栓803从容置壳902内穿出,以便于用户旋拧。在基座9上且位于容置壳902的边缘部位对称地设置有通孔903,并在容置壳902外侧面对应于通孔903的部位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卡块904。连接架11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扣耳1107,扣耳1107用于穿过通孔903并与卡块904扣合。
参照图7和图8,第一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5和翘板支撑件1被容置壳902内的托架909支撑并固定,在容置槽内还设置有托槽908,翘板2中部的限位部203位于托槽908内,以防止翘板2左右扭摆。
参照图7和图9,在基座9的侧部对称地设置有通槽910,在通槽910内设置有固定轴911,固定轴911与基板901连接固定。
参照图10,连接架11中部设置有槽位1102,槽位1102的槽底为开口1103,在连接架11上且位于槽位1102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连接耳1104,连接耳1104的内侧设置有连接孔1105,连接耳1104的外侧设置有半圆形的支撑缘1106。
参照图11和图14,该翘板2开关还包括摆架12,摆架12包括摆臂1201和摆杆1205,摆杆1205的端部与摆臂1201的中部连接固定,从而构成“t”形的摆架12架体1101。在摆臂1201的中部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转轴1202,摆杆1205的内部设置有空腔1206,在空腔1206内设置有弹簧1207和活动柱1208,活动柱1208的上端位于空腔1206内,活动柱1208的下端为接触头1209,接触头1209用于与翘板2的中部抵接,弹簧1207的两端分别与空腔1206的内壁以及活动柱1208的上端抵接,在摆臂12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口1203和第二卡口1204。
参照图12,摆架12与连接架11转动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为:摆臂1201置于槽位1102内,转轴1202插入连接孔1105内,摆杆1205从槽位1102的槽底开口1103处穿过,槽位1102的深度大于摆臂1201的厚度,使得摆臂1201有一定的摆动空间。连接架11两侧的扣耳1107从基座9的通孔903处穿过并与容置壳902侧壁上的卡块904扣合,从而将连接架11与基座9连接固定。当连接架11与基座9扣合时,触头刚好与翘板2的中部接触并压紧翘板2的中部,且弹簧1207处于压缩状态。
参照图13,面板10包括板体1001,在板体1001的背面的中部对称地设置有一对支撑片1002,支撑片1002的端部用于连接耳1104的外侧的支撑缘1106抵接,支撑片1002的端部设置有半圆形的槽口1003,槽口1003的形状与支撑缘1106的形状吻合,当支撑片1002的端部与支撑缘1106抵接时,支撑缘1106进入槽口1003内。在板体1001的背面还对称地设置有一对卡扣1004,两卡扣1004用于分别卡入第一卡口1203和第二卡口1204内。当支撑片1002的端部与支撑缘1106抵接,且两卡扣1004分别卡入第一卡口1203和第二卡口1204内时,可以将面板10稳定可靠地固定在摆臂1201上,通过按压面板10可以带动摆架12摆动,从而驱动翘板2摆动,实现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在此基础上,还在面板10的背面的边缘部位对称地设置有一对连接板1005,连接板1005用于插入通槽910内,且连接板1005的端部设置有卡槽1006,卡槽1006与槽口1003同轴。卡槽1006用于供固定轴911卡入,同时连接片可绕固定轴911转动。连接片的加入,使得面板10的边缘部位能与基座9的边缘转动连接,再加上面板10的中部已经与摆臂1201固定连接,这样可以使面板10与基座9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使面板10不会发生晃动或松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