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开关的远程控制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1794发布日期:2020-08-28 16:31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开关的远程控制切换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开关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旋转开关的远程控制切换机构。



背景技术:

开关的词语解释为开启和关闭。它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元件。最常见的开关是让人操作的机电设备,其中有一个或数个接点。接点的“闭合”(closed)表示接点导通,允许电流流过;开关的“开路”(open)表示接点不导通形成开路,不允许电流流过。开关的发展历史从原始的需要人工手动操作的闸刀开关,发展到现在的在各种大型电气控制设备中应用的智能化开关,开关的功能越来越多,安全性也越来越高,旋转式开关是一种常见的开关,其通过将旋转操作器锁定在与旋转操作装置的特定状态相应的特定位置来阻止旋转操作装置被未经授权地操作。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光伏系统中,逐渐出现了对旋转开关远程切换功能的要求,例如在光伏板出现火灾时需要远程控制将电路断开,常用的实现远程切换功能的手段为在开关的操作手柄位置增加电动机,通过电动机带动旋转开关,进而实现旋转开关分断电路。但是采用电动机的方案不仅会使得旋转开关整体的体积变得非常大,而且成本会非常高,并且电动机往往需要几秒钟的运转时间才能实现切换,需要持续供电及反应速度慢,故很难在光伏系统中得到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旋转开关不具备远程控制切换功能,或者即便采用电动机实现了远程控制切换功能,也会有体积过大、成本过高、反应速度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储能模块和脱扣器,在脱扣器收到动作信号后将锁定滑块锁扣推到脱离第二锁扣孔限制的位置,锁定滑块被储能簧快速从已储能位置推到未储能位置,进而输出供旋转开关完成分合切换的能量,安全可靠。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开关的远程控制切换机构,包括储能模块和脱扣器;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簧、传动杆、锁定滑块和外壳;所述脱扣器包括信号输入部和动作输出部;所述锁定滑块能够在已储能位置与未储能位置之间来回运动;所述锁定滑块处于已储能位置时,所述锁定滑块的锁定滑块锁扣卡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二锁扣孔,并且所述储能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锁定滑块处于未储能位置时,所述锁定滑块的锁定滑块锁扣卡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一锁扣孔,所述储能簧处于释放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滑块锁扣卡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二锁扣孔时,所述锁定滑块不能从已储能位置向未储能位置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脱扣器的所述动作输出部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脱扣位置之间来回运动;所述动作输出部从锁定位置向脱扣位置的运动过程中,能够使所述锁定滑块锁扣脱离第二锁扣孔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滑块锁扣脱离第二锁扣孔的限制时,所述锁定滑块能够被所述储能簧从已储能位置推到未储能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脱扣器的所述信号输入部接收到动作信号时,所述动作输出部能够从锁定位置运动到脱扣位置;动作信号后,所述动作输出部能够从脱扣位置返回到锁定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板和锁扣簧,所述压板和所述锁扣簧能够在未储能位置将所述锁定滑块锁扣压入所述外壳的第一锁扣孔;所述压板和所述锁扣簧能够在已储能位置将所述锁定滑块锁扣压入所述外壳的第二锁扣孔。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簧的第一端部抵住所述锁定滑块,所述储能簧的第二端部抵住所述外壳。

进一步地,还包括输入手柄,所述输入手柄与所述锁定滑块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锁定滑块相连。

进一步地,还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锁定滑块固接;所述传动杆的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滑动板相连。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1.采用储能结构,一旦触发脱扣器的动作信号,后续动作不受外界环境干扰;

2.安全可靠,体积小,成本低;

3.动作时间快,毫秒级切换时间,且动作时无需持续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入手柄剖面示意图一;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入手柄剖面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扣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定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已储能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未储能位置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释能过程剖面示意图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释能过程剖面示意图二。

附图标号:3-储能模块;4-脱扣器;301-输入手柄;302-储能簧;303-滑动板;304-传动杆;305-压板;306-锁定滑块;307-锁扣簧;309-外壳;310-侧板;311-底座;303a-传动杆连接孔;304a-第一连接部;304b-第二连接部;304c-杆体;306a-锁定滑块锁扣;305a-锁扣簧安装槽;306b-滑动板第一过孔;306c-锁定滑块卡扣孔;309a-第一锁扣孔;309b-第二锁扣孔;309c-滑动板第二过孔;309d-外壳阻挡部;309e-压板限位部;309f-外壳安装部;401-信号输入部;402-动作输出部;403-脱扣器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旋转开关的远程控制切换机构,包括储能模块3和脱扣器4;储能模块3包括储能簧302、传动杆304、锁定滑块306、外壳309和侧板310;脱扣器4包括信号输入部401和动作输出部402,信号输入部401包括导线及用于与外界连接的接插件,动作输出部402包括弹簧和推杆;锁定滑块306能够在已储能位置与未储能位置之间来回运动;外壳309和侧板310形成一个外壁,将储能簧302、压板305、锁定滑块306和锁扣簧307包覆;储能簧302的第一端部抵住锁定滑块306,储能簧302的第二端部抵住外壳309。

如图3a、图3b所示,滑动板303穿过如图8所示的锁定滑块306的滑动板第一过孔306b,输入手柄301的卡扣穿过锁定滑块306的锁定滑块卡扣孔306c,将输入手柄301、滑动板303和锁定滑块306三者固接在一起;传动杆304的第二连接部304b穿在滑动板303的传动杆连接孔303a中,传动杆304能够绕动杆连接孔303a转动。

如图4所示,外壳309包括第一锁扣孔309a、第二锁扣孔309b、滑动板第二过孔309c、外壳阻挡部309d、压板限位部309e和外壳安装部309f;第一锁扣孔309a和第二锁扣孔309b能够容纳锁定滑块锁扣306a;外壳阻挡部309d能够限制锁定滑块306的移动位置;压板限位部309e用于在锁定滑块306运动过程中限制压板305的位姿;外壳安装部309f用于固定安装。

通过外力施加在输入手柄301上能够使锁定滑块306克服图6所示的锁扣簧307和图7所示的压板305产生的压力,并使得压板305向上抬升,进而使得锁定滑块锁扣306a脱离第一锁扣孔309a的限位,压缩储能簧302并从未储能位置运动到已储能位置;当锁定滑块306运动到已储能位置时,压板305在锁扣簧307的作用下,压迫锁定滑块锁扣306a卡接在第二锁扣孔309b中,锁定滑块306无法运动,储能簧302保持压缩状态;锁扣簧307装在压板305的锁扣簧安装槽305a内。

脱扣器4的动作输出部402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脱扣位置之间来回运动;脱扣器本体403设置有铁心和线圈,当脱扣器4的信号输入部401接收到动作信号后,脱扣器本体403产生磁场,使得动作输出部402从锁定位置运动到脱扣位置,在动作输出部402从锁定位置运动到脱扣位置的过程中,能够推动锁定滑块锁扣306a克服锁扣簧307和压板305的压力,使锁定滑块锁扣306a脱离第二锁扣孔309b的限制。

当锁定滑块锁扣306a脱离第二锁扣孔309b的限制后,锁定滑块306能够在储能簧302的作用下从已储能位置运动到未储能位置,同时驱动传动杆304发生相应位移,传动杆304通过如图5所示杆体304c和第一连接部304a向旋转开关传递动力。

如图9所示,此时锁定滑块306处于已储能位置,储能簧302处于压缩状态,锁定滑块锁扣306a卡在第二锁扣孔309b内,此时锁定滑块306无法运动;动作输出部402处于锁定位置。

如图10所示,此时锁定滑块306处于未储能位置,储能簧302处于释放状态,锁定滑块锁扣306a卡在第一锁扣孔309a内,锁定滑块306能够向已储能位置运动;动作输出部402处于脱扣位置。

如图11所示,为释能过程示意图,即本实施例的旋转开关的远程控制切换装置从图9状态向图10状态变化的过程。脱扣器4接收到动作信号后动作输出部402打出到解锁位置,锁定滑块锁扣306a在动作输出部402的作用下克服锁扣簧307和压板305的压力并逐渐脱离第二锁扣孔309b;如图12所示,当锁定滑块锁扣306a完全脱离第二锁扣孔309b后,锁定滑块306在储能簧302的作用下逐渐向未储能位置运动,同时通过滑动板303拉动传动杆304,使得传动杆304输出动力;当锁定滑块306运动到未储能位置时,在锁扣簧307和压板305的作用下,锁定滑块锁扣306a进入到第一锁扣孔309a,即进入如图10所示的未储能位置。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