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防水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2781发布日期:2020-06-23 22:08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防水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微动开关,具体是一种内防水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指一个可以使电路开路、通路,使电流中断或使电流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所述防水微动开关开关广泛用于打印机、电子门锁,智能电表、水表,汽车门锁等领域,具有使用频度大、操作随意性强的特点。

但目前市面上公开的开关不能防水,或能防水但体积大,没有安装定位孔或只有一个安装定位孔,如(图2)一种包括、按钮、上盖、底座、端子、弹片。所述按钮驱动弹片,弹片在端子之间做上下转换,从而实现通断功能,所述开关端子是dip端子,只适用于插pcb板或焊线。

如(图3)一种包括按钮、上盖、防水圈、底座、端子、动片,动杆,拉簧。所述下盖内设有按钮上下驱动装置,下盖内设有nc端子,no端子,所述套有防水圈的按钮驱动动片,动片在端子之间做上下转换,从而实现通断功能,所述开关端子是dip端子,只适用于插pcb板或焊线。现在市场上有需要一种二只或三只端子从侧面连接或快速插接的,有附带连接线的快速插接头,可实现单向或双向开关转换功能和能够快速插接连接电路的,不用通过焊接或插pcb板的微动开关。目前上述的市场上两类开关都不能满足现有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防水微动开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防水微动开关,包括按钮、上盖、弹片、端子、上端子、底座、固胶套和ul导线,底座顶部设置有内腔,所述端子包塑于底座的内腔内,且端子上表面与内腔底面相平,所述端子中央设置有前卡件和后卡件,端子接触位置设置有第一触点孔,触点孔内铆接有端子触点,端子上还设置中间端子,中间端子设置有插接孔、端子尖部和插接夹子,上端子设置有针脚与第三触点孔,针脚活动嵌入插接孔;弹片上设置有前卡口、后卡口、第二触点孔和弹性舌片,前卡口和后卡口与前卡件和后卡件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腔边缘设置有底座防水槽,四个角设置有定位铆柱,正面设置有个安装孔,侧面设置有凸块,凸块四周设置有凸肋,底座防水槽内设置有防水膜,防水膜周边设置有防水圈,中间触发位置设置有弹性圈,所述防水膜的弹性圈方向向上,弹性圈下方设置有驱动凸点,上盖四角设置有四个定位孔,底部周边设置有上盖防水槽,触发位置设置有按钮孔。上盖左右两侧设置有挂耳和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按钮为“┻”形,设置有方形头部,方形头部与上盖触摸发位置的按钮孔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柄头部设置有度折弯,折弯处设置有“凹”孔,“凹”孔内设置有向下折弯的弹性的舌片,所述压柄的“凹”形下边缘与上盖的挂耳配合,压柄的弹性舌片与上盖凹槽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胶套为“口”形,内侧四周设置有凹槽,所述固胶套通过内侧四周凹槽与底座对应位置的四个凸肋扣合,所述ul导线一端焊接在端子尖部上,且另一端从固胶套的通孔中穿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l导线一端铆接有插接端子上,所述插接端子安装在插座内,ul导线与插接端子和插座组合一体嵌入在固胶套内,插接端子与端子尖部相配合,ul导线另一端连接有防水插座,防水插座内插接有防水插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端子向上折弯成“z”形,且设置有第四触点孔。弹片触点上下动作,与第三触点孔、第四触点孔上下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端子向上折弯成“z”形,且设置有下端子泡点,端子旁边折弯成“┏”设置有上端子泡点。弹片触点上下动作,与下端子泡点、上端子泡点上下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同时实现单向和双向开关转换功能和能够快速插接连接电路,能够从侧面连接或快速插接;寿命长达100万次以上、微小间距导通但工作行程长达1mm以上、体积小便于安装使用,实现最小安装高度3.5~7.5mm、双重产生操作力装置,使得产品操作力能做大达5n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内防水微动开关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外形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外形示意图。

图4为内防水微动开关的爆炸图。

图5为内防水微动开关的压柄附图。

图6为内防水微动开关的防水膜附图。

图7为内防水微动开关的底座附图。

图8为内防水微动开关的上盖附图。

图9为内防水微动开关的端子附图。

图10为内防水微动开关的端子改进图。

图11为内防水微动开关的端子进一步改进图。

图中:1-压柄、1111-折弯、1112-“凹”孔、1113-舌片、1114-“凹”形下边缘、2-按钮、21-方形头部、3-上盖、31-上盖防水槽、32-定位孔、33-按钮孔、34挂耳、35-上盖凹槽、4-防水膜、41-防水圈、42-弹性圈、43-驱动凸点、5-弹片、51-前卡口、52-后卡口、53-第二触点孔、54-弹性舌片、55-横梁、6-弹片触点、7-端子、701-前卡件、702-后卡件、703-触点孔、704-插接孔、705-端子尖部、706-插接夹子、714-第四触点孔、723-上端子泡点、724-下端子泡点、8-端子触点、9-上端子、91-针脚、92-第三触点孔、10-底座、101-内腔、102-底座防水槽、103-定位铆柱、104-安装孔、105-凸块、106-凸肋、11-固胶套、111-凹槽、112-通孔、12-ul导线、13-插座,14-插接端子、15-防水插座、16-防水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内防水微动开关,包括按钮2、上盖3、弹片5、端子7、上端子9、底座10、固胶套11和ul导线12,底座10顶部设置有内腔101,所述端子7包塑于底座的内腔101内,且端子7上表面与内腔101底面相平,所述端子7中央设置有前卡件701和后卡件702,端子接触位置设置有第一触点孔703,触点孔703内铆接有端子触点8,端子7上还设置中间端子,中间端子设置有插接孔704、端子尖部705和插接夹子706,上端子9设置有针脚91与第三触点孔92,针脚91活动嵌入插接孔704;弹片5上设置有前卡口51、后卡口52、第二触点孔53和弹性舌片54,前卡口51和后卡口52与前卡件701和后卡件702相对应。弹片5通过弹性舌片54产生弹性,促使弹片5的触点位置在第三触点孔92与第一触点孔703之间上下运动。

所述内腔101边缘设置有底座防水槽102,四个角设置有定位铆柱103,正面设置有2个安装孔104,侧面设置有凸块105,凸块105四周设置有凸肋106。

所述底座防水槽102内设置有防水膜4,防水膜4周边设置有防水圈41,中间触发位置设置有弹性圈42,所述防水膜4的弹性圈42方向向上,弹性圈42下方设置有驱动凸点43。

所述上盖3四角设置有四个定位孔32,底部周边设置有上盖防水槽31,触发位置设置有按钮孔33。上盖3左右两侧设置有挂耳34和压柄1。所述上盖3通过四个定位孔32与底座10的定位铆柱103配合装配,将防水膜4封闭在两者之间,通过铆接底座的定位铆柱103使底座10与上盖3闭合。

所述按钮2为“┻”形,设置有方形头部21,方形头部21与上盖3触摸发位置的按钮孔33配合,可上下活动。

所述压柄1头部设置有90度折弯1111,折弯1111处设置有“凹”孔1112,“凹”孔1112内设置有向下折弯的弹性的舌片1113。所述压柄1的“凹”形下边缘1114与上盖3的挂耳34配合,压柄1的弹性舌片1113与上盖凹槽35配合,防止脱落。

所述固胶套11为“口”形,内侧四周设置有凹槽111,所述固胶套11通过内侧四周凹槽111与底座10对应位置的四个凸肋106扣合,所述ul导线12一端焊接在端子尖部705上,且另一端从固胶套11的通孔112中穿出,焊接后固胶套11内填充胶水,凝固后与外部防水,所述防水微动开关可实现极小空间安装,防水,可靠性高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压动压柄1后,使其驱动按钮2在上盖3的按钮孔33内上下活动,按钮底部凸点21驱动防水膜4的弹性圈42使其产生弹性形变,上下移动,防水膜4的驱动凸点43驱动弹片的横梁55,使弹片5的弹性舌片54做上下切换弹动,从而使弹片触点53与上端子触点92和下端子触点703进行切换接触。

实施例2

作为产品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ul导线12一端铆接有插接端子14上,所述插接端子14安装在插座13内,ul导线12与插接端子14和插座13的组合体,可直接插入固胶套11的框内,插接端子与端子尖部705紧密结合,实现连通。ul导线12另一端连接有防水插座15,防水插座15内插接有防水插头16,这样整个电气部分可做到完全防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中间端子向上折弯成“z”形,且设置有第四触点孔714。弹片触点6上下动作,与第三触点孔703、第四触点孔714上下接触,双向切换。

实施例4

请参阅图1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在于:中间端子向上折弯成“z”形,且设置有下端子泡点723,端子7旁边折弯成“┏”设置有上端子泡点724。弹片触点6上下动作,与下端子泡点723、上端子泡点724上下接触,双向切换。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