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式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4987发布日期:2020-06-09 20:2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钮式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钮式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旋钮式开关作为汽车仪表板上重要的部件,因其能够增强人机交互的舒适性,且具备功能集合度高和操作舒适的优点,在汽车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使驾驶员便于操作,旋钮式开关一般安装在距离驾驶员较近的仪表板上,同时为了不影响仪表板的外观,通常采用卡接的方式将旋钮式开关固定在仪表板上,即将旋钮式开关从仪表板的正面按压卡接至仪表板上。

当旋钮式开关损坏或者需要进行检修时,通常需要将其从仪表板上拆卸下。但目前的旋钮式开关在拆卸时由于在仪表板的正面没有提供可拆卸的空间,均需要将仪表板整体拆卸,然后再从仪表板的背面将旋钮式开关上的卡扣推向仪表板的正面,使其按回,以使卡扣从仪表板上脱开,以完成旋钮式开关的拆卸;整个拆卸过程费时费力,拆卸效率较低,且仪表板多次拆卸安装,容易损坏,使生产成本较高。

针对以上问题,亟需一种旋钮式开关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旋钮式开关,能够实现将旋钮式开关从仪表板正面快速拆卸,省时省力,且拆卸效率较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钮式开关,卡接在汽车的仪表板上,包括:

旋钮,所述旋钮用于调节档位;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旋钮被配置为能够带动所述连接轴及所述第一凸台转动;

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卡接在所述仪表板上的卡槽内,所述卡扣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卡扣被配置为当下压并旋转所述旋钮时,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位于同一水平面并抵接,所述第一凸台带动所述第二凸台移动,以将所述卡扣从所述卡槽移出。

优选地,所述旋钮式开关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卡扣上未与所述卡槽卡接的一端,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不抵接时,所述第一弹性件能够带动所述卡扣自动复位。

优选地,所述卡扣及所述第一弹性件均设置有两个。

优选地,所述旋钮式开关还包括档位盘,所述档位盘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旋钮,所述旋钮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转动,以调节不同的所述档位。

优选地,所述档位盘上设置有拆卸档位,旋转所述旋钮至所述拆卸档位时,所述卡扣能够从所述卡槽内移出。

优选地,所述档位盘上还设置有多个工作档位,旋转所述旋钮至任一个所述工作档位时,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凸台的上侧,以使所述旋钮能够切换多个所述工作档位。

优选地,所述旋钮式开关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位于所述卡扣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外侧,且与所述档位盘连接,所述外壳用于保护所述卡扣及所述第一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卡扣,以使所述第一弹性件及所述卡扣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移动。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开口,以使所述卡扣的端部能够穿过所述开口,以抵接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旋钮式开关还包括底座,所述卡扣及所述连接轴的底端均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向下压并旋转旋钮时,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位于同一水平面并抵接,使第一凸台带动第二凸台移动,以将卡扣从仪表板上的卡槽移出;再将整个旋钮式开关用力从仪表板的正面取出,以实现将旋钮式开关快速拆卸,省时省力,拆卸效率较高,且不需要在仪表板的正面提供多余的可拆卸的空间,节省空间;不再需要将仪表板整体进行拆卸,使拆卸成本较低;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护仪表板不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式开关处于工作档位时的结构示意图(除去外壳);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式开关处于拆卸档位时的结构示意图(除去外壳);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钮式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

1-旋钮;

2-连接轴;21-第一凸台;

3-卡扣;31-第二凸台;32-第一弹性件;

4-档位盘;41-第一容纳槽;

5-底座;

6-外壳;61-第二容纳槽;6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己。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旋钮式开关,通过卡接的方式将其固定在汽车的仪表板上,以便于驾驶员通过调节旋钮式开关对汽车的各个状态进行控制。如图1所示,旋钮式开关包括旋钮1、连接轴2、卡扣3及档位盘4。其中,档位盘4上设置有多个工位档位以及拆卸档位,旋钮1用于调节档位盘4上的各个档位,以使驾驶员能够控制汽车的状态。其中,档位盘4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容纳槽41,第一容纳槽41用于容纳旋钮1,旋钮1能够在第一容纳槽41内转动,以调节不同的档位。

具体地,连接轴2与旋钮1连接,连接轴2竖直位于旋钮1的下侧,连接轴2上设置有第一凸台21,旋钮1被配置为能够带动连接轴2及第一凸台21转动。卡扣3用于卡接在仪表板上的卡槽内,以将旋钮式开关固定在仪表板上。卡扣3上设置有第二凸台31,当将旋钮1由工作档位旋转至拆卸档位后,卡扣3被配置为当下压并旋转旋钮1时,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31位于同一水平面并抵接,以使第一凸台21带动第二凸台31移动,以将卡扣3的端部从卡槽内移出,以便于将旋钮式开关从仪表板上取出。且旋钮式开关还包括底座5,卡扣3及连接轴2的底端均设置在底座5的顶端,以支撑卡扣3及连接轴2。

当旋转旋钮1至任一个工作档位时,第一凸台21均位于第二凸台31的上侧;即便旋钮1进行任意旋转,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31也不会相互抵接,以便于旋钮1能够任意切换多个工作档位,最大限度地满足汽车的各个工作状态的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当整个旋钮式开关损坏或者需要检修,需将旋钮式开关从汽车的仪表板上拆卸下时,将旋钮1旋转至档位盘4上的拆卸档位,再向下压缩旋钮1及连接轴2,以使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3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相互抵接,同时再沿抵接的方向旋转旋钮1,使第一凸台21进一步抵接第二凸台31,使第二凸台31带动卡扣3的端部沿远离仪表板上卡槽的方向移动,以将卡扣3的端部从仪表板上的卡槽内移出;此时再将整个旋钮式开关用力即可从仪表板的正面取出,以实现将旋钮式开关快速拆卸。

通过将旋钮1由工作档位旋转至拆卸档位后,卡扣3被配置为当下压并旋转旋钮1时,第一凸台21带动第二凸台31移动,以将卡扣3从仪表板上的卡槽移出;再将整个旋钮式开关用力从仪表板的正面取出,以实现将旋钮式开关快速拆卸,省时省力,拆卸效率较高,且不需要在仪表板的正面提供多余的可拆卸的空间,节省空间;不再需要将仪表板整体进行拆卸,使拆卸成本较低;同时能够较好地保护仪表板不受损坏。

进一步地,旋钮式开关还包括第一弹性件32,第一弹性件32设置在卡扣3上未与卡槽卡接的一端。当旋钮式开关顺利拆卸后,需要将卡扣3复位。此时再沿远离抵接的方向旋转旋钮1,使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31不再相互抵接时,第一弹性件32能够带动卡扣3自动复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为压缩弹簧。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2还可以为扭簧。

具体地,如图3所示,旋钮式开关还包括外壳6,外壳6位于卡扣3及第一弹性件32的外侧,且外壳6的顶端与档位盘4连接,外壳6的底端与底座5连接,外壳6用于保护卡扣3及第一弹性件32,以避免卡扣3及第一弹性件32受损。

进一步地,外壳6上设置有与第一弹性件32及卡扣3相适配的第二容纳槽61,第二容纳槽61用于容纳第一弹性件32及卡扣3,以使第一弹性件32及卡扣3在第二容纳槽61内移动。

当第一凸台21带动第二凸台31移动,以使第二凸台31带动卡扣3的端部沿远离仪表板上卡槽的方向移动,且卡扣3只能在第二容纳槽61内直线移动;由于第一弹性件32位于卡扣3的另一端,此时第一弹性件32抵接第二容纳槽61外壳6的端部,并产生弹性力。其中,外壳6上还设置有与卡扣3相适配的开口62,以使卡扣3的端部能够穿过开口62,以抵接在卡槽内。

当旋钮式开关顺利拆卸后,需要将卡扣3复位,此时再次旋转旋钮1,旋转方向为远离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31相抵接的方向,以使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31不相互抵接时;再将旋钮1旋转至工作档位,此时连接轴2能够自动竖直向上跳动,使第一凸台21位于第二凸台31的上侧;同时,第一弹性件32由于具有弹性力,能够自动从第二容纳槽61的端部弹出,积蓄的弹性力给卡扣3靠近卡槽的一端一个作用力,卡扣3获得的作用力能够带动卡扣3的端部自动复位,即能够使卡扣3的端部经过外壳6上的开口62处,自动移动至外壳6的外部。当检修好旋钮式开关后,再通过将卡扣3上位于外壳6外部的端部卡接在仪表板上的卡槽内,以实现将检修好的旋钮式开关重新固定在汽车的仪表板上。

通过在卡扣3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弹性件32,能够在卡扣3需要复位时,第一弹性件32的弹性力带动卡扣3的端部经过外壳6上的开口62处,自动移动至外壳6的外部,以便于重新将旋钮式开关安装固定在仪表板上的卡槽内;复位操作简单,且复位效果较好;不需要通过人工复位,省时省力,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卡扣3及第一弹性件32均设置有两个。相对应地,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31也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一凸台21关于连接轴2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凸台31关于连接轴2对称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卡扣3,能够更稳定地将旋钮式开关固定在卡槽内,使旋钮式开关在汽车仪表板上的固定效果较好,不容易出现旋钮式开关从仪表板上掉落的情况。且通过两个第一凸台21分别抵接与两个第二凸台31,能够使抵接效果更好,当需要将旋钮式开关从仪表板上拆卸时,能够较好地使卡扣3的端部从卡槽内移出。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卡扣3及第一弹性件32的数量设置为一个。相对应地,第一凸台21和第二凸台31也分别设置一个。

其中,连接轴2上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当旋钮1向下压缩时,连接轴2上的第二弹性件受到挤压,以带动连接轴2向下压缩;当旋钮1不再向下压缩时,连接轴2上的第二弹性件具有弹性力,以带动连接轴2自动向上移回至初始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旋钮式开关的具体工作过程:首先,旋钮式开关处于工作状态时,此时旋钮1位于工作档位,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31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一凸台21位于第二凸台31的上侧,在多个工作档位之间任意旋转旋钮1,以满足汽车在各个工作状态下的需要。

其次,当旋钮式开关损坏或者需要进行检修时,需要将整个旋钮式开关从仪表板上拆卸。先将旋钮1旋转至拆卸档位,再向下压缩旋钮1及连接轴2,直至第一凸台21竖直向下移动直至与第二凸台3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相互抵接;当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31相互抵接后,再进一步旋转旋钮1,以使第一凸台21进一步抵接第二凸台31,并带动第二凸台31运动,以使第二凸台31带动卡扣3从仪表板上的卡槽内移出,直至卡扣3上位于外壳6外部的端部经过外壳6上的开口62处全部移回至外壳6内部;此时,再用力即可将整个旋钮式开关从仪表板上取出。

然后,当旋钮式开关从仪表板上拆卸后,进行检修时,需要将卡扣3进行复位,此时再沿远离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31相抵接的方向旋转旋钮1,使第一凸台21与第二凸台31不再相互抵接,再将旋钮1旋转至工作档位,此时,由于连接轴2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力能够带动连接轴2自动向上移回至初始状态,使第一凸台21位于第二凸台31的上侧;同时,第一弹性件32产生的弹性力能够带动卡扣3自动复位,即卡扣3的端部能够经过外壳6上的开口62处,自动移动至外壳6的外部。

最后,当检修好旋钮式开关后,通过将卡扣3上位于外壳6外部的端部卡接在仪表板上的卡槽内,以实现将检修好的旋钮式开关重新固定在汽车的仪表板上,以完成整个拆卸、检修及重新安装的工作过程。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