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光膜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5293发布日期:2020-10-17 01:3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增光膜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薄膜、裸眼3d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光膜、以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增光膜由于其包含的荧光胶层组成成分的原因仅限于提高一定亮度,却不能提高色彩饱和度及裸眼3d视觉效果,大大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由于增光膜仅由一层呈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组成,其亮度也受到一定限制,进一步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导致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无法更好的适用于各种环境的应用场景,竞争力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光膜及发光装置,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和亮度均较低,大大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导致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竞争力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光膜,所述增光膜包括基材层和荧光胶层,所述荧光胶层由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所述荧光胶层包括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设置所述基材层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88-98):(0-10):(0-10):(1-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92-95):(0-4):(0-4):(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粉由红粉和绿粉混合形成,所述红粉和绿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2: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荧光胶层的总高度范围为10μm-65μm,其中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范围为2μm-15μm,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范围为8μm-50μ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为pet或pc组成,所述基材层下表面为经过雾化处理的雾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基材层下表面和/或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还设置有保护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一高一低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荧光胶层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等高分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光源和如上所述的增光膜,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射入,经过所述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光膜及发光装置,首先通过将聚丙烯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进行混合形成荧光胶,进一步地,根据该形成的荧光胶制作增光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增光膜由于其包含的荧光胶组成成分的原因,造成色彩饱和度低,大大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导致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竞争力低的问题。也即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中的增光膜相比,通过对增光膜中的荧光胶层的组成材料进行改进,从而使得包含该荧光胶层的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大大提升。

其次在本实用新型中,增光膜中的荧光胶形成的荧光胶层包括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其中:

第一层荧光胶层设置基材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其一光源发出的光线会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中产生折射、反射,可进一步提升增光膜的亮度,而现有技术中并无该呈平直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其仅依靠一层呈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产生折射、反射,提亮效果差;其二第一层荧光胶层加大了与基材层的接触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增光膜以及由该增光膜制作而成的发光装置的密封性,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直接与基材层接触,两者接触的面积有限,特别是在为了提升亮度使得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的各棱镜间距增大的情况下,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与基材层接触的面积会更小,从而造成增光膜以及由该增光膜制作而成的发光装置的密封性差;其三还可以理解的是,增光膜的荧光胶层通过模具辊轮形成,其可以起到保护模具辊轮的棱镜结构,避免了模具辊轮的棱镜结构直接与基材层接触,从而破坏模具辊轮的棱镜结构,继而影响增光膜第二层荧光胶层棱镜结构的完整性,和现有技术中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模具辊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增光膜的生产成本。

第二层荧光胶层设置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其中经由第一层荧光胶层折射、反射的光射出经过第二层荧光胶层,在第二层荧光胶层中产生折射后射出,进一步减少了漏光现象的发生,且不易产生干涉现象,使光线聚集在30度-150度之间,提升了增光膜的亮度、提亮效果好。

可见在本实用新型中,对荧光胶层的组成材料和结构均进行了改进,使得利用该荧光胶层形成的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以及亮度均大大提升,从而增大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使得该增光膜以及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可更好的适用于各种环境的应用场景,更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增光膜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增光膜的制作方法的基本流程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101为基材,102为荧光胶层,1021为第一层荧光胶层,1022为第二层荧光胶层,h为荧光胶层的高度,h1为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为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

其中,图2中的附图标记201为基材,202为荧光胶层,2021为第一层荧光胶层,2022为第二层荧光胶层,h为荧光胶层的高度,h1为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为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1为第二层荧光胶层中棱镜条高度较高的高度,h22为第二层荧光胶层中棱镜条高度较低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和亮度均较低,大大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导致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竞争力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光膜,该增光膜包括基材层和荧光胶层,其中荧光胶层由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其包括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第一层荧光胶层设置基材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第二层荧光胶层设置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

首先对荧光胶层的组成材料进行说明: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可为(88-98):(0-10):(0-10):(1-10)。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可为(92-95):(0-4):(0-4):(1-3)。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荧光粉由红粉和绿粉混合形成,其配比可为2:1。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聚丙烯酸酯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戊烯,聚丁烯,丁二烯苯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醚,聚丙烯腈,聚乙烯醇,丙烯腈聚碳酸酯,聚偏二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氟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苯酚,三聚氰胺,尿素,尿烷,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聚烯丙基砜,羟基苯甲酸聚酯,聚醚酰亚胺,聚环己烯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可以优选使用萘二甲酸酯,聚酯碳酸酯,聚乳酸,酚醛树脂,硅树脂等中的任意组合;或者选用几种(甲基)丙烯酸酯,如未取代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如取代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羟基,环氧基或卤素取代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环戊烯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氢糠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光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tpo(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l(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907(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itx(2异丙基硫杂蒽酮(2、4异构体混合物)),184(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等中的任意组合。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荧光粉包括但不限于铕激活的氧化钇,铈、铽激活的铝酸盐等中的任意组合。

应当理解的是,采用上述所介绍的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可使得荧光胶层折射率在1.55~1.65,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

其次对荧光胶层的结构进行说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这里以一种具体的增光膜进行示例说明。

请参见图1所示,增光膜包括基材101以及如上所述的荧光胶形成的荧光胶层102,其中荧光胶层包括第一层荧光胶层1021和第二层荧光胶层1022,第一层荧光胶层1021设置基材101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第二层荧光胶层1022设置在第一层荧光胶层1021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在图1中第二层荧光胶层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等高分布。

可选地,请参见图1所示,荧光胶层的总高度h范围为10μm-65μm,其中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1范围为2μm-15μm,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范围为8μm-50μm。例如当荧光胶层的总高度h=10μm时,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1=2μm,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8μm;或者当荧光胶层的总高度h=65μm时,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1=15μm,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50μm,或者当荧光胶层的总高度h=50μm时,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1=10μm,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40μm。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列举的只是几种常见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灵活调整。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这里以另一种具体的增光膜进行示例说明。

请参见图2所示,增光膜包括基材201以及如上所述的荧光胶形成的荧光胶层202,其中荧光胶层包括第一层荧光胶层2021和第二层荧光胶层2022,第一层荧光胶层2021设置基材201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第二层荧光胶层2022设置在第一层荧光胶层2021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在图2中第二层荧光胶层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一高一低均匀分布,其中采用各棱镜条的高度呈一高一低均匀分布的方式可以使得后续在组装发光装置时不易产生吸附现象,且由于间距增大,更进一步提升了增光膜的亮度。

可选地,请参见图2所示,荧光胶层的总高度h范围为10μm-65μm,其中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1范围为2μm-15μm,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范围为8μm-50μm,其中由于各棱镜条的高度呈一高一低均匀分布,请参见图2所示,棱镜条高度较高的为h21,棱镜条高度较低的为h22,例如当荧光胶层的总高度h=10μm时,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1=2μm,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h21=8μm,h22可任意设定其仅需大于0μm小于8μm即可;或者当荧光胶层的总高度h=65μm时,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1=15μm,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h21=50μm,h22可任意设定其仅需大于0μm小于50μm即可;或者当荧光胶层的总高度h=50μm时,第一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1=10μm,第二层荧光胶层的高度h2=h21=40μm,h22可任意设定其仅需大于0μm小于40μm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列举的只是几种常见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灵活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示例的只是两种具体的增光膜,在实际应用中,棱镜条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各棱镜条间距、高度、棱镜条峰的角度等可相同可不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各棱镜条的间距可设置得较大,从而亮度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棱镜条峰的角度大于50度,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增光膜以及由该增光膜制作而成的发光装置的良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基材层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组成,其中pet形成的基材层的热塑性好、比重轻、耐化学腐蚀,pc形成的基材层机械性能高、耐热老化性好、耐溶剂性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列举的只是两种常见的基材层材料,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两种基材层,例如基材层包括但不限于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优选地,基材层材料是有机材料,更优选地,其是有机低聚物或有机聚合物材料,甚至更优选地,其是光固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等任意组合的有机聚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灵活调整。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基材的下表面可为经过雾化处理的雾面,由于经过雾化处理的雾面其遮瑕性佳、抗牛顿环效果好、颗粒感更细腻,从而使得增光膜的出光效果更好。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基材层下表面和/或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还可设置有保护膜,例如可仅基材层下表面设置保护膜,或者可仅在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设置保护膜,或者可同时在基材层下表面和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设置保护膜;这样可以对基材层和/或第二层荧光胶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使得增光膜的使用寿命更长。可选地,保护膜包括但不限于pe(聚乙烯薄膜)、cpp(流延聚丙烯薄膜,又称未拉伸聚丙烯薄膜)等中的任意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基材层下表面和/或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设置保护膜以及保护膜材料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灵活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首先是通过聚丙烯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荧光胶,其中荧光胶折射率为1.55-1.65,进一步地,根据该形成的荧光胶制作增光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增光膜由于其包含的荧光胶组成成分的原因,造成色彩饱和度低,大大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导致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竞争力低的问题。也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荧光胶层的组成材料进行改进,从而使得包含该荧光胶层的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大大提升。

其次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光膜,其由上述组成材料的荧光胶形成的荧光胶层包括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其中:

第一层荧光胶层设置基材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其一光源发出的光线会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中产生折射、反射,可进一步提升增光膜的亮度,而现有技术中并无该呈平直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其仅依靠一层呈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产生折射、反射,提亮效果差;其二第一层荧光胶层加大了与基材层的接触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增光膜以及由该增光膜制作而成的发光装置的密封性,而现有技术中由于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直接与基材层接触,两者接触的面积有限,特别是在为了提升亮度使得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的各棱镜间距增大的情况下,棱镜结构状态的荧光胶层与基材层接触的面积会更小,从而造成增光膜以及由该增光膜制作而成的发光装置的密封性差;其三还可以理解的是,增光膜的荧光胶层通过模具辊轮形成,其可以起到保护模具辊轮的棱镜结构,避免了模具辊轮的棱镜结构直接与基材层接触,从而破坏模具辊轮的棱镜结构,继而影响增光膜第二层荧光胶层棱镜结构的完整性,和现有技术中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模具辊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增光膜的生产成本。

第二层荧光胶层设置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其中经由第一层荧光胶层折射、反射的光射出经过第二层荧光胶层,在第二层荧光胶层中产生折射后射出,进一步减少了漏光现象的发生,且不易产生干涉现象,使光线聚集在30度-150度之间,提升了增光膜的亮度、提亮效果好。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对荧光胶层的组成材料和结构均进行了改进,使得利用该荧光胶层形成的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以及亮度均大大提升,从而增大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使得该增光膜以及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可更好的适用于各种环境的应用场景,更利于推广使用。

实施例二: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和亮度均较低,大大降低了增光膜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导致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竞争力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光膜的制作方法,请参见图3所示,该增光膜的制作方法包括:

s301:将聚丙烯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荧光胶;

s302:在基材层上表面涂布荧光胶,在50℃温度下利用具有棱镜结构的模具辊轮在基材层上表面形成平直结构的第一层荧光胶层以及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形成棱镜结构的第二层荧光胶层;

s303:使用uv光将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固化成型。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s301包括:

将聚丙烯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以配比为(88-98):(0-10):(0-10):(1-10)进行混合形成折射率为1.55-1.65的荧光胶。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s301包括:

将聚丙烯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以配比为(92-95):(0-4):(0-4):(1-3)进行混合形成折射率为1.58-1.62的荧光胶。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荧光粉由红粉和绿粉混合形成,其中红粉和绿粉混合形成的配比为2:1。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聚丙烯酸酯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戊烯,聚丁烯,丁二烯苯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醚,聚丙烯腈,聚乙烯醇,丙烯腈聚碳酸酯,聚偏二氯乙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缩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四氟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苯酚,三聚氰胺,尿素,尿烷,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聚烯丙基砜,羟基苯甲酸聚酯,聚醚酰亚胺,聚环己烯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可以优选使用萘二甲酸酯,聚酯碳酸酯,聚乳酸,酚醛树脂,硅树脂等中的任意组合;或者选用几种(甲基)丙烯酸酯,如未取代的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如取代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羟基,环氧基或卤素取代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环戊烯基(甲基)丙烯酸酯,四氢糠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光引发剂包括但不限于tpo(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l(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907(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itx(2异丙基硫杂蒽酮(2、4异构体混合物)),184(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等中的任意组合。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荧光粉包括但不限于铕激活的氧化钇,铈、铽激活的铝酸盐等中的任意组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所介绍的聚丙烯酸酯、光引发剂、助剂以及荧光粉混合形成的配比,进一步提升了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s301之后,s302之前还可包括:

对雕刻参数进行设定,根据设定的雕刻参数对模具辊轮进行雕刻、电镀,形成具有棱镜结构的模具辊轮;其中:

第一种情况:对雕刻参数进行设定,根据设定的雕刻参数对模具辊轮进行雕刻、电镀,形成具有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一高一低均匀分布的模具辊轮。这样,通过模具辊轮在基材上表面形成的第二荧光胶层即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一高一低均匀分布,其形成的结构如图1所示。

第二种情况:所述对雕刻参数进行设定,根据设定的雕刻参数对模具辊轮进行雕刻、电镀,形成具有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等高分布的模具辊轮。这样,通过模具辊轮在基材上表面形成的第二荧光胶层即由至少两条沿同一方向排列的棱镜条,各棱镜条的棱镜剖面呈三角形且各棱镜条的高度呈等高分布,其形成的结构如图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示例的只是两种具体的模具辊轮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模具辊轮的棱镜条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各棱镜条间距、高度、棱镜条峰的角度等可相同可不同;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模具辊轮的各棱镜条的间距可设置得较大,从而亮度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模具辊轮的棱镜条峰的角度大于50度,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增光膜以及由该增光膜制作而成的发光装置的良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s302包括:

在基材层上表面涂布厚度范围为10μm-65μm的荧光胶,在50℃温度下利用具有棱镜结构的模具辊轮在基材层上表面形成高度范围为2μm-15μm的平直结构的第一层荧光胶层以及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形成高度范围为8μm-50μm的棱镜结构的第二层荧光胶层。

可选地,在s303之后还可包括:

对基材层的下表面进行雾化处理形成雾面。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基材层包括但不限于pet基材层、pc基材层,其中pet基材层的热塑性好、比重轻、耐化学腐蚀,pc基材层的机械性能高、耐热老化性好、耐溶剂性强。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列举的只是两种常见的基材层材料,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两种基材层,例如基材层包括但不限于有机材料和/或无机材料,优选地,基材层材料是有机材料,更优选地,其是有机低聚物或有机聚合物材料,甚至更优选地,其是光固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热塑性聚合物等任意组合的有机聚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灵活调整。

还应当理解的是,由于经过雾化处理的雾面其遮瑕性佳、抗牛顿环效果好、颗粒感更细腻,从而使得增光膜的出光效果更好。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s303之后还可包括:

在基材层下表面和/或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涂覆保护膜。

应当理解的是,一种示例中可仅在基材下表面涂覆保护膜,另一种示例中可仅在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涂覆保护膜,另一种示例中可同时在基材下表面和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涂覆保护膜;这样可以对基材和/或第二层荧光胶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使得增光膜的使用寿命更长。可选地,保护膜包括但不限于pe(聚乙烯薄膜)、cpp(流延聚丙烯薄膜,又称未拉伸聚丙烯薄膜)等中的任意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在基材层下表面和/或第二层荧光胶层上表面涂覆保护膜以及保护膜材料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做灵活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基材层的下表面进行雾化处理形成雾面以及在基材层上表面和/或第二层荧光胶层上涂覆保护膜可同时执行也可交换顺序任意执行,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对增光膜包含的荧光胶层组成材料进行改进使得增光膜的色彩饱和度大大提升;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利用该组成材料的荧光胶形成在基材上表面呈平直结构状态的第一层荧光胶层和在第一层荧光胶层上表面呈棱镜结构状态的第二层荧光胶层,使得增光膜的亮度大大提升,并且第一层荧光胶层还提升了由该增光膜制作而成的发光装置的密封性能和模具辊轮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增光膜的生产成本,使得该增光膜以及使用该增光膜形成的发光装置可更好的适用于各种环境的应用场景,更利于推广使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光源以及上述实施例所示例的增光膜;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基材的下表面射入,经过第一层荧光胶层和第二层荧光胶层射出。

本实施例中的发光装置可为照明装置、光信号指示装置、补光装置或背光装置等。为照明装置时,具体可以为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照明装置,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台灯、日光灯、吸顶灯、筒灯、路灯、投射灯等等,又例如汽车中的远光灯、近光灯、氛围灯等,又例如医用中的手术灯、低电磁照明灯、各种医用仪器的照明灯,又例如应装饰领域照明中的各种彩灯、景观照明灯、广告灯等等;为光信号指示装置时,具体可以为应用于各种领域的光信号指示装置,例如交通领域的信号指示灯,通信领域中通信设备上的各种信号状态指示灯,车辆上的各种指示灯等;为补光装置时,可以为摄影领域的补光灯,例如闪光灯、补光灯,也可以为农业领域为植物补光的植物补光灯等;为背光装置时,可以为应用于各种背光领域的背光模组,例如可应用于显示器、电视机、手机等移动终端、广告机等设备上。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应用仅仅是本实施例所示例的几种应用,应当理解的是,增光膜的应用并不限于上述示例的几种领域。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