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接地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5929发布日期:2020-06-23 22:21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高压接地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修作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接地棒。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云大物移智”全面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输电线路所使用的安全工器具也越来越智能化。接地棒是输电线路运维检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器具,是人身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使用的接地棒还属于机械人工阶段,接地棒的运行状态并不能够实时被现场工作负责人知悉,仅依靠现场作业人员的自我监督和监督人员的肉眼观察,仍存在因人为疏忽、渎职等情况造成严重人身风险的情况。因此,接地棒的实时监控对现场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高压接地棒。

一种高压接地棒,包括壳体、固定机构、控制机构及通讯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所述壳体的第一夹头、支撑杆、及连接所述支撑杆的第二夹头;所述支撑杆控制第二夹头靠近第一夹头而使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配合固定线缆;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主控芯片及电流互感器;所述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以供所述线缆穿设而连接地线;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电流互感器及通讯机构信号连接;所述通讯机构将所述主控芯片传递的信息传送到监测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接地棒通过支撑杆控制第二夹头靠近第一夹头而使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配合固定线缆,线缆经电流互感器连接地线,电流互感器将流通电缆的电流信息传递至主控芯片,通讯机构再将主控芯片传递的信息传送到监测终端,从而实现对高压接地棒的远程、智能监控,提高了输电线路作业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讯机构集成定位与信号发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与第二夹头之间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主控芯片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头包括抵接部及连接所述抵接部的紧固部;所述抵接部的一端连接壳体;所述支撑杆连接第一夹头的一端滑设于紧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呈勾状;所述第二夹头内凹呈弧形;所述抵接部与第二夹头配合固定线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包括握持部及连接所述握持部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远离握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头;所述限位部滑设于紧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与紧固部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与通讯机构信号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内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电源提供所述主控制芯片与通讯机构工作所需的电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连接所述外壳的盖板、及连接所述外壳一端的安装座;所述电流互感器连接所述盖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夹头连接安装座;所述主控芯片及通讯机构内置于壳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高压接地棒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高压接地棒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高压接地棒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高压接地棒100;

壳体10、外壳11、盖板12、安装座13、卡接座14、凸块15、固定板16、固定机构20、第一夹头21、抵接部211、紧固部212、支撑杆22、握持部221、限位部222、第二夹头23、压力传感器24、定位座25;

控制机构30、主控芯片31、电流互感器32、电源33、称重变送器34、通讯机构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高压接地棒100,包括壳体10、固定机构20、控制机构30及通讯机构40;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接地棒100通过支固定机构20固定线缆,线缆经控制机构30连接地线,通讯机构40再将控制机构30传递的信息传送到监测终端,从而实现对高压接地棒100的远程、智能监控,提高了输电线路作业的安全性。其中,线缆为110kv的高压线缆。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外壳11、连接外壳11的盖板12、及连接外壳11一端的安装座13;可选地,壳体10还包括卡接座14、凸块15及固定板16,卡接座14凸设于外壳11的内侧,凸块15凸设于盖板12的内侧,固定板16连接外壳11的内侧;进一步地,外壳11与盖板12通过螺钉固定。

为了夹持线缆,固定机构20包括连接壳体10的第一夹头21、支撑杆22、及连接支撑杆22的第二夹头23;第一夹头21连接安装座13;支撑杆22控制第二夹头23靠近第一夹头21而使第一夹头21与第二夹头23配合固定线缆。可选地,第一夹头21包括抵接部211及连接抵接部211的紧固部212;抵接部211的一端连接壳体10;支撑杆22连接第一夹头21的一端滑设于紧固部212。进一步地,抵接部211呈勾状以便夹持线缆;抵接部211与安装座13通过螺钉固定。第一夹头21采用最大线缆外径的弧度来设计,兼容所有规格的线缆,并能可靠安全接触,提高适用性。在一实施例中,支撑杆22包括握持部221及连接握持部221的限位部222;限位部222远离握持部221的一端连接第二夹头23;限位部222滑设于紧固部212。可选地,限位部222与紧固部212螺纹连接,抱紧力大,连接可靠。为了便于握持操作,支撑杆22还包括安装于握持部221的防滑部(图未示);握持部221及防护部均包覆绝缘层,以防触电。可选地,绝缘层采用环氧树脂材料,绝缘性能优良,机械物理性能优。进一步地,第二夹头23内凹呈弧形;抵接部211与第二夹头23配合固定线缆,接触面积大,确保第一夹头21与第二夹头23分别与线缆接触安全可靠。为了确保第一夹头21与第二夹头23夹紧线缆,固定机构20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杆22与第二夹头23之间的压力传感器24,用于监测夹持线缆的松紧程度,确保测试准确。可选地,固定机构20还包括定位座25;压力传感器24安装于定位座25上,支撑杆22的限位部222连接定位座25。使用时,作业人员将第一夹头21挂在线缆上,再旋转握持部221带动第二夹头23朝第一夹头21方向移动,直至压力传感器24达到预定的压力值,确保夹紧线缆,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机构30包括主控芯片31及电流互感器32;电流互感器32连接壳体10的外侧以供线缆穿设而连接地线;主控芯片31与电流互感器32信号连接;电流互感器32用于将流通线缆至铁塔的电流强度数据传输至主控芯片31;主控芯片31内置于壳体10内;电流互感器32连接盖板12的外侧。可选地,压力传感器24与主控芯片31信号连接;主控芯片31为模拟数字转换器;主控芯片31安装于壳体10的卡接座14上。进一步地,控制机构30还包括电源33;电源33内置于壳体10,电源33提供本高压接地棒100工作所需的电能;凸块15用于抵接电源33以牢固固定;主控芯片31及电源33分别连接固定板16的一侧。为了循环使用,电源33为充电锂电池。控制机构30还包括称重变送器34,称重变送器34分别与压力传感器24及主控芯片31信号连接,称重变动器34将压力传感器24传递的压力信号转换成工业信号,再将工业信号传递给主控芯片31。

为了定位位置及动态监测工作状态,通讯机构40集成定位与信号发射功能,利用定位功能,实现对高压接地棒100位置的精确定位,方便作业人员了解高压接地棒100是否正确安装在指定位置;主控芯片31与通讯机构40信号连接;通讯机构40将主控芯片31传递的信息传送到监测终端。可选地,通讯机构40内置于壳体10内;称重变送器34连接通讯机构40。进一步地,通讯机构40采用gps实现精确定位,采用蜂窝网络实现信号传输。工作时,主控芯片31汇总收集压力传感器24、电流互感器32、及称重变送器34等的数据,通过通讯机构40将数据远程传输至监测终端。本高压接地棒100还包括报警机构(图未示);报警机构与通讯机构40信号连接。可选地,报警机构包括闪灯及蜂鸣器,以便发生异常时,及时提醒作业人员。

使用本高压接地棒100时,作业人员将第一夹头21挂在线缆上,再旋转握持部221带动第二夹头23朝第一夹头21方向移动,压力传感器24将信号传递至主控芯片31。再将线缆经电流互感器32连接地线,电流互感器32将流通电缆的电流信息传递至主控芯片31,通讯机构40再将主控芯片31传递的信息传送到监测终端,监测终端通过主控芯片31的id判断对应的高压接地棒100,对该高压接地棒100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判断,智能地进行展示和预告警,实现对高压接地棒100的远程监控、智能判断,如高压接地棒100的地理位置、高压接地棒100与线缆的连接紧固度、是否有电流通过线缆;如高压接地棒100未正常连接,则触发高压接地棒100的报警机构,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警示,保障了现场作业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接地棒100通过支撑杆22控制第二夹头23靠近第一夹头21而使第一夹头21与第二夹头23配合固定线缆,线缆经电流互感器32连接地线,电流互感器32将流通电缆的电流信息传递至主控芯片31,通讯机构40再将主控芯片31传递的信息传送到监测终端,从而实现对高压接地棒100的远程、智能监控,提高了输电线路作业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