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7472发布日期:2020-06-30 19:5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交流接触器广泛应用于低压电路中,是一种使用安全、控制方便、量大而面广的工业必需品,在目前文献中对智能交流接触器已有论述,张培铭灯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专利“组合式智能交流接触器”(专利号为zl200420064928.8)介绍了采用微处理器控制二台交流接触器的方案,第一台交流接触器触头装置只有一相触头,仅接通分流一相电流,第二台交流接触器触头装置有二相触头,可分别接通分段二相电流。实现了三相触头电流均在过零附近分断。

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1138644y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组合式智能交流接触器,包括用于接通或分断首先开断相的第一台交流接触器触头装置和电磁机构以及用于接通或分断另外后开断相的第二台交流接触器触头装置和电磁机构。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每次使用时,都需要将电线插入至交流接触器内部,再采用螺丝刀通过拧紧螺丝的方式来实现对电线的固定,造成造成麻烦,且当交流接触器上存在有多个连接点需要连接电线时,需要依次对每个连接点进行连接电线或是拆卸电线,较为麻烦,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交流接触器,其无需通过工具便能实现电线与交流接触器之间的连接,便于电线与交流接触器的连接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有上端部、中心部以及底座,所述中心部上开有多个容腔,所述容腔靠近底座的一端设置有静触头,所述容腔靠近上端部的一端开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内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插入柱以及长条接线端子,所述有插入至连通孔内,所述插入柱上固定设置有长条接线端子,所述容腔朝向容腔开口处的内腔壁上固定设置有稳固板,所述静触头背离插入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另一端与容腔底端固定连接,当无外力作用时,所述稳固板与静触头之间的空隙不足长条接线端子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交流接触器时,先将电线插入至容腔中,再将插入柱向靠近静触头的一端移动,直至长条接线端子与静触头接触,此时弹片受到长条接线端子的挤压,带动静触头移动以增大静触头与稳固板之间的空隙,当触头与稳固板之间的空隙足够长条接线端子穿过时,再转动插入柱,使得长条接线端子嵌入至静触头与稳固板之间,长条接线端子的两端分别与静触头与稳固板相互抵接以达到固定电线于容腔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入柱的部分实体穿出连通孔,且所述插入柱露出中心部的部分实体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单单只是圆形的插入杆而言,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杆的棱角对插入柱施力,便于转动插入柱。且可以通过观察转动杆的位置观察此时内部的长条接线端子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入柱露出中心部的部分实体上套设有塑料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工作人员在误操作的情况下直接与电接触而发生危险事故,塑料套具有保护工作人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腔靠近上端部的一侧开有连通连通孔的弹簧槽,所述弹簧槽的槽底上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另一端与插入柱靠近长条接线端子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需要使用交流接触器时,转动插入柱使得插入柱不与稳固槽接触,此时挤压弹簧收缩,使得插入柱朝向上端部的方向移动,同时由于插入柱的上移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的查看是哪个线路没有连接电线,当使用交流接触器时,将电线插入至容腔中,再转动插入柱,使得插入柱与稳固板抵接,此时挤压弹簧被拉伸,对长条接线端子施加一个朝向上端部的弹力,挤压弹簧的设计还具有加强长条接线端子与稳固板之间稳定性的作用,使得长条接线端子更加稳定的按压电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片朝向容腔腔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按压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按压片,先对弹片施加一个外力,使得弹片朝向容腔的底端挤压,便于增大静触头与稳固板之间的空隙,便于长条接线端子转动至静触头与稳固板并与静触头与稳固板相互抵接固定电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稳固板朝向静触头的一端开有供长条接线端子插入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长条接线端子插入至凹槽内上时,弹片会由于长条接线端子的移动而向静触头的方向移动,稍微复原,通过开有凹槽,使得长条接线端子插入至凹槽内,具有进一步加强稳定长条接线端子的作用,而且通过长条接线端子插入至凹槽内具有避免弹片过度形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长条接线端子朝向稳固板的一端开有锥形槽,所述稳固板朝向静触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插入至锥形槽的锥形块,所述锥形块位于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长条接线端子插入至凹槽内时,锥形块插入至锥形槽内,具有加强长条接线端子稳定于凹槽内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静触头朝向长条接线端子的一侧开有凹陷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线还未连接进容腔内时,相较于静触头的平面设计,凹陷区域具有便于电线插入至静触头与稳固板之间的效果,且当转动长条接线端子时,由于电线位于凹陷区域内,减小长条接线端子与长条接线端子的接触面积,凹陷区域的设计还具有防止电线的位置受到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使用时,先将电线插入至容腔内部,再通过按压片对弹片造成挤压,此时弹片受力被挤压并带动静触头移动增大静触头与稳固板之间的空间,工人手部通过与转动杆的接触向靠近静触头的方向推动插入柱,使得固定连接在插入柱上的长条接线端子与静触头接触,此时挤压弹片被拉伸,再转动转动杆带动插入柱转动,使得长条接线端子恰好转入至触头与稳固板之间的空隙中,最后松开按压片,弹片向靠近稳固板的方向移动并稍微的抬升长条接线端子,使得长条接线端子插入至凹槽内,且锥形块顺势插入至锥形槽内,已对长条接线端子形成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显容腔处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显按下插入柱后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凸显未按下插入柱的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端部;2、中心部;3、底座;4、容腔;5、静触头;6、连通孔;7、固定机构;8、插入柱;9、长条接线端子;10、弹片;11、稳固板;12、转动杆;13、塑料套;14、弹簧槽;15、挤压弹簧;16、按压片;17、凹槽;18、锥形槽;19、锥形块;20、凹陷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交流接触器,包括有上端部1、中心部2以及底座3,中心部2上开有多个容腔4,容腔4靠近底座3的一端设置有静触头5,容腔4靠近上端部1的一端开有连通孔6,连通孔6内设置有固定机构7。

参照图2、图3,固定机构7包括有插入柱8以及长条接线端子9,插入柱8插入至连通孔6内,插入柱8上插入至容腔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长条接线端子9,容腔4朝向容腔4开口处的内腔壁上固定设置有稳固板11,静触头5朝向底座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弹片10,弹片10的另一端与容腔4底端固定连接,容腔4靠近上端部1的一侧开有连通连通孔6的弹簧槽14,弹簧槽14的槽底上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15,挤压弹簧15的另一端与插入柱8靠近长条接线端子9的一端固定连接。静触头5朝向长条接线端子9的一侧开有凹陷区域20,当电线还未连接进容腔4内时,相较于静触头5的平面设计,凹陷区域20具有便于电线插入至静触头5与稳固板11之间的效果,且当转动长条接线端子9时,由于电线位于凹陷区域20内,减小长条接线端子9与长条接线端子9的接触面积,凹陷区域20的设计还具有防止电线的位置受到的作用。

当需要使用时,先将电线插入至容腔4内部,再通过按压片16对弹片10造成挤压,此时弹片10受力被挤压并带动静触头5移动增大静触头5与稳固板11之间的空间,工人手部通过与转动杆12的接触向靠近静触头5的方向推动插入柱8,使得固定连接在插入柱8上的长条接线端子9与静触头5接触,此时挤压弹片10被拉伸,再转动转动杆12带动插入柱8转动,使得长条接线端子9恰好转入至触头与稳固板11之间的空隙中,最后松开按压片16,弹片10向靠近稳固板11的方向移动并稍微的抬升长条接线端子9,使得长条接线端子9插入至凹槽17内参照图3、图4,稳固板11朝向静触头5的一端开有供长条接线端子9插入的凹槽17,凹槽17内固定设置有与稳固板11固定连接的锥形块19,长条接线端子9朝向稳固板11的一端开有供锥形跨插入的锥形槽18,达到固定电线的作用。

当长条接线端子9插入至凹槽17内上时,锥形块19恰好与锥形槽18对齐并插入至锥形槽18内,通过锥形槽18与锥形块19的配合使得长条接线端子9稳定于凹槽17内。当长条接线端子9的两端抵接于稳固板11与静触头5时,此时,弹片10会由于长条接线端子9的移动而向静触头5的方向移动,稍微复原,通过开有凹槽17,使得长条接线端子9插入至凹槽17内,具有进一步加强稳定长条接线端子9的作用,而且通过长条接线端子9插入至凹槽17内具有避免弹片10过度形变的作用。

参照图1、图2,插入柱8的部分实体穿出连通孔6,且插入柱8露出中心部2的部分实体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2且插入柱8露出中心部2的部分实体上套设有塑料套13,通过塑料套13防止工作人员在误操作的情况下直接与电接触而发生危险事故,具有保护工作人员的作用。且转动杆12的设计相较于单单只是圆形的插入杆而言,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杆12的棱角对插入柱8施力,便于转动插入柱8。且可以通过观察转动杆12的位置观察此时内部的长条接线端子9的位置。

参照图2、图3,弹片10朝向容腔4腔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按压片16,工作人员可通过按压片16,先对弹片10施加一个外力,使得弹片10朝向容腔4的底端挤压,便于增大静触头5与稳固板11之间的空隙,便于长条接线端子9转动至静触头5与稳固板11并与静触头5与稳固板11相互抵接固定电线。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使用时,先将电线插入至容腔4内部,再通过按压片16对弹片10造成挤压,此时弹片10受力被挤压并带动静触头5移动增大静触头5与稳固板11之间的空间,工人手部通过与转动杆12的接触向靠近静触头5的方向推动插入柱8,使得固定连接在插入柱8上的长条接线端子9与静触头5接触,此时挤压弹片10被拉伸,再转动转动杆12带动插入柱8转动,使得长条接线端子9恰好转入至触头与稳固板11之间的空隙中,最后松开按压片16,弹片10向靠近稳固板11的方向移动并稍微的抬升长条接线端子9,使得长条接线端子9插入至凹槽17内,且锥形块19顺势插入至锥形槽18内,已对长条接线端子9形成固定。当无需要拔出电线时,先再通过按压片16对弹片10造成挤压,使得长条接线端子9从凹槽17内移出,再转动插入柱8使得长条接线端子9转动,此时被拉伸的挤压弹簧15复原并带动长条接线端子9移动,插入柱8向靠近上端部1的方向移动,使得插入柱8的高度高于还在使用中的插入柱8的高度。无需通过工具便能实现电线与交流接触器之间的连接,便于电线与交流接触器的连接与拆卸。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