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绝缘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2549发布日期:2020-07-24 16:2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架空绝缘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是涉及架空绝缘电缆。



背景技术:

架空绝缘电缆都是露天敷设在复杂的环境中如:酸雨、飞禽的粪便等。以往的架空绝缘电缆结构都是导体、绝缘层两种结构,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阻水架空绝缘电缆”,其公告号cn106448888b,紧压导体层、嵌设在单丝层中的阻水层;紧压导体层外依次包裹有内屏蔽层和绝缘层。绝缘层很难满足大自然界复杂的气候,在受到酸雨等环境时,绝缘层容易受到腐蚀,出现破损,造成导体外露,影响导体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架空绝缘电缆的绝缘层容易受到酸雨等腐蚀,出现破损,造成导体外露,影响导体的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架空绝缘电缆,对绝缘层进行保护,避免酸雨对其的腐蚀,提高电缆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架空绝缘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外设有沥青层,所述沥青层外设有沥青层保护膜,所述沥青层保护膜外设有防磨环,所述防磨环包括环体以及与环体转动连接的滚轮,所述环体上设有用于对滚轮进行锁止的拨片,所述拨片与环体转动连接,环体上设有滑槽结构,拨片对应位置设有与滑槽结构配合实现拨片转动以及滑动的滑杆,所述滑杆与滑槽结构之间设有弹簧,拨片靠近滚轮一端为锁止端,另一端为手柄端,所述滚轮的环面设有与护套贴合的凹槽结构,所述锁止端设有用于与凹槽结构进行贴合的凸起结构。由于架空绝缘电缆都是露天敷设在复杂的环境中如:酸雨、飞禽的粪便等。以往的架空绝缘电缆结构都是导体、绝缘层两种结构所以很难满足大自然界复杂的气候,绝缘层容易受到腐蚀,出现破损,造成导体外露,影响导体的性能。现将原有的架空绝缘电缆绝缘层外在涂一层沥青层,利用沥青不透水、不导电,并且很强的耐酸、碱、盐的腐蚀等特性,解决了原有架空绝缘电缆耐腐蚀性,也提高了电缆的安全性,延长了架空绝缘电缆的使用寿命。本方案利用沥青在加热环境中良好的粘结性,可塑性特点进行涂敷,在涂层后经过水槽冷却再缠绕沥青层保护膜,避免了沥青层在运输和施工中的擦、蹭问题。防磨环的作用是避免电缆在铺设过程中与其他物体发生摩擦,导致其沥青层保护膜以及沥青层遭到磨损,由于沥青层保护膜以及沥青层皆为柔性材料,因此在受到尖锐物体碰撞时,容易破损,丧失密封性,因此在电缆装运以及架设拖拽过程中,利用防磨环进行抬高,避免其大面积与地面等接触。滚轮的一个作用是支撑环体,能够在环体的径向壁厚不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增加沥青层保护膜外环面与环体外环面之间的距离,抬高电缆,另一个作用是当防磨环与电缆进行装配时,滚轮起减小摩擦作用,使得防磨环可以依次套入电缆内。拨片的作用是锁止滚轮,当防磨环移至电缆正确位置后,转动拨片,使得拨片的锁止端与滚轮发生挤压,由此将滚轮固定,利用滚轮与沥青层保护膜之间的摩擦力将防磨环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环体包括第一环辦以及第二环辦,所述第一环辦与第二环辦之间铰接,第一环辦以及第二环辦的自由端分别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设有用于连接两插接孔的插接棒。第一环辦与第二环辦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各自设有一个能相互适配的插接环,利用插接棒穿过两个插接环,使得第一环辦与第二环辦围合形成完整的环体。第一环辦与第二环辦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防磨环从电缆上取下,当电缆架空后,卸去防磨环对电缆的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沿环体周向均匀设置。滚轮均匀设置,则与滚轮配合的其他结构也同样均匀设置,使得防磨环的重心与电缆中轴线保持重合,避免防磨环由于重心偏移导致滚轮对沥青层保护膜表面产生切向的作用力,从而导致沥青层保护膜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为橡胶材质。增加与沥青层保护膜之间的摩擦。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结构上设有橡胶套。橡胶套能够增加与滚轮之间的摩擦力。

作为优选,所述拨片为l型。l型的拨片,其手柄端并非沿环体的径向延伸,而是与锁止端之间存在一定角度,使得手柄端更靠近环体,当拨片对滚轮进行锁止时,手柄端能够更贴合环体,减小电缆在移动过程中手柄端由于凸出而与其他事物的刮擦。

作为优选,所述沥青层保护膜为聚酯材质。聚酯材质具备较为稳定的化学特性,既避免了沥青层在运输和施工中的擦、蹭问题,又满足了架空电缆的轻便特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将原有的架空绝缘电缆绝缘层外在涂一层沥青层,利用沥青不透水、不导电,并且很强的耐酸、碱、盐的腐蚀等特性,解决了原有架空绝缘电缆耐腐蚀性,也提高了电缆的安全性,延长了架空绝缘电缆的使用寿命;(2)沥青层保护膜避免了沥青层在运输和施工中的擦、蹭问题,又满足了架空电缆的轻便特性;(3)利用防磨环,避免电缆在铺设过程中与地面大面积接触,保护了沥青层保护膜的完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滚轮处的剖面图。

图中:1、电缆本体2、沥青层3、沥青层保护膜4、插接环5、插接棒6、防磨环7、第一环辦8、第二环辦9、拨片10、滚轮11、弹簧12、滑杆13、滑槽结构14、凹槽结构15、凸起结构16、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架空绝缘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沥青层2、沥青层保护膜3以及防磨环6。在加工过程中,将电缆本体1穿过沥青涂敷机,由于沥青的开口闪点为260℃,所以在不超过250℃的加热温度下对电缆本体1进行涂敷,要求沥青层2涂覆均匀、无漏涂现象,涂层后经过水槽冷却再绕包聚酯带,作为沥青层保护膜3。防磨环6套设在沥青层保护膜3外,防磨环6的主体为环体,环体由第一环辦7以及第二环辦8围合而成,第一环辦7与第二环辦8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各自设有一个能相互适配的插接环4,利用插接棒5穿过两个插接环4,使得第一环辦7与第二环辦8围合形成完整的环体。在环体上周向均匀分布有四个橡胶滚轮10,每个滚轮10都与环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滚轮10与外护层接触的环面上设有凹槽结构14,凹槽结构14与外护层表面贴合,每个滚轮10对应一个l型拨片9,环体上设有滑槽结构13,拨片9对应位置设有与滑槽结构13配合实现拨片9转动以及滑动的圆柱形滑杆12,滑杆12与滑槽结构13之间设有弹簧11,拨片9靠近滚轮10一端为锁止端,锁止端设有用于与凹槽结构14进行贴合的凸起结构15,并且凸起结构15上套设有橡胶套16,拨片9的另一端为手柄端。

当需要将若干的防磨环6依次套入电缆时,首先将外护层卡入四个滚轮10围成的区域内,防磨环6与电缆之间通过滚轮10的约束滑动连接,依次套入各个防磨环6,当防磨环6移至电缆上的正确位置时,拨动拨片9的手柄端,使得拨片9转动,其锁止端与与滚轮10接触,在锁止端与滚轮10挤压的过程中,拨片9受到滚轮10的反作用力而抬起,滑杆12在滑槽内沿远离滚轮10的方向滑动,使得弹簧11压缩,锁止端抬升使得其上凸起结构15与滚轮10上的凹槽结构14贴合,并且在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凸起结构15与凹槽结构14紧密挤压,拨片9将滚轮10完全锁止,滚轮10无法转动,由于滚轮10为橡胶材质,因此其与外护层摩擦力较大,在摩擦力作用下,防磨环6固定在电缆上各处,从而将电缆抬起。当电缆完成架设,将插接棒5从插接孔内取出,第一环辦7与第二环辦8一端分开,将防磨环6自开口处与电缆分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