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防水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4199发布日期:2020-04-21 18:1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防水接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防水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在装备制造业,经常会涉及到密封防水问题,目前的接口装置有电缆防水接头、电缆固定头等较为常用的设备。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电气、船舶电气、防蚀设备的电缆、管线的固定和保护。

上述接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对电缆的紧固与密封。紧固是指可以对例如电缆、管线等进行锁定,使其不产生轴向位移与径向的旋转,这样保证管线的连接正常。密封是指常说的ip防护,即防尘防水,至于防护等级要看各厂家接口装置的具体结构。还有一些特殊场所使用的连接头,如屏蔽的电缆防水接头,适用带有屏蔽层的电缆;适用于铠装电缆的铠装电缆防水接头;适用于矿井等危险区域的防爆电缆防水接头等。

一些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钢绳或者电缆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往复运动,现有的接口装置不足以满足运动状态下钢绳的防水等级要求。现有技术中存在钢绳或电缆可往复运动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最高防护等级一般仅为ip64,即只能防止各个方向飞溅而来的水侵入电器而造成损坏,防水等级较低。灾害监测点的现场环境恶劣,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出线口要求钢绳或电缆往复运动过程中防水等级需要达到ip67:在深达1米的水中防30分钟的浸泡影响。目前的接口装置很难满足往复运动状态的防水等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防水接口装置,包括:

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夹紧部和迫紧套,夹紧部部分套设在迫紧套中;

硅胶棒,硅胶棒至少部分套设于夹紧部内,硅胶棒设置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通孔,通孔用于活动密封贯穿其孔内的管线;

迫紧套作用于夹紧部进而向硅胶棒施加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沿硅胶棒径向作用使得通孔的孔径减小。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夹紧部包括夹紧爪和连接夹紧爪一端的夹紧圈,通孔包括在夹紧爪设置有第一收紧段,以及在夹紧圈中设置有与第一收紧段连通的小径段。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小径段的孔径为管线直径的0.9-0.98倍,第一收紧段的孔径为管线直径的1.2-1.5倍。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小径段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内,第一收紧段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轴向上的长度0.5-1.0倍。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夹紧部包括夹紧爪和连接夹紧爪一端的夹紧圈,通孔包括设置在夹紧爪中的第三收紧段、部分或全部设置在夹紧圈中并与第三收紧段连通的中间段以及与中间段远离第三收紧段一端连通的第二收紧段。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间段的孔径为管线直径的0.9-0.98倍,第三收紧段的孔径为管线直径的1.2-1.5倍,和/或第二收紧段的孔径为管线孔径的1.2-1.5倍。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间段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内,第三收紧段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轴向上的长度0.5-1.0倍。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间段、第二收紧段以及第三收紧段各占通孔的1/3长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防水接口装置,包括: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夹紧部和迫紧套;硅胶棒,硅胶棒至少部分套设于夹紧部内,硅胶棒设置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通孔,通孔用于活动密封贯穿其孔内的管线;连接本体,夹紧部部分设置在连接本体中,迫紧套按照其远离连接本体的一端可相对连接本体之间距离发生变化的方式与套设有部分夹紧部的连接本体连接,且另一部分夹紧部以及套设有部分夹紧部的连接本体其部分均套设在迫紧套中;硅胶棒在轴向上延伸出夹紧圈远离夹紧爪的一端以使得夹紧爪在自然状态下与连接本体不接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迫紧套为迫紧螺帽,迫紧螺帽上设置导孔,导孔包括内螺纹段和挤压段,内螺纹段与连接本体设置的第一外螺纹段螺纹连接,挤压段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倾斜壁;

倾斜壁远离内螺纹段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硅胶棒直径,以使得硅胶棒无法贯穿迫紧螺帽远离内螺纹段的一端;

其中,内螺纹段与第一外螺纹段逐渐旋进使得挤压段作用于夹紧部进而向硅胶棒施加第一作用力,以及挤压段作用于硅胶棒靠近挤压段的一端进而向硅胶棒施加第二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沿硅胶棒径向作用使得通孔的孔径减小,第二作用力沿硅胶棒轴向作用使得硅胶棒在轴向上被压缩至与所述连接本体设置的凸环贴合。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至少具有如下的优势: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使用了硅胶棒径向可压缩变形的设计,将硅胶棒置于锁紧机构内,通过锁紧机构对其施加挤压力,使硅胶棒的通孔内壁与管线紧密贴合。使得管线沿其轴向做往复运动时,依然可以保持防水等级达到ip67。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剖视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夹紧部和硅胶棒组装剖视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剖视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具有三段式通孔的硅胶棒剖视图之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硅胶棒与管线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夹紧部和硅胶棒组装剖视图之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剖视图之三;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具有三段式通孔的硅胶棒剖视图之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具有三段式通孔的硅胶棒剖视图之三;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具有三段式通孔的硅胶棒剖视图之四。

图中:1-硅胶棒;11-通孔;111-小径段;112-第一收紧段;12-中间段;13a-第二收紧段;13b-第三收紧段;2-管线;3-螺母;4-防水圈;5-连接本体;51-第一外螺纹段;52-第二外螺纹段;53-凸环;6-夹紧圈;7-夹紧爪;71-间隙槽;8-迫紧螺帽;81-挤压段;82-内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1

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防水接口装置,包括:

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夹紧部和迫紧套。

硅胶棒1,硅胶棒1至少部分套设于夹紧部内。请参考图6,硅胶棒1设置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通孔11,该通孔11用于活动密封贯穿其孔内的管线2。管线2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钢绳还可以是其他不规则管线2。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1为硅胶棒1的同心孔,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1的轴心线与硅胶棒1的轴心线可以不相同。

参考图1和图2,还包括连接本体5和螺母3,连接本体5两端分别与螺母3和迫紧套相连,夹紧圈6贯穿设置在连接本体5中。此外本申请中的连接本体5也可以采用已获得授权公开号为cn206379708u的专利中的接头主体。连接本体5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段51。

迫紧套为迫紧螺帽8。迫紧螺帽8上设置导孔。导孔包括内螺纹段82和挤压段81。挤压段81的内壁设置有环形的倾斜壁。倾斜壁远离内螺纹段的一端径向尺寸小于硅胶棒直径。第一外螺纹段51直径等于内螺纹段82的内径,使得内螺纹段82与连接本体5设置的第一外螺纹段51螺纹连接。此外本申请中的迫紧螺帽8也可以采用已获得授权公开号为cn206379708u的专利中的螺帽。

其中,内螺纹段82与第一外螺纹段51逐渐旋进使得挤压段81逐渐挤压夹紧部,受到挤压的夹紧部进而向硅胶棒施加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沿硅胶棒径向作用使得通孔的孔径减小,以使得通孔11的内壁与管线2外壁贴合。当内螺纹段82与第一外螺纹段51旋进时,通孔11的内壁与管线2外壁紧密贴合,由于硅胶棒1具有高弹性且摩擦力较小,因此管线2依然可以沿着通孔11的轴向做往复运动且防水等级达到ip67。

夹紧部部分套设在连接本体5中,夹紧部包括夹紧爪7和连接夹紧爪7一端的夹紧圈6。本申请采用的夹紧部采用已获得授权公开号为cn206379708u的专利中的夹紧爪7和夹紧圈6。夹紧圈6外径小于连接本体5的内径,而夹紧爪7的外径大于连接本体5的外径,从而使得夹紧爪7不会嵌入连接本体当中。本实施例中与cn206379708u专利不同的是,夹紧圈6轴向长度小于连接本体5用于放置夹紧圈6的安装槽深度,使得夹紧圈6远离夹紧爪7的一端与连接本体5中凸设的凸环53不接触。

请参考图2和图3,硅胶棒1至少部分套设于夹紧部内是指:硅胶棒全部套设于夹紧部中或硅胶棒只是部分套设于夹紧部中。硅胶棒全部套设于夹紧部中具体为:在硅胶棒1远离夹紧圈6的端面与夹紧爪7开口端面重合的情况下,硅胶棒1远离夹紧爪7的端面也与夹紧圈6的端面重合。硅胶棒只是部分套设于夹紧部中具体为:在硅胶棒1远离夹紧圈6的端面与夹紧爪7开口端面重合的情况下,硅胶棒只是部分套设于夹紧部中,即硅胶棒1在轴向上延伸出夹紧圈6远离夹紧爪7的一端,且硅胶棒远离夹紧爪的一端与连接本体5中凸设的凸环53接触的情况下,夹紧爪7在自然状态下与连接本体5不接触。因此当进一步旋进迫紧螺帽8时,使得迫紧螺帽8的挤压段作用于夹紧爪,夹紧爪的收缩进而向夹紧爪中的硅胶棒施加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沿硅胶棒径向作用使得位于夹紧爪内的通孔的孔径减小。同时随着迫紧螺帽8的旋进,迫紧螺帽8的挤压段上的倾斜壁对硅胶棒远离夹紧圈的一端施加第二作用力,第二作用力沿硅胶棒1轴向作用,使得硅胶棒1在轴向上被压缩变形。在第二作用力作用下,硅胶棒1轴向上朝向凸环53压缩,从而使得硅胶棒1轴向上与凸环53接触的端面与凸环53紧密的贴合,由于硅胶棒1端面凸环53的紧密贴合,从而使夹紧圈与连接本体之间的间隙可能流入的液体无法从凸环与硅胶棒之间流入连接本体5中。液体流入终止于凸环53与硅胶棒1端面连接处,从而实现了达到更加良好的防水效果的目的。

请参考图3,通孔11包括在夹紧爪7设置有第一收紧段112,以及在夹紧圈6中设置有与第一收紧段112连通的小径段111。

小径段111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0.9-0.98倍,在本实施例中,小径段111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0.95倍,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小径段111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0.9倍、0.91倍、0.92倍、0.93倍、0.94倍、0.96倍、0.97倍、0.98倍。虽然小径段111的孔径小于管线2的直径,由于小径段111的内壁是硅胶材料制成,具有高弹性,因此管线2可以撑开小径段111并贯穿小径段111。同时由于小径段111直径小于管线2直径,管线2贯穿小径段111之后,由于小径段111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使得小径段111内壁沿其径向指向小径段111的轴心线收缩,也就使得管线2外壁被小径段111内壁紧密贴合达到紧密防水的效果。

第一收紧段112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1.2-1.5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紧段112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1.5倍。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收紧段112的孔径还可以是管线2直径的1.2倍、1.3倍、1.4倍。第一收紧段112的孔径大于管线2的直径目的是:方便管线2贯穿通孔11。其次是为了硅胶棒1通孔11在其径向上具有被压缩空间。具体的,当旋进迫紧螺帽8,挤压段81的倾斜壁对夹紧爪7进行挤压,使得夹紧爪7沿其径向向轴心线的收缩。由于夹紧爪7在径向上的收缩对夹紧爪7内的硅胶棒1施加相同方向的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最终使得第一收紧段112在径向上被压缩,第一收紧段112内壁被压缩至紧密贴合贯穿第一收紧段112的管线2外壁上,从而起到防水的目的,同时管线依然可以沿其轴向做往复运动。

请参考附图2,小径段111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内,在本实施例中,小径段111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中,从而使得第一收紧段112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0.5倍。即夹紧爪7中的通孔11只有一半是第一收紧段112,夹紧爪7中硅胶棒的其余通孔11为小径段111。

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小径段111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内,使得第一收紧段112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0.5、0.6倍、0.7倍、0.8倍、0.9倍、1.0倍。例如,参考说明书附图4,小径段111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内的长度为零,使得第一收紧段112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1.0倍,即小径段没有延伸进入夹紧爪中。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小径段111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内,以使得第一收紧段112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0.5-0.8倍。目的是为了在夹紧爪7内的通孔11除了第一收紧段112之外还包括小径段111,使得第一收紧段112全部被压缩收紧和部分小径段111也被压缩收紧。因为夹紧爪7沿其径向收紧过程中,靠近夹紧圈6的夹紧爪7的直径收缩值小于远离夹紧圈6的夹紧爪7直径收缩值,即靠近夹紧圈6的夹紧爪7收缩程度不如远离夹紧圈6的夹紧爪7收缩程度,使得压缩硅胶棒1径向缩小不如夹紧爪7开口端的硅胶棒1被压缩程度大。直径收缩值是指夹紧爪自然状态下的直径减去夹紧爪收缩状态下的直径得到的结果,数值越大表明夹紧爪收缩程度越大。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硅胶棒1安装至夹紧部中,将管线2穿过迫紧螺帽后从夹紧爪7端面的第一收紧段贯穿小径段111后穿过整个硅胶棒1。将包含硅胶棒1的夹紧部当中的夹紧圈6放置在连接本体中。逐渐拧紧迫紧螺帽8,使得迫紧螺帽8作用于夹紧爪7进而向硅胶棒1施加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沿硅胶棒1径向作用使得通孔11孔径减小。尤其是使得第一收紧段孔径缩小至管线2线径。迫紧螺帽8的挤压段81作用于硅胶棒1远离夹紧圈6的端面进而向硅胶棒1施加第二作用力。第二作用力沿硅胶棒1轴向作用使得硅胶棒1的轴向长度减小。第一作用力具体为:当旋进迫紧螺帽8,挤压段81的倾斜壁对夹紧爪7进行挤压,使得夹紧爪7沿其自身的径向收缩。夹紧爪7在径向上的收缩对夹紧爪7内的硅胶棒1施加相同方向的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最终使得第一收紧段112在径向上被压缩,第一收紧段112内壁被压缩至紧密贴合贯穿通孔11的管线2外壁上。因此管线2与第一收紧段112之间原有的间隙被密封,也就使得液体无法从第一收紧段和管线之间流入仪器中。同时在第二作用力作用下,硅胶棒1轴向上朝向凸环53压缩,从而使得硅胶棒1轴向上与凸环53接触的端面与凸环53紧密的贴合。由于硅胶棒1端面与凸环53的紧密贴合,从而使夹紧圈6与连接本体5之间的间隙可能流入的液体无法从凸环53与硅胶棒1之间流入连接本体5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似。请参考图5,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通孔11分为三段。即通孔11包括设置在夹紧爪7中的第三收紧段13b,部分或全部设置在夹紧圈6中的中间段12,中间段12与第三收紧段13b连通。通孔11还包括的第二收紧段13a。第二收紧段13a与中间段12远离第三收紧段13b一端连通。中间段12的部分或全部设置在夹紧圈6中具体指:中间段12全部设置在夹紧圈6中,或者中间段12只是部分设置在夹紧圈6中而剩余的中间段12设置在夹紧爪中。

中间段12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0.9-0.98倍,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段12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0.95倍,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段12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0.9倍、0.91倍、0.92倍、0.93倍、0.94倍、0.96倍、0.97倍、0.98倍。虽然中间段12的孔径小于管线2的直径,由于中间段12的内壁是硅胶材料制成,具有高弹性。因此管线2可以撑开中间段12并贯穿中间段12。同时由于中间段12直径小于管线2直径,管线2贯穿中间段12之后,由于中间段12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使得中间段12内壁沿其径向指向中间段12的轴心线收缩。也就使得管线2外壁被中间段12内壁紧密贴合达到紧密防水的效果。

第三收紧段13b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1.2-1.5倍,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收紧段13b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1.5倍。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收紧段13b的孔径还可以是管线2直径的1.2倍、1.3倍、1.4倍。第三收紧段13b的孔径大于管线2的直径目的是:方便管线2贯穿通孔11。其次是为了位于夹紧爪的硅胶棒1的通孔11在其径向上具有被可压缩空间。当旋进迫紧螺帽8,挤压段81的倾斜壁对夹紧爪7进行挤压,使得夹紧爪7沿其自身的径向收缩,夹紧爪7在径向上的收缩从而对夹紧爪7内的硅胶棒1施加相同方向的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最终使得第三收紧段13b在径向上被压缩,第三收紧段13b内壁被压缩至紧密贴合贯穿通孔11的管线2的外壁上,从而起到防水的目的。

和/或第二收紧段13a的孔径为管线2孔径的1.2-1.5倍。应当注意的是,和/或的是指:第二收紧段13a的孔径与第三收紧段13b的孔径相同或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收紧段13a的孔径与第三收紧段13b的孔径相同,第二收紧段13a的孔径为管线2直径的1.5倍。例如,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收紧段13a的孔径还可以是管线2直径的1.2倍、1.3倍、1.4倍。

第二收紧段13a的孔径大于管线2的直径目的是:管线2在仪器当中出口与通孔11的轴向具有超过10°的夹角时,则需要管线2在夹紧圈6的通孔11端面弯曲之后再直线连接至仪器。如果此时夹紧圈6远离夹紧爪一端的通孔11直径与小径段111或者中间段相同,则管线2需要在夹紧圈6的通孔11端面弯曲之后才能与与仪器连接。那么容易导致在仪器测试过程中,管线2需要沿其轴向做往复运动时管线2与通孔11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则导致管线2往复运动速度减缓甚至无法做往复运动。

如果仪器上的管线2连接点与通孔11轴向在同一直线上,或者仪器上的管线2连接点与通孔11轴向的夹角小于10°,则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技术方案,因为管线2与通孔11轴向直线没有较大的弯曲度。当然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提供的技术方案。

中间段12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内,第三收紧段13b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0.5-1.0倍。中间段12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内与实施例1中小径段111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内的原因相同,此不累述。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段12沿轴向靠近延伸至夹紧爪7以使得第三收紧段13b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0.5-1.0倍。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中间段12沿轴向靠近延伸至夹紧爪7以使得第三收紧段13b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0.5-0.8倍。

参考附图5,为了使得加工方便,本实施例中,中间段12、第二收紧段13a以及第三收紧段13b段各占通孔11的1/3长度。且本实施例中,夹紧圈和夹紧爪轴向长度相同,使得中间段沿其轴向上的一半分布在夹紧爪中,中间段沿其轴向上的另一半分布于夹紧圈中。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采用上述相同设计的前提是:中间段12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内,第三收紧段13b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0.5-1.0倍。在满足上述前提下,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中间段12、第二收紧段13a以及第三收紧段13b段各占通孔11的长度不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圈6轴向长度等于连接本体5当中放置夹紧圈6的安装槽深度。在夹紧部没有安装硅胶棒时,夹紧圈6远离夹紧爪7的一端与连接本体5中凸设的凸环53接触,同时夹紧爪与连接本体接触。而在夹紧部安装硅胶棒后,且该硅胶棒延伸出夹紧圈并与凸环接触,以使得夹紧爪在自然状态下不与连接本体接触。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通孔11分为三段的实施例中,夹紧圈6轴向长度小于连接本体5当中放置夹紧圈6的安装槽深度。使得夹紧圈6远离夹紧爪7的一端不与连接本体5中凸设的凸环53接触。同时硅胶棒延伸出夹紧圈并与凸环接触,以使得夹紧爪在自然状态下不与连接本体接触。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硅胶棒安装至夹紧部中,将管线穿过迫紧螺帽后从夹紧爪端面的第三收紧段贯穿中间段后再贯穿第二收紧段完成穿过整个硅胶棒。将包含硅胶棒的夹紧部当中的夹紧圈放置在连接本体中。逐渐拧紧迫紧螺帽8,使得迫紧螺帽作用于夹紧爪进而向硅胶棒1施加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沿硅胶棒1径向作用使得第三收紧段13b孔径减小。尤其是使得第三收紧段13b的孔径缩小至于管线线径相同。迫紧螺帽的挤压段作用于硅胶棒1远离夹紧圈的端面进而向硅胶棒1施加第二作用力。第二作用力沿硅胶棒1轴向作用使得硅胶棒1在轴向上被压缩。第一作用力具体为:当旋进迫紧螺帽8,挤压段81的倾斜壁对夹紧爪7进行挤压,使得夹紧爪7沿其自身的径向收缩。夹紧爪7在径向上的收缩对夹紧爪7内的硅胶棒1施加相同方向的第一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最终使得第三收紧段13b在径向上被压缩,第三收紧段13b内壁被压缩至紧密贴合贯穿通孔11的管线2外壁上。因此管线与第三收紧段13b之间原有的间隙实现被密封,也就使得液体无法流入仪器中。同时迫紧螺帽的挤压段作用于硅胶棒远离夹紧圈的端面进而向硅胶棒1施加第二作用力,在第二作用力作用下,硅胶棒1轴向上朝向凸环53压缩,从而使得硅胶棒1轴向上与凸环53接触的端面与凸环53紧密的贴合。由于硅胶棒1端面与凸环53的紧密贴合,从而使夹紧圈与连接本体之间的间隙可能流入的液体无法从凸环与硅胶棒之间流入连接本体5中。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夹紧部包括夹紧爪7。夹紧爪7为空心圆柱形。夹紧爪7上设置多个间隙槽71,以保证在迫紧套施加挤压力时,夹紧爪7能够向内收缩,使得夹紧爪的周长缩小而压缩硅胶棒1。多个间隙槽71是指至少三个间隙槽71。多个间隙槽71之间间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多个间隙槽71等距间隔设置。夹紧爪7为塑料制品。

夹紧爪7与夹紧圈6连接(螺纹连接或者一体加工成型)。本实施例中,夹紧爪7与夹紧圈6均为塑料制品,采用一体加工成型。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夹紧爪7为塑料制品而夹紧圈6为金属制品,此时夹紧爪7与夹紧圈6采用螺纹连接或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

硅胶棒1的外径应与对应夹紧圈6的内径一致,或者硅胶棒1外径可比对应的夹紧圈6内径小0.1-1mm,硅胶棒1外径可小至不影响夹紧爪7对硅胶棒1夹紧使得管线2往复运动过程中防水等级要求等级为ip67。另外,硅胶棒1的轴向长度不低于夹紧部的长度。

硅胶棒1安装至夹紧部,此处应注意不得使硅胶棒1或者夹紧部产生形变。组装完成之后即可将管线2通过后迫紧螺帽8的一端穿过,再然后穿过硅胶棒1的通孔11,并进一步拧紧迫紧螺帽。肉眼可以观察到,硅胶棒1通孔11的第一收紧段112或第三收紧段13b的孔径变小并与管线2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成本低。同时能大大提升接口装置在管线2做往复运动时的防水效果,使得防水等级达到ip67。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本体5、防水圈4和螺母3。连接本体5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外螺纹段51和第二外螺纹段52,连接本体5通过第一外螺纹段51和第二外螺纹段52分别与迫紧套和螺母3相连。夹紧部部分套设在连接本体5中,夹紧部的另一部分则与连接本体5的第一外螺纹段51套设在迫紧套中。设置防水圈4,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防止松动并起到防水的作用以及保护螺母3和螺纹。防水圈4采用橡胶防水圈4。当确定好连接本体5位置后,通过螺母3与连接本体5的连接,将设备的机壳夹紧,起到将用于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防水接口装置安装在地震地质灾害监测设备上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管线2的线径尺寸增加,只需要增加通孔11直径的相应尺寸和相应尺寸的格兰头即可。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第一收紧段112的直径从其远离小径段111的一端到第一收紧段112靠近小径段111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最终第一收紧段112的直径逐渐减小至与小径段111的直径相等。第一收紧段112在其轴向截面上为梯形,即第一收紧段112在夹紧爪7内靠近夹紧爪圈6的一端和远离夹紧爪圈6的一端连线为直线。应当注意的是,第一收紧段112在远离小径段111一端的直径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收紧段112直径相同,第一收紧段112靠近小径段111一端的直径为管线直径的0.9-1.4倍,且第一收紧段112靠近小径段111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一收紧段112在远离小径段111一端的直径,并且使得第一收紧段112在靠近小径段111和远离小径段111的两端连线与第一收紧段112的轴心线形成小于等于15°的夹角。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小径段111的直径从远离第一收紧段112至靠近第一收紧段112之间无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小径段111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中,从而使得第一收紧段112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0.5倍。

请参见附图8,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当小径段111沿轴向延伸至夹紧爪7内的长度为零,使得第一收紧段112轴向上的长度为夹紧爪7轴向上的长度1.0倍。

实施例六

请参考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第三收紧段13b的直径从其远离中间段12的一端到靠近中间段12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最终第三收紧段13b的直径逐渐减小至与中间段12的直径相等。第三收紧段13b在关于其轴向截面上为梯形,即第三收紧段13b在夹紧爪7内靠近中间段12的一端和远离中间段12的一端连线为直线。应当注意的是,第三收紧段13b在远离中间段12一端的直径与实施例2中的第三收紧段13b直径相同,第三收紧段13b靠近中间段12一端的直径为管线直径的0.9-1.4倍,且第三收紧段13b靠近中间段12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三收紧段13b在远离中间段12一端的直径,并且使得第三收紧段13b在靠近中间段12和远离中间段12的两端连线与第三收紧段13b的轴心线形成小于等于10°的夹角。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收紧段13a和中间段12的直径从远离第三收紧段13b至靠近第三收紧段13b之间无变化。

实施例七

请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第二收紧段13a的直径从其远离中间段12的一端到靠近中间段12的一端逐渐减小,且最终第二收紧段13a的直径逐渐减小至与中间段12的直径相等。第二收紧段13a在关于其自身的轴向截面上为梯形,即第二收紧段13a在夹紧爪内靠近中间段12和远离中间段12的两端连线为直线。应当注意的是,第二收紧段13a在远离中间段12一端的直径与实施例2中的第二收紧段13a直径相同,第二收紧段13a靠近中间段12一端的直径为管线直径的0.9-1.4倍,且第二收紧段13a靠近中间段12一端的直径小于第二收紧段13a在远离中间段12一端的直径,并且使得第二收紧段13a在靠近中间段12和远离中间段12的两端连线与第二收紧段13a的轴心线形成小于等于10°的夹角。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收紧段13b和中间段12的直径从远离第三收紧段13b至靠近第三收紧段13b之间无变化。

实施例八

请参考附图11,本实施例中,第二收紧段13a与实施例7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第二收紧段13a相同,而第三收紧段13b与实施例6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第三收紧段13b相同,且第二收紧段13a在靠近中间段12和远离中间段12的两端连线与第二收紧段13a的轴心线形成小于等于10°的第二夹角,第三收紧段13b在靠近中间段12和远离中间段12的两端连线与第三收紧段13b的轴心线形成小于等于10°的第三夹角,其中第二夹角与第三夹角可以相同。第二收紧段13a沿其轴向的长度与第三收紧段13b沿其轴向长度相同。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夹角与第三夹角还可以不同,以及第二收紧段13a沿其轴向的长度与第三收紧段13b沿其轴向长度还可以不相同。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紧段112、第二收紧段13a和/或第三收紧段13b关于各自的轴心线截面为不规则图形。同时第一收紧段112、第二收紧段13a和第三收紧段13b各自的最大直径均不超过为管线2直径的1.2-1.5倍。

其中,第一收紧段112与小径段111连通的一端以及远离小径段111的一端均为平面。第一收紧段112与小径段111连通的一端以及远离小径段111的一端之间的连线可以不是直线,在本实施例中,该连线可以是弧形、波浪线、折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第二收紧段13a与中间段12连通的一端以及远离中间段12的一端均为平面,第二收紧段13a与中间段12连通的一端以及第二收紧段13a远离中间段12的一端之间的连线可以不是直线,在本实施例中,该连线可以是弧形、波浪线、折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和/或,第三收紧段13b与中间段12连通的一端以及远离中间段12的一端均为平面,第三收紧段13b与中间段12连通的一端以及第三收紧段13b远离中间段12的一端之间的连线可以不是直线,在本实施例中,该连线可以是弧形、波浪线、折线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和/或是指:第三收紧段13b与第二收紧段13a可以同时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在第三收紧段13b与第二收紧段13a的其中一个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另一个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