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6312发布日期:2020-06-16 23:4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减振降噪应用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环氧行浇注干式变压器,广泛用于局部照明、高层建筑、机场,码头cnc机械设备等场所,简单的说干式变压器就是指铁芯和绕组不浸渍在绝缘油中的变压器,冷却方式分为自然空气冷却(an)和强迫空气冷却(af),自然空冷时,变压器可在额定容量下长期连续运行,强迫风冷时,变压器输出容量可提高50%,适用于断续过负荷运行,或应急事故过负荷运行;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指安装干式变压器的结构、装置。

当干式变压器运行时,由于大功率电器件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对其底端的安装位置产生的振动尤为明显,使得因振动逐渐产生噪音,难以在底端进行高效减振的同时缓冲振动带来的噪音,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该装置包括顶护板、固定底脚、加强块、第一侧向紧固件、第一降噪架、分底脚、第二侧向紧固件、减振机构、对向护板和第二降噪架,所述顶护板侧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侧向紧固件,所述固定底脚上焊接固定有加强块,所述第一降噪架与第二降噪架呈轴对称设置,所述分底脚外表面上紧固安装有第二侧向紧固件,所述对向护板与第二降噪架的安装夹角为九十度,所述减振机构装设于第二降噪架内侧,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底内壳、支承块、过渡座、弹簧杆、弹簧、单向齿板、密封块、密封缸、回转齿轮、配合齿板、水平弹簧、位移块和斜向杆,所述底内壳顶端匹配安装有过渡座,所述支承块侧面与第一降噪架内侧表面相贴合,所述过渡座顶面与支承块底面相贴合,所述弹簧杆底端与密封块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块与密封缸内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弹簧顶端弹性抵接于过渡座上,所述单向齿板与回转齿轮相啮合,所述回转齿轮与配合齿板相啮合,所述水平弹簧右侧与位移块弹性连接,所述位移块与斜向杆铰链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护板包括第一抗压弹簧、顶护板主体和第二抗压弹簧,所述第一抗压弹簧侧端紧固于顶护板主体上,所述第二抗压弹簧与第一抗压弹簧呈轴对称安装,所述顶护板主体底面与第一降噪架顶面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脚与分底脚结构组成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降噪架内部嵌套有降噪板,并且降噪板的宽度小于第一降噪架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弹簧杆共设有两个,并且对称安装于过渡座底端。

优选的,所述弹簧呈竖直状态安装。

优选的,所述过渡座为不规格对称结构,并且过渡座底端外侧与斜向杆铰链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底端设置有f形架,并且位移块沿f形架外表面水平滑动。

优选的,所述弹簧杆为弹簧钢制成,弹性势能大。

优选的,所述斜向杆为铝合金制成,质量轻、硬度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减振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干式变压器底端的支承块受力的作用向下传递,过渡座将力传递给中心的弹簧杆,弹簧杆利用底端的密封块挤压密封缸内的油液,利用油液平衡振动,侧端设有弹簧进行边端减振,同时,回转齿轮咬合单向齿板、配合齿板利用摩擦平衡支承块、过渡座的上下移动,在过渡座下移的过程中,斜向杆推动位移块水平滑动挤压水平弹簧进一步减振,侧端第一降噪架、第二降噪架内部设置降噪板进行降噪,在底端进行高效减振的同时缓冲振动带来的噪音,使用效果较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顶护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振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顶护板-1、固定底脚-2、加强块-3、第一侧向紧固件-4、第一降噪架-5、分底脚-6、第二侧向紧固件-7、减振机构-9、对向护板-8、第二降噪架-10、底内壳-901、支承块-902、过渡座-903、弹簧杆-904、弹簧-905、单向齿板-906、密封块-907、密封缸-908、回转齿轮-909、配合齿板-910、水平弹簧-911、位移块-912、斜向杆-913、第一抗压弹簧-101、顶护板主体-102、第二抗压弹簧-1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包括顶护板1、固定底脚2、加强块3、第一侧向紧固件4、第一降噪架5、分底脚6、第二侧向紧固件7、减振机构9、对向护板8和第二降噪架10,顶护板1侧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侧向紧固件4,固定底脚2上焊接固定有加强块3,第一降噪架5与第二降噪架10呈轴对称设置,分底脚6外表面上紧固安装有第二侧向紧固件7,对向护板8与第二降噪架10的安装夹角为九十度,减振机构9装设于第二降噪架10内侧,减振机构9包括底内壳901、支承块902、过渡座903、弹簧杆904、弹簧905、单向齿板906、密封块907、密封缸908、回转齿轮909、配合齿板910、水平弹簧911、位移块912和斜向杆913,底内壳901顶端匹配安装有过渡座903,支承块902侧面与第一降噪架5内侧表面相贴合,过渡座903顶面与支承块902底面相贴合,弹簧杆904底端与密封块907固定连接,密封块907与密封缸908内表面间隙配合,弹簧905顶端弹性抵接于过渡座903上,单向齿板906与回转齿轮909相啮合,回转齿轮909与配合齿板910相啮合,便于利用啮合作用缓解振动,水平弹簧911右侧与位移块912弹性连接,位移块912与斜向杆913铰链连接,便于在过渡座903与斜向杆913铰合时推动位移块912挤压水平弹簧911。

进一步的,所述顶护板1包括第一抗压弹簧101、顶护板主体102和第二抗压弹簧103,所述第一抗压弹簧101侧端紧固于顶护板主体102上,所述第二抗压弹簧103与第一抗压弹簧101呈轴对称安装,所述顶护板主体102底面与第一降噪架5顶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脚2与分底脚6结构组成相同,支撑稳定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降噪架5内部嵌套有降噪板,并且降噪板的宽度小于第一降噪架5的宽度,便于合理在干式变压器底端实现相应的降噪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杆904共设有两个,并且对称安装于过渡座903底端,减振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905呈竖直状态安装,便于合理消除过渡座903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座903为不规格对称结构,并且过渡座903底端外侧与斜向杆913铰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905底端设置有f形架,并且位移块912沿f形架外表面水平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杆904为弹簧钢制成,弹性势能大。

进一步的,所述斜向杆913为铝合金制成,质量轻、硬度大。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在减振机构9顶端的位置扣入安装干式变压器,并在干式变压器外周端设置杆件进行加强固定作用;

第二,干式变压器底端的支承块902受力的作用向下传递,过渡座903将力传递给中心的弹簧杆904,弹簧杆904利用底端的密封块907挤压密封缸908内的油液,利用油液平衡振动;

第三,侧端设有弹簧905进行边端减振,同时,回转齿轮909咬合单向齿板906、配合齿板910利用摩擦平衡支承块902、过渡座903的上下移动;

第四,在过渡座903下移的过程中,斜向杆913推动位移块912水平滑动挤压水平弹簧911进一步减振;

第五,侧端第一降噪架5、第二降噪架10内部设置降噪板进行降噪,在底端进行高效减振的同时缓冲振动带来的噪音,使用效果较差。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环氧浇注干式变压器弹簧减振降噪装置,通过优化设置了减振机构9,在使用过程中,干式变压器底端的支承块902受力的作用向下传递,过渡座903将力传递给中心的弹簧杆904,弹簧杆904利用底端的密封块907挤压密封缸908内的油液,利用油液平衡振动,侧端设有弹簧905进行边端减振,同时,回转齿轮909咬合单向齿板906、配合齿板910利用摩擦平衡支承块902、过渡座903的上下移动,在过渡座903下移的过程中,斜向杆913推动位移块912水平滑动挤压水平弹簧911进一步减振,侧端第一降噪架5、第二降噪架10内部设置降噪板进行降噪,在底端进行高效减振的同时缓冲振动带来的噪音,使用效果较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