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视发射天线的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8869发布日期:2020-08-05 01:21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用于电视发射天线的除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冰装置,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用于电视发射天线的除冰装置。



背景技术: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播送音响、图像节目的传播媒介,统称为广播,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狭义上讲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和导线,只用声音传播内容的,广义上讲广播包括我们平常认为的单有声音的广播及声音与图像并存的电视。

现有的最常用的除冰方法是通过人工清理,而人工清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人工除冰难以控制除冰力度,影响天线的使用寿命,且除冰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视发射天线的除冰装置,以期望解决现有的人工除冰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人工除冰难以控制除冰力度,影响天线的使用寿命,且除冰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视发射天线的除冰装置,包括天线本体,所述天线本体安装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架体顶部,所述架体底部设有固定基座,所述支撑板底部间隔设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活动套设在所述架体上,所述加热板上设有加热柱,所述加热板底部间隔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固定套设在所述架体上,所述支撑台上设有升降柱,所述加热板底部设有加热器。

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天线本体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贯通孔与所述加热柱相互对应,且数量一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热板上设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与所述加热柱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加热板侧壁设有限位板。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热板内部嵌入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热板底部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底部设有导流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第三贯通孔,所述第三贯通孔与所述导流管相互对应,且数量一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升降柱为两组,两组升降柱与所述导流槽之间间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第一贯通孔,并与所述天线本体间隔设置,同时在加热板上安装与第一贯通孔相互对应的加热柱,通过升降柱控制加热板的升降,提高天线本体上冰雪的融化速率,同时可通过加热器调节加热板与加热柱的温度,提高天线本体上冰雪的融化效率,并通过在加热板侧壁设置限位板,避免天线本体上冰雪融化时直接掉落至地面,提高去冰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电视发射天线的除冰装置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台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板仰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说明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天线本体,2为支撑板,3为架体,4为固定基座,5为加热板,6为加热柱,7为支撑台,8为升降柱,9为加热器,10为第一贯通孔,11为第二贯通孔,12为限位板,14为导流槽,15为导流管,16为第三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电视发射天线的除冰装置,包括天线本体1,前述天线本体1安装在支撑板2上,前述天线本体1与前述支撑板2相互垂直,且前述天线本体1设置多组,且均为分布在前述支撑板2上,并将前述支撑板2安装在架体3顶部,用于通过架体3固定支撑板2,并在前述架体3底部设置固定基座4,前述固定基座4用于固定架体3,确保架体3的稳定性,同时在前述支撑板2底部间隔设置加热板5,该加热板5为中空的环状结构,并将前述加热板5活动套设在前述架体3上,且该加热板5与前述架体3相互垂直,用于由加热板5沿前述架体3中轴线方向上下滑动,并通过加热板5将天线本体1上的冰雪融化,同时在前述加热板5上设置加热柱6,前述加热柱6与前述加热板5相互垂直,用于通过加热板5在架体3上滑动,并带动加热柱6上下移动,并通过加热柱6靠近天线本体1,提高对天线本体1上的冰雪融化效率,并在前述加热板5底部间隔设置支撑台7,且前述支撑台7固定套设在前述架体3上,同时在前述支撑台7上设置升降柱8,该升降柱8可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前述支撑台7上,用于通过升降柱8控制加热板5上下移动,并调节加热板5及安装在加热板5上的加热柱6与天线本体1之间的距离,控制天线本体1上冰雪融化速率,同时前述加热板5底部设置加热器9,用于通过加热器9调节加热板5的温度,用于通过加热板5融化天线本体1上的冰雪。

参考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天线本体1上冰雪融化效率,在前述支撑板2上设置第一贯通孔10,前述第一贯通孔10设置多个,多个前述第一贯通孔10之间间隔设置,且均匀分布在前述支撑板2上,同时前述第一贯通孔10与前述天线本体1间隔设置,且前述贯通孔与前述加热柱6相互对应,且数量一致,用于由加热柱6穿过第一贯通孔10至支撑板2上方,并通过加热柱6对天线本体1上的冰雪加热融化,提高对天线本体1上冰雪的融化效率。

参考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天线本体1上冰雪融化后掉落至地面,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前述加热板5上设置第二贯通孔11,前述第二贯通孔11设置多个,前述第二贯通孔11的数量为大于十的任意数值,且多个前述第二贯通孔11之间间隔设置,并均匀分布在前述加热板5上,且前述第二贯通孔11与前述加热柱6之间间隔设置,用于由融化后的冰雪经设置在前述加热板5上的第二贯通孔11流入至设置在加热板5底部的支撑板2上,同时在前述加热板5侧壁设置限位板12,前述限位板12为四组,前述限位板12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前述加热板5侧壁,并与加热板5相互垂直,用于避免天线本体1上的冰雪掉落至地面,并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前述加热板5底部设置导流槽14,前述导流槽14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前述加热板5底部,前述导流槽14为圆环状槽体,并在前述导流槽14底部设置导流管15,前述导流管15设置两组,两组导流管15以架体3的中轴线呈中心对称,且均与前述导流槽14相互连通,同时在前述支撑台7上设置第三贯通孔16,前述第三贯通孔16与前述导流管15相互对应,且数量一致,用于由融化后的冰雪从第二贯通孔11进入至导流槽14,并从安装在导流槽14底部的导流管15流出,并穿过与导流管15相互对应的第三贯通孔16流入至地面,提高除冰的安全性。

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加热板5与加热柱6对天线本体1上冰雪的融化效率,在前述加热板5内部嵌入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用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将加热板5内的温度传输至控制终端,通过加热器9与前述加热板5电性连接,并调节加热板5的温度,并可根据天线本体1上的冰雪覆盖情况,通过加热器9控制加热板5及加热柱6的温度,提高对天线本体1上冰雪的融化效率。

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前述升降柱8与前述加热器9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用于根据天线本体1上的冰雪覆盖情况,通过控制器调节升降柱8上升,同时通过加热器9提高加热板5与加热柱6的温度,提高对天线本体1上的冰雪融化速率,提高除冰效率。

参考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前述升降柱8为两组,两个前述升降柱8的型号均为vel-lz21906,且对称置于前述支撑台7两端,两组前述升降柱8以架体3的中轴线呈中心点对称,并分别与前述导流槽14之间间隔设置,用于提高加热板5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