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72864发布日期:2020-05-08 17:30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用得最广泛的除了pcb板端子外,还有五金端子,螺帽端子,弹簧端子等等;

而现有的接线端子在进行两个导线的插件连接时,大多是通过螺钉挤压导线,使插件压在接线端子内部的金属导体上,在安装和拆卸时都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包括两端开设有插线孔的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导电的导电件,所述壳体内部位于所述导电件的两端位置处就均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通过卡扣进行固定;

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键位孔,所述键位孔内部设置有按键,所述按键可以在所述键位孔内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所述按键的底部与所述弹片的一端接触,所述按键在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时,可以挤压所述弹片产生形变,所述弹片在形变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插线孔内插接的插件进行固定和释放。

优选的,所述弹片包括呈u型结构的第一形变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形变部一端的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二形变部向所述第一形变部的竖直端向外弯曲,所述第一形变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端部,所述第二形变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端部,所述壳体内壁位于所述第一形变部的弯曲位置处设置有挡柱,所述挡柱采用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形变部可以围绕所述挡柱进行形变;

所述第二形变部下方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设置有插定件,所述插定件采用倾斜结构,所述插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电件接触,所述第一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卡扣卡合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导电件采用u型结构,所述导电件的两个竖直端顶部位置外侧连接有延伸部件,所述延伸部件与所述导电件的竖直端垂直,所述延伸部件与所述导电件的连接处上表面覆盖有盖片,所述插定件位于所述盖片的下方;

所述壳体内壁位于所述延伸部件的自由端位置开设有卡槽,所述延伸部件的自由端卡合在所述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插定件、所述插线孔以及所述盖片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还开设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延伸至所述导电件的上表面位置。

优选的,所述按键的顶部设置有十字凹槽,所述按键底部采用向上凹陷的圆弧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端部采用拱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形变部弯曲位置的底部设置有缺口结构,使所述第一形变部弯曲位置的宽度小于第一形变部两端的宽度。

本发明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通过在壳体内部位于导电件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片,通过弹片对插入插线孔内部的插件进行夹持固定,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插件的插入方便,且在需要拔出插件时,可以通过按压按键,使弹片产生形变,当弹片产生形变后弹片上的插定件会与插件分离,此时只需要拔出插件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螺栓固定插件的方式来说,本发明只需要简单的通过按压按钮即可实现插件的固定于拆卸,使用方便,省时省力;

本发明中,弹片的一端通过卡扣进行固定,另一端卡合在盖片的下方,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弹片不易从壳体内部脱落;

本发明中,按键底部采用向上凹陷的圆弧结构,而弹片与按键接触的第二端部采用拱形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按键在下压弹片时,第二端部可以在按键底部的圆弧槽内滑动,方便弹片的形变,同时使按键的下压更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中弹片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发明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中按键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中导电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中弹片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按键;2、壳体;3、检测孔;4、插线孔;5、键位孔;6、挡柱;7、弹片;71、第一形变部;72、第二形变部;73、第二端部;74、第二凹槽;75、插定件;76、第一端部;77、第一凹槽;8、导电件;9、卡扣;10、延伸部件;11、盖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包括两端开设有插线孔4的壳体2和设置于壳体2内部用于导电的导电件8,壳体2内部位于导电件8的两端位置处就均设置有弹片7,弹片7的一端通过卡扣9进行固定;

壳体2的顶部开设有键位孔5,键位孔5内部设置有按键1,按键1可以在键位孔5内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按键1的底部与弹片7的一端接触,按键1在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时,可以挤压弹片7产生形变,弹片7在形变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插线孔4内插接的插件进行固定和释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在壳体2两端的插线孔4内插接插件时,插件会顶压弹片7,使弹片7产生形变,在插件完全插入壳体2内部时,弹片7会由自身的弹力对插件进行夹持固定,在进行拆卸时,只需要按压按键1,使按键1挤压弹片7再次产生形变,将插件松弛即可,使用方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侧面直插式接线端子的具体结构,如图1-3所示,弹片7包括呈u型结构的第一形变部71和连接在第一形变部71一端的第二形变部72,第二形变部72向第一形变部71的竖直端向外弯曲,第一形变部7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端部76,第二形变部7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端部73,壳体2内壁位于第一形变部71的弯曲位置处设置有挡柱6,挡柱6采用圆柱形结构,第一形变部71可以围绕挡柱6进行形变;

第二形变部72下方开设有第二凹槽74,第二凹槽74的一端设置有插定件75,插定件75采用倾斜结构,插定件75的一端与导电件8接触,第一端部76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77,卡扣9卡合在第一凹槽77内。

第一形变部71弯曲位置的底部设置有缺口结构,使第一形变部71弯曲位置的宽度小于第一形变部71两端的宽度,使得第一形变部71所需要的形变力度更小,从而使按压按键1时更加省力。

导电件8采用u型结构,导电件8的两个竖直端顶部位置外侧连接有延伸部件10,延伸部件10与导电件8的竖直端垂直,延伸部件10与导电件8的连接处上表面覆盖有盖片11,插定件75位于盖片11的下方;

壳体2内壁位于延伸部件10的自由端位置开设有卡槽,延伸部件10的自由端卡合在卡槽内。

插定件75、插线孔4以及盖片11均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使插件可以由插线孔4插入至插定件75位置及盖片11的下方。

壳体2的顶部还开设有检测孔3,检测孔3延伸至导电件8的上表面位置。

按键1的顶部设置有十字凹槽,方便使用螺丝刀进行顶压,实现对弹片7的挤压,按键1底部采用向上凹陷的圆弧结构,第二端部73采用拱形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按键1在下压弹片7时,第二端部73可以在按键1底部的圆弧槽内滑动,方便弹片7的形变,同时使按键1的下压更省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当插线孔4未插入插件时,弹片7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插定件75的一端顶在导电件8表面,当向插线孔4内插入插件时,首先插件会顶到插定件75,此时第二形变部72开始产生弯曲形变,插定件75的一端逐渐与导电件8分离,当插件完全插入壳体2内部且插件的一端与导电件8竖直端接触时,插定件75会卡合在插件的一侧将插件夹持,实现插件的固定;

当需要拆卸插件时,通过按压按键1,按键1在下移时会对弹片7进行挤压,在挤压的过程中,首先第二形变部72产生形变,逐渐抵消插定件75的抵压力,当第二形变部72到达最大弹力范围时,第一形变部71开始产生形变,配合第二形变部72的形变使插定件75的一端与插件分离,此时拔出插件即可。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