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27069发布日期:2020-06-09 19: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包括底电池结构和顶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电池结构层叠于所述底电池结构之上,所述底电池结构包括n型单晶硅衬底,所述n型单晶硅衬底上表面的四周设置sio2绝缘层以在所述n型单晶硅衬底的中央区域形成受光窗口,所述受光窗口区域的所述n型单晶硅衬底上制备p型掺杂层,在所述p型掺杂层和所述n型单晶硅衬底的层叠区域刻蚀制备竖直方向的纳米孔周期阵列结构,所述n型单晶硅衬底的纳米孔内为空隙,所述n型单晶硅衬底的下表面设置金属薄膜层;所述顶电池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tio2薄膜层、钙钛矿吸收层、空穴传输层、透明导电薄膜层和金属电极;所述金属电极和所述金属薄膜层分别引出作为导电电极对外电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孔周期阵列结构的周期为600~1200nm,所述纳米孔周期阵列结构的纳米孔的直径为400~600nm,深度为400~800nm,所述纳米孔周期阵列结构的占空比为1/3~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tio2薄膜厚度为50~3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钙钛矿吸收层的厚度为100~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为氧化镍、氧化钨、spiro-ometad之一,厚度为150~8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的材料为au、ag、al、gu、pt之一,厚度为10~500nm。

7.一种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步骤:一、在n型单晶硅衬底上四周沉积一层sio2绝缘层形成受光窗口;二、在所述受光窗口区域的n型单晶硅衬底表面利用液体硼源高温扩散制备pn结;三、利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方法在pn结上制备竖直方向的纳米孔周期阵列结构;四、利用旋涂法制备tio2薄膜层作为电子传输层;五、进行退火固化并在所述tio2薄膜层上利用旋涂法依次制备钙钛矿吸收层和空穴传输层;六、在所述空穴传输层表面上采用电子束蒸发工艺分别制备透明导电薄膜层和金属电极;七、在所述n型单晶硅衬底下表面沉积金属薄膜层引出导线作为所述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负极,所述金属电极引出导线作为所述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正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金属辅助化学法制备竖直方向的纳米孔周期阵列结构的过程中,利用匀胶机在制备pn结的硅片上旋涂银纳米胶体,转速为2500~5000r/min,所述银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0~800nm;旋涂后浸入双氧水溶液中刻蚀,溶液的浓度为0.2~2mol/l,时间为0.5~2h;形成所述纳米孔周期阵列后用硝酸溶液将所述银纳米颗粒除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单晶硅衬底的电阻率为1.2~1.3ω·cm,所述利用液体硼源高温扩散制备pn结时以浓度为15~16mg/cm3的bbr3液态硼源在1200~1250℃下进行高温扩散制备p型掺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旋涂法制备tio2薄膜层时,以异丙醇钛为钛源配置旋涂溶液,以2000~3500r/min的速度旋涂,所述退火固化时退火温度380~650℃,退火时间为1~3h,所述tio2薄膜层的厚度为10~300n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叠层太阳能电池,包括底电池结构和层叠于底电池结构之上的顶电池结构,底电池结构包括n型单晶硅衬底,n型单晶硅衬底上表面的四周设置SiO2绝缘层,中间制备p型掺杂层,在p型掺杂层和n型单晶硅衬底的层叠区域刻蚀制备竖直方向的纳米孔周期阵列结构,n型单晶硅衬底的纳米孔内为空隙,n型单晶硅衬底的下表面设置金属薄膜层;顶电池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TiO2薄膜层、钙钛矿吸收层、空穴传输层、透明导电薄膜层和金属电极。本发明利用周期纳米孔阵列优异的光吸收和电荷传输性能,提高了底电池长波光子的利用效率,在兼容硅基电池工艺的同时提高了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申;况亚伟;张树德;魏青竹;倪志春;洪学鹍;钱洪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1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