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用端子批量组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6604发布日期:2020-04-29 01:1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束用端子批量组装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器,尤其涉及一种线束用端子批量组装器。



背景技术:

端子是蓄电池与外部导体连接的部件。电工学中,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从材料分,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线束在使用前,都需要将端子组装在线束的端头上,使得线束能进行下一步的使用。

目前,人们都是一只手拿着线束,另一手将端子套在线束端头,再用工具将端子压紧在线束上进行组装,如此操作比较麻烦,还更费力,并且人们需要反复来回的将端子套在线束上,手容易酸痛,导致后续的工作效率降低,且端子的部分位置比较锋利,容易将人的手指割伤。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将端子组装在线束上,操作比较简便,还省力、工作效率高的线束用端子批量组装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一只手拿着线束,另一手将端子套在线束端头,再用工具将端子压紧在线束上进行组装,如此操作比较麻烦,还更费力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端子组装在线束上,操作比较简便,还省力、工作效率高的线束用端子批量组装器。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束用端子批量组装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安装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顶端与底端为敞口设置,且放置框下部靠近支架的位置滑动式的设有可将端子固定的l型卡杆,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l型卡杆上,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l型卡杆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放置框外壁固定连接;接触杆,滑动式的安装于放置框下部靠近支架的位置,且接触杆靠近于l型卡杆,所述接触杆靠近支架的一端与放置框外壁之间绕接有第二弹簧,所述可将端子压扁的碾压头安装于接触杆远离支架的一端;驱动机构,安装于支架顶端,且所述驱动机构与l型卡杆接触配合,所述放置框靠近之间的一端位于驱动机构内;阻挡机构,安装于放置框下部远离支架的位置,所述阻挡机构与驱动机构配合,且阻挡机构的阻挡部件与放置框底部的出料口接触配合。

可选地,驱动机构包括有空心筒、握杆、推杆、异形板、凸块、弧形板、第三弹簧和拉伸弹簧,所述支架上部转动式的连接有异形板,异形板形状为弧形,所述异形板与放置框形成夹角,且异形板外侧远离放置框的位置设置有配重球,靠近接触杆的异形板一端为竖直设置且与l型卡杆接触配合,所述空心筒安装于异形板远离支架的位置,所述推杆滑动式的设置在空心筒内,且远离支架的推杆一端安装有握杆,所述握杆内部为空心,所述拉伸弹簧套装在推杆上,且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握杆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支架的空心筒一端连接,所述与接触杆配合的弧形板铰接在空心筒外壁靠近异形板的一侧,弧形板上部与空心筒外壁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弧形板靠近放置框的一端朝向接触杆,所述与阻挡机构的配合的凸块安装于远离空心筒的异形板内壁一侧。

可选地,阻挡机构包括有挡板和第四弹簧,所述可将端子挡住的挡板铰接在放置框下部远离支架的一侧,且挡板的一端与放置框的出料口位置配合,挡板的另一端与放置框外壁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有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包括有固定杆、弧形杆、弧形套筒、挡杆、框体、滑动框、第五弹簧和第六弹簧,所述固定杆安装于靠近空心筒的放置框一侧,固定杆尾端安装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与放置框相互平行,弧形杆下部滑动式的套装有弧形套筒,弧形套筒内底部与弧形杆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所述挡杆安装于靠近空心筒的弧形套筒一侧,挡杆与空心筒接触,所述弧形套筒下部靠近支架的一侧固接有框体,框体朝向放置框的方向延伸,且框体朝向放置框的一侧为斜面,所述可使线束放置的滑动框滑动式的安装于框体内,且滑动框外远离异形板的一侧与框体内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

可选地,还包括有活动杆、第七弹簧和插杆,所述活动杆铰接在所述握杆远离放置框的一侧中间,且活动杆朝向空心筒的一端固接有可将握杆固定的插杆,所述第七弹簧连接在活动杆靠近握杆的一侧上部,其另一端与握杆内壁连接,所述空心筒远离放置框的一侧上部开有卡槽,所述插杆位于卡槽内与其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有弧形导向杆、滑动架、球体和第八弹簧,所述滑动架铰接在放置框远离固定杆的一侧,所述滑动架朝向放置框的长度延伸,可对放置框进行敲打的球体安装于滑动架底端,且所述放置框远离固定杆的一侧固接有弧形导向杆,弧形导向杆尾端贯穿滑动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弧形导向杆尾端与滑动架之间连接有第八弹簧。

本发明通过将适量的端子放入放置框内,再将线束一端插入端子内,拉动握杆反转,即可使得碾压头向后移动将端子压紧在线束上进行组装,无需人一只手拿着线束,一只手将端子套在线束端头用工具压紧组装,操作简便,比较省力,工作效率还高,通过放置机构的作用,则无需操作人员一直拿着线束插入端子内进行组装,更加省力,通过球体对放置框的敲打,则能避免端子在放置框内卡住影响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对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支架,2:放置框,3:l型卡杆,4:第一弹簧,5:接触杆,6:碾压头,7:第二弹簧,8:驱动机构,81:空心筒,82:握杆,83:推杆,84:异形板,85:凸块,86:弧形板,87:第三弹簧,88:拉伸弹簧,9:阻挡机构,91:挡板,92:第四弹簧,10:放置机构,101:固定杆,102:弧形杆,103:弧形套筒,104:挡杆,105:框体,106:滑动框,107:第五弹簧,108:第六弹簧,11:活动杆,12:第七弹簧,13:卡槽,131:插杆,14:弧形导向杆,15:滑动架,16:球体,17:第八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看图1、图2、图3、图4和图6,一种线束用端子批量组装器,包括有支架1、放置框2、l型卡杆3、第一弹簧4、接触杆5、碾压头6、第二弹簧7、驱动机构8和阻挡机构9,支架1后侧上部固接有可使端子放置的放置框2,放置框2底端设有可将端子阻挡的阻挡机构9,放置框2前侧下部滑动式的设有可将端子固定的l型卡杆3,l型卡杆3前部与放置框2外前侧面之间绕接有第一弹簧4,放置框2前侧面下部滑动式的设有接触杆5,接触杆5位于l型卡杆3右侧,接触杆5内前侧面与放置框2外前侧面之间绕接有第二弹簧7,接触杆5后端固接有可将端子压扁与线束组合的碾压头6,碾压头6位于放置框2内,支架1顶端转动式的连接有与l型卡杆3和阻挡机构9配合的驱动机构8。

驱动机构8包括有空心筒81、握杆82、推杆83、异形板84、凸块85、弧形板86、第三弹簧87和拉伸弹簧88,支架1右侧上部转动式的连接有异形板84,异形板84下部前端与l型卡杆3接触配合,异形板84上部嵌入式的安装有空心筒81,空心筒81内滑动式的设有推杆83,推杆83顶端固接有握杆82,握杆82底部与空心筒81顶部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88,拉伸弹簧88套在推杆83上,空心筒81外后侧面下部铰接有弧形板86,弧形板86外侧面上部与推杆83底端接触,弧形板86与接触杆5配合,弧形板86顶端与空心筒81外后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87,凸块85安装于弧形板86内侧面下部,凸块85与阻挡机构9配合。

阻挡机构9包括有挡板91和第四弹簧92,放置框2外后侧面下部铰接有可将端子挡住的挡板91,挡板91前部与放置框2底部接触配合,挡板91顶部中间与放置框2外后侧面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92,挡板91与凸块85配合。

初始时,第一弹簧4为拉伸状态,首先操作人员将适量的端子放入放置框2内,阻挡机构9将端子挡住,端子放置好后,将线束一端插入最下方的端子内,再拉动驱动机构8反转运作,驱动机构8运作不与l型卡杆3接触,因第一弹簧4的作用,l型卡杆3向后移动将最下方第二个端子固定,继续拉动驱动机构8运作,驱动机构8运作与接触杆5接触,使得接触杆5向后移动,第二弹簧7压缩,接触杆5向后移动带动碾压头6向后移动,碾压头6向后移动与端子接触将其压扁,也就使得端子组装在线束上,松开线束,再拉动驱动机构8反转,驱动机构8带动阻挡机构9运作,阻挡机构9运作不将端子挡住,拉动驱动机构8与接触杆5脱离,因第二弹簧7的作用,接触杆5向前移动带动碾压头6向前移动,碾压头6向前移动将端子松开,组装好端子的线束则从放置框2内掉落,即可拉动驱动机构8正转复位,驱动机构8复位不与阻挡机构9接触,阻挡机构9运作复位,驱动机构8复位推动l型卡杆3向前移动,第一弹簧4拉伸,l型卡杆3向前移动将端子松开,端子向下滑动被阻挡机构9挡住,如此反复,即可不断的将端子组装在线束上。

初始时,第三弹簧87为压缩状态,当操作人员将线束一端放入最下方的端子内时,操作人员可拉动握杆82反转,握杆82反转通过推杆83带动空心筒81反转,空心筒81反转带动异形板84反转,异形板84反转与l型卡杆3脱离时,因第一弹簧4的作用,l型卡杆3向后移动将下方第二个端子压紧,同时,空心筒81反转还带动弧形板86反转,弧形板86反转与接触杆5接触时,弧形板86推动接触杆5向后移动,进而使得端子压在线束上,同时,异形板84反转还带动凸块85反转,凸块85反转与阻挡机构9接触,凸块85使得阻挡机构9运作不将端子挡住,当端子组装在线束上时,即可拉动握杆82向上移动,拉伸弹簧88拉伸,握杆82向上移动带动推杆83向上移动,推杆83向上移动不与弧形板86接触,因第三弹簧87的作用,弧形板86向前摆动与接触杆5脱离,因第二弹簧7的作用,接触杆5向前移动带动碾压头6向前移动复位,端子则带动线束从放置框2内掉落出,再拉动握杆82正转复位,进而带动异形板84复位推动l型卡杆3向前移动复位,同时,凸块85复位不与阻挡机构9接触,阻挡机构9复位将端子挡住,当异形板84复位后,松开握杆82,因拉伸弹簧88的作用,握杆82向下移动带动推杆83向下移动,推杆83向下移动带动弧形板86向下摆动复位,第三弹簧87压缩,如此,即可将端子组装在线束上。

当操作人员拉动握杆82反转时,异形板84反转带动凸块85反转,凸块85反转与挡板91后端接触时,凸块85带动挡板91后端向上摆动,第四弹簧92压缩,挡板91后端向上摆动使得前端向下摆动,挡板91前端向下摆动不将端子挡住,进而碾压头6与端子不接触时,端子带动线束向下掉落至放置框2外,操作人员拉动握杆82正转复位,异形板84正转带动凸块85正转复位,因第四弹簧92的作用,挡板91后端向下摆动复位,也就使得前端向上摆动复位将端子挡住。

实施例2

参看图1、图2、图4和图5,一种线束用端子批量组装器,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放置机构10,放置机构10包括有固定杆101、弧形杆102、弧形套筒103、挡杆104、框体105、滑动框106、第五弹簧107和第六弹簧108,放置框2外顶部中间固接有固定杆101,固定杆101右端固接有弧形杆102,弧形杆102下部滑动式的设有弧形套筒103,弧形套筒103内底部与弧形杆102底端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108,弧形套筒103下部外侧固接有框体105,框体105底端位于阻挡机构9右侧,框体105内滑动式的设有滑动框106,滑动框106内底部与框体105内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107,挡杆104安装于弧形套筒103外前侧面上部,挡杆104位于空心筒81右侧与其接触。

初始时,第六弹簧108为压缩状态,当端子放置好后,操作人员可将线束放入滑动框106内,再推动滑动框106向下移动带动线束向下移动至端子内,第五弹簧107拉伸,再拉动握杆82反转,进而空心筒81反转不与挡杆104接触时,因第六弹簧108的作用,弧形套筒103向上移动带动框体105向后摆动,框体105向后移动带动滑动框106向后摆动,滑动框106向后摆动与线束脱离时,操作人员松开滑动框106,因第五弹簧107的作用,滑动框106向上移动复位。当端子组装在线束上时,操作人员拉动握杆82正转复位,空心筒81正转带动挡杆104向下移动,挡杆104向下移动带动弧形套筒103向下移动复位,第六弹簧108拉伸,弧形套筒103向下移动带动框体105向下移动复位。如此,无需操作人员拿着线束放入端子内,更加方便、省力。

实施例3

参看图1、图2和图6,一种线束用端子批量组装器,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活动杆11、第七弹簧12和插杆131,握杆82后侧中部铰接有活动杆11,活动杆11前侧面上部与握杆82内前侧面之间连接有第七弹簧12,活动杆11前侧面下部固接有插杆131,空心筒81外后侧面上部开有与插杆131配合的卡槽13,插杆131位于卡槽13内。

还包括有弧形导向杆14、滑动架15、球体16和第八弹簧17,放置框2外左侧面上部铰接有滑动架15,滑动架15底端固接有球体16,弧形导向杆14安装于放置框2外左侧面上部,弧形导向杆14位于滑动架15内,弧形导向杆14左部与滑动架15左侧面之间绕接有第八弹簧17。

当挡板91不将端子挡住时,操作人员可拉动活动杆11上部向前摆动,第七弹簧12压缩,活动杆11上部向前摆动使得下部向后摆动,活动杆11下部向后摆动带动插杆131向后摆动,插杆131向后摆动与卡槽13脱离,即可拉动握杆8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弧形板86不与接触杆5接触,当端子带动线束从放置框2内掉落后,且握杆82复位时,即可松开活动杆11,因第七弹簧12的作用,活动杆11上部向后摆动复位,也就使得插杆131向前摆动插入卡槽13内,进而将握杆82固定,也就将推杆83固定。如此,可避免握杆82向前摆动的时候带动推杆83移动。

当放置框2内放有适量的端子时,操作人员可拉动滑动架15向左摆动,第八弹簧17压缩,滑动架15向左摆动带动球体16向左摆动,球体16向左摆动至合适的位置时,松开滑动架15,因第八弹簧17的作用,滑动架15向右摆动带动球体16向右摆动,球体16向右摆动对放置框2进行敲打,进而对放置框2内的端子进行震动。如此,可避免放置框2内的端子卡住影响组装。

尽管参照上面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通过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而在不脱离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原理及精神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仅用来解释,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而是由权利要求的内容限定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