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端子位置保证装置的两个移动方向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8148发布日期:2020-09-15 19:27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具有端子位置保证装置的两个移动方向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机动车的连接器技术。



背景技术:

连接器技术行业经常遵循设计日益小型化的装置的共同趋势。在连接器技术领域中,小型化通常与端子密度的提高息息相关。换言之,连接器的联接接口包括增加密度的连接点,并且端子越来越靠近彼此地收容在连接器壳体中。

然而,即使在小型化的连接器中,保持用于确保端子已经正确插入并收容在它们各自的单元中的装置也可以是有用的。因此,某些现有技术的连接器1,诸如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配有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或“tpa”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在壳体4中垂直于端子5的纵向方向l形成凹槽3。然后,将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的元件6(例如,杆或梁的形式)引入到该凹槽3中。如果端子5被错误地定位在其单元7中,则端子将至少部分地阻塞凹槽3,并且防止该元件6被插入到端子5的止动表面8的后面。相反,如果端子5被正确地定位在其单元7中(如图1中),则该元件6将被插入到端子5的止动表面8的后面。由此,不仅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的该元件6使得可以确保端子5在其单元7中的正确定位,还将端子5锁定在其单元7中,这防止端子在对端子5的连接到电缆的部分施加拉力时离开其单元7。

但是,如可以在图1中看到的,为了在凹槽3中以精确的方式(因此以有限的间隙)引导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并且沿纵向方向l限制端子5的移动,端子5的止动表面8齐平地位于凹槽3中。将止动表面8与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分离的距离ga基本上为零。于是,两个相邻端子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分离两个相邻单元的距离sd(参见图2)。在高端子密度的情况下,该距离sd可以减小到小于400微米。这可能导致过低的介电强度和泄漏路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有助于至少部分地解决该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由介电材料制成的壳体。该壳体包括至少两个单元,在各个单元中收容端子。各个端子基本上在与端子插入到其单元中的插入方向对应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当将端子收容在单元中时,向单元的纵向方向延伸。该壳体还装配有端子位置保证装置。该端子位置保证装置包括锁定部件。该端子位置保证装置可以占据锁定位置。然后,锁定部件适于在端子位置保证装置处于该锁定位置时,与位于各个端子上的止动表面相互作用。

端子位置保证装置还包括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用于使锁定部件垂直于纵向方向且然后以具有平行于纵向方向的分量的移动顺序移动。在它们垂直于纵向方向的移动期间,锁定部件插入在单元的面向止动表面的位置处。在它们具有平行于纵向方向的分量的移动期间,锁定部件被带向止动表面甚至与止动表面接触。

由此,由于本发明,不再需要使端子的止动表面齐平地位于凹槽中,因为锁定部件在不仅仅是横向的移动期间可以被带向止动表面。将锁定部件带向止动表面的移动可以是纯直线移动,或者可以对应于旋转或凸轮型移动。在所有情况下,该移动包括至少一个平行于端子及其相应单元的纵向方向的分量。

该连接器还可以具有以下特性中的至少一个,这些特性独立于其他特性或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组合考虑:

-两个单元由从连接器的后端朝向前表面纵向地延伸的分隔件分离,并且当端子位置保证装置处于锁定位置中时,与收容在单元中的各个端子对应的锁定部件沿纵向方向朝向连接器的前表面穿入到单元中并超出分隔件的后端;

-锁定部件包括至少两个由空间分离的突起,然后,当端子位置保证装置处于锁定位置中时,突起各自穿入相应的单元中,并且分隔件的后端被接收在突起之间的空间中;

-突起从位于所述空间的位置处的表面延伸大于或等于100微米的距离;

-端子位置保证装置包括斜坡系统,该斜坡系统具有相对于纵向方向倾斜的表面,并且在端子位置保证装置移向其锁定位置时使锁定部件朝向连接器的前表面移动;

-端子位置保证装置包括两个元件,即,推动元件和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

-壳体包括凹槽,该凹槽垂直于单元的纵向方向纵向地延伸,并且推动元件以垂直于单元的纵向方向的移动在凹槽中被引导;

-推动元件包括中心肋,该中心肋垂直于单元的纵向方向纵向地延伸,并且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包括两个侧梁,各个侧梁分别在中心肋的任一侧上并沿着中心肋纵向地延伸;以及

-推动元件包括垂直于纵向方向由距离分离的至少两个单元,该距离小于或等于400微米,锁定部件穿入到这些单元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性、目的以及优点将参照作为非限制性示例提供的附图从以下详细描述的精读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以纵剖面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单元,该连接器设置有端子位置保证装置;

图2以横剖面示意性地示出了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示例的两个相邻单元;

图3以横剖面和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连接器的两个相邻单元,诸如图1或图2所示的单元,连接器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端子位置保证装置;

图4以横剖面和侧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和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两个单元,其中端子各自正确地定位在这两个单元中的相应一个单元中;

图5以横剖面和侧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至图4所示的连接器的单元,端子错误地定位在其单元中;

图6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其中端子位置保证装置处于锁定位置种;

图7以立体图和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的实施方式的示例,该元件形成用于连接器(诸如图2至图6所示的连接器)的、处于锁定位置中的端子位置保证装置的一部分;

图8以立体图和仰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7所示的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

图9以立体图和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推动元件的实施方式的示例,该元件形成用于连接器(诸如图2至图6所示的连接器)的、处于锁定位置中的端子位置保证装置的一部分;

图10以立体图和仰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9所示的推动元件;

图11以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7至图10所示的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和推动元件,这些元件被组装在彼此不同的三个位置中;

图12以侧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11所示的三个位置中的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和推动元件;以及

图13以俯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三个位置中的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和推动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献中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前”、“后”等基本上对应于惯例(例如,连接器的前对应于其联接面)和/或如各种元件在图中示出的方位。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的实施方式的示例。

根据该示例,连接器1是凹形的,但本发明同样适用于凸形连接器。

该连接器1包括由介电塑料树脂模制而成的壳体4。该壳体4包括多个单元7,各个单元收容端子5。例如,壳体4包括设置成两排四个单元的八个单元7。在图2中,示出了壳体4的仅包括两个单元7的一部分。各个单元7在基本上垂直于上面呈现图2的纸张的平面的纵向方向上纵向地延伸。所示的两个相邻单元7以1.5毫米的间隔pa水平排列。另外两个单元沿相同方向排列,以形成一行,其中四个单元7以相同的间隔pa彼此隔开。另一行平行于后者设置,其中四个单元7相对于与单元7的纵向方向平行的中间平面对称设置(参见图4和图6)。因此,一行的单元7被定位为相对于该对称平面面对另一行的单元。相对于该平面彼此对称的两个单元7沿一个方向排列,该方向垂直于单元7的纵向方向和平行于行的方向这两者。

这两个单元7通过分隔件9彼此分离。端子5收容在各个单元7中。分离在分隔件9的任一侧上示出的两个端子5的距离sd小于或等于400微米。

各个端子5包括被设计为接收凸形端子(未示出)的销的笼10。

如图1或图3所示,笼10基本上沿纵向方向l在自由端11与止动表面8之间延伸。以已知的方式,各个端子5通过形成在连接器1的前表面13上的前格栅12在向前方向上保持在其相应的单元7中,并且借助于与壳体4一体制成的闩锁14在向后方向上保持在其相应的单元中。各个闩锁14包括齿15,并且弹性地返回,使得当端子5正确地定位在其单元7中时,齿15收容在形成在端子5上的扣件16的后面。由此,闩锁14和扣件16以已知的方式形成主锁定部件。

笼10在其自由端11与止动表面8之间的长度lc小于前格栅12的内表面与分隔件9的与闩锁14相对的后端18之间的距离la。换言之,如果笼10支撑在前格栅12的内面上,则止动表面8相对于分隔件9的与闩锁14相对的端向前移位。

在笼10的后面,在笼10与固定部分(例如,用于将电缆附接和连接到端子的压接部分)之间,端子5具有更窄的中间部分17。

壳体4还装配有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如图3所示,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包括一个设置在另一个顶部上的两个元件20、21。这些元件20、21作为滑入单元插入到形成在壳体4中的凹槽3中,并且垂直于端子5的纵向方向l横向地滑动。由此,这些元件20、21变得在端子中间部分17的位置处被收容在各个端子5的止动表面8的后面。

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的两个元件20、21分别对应于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

图7和图8中更详细地示出了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该元件包括例如由横梁23互连的两个侧梁22和在垂直于梁22的纵向方向的平面中在梁22的一个端处延伸的可抓握的前片24。梁22的纵向方向对应于元件20、21在壳体4中的插入和平移的方向。通道25在两个梁22之间延伸,与后者平行。

锁定部件26设置在各个梁22的顶部上(图7)。这些装置由突起26形成。例如,各个梁22包括四个突起26。梁22和突起26的相应数量对应于被选择为例示本发明的示例(具有八个端子的凹形连接器),并且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

各个突起26的形状为平行六面体。突起26在各个梁22的顶部上形成凹口。由此,在两个相邻的突起26之间存在空间。如下说明的,该空间可以用于接收分隔件9的后端18。突起26从梁22的上表面延伸大于或等于100微米的距离ep(参见图3)。例如,距离ep为400微米。

在各个梁22的底部上存在至少两个斜坡28(图8)。各个斜坡28包括相对于元件20、21在壳体4中的插入和平移方向di倾斜的表面。一方面,各个倾斜的表面被定向为与梁22的底部形成开角(大于90°),另一方面,各个倾斜的表面被定向为朝向连接器1的外部(为了方便该参考,必须将前片24认为在连接器1的外面上)。

图9和图10中更详细地示出了推动元件21。推动元件21包括例如主体29、中心肋30以及可抓握的前片31。肋30基本上沿主体29的纵向方向延伸。在选择来例示本发明的示例中,主体的纵向方向对应于元件20、21在壳体4中的插入和平移方向di。前片31在主体29的一端处在垂直于主体的纵向方向的平面中延伸。

肋30被设计为接合在通道25中并在其中滑动。在肋30的任一侧上,在其侧面上,具有堵塞装置32,该堵塞装置被设计为强制地插入到通道25的某些区域中,以便将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保持一起,尤其是保持在组装位置中。肋30还包括前片31附近的锁扣33。

肋30包括前凹口34和后凹口35。前凹口34适于接收横梁23之一,而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在组装位置中安装在彼此上。后切口35适于在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在组装位置中安装在彼此上时,接收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的前片24。

主体29包括设置在肋30的任一侧上的至少两个侧向斜坡36和设置在肋30上的两个中心斜坡37。主体29的各个斜坡36、37被设计为与斜面28、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的横梁23或前片24相互作用。

主体29的各个斜坡36、37包括相对于元件20、21在壳体4中的插入和平移方向di倾斜的表面。一方面,各个倾斜表面被定向为与主体29的顶部形成开角,另一方面,各个倾斜表面被定向为朝向连接器1的内部(因此面向与前片31所处的方向基本相反的方向)。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组装连接器1的方法的示例。

一方面,将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在前述的组装位置中安装在彼此上(参见图11、图12以及图13的左侧图)。将肋30接合在通道25中。使堵塞装置32与通道25的侧向区域相互作用,以便将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保持在一起。将横梁23接收在前凹口34中。将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的前片31接收在后凹口35中。斜坡系统28、36的倾斜表面搁置在彼此上。由此,由安装在彼此上的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形成的组件形成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

将端子5也插入到它们各自的单元7中。

然后将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引入到凹槽3中,使得它可以朝向其锁定位置移动(图3至图6)。如果端子5未足够好地插入其单元7中,则当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在凹槽3中移动时,端子干扰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参见图5)。因此,可以向操作员警告问题并且可以解决它。当连接器1的所有端子5足够好地定位时,即使其中一些端子尚未充分向前移动以便通过对应的闩锁14(图4)提供初级锁定,操作员也可以通过按压推动元件21的前片31来将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推入其锁定位置中(图3)。由于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的各自的倾斜表面在彼此上摩擦,因此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的前片24和横梁23接合在它们各自的凹口34、35中,并且堵塞装置32将这两个元件20、21保持在一起,在推动元件21的前片31上的适度压力使得能够插入整个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直到它到达其锁定位置为止(图4)。同时,在垂直于端子纵向方向l的方向上推动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图11、图12以及图13中的左侧图)。

在该阶段,锁定部件的突起26面向止动表面8定位(图4)。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的前片24在连接器1的外面的位置上,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已经被引入到该位置上。

然后,操作者稍微更用力地按压推动元件21的前片31,并且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的各个倾斜表面使得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相对于推动元件21上升(参见图5)。在垂直于端子5的纵向方向l的该移动期间,锁定部件(突起26)以平行于端子5的纵向方向l的分量移动(图11、图12以及图13中的中间图)。锁定部件被带向止动表面8。堵塞装置32脱离通道25并且变得无效。如果某些端子5尚未充分向前移动以便通过对应的闩锁14提供初级锁定,则锁定部件的突起26可将它们向前推入它们各自的单元7中,由此最终完成用闩锁14进行的初级锁定(图6)。止动表面8与分隔件9的后端18之间的距离gb大于或等于100微米。因此,两个相邻端子5之间的泄漏路径为至少400微米,加上每个端子100微米,即至少600微米。因此,提高了连接器1的介电强度。

通过进一步推动推动元件21的前片31,操作者使推动元件21的前片处于与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10的前片24相同的水平。将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的前片24锁定在锁扣33后面。然后,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处于锁定位置中(图11、图12以及图13中的右图)。锁定部件的突起26接合在单元7中,这些突起朝向连接器的前表面13穿入这些单元7中并超出分隔件9的后端18。因此,突起26将各个端子5锁定在其各自的单元7中,由此限制了其在纵向方向l上的移动。

如果分隔件9的后端18被接收在突起26之间的空间中,则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被锁定为在凹槽3中平移。

因此,在上述组装期间,将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和推动元件21首先一起沿垂直于端子的纵向方向l的方向(参见图12中的左图上的箭头)且然后其次沿彼此垂直的方向(参见图12中的中间图上的箭头)顺序移动。由此,斜坡系统28、26提供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用于使锁定部件26垂直于纵向方向l且然后以具有平行于纵向方向l的分量的移动顺序移动。

为了拆卸,如果需要,操作者必须拉动推动元件20的前片31(必要时同时向下移动前片),以便将承载锁定部件的元件20的前片24与锁扣33分离。然后可以进行与上述相反的操作。

本发明的可能的优点在于:可以将由两个元件20、21(诸如上述的元件)形成的端子位置保证装置2嵌合到装配有现有技术端子位置保证装置的连接器上。无需为了受益于本发明的其他优点而修改壳体4。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