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6269发布日期:2020-10-09 22:1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具备收容内端子的内壳体的屏蔽连接器,已知有日本特开2017-228447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在内壳体形成有多个端子收容室,所述端子收容室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上层侧端子收容用开口。在端子收容室设置有将内端子保持在端子收容室内的端子保持部。端子保持部具有从端子收容室的横壁向横向突出并且与端子收容室的前壁相连的台阶壁部以及凹陷形成于台阶壁部的下部的曲面状凹部。

内端子在从上层侧端子收容用开口插入到端子收容室时,由台阶壁部防止从上层侧端子收容用开口脱落,并保持在曲面状凹部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28447号公报

然而,根据上述的屏蔽连接器,从端子收容室的上层侧端子收容用开口压入内端子,内端子使台阶壁部向外侧扩张而收容于端子收容室的曲面状凹部内。

但是,在端子收容室的横壁难以挠曲的情况下,无法增大台阶壁部从横壁突出的突出尺寸。于是,台阶壁部相对于内端子的卡定量变小,导致内端子容易从内端子收容室脱落。

如果增大台阶壁部的突出尺寸,则在横壁难以挠曲的情况下,会将内端子从上层侧端子收容用开口强行压入,从而内端子有可能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了防止端子发生破损的情况,并且防止容易产生端子的脱落的情况的技术。

本公开的连接器安装于电线的端部,其中,所述连接器具备至少一个端子以及树脂制的壳体,所述端子与所述电线的末端连接,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收容部,所述端子收容部形成为包括一对侧壁以及前壁,收容所述端子,并将所述电线向后方导出,所述一对侧壁在所述电线的导出方向上沿着所述端子配置,所述前壁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壁的前端部之间,所述端子收容部具有端子收容开口,所述端子收容开口由所述一对侧壁和所述前壁包围而形成,能够供所述端子从与所述电线的导出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插入,所述一对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具有端子卡定部,所述端子卡定部以能够与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部内的所述端子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卡定的方式从所述侧壁突出形成,形成有所述端子卡定部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前壁被分割。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防止端子发生破损的情况,并且能够防止容易产生端子的脱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壳体主体和内罩的组装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壳体主体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将端子收容于壳体主体的过程的剖视图,且是相当于图3的iv-iv线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端子插入到端子收容部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是现有的壳体主体的主视图。

图8是现有的壳体主体的剖视图,且是相当于图6的剖面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内壳体

2:端子

3:端子收容开口

4:端子收容部

5:侧壁

6:端子卡定部

10:连接器

20:端子

22:端子连接部

24:连接部

26:压接部

30:内壳体(“壳体”的一例)

31:壳体主体(“壳体”的一例)

32:底壁

34:外侧壁(“侧壁”的一例)

35:卡定突起

36:前壁

36a:端子插通孔

37:槽

38:端子收容部

39:隔壁

39d:下隔壁

39u:上隔壁

39w:水平隔壁

40:端子收容开口

42:端子卡定部

42d:卡定面

42f:前表面

42u:倾斜面

46:内罩

47:顶壁

48:卡定片

48a:卡定孔

50:外导体

52:外导体主体

54:屏蔽压接部

60:外壳体

62:嵌合部

64:第一密封部件

66:第二密封部件

68:后保持件

80:屏蔽电线(“电线”的一例)

81:包覆电线

84:编织体

86:外包覆体

r1:卡定量

r2:卡定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1)一种连接器,安装于电线的端部,其中,所述连接器具备至少一个端子以及树脂制的壳体,所述端子与所述电线的末端连接,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收容部,所述端子收容部形成为包括一对侧壁以及前壁,收容所述端子,并将所述电线向后方导出,所述一对侧壁在所述电线的导出方向上沿着所述端子配置,所述前壁设置在所述一对侧壁的前端部之间,所述端子收容部具有端子收容开口,所述端子收容开口由所述一对侧壁和所述前壁包围而形成,能够供所述端子从与所述电线的导出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插入,所述一对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具有端子卡定部,所述端子卡定部以能够与收容在所述端子收容部内的所述端子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卡定的方式从所述侧壁突出形成,形成有所述端子卡定部的所述侧壁与所述前壁被分割。

由于形成有端子卡定部的侧壁与端子收容部的前壁被分割,因此与例如形成有端子卡定部的侧壁和前壁未被分割的情况相比,形成有端子卡定部的侧壁容易向与端子卡定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挠曲。

即,由于侧壁容易挠曲,从而能够增大端子卡定部与端子的卡定量,并且易于将端子插入到端子收容部。由此,能够防止在插入端子时端子产生损伤的情况,并且能够防止端子从端子收容部脱落的情况。

(2)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所述前壁的与形成有所述端子卡定部的所述侧壁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槽。

例如,考虑到通过在侧壁形成槽而将前壁与侧壁分割,从而使形成有端子卡定部的侧壁易于挠曲的方法。但是,如果在侧壁形成槽,则挠曲变形的侧壁的刚性下降,侧壁在挠曲变形时有可能发生破损。

然而,根据这种结构,由于槽形成于前壁,因此能够不使挠曲变形的侧壁的刚性下降地,容易使侧壁挠曲。

(3)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槽为在所述端子卡定部的前方形成的脱模孔。

能够将用于形成端子卡定部的脱模孔形成为前壁的槽,而将前壁与侧壁分割。由此,与例如独立于脱模孔另行在前壁形成槽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前壁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情况。

另外,例如与在前壁形成槽和脱模孔这两者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前壁的刚性降低的情况。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参照以下的附图对本公开的连接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并不限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并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连接器10]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为安装于屏蔽电线(“电线”的一例)80的端部的连接器。如图1所示,连接器10具备与屏蔽电线80的末端连接的多个端子20、收容多个端子20的内壳体(“壳体”的一例)30、覆盖内壳体30的外周的外导体50以及收容外导体50的外壳体60。

[屏蔽电线80]

如图1所示,屏蔽电线80具备多根包覆电线81、覆盖多根包覆电线81的外周的编织体84以及覆盖编织体84的外周的外包覆体86。

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80具备4根包覆电线81。

在屏蔽电线80的前端部,通过剥去编织体84及外包覆体86而使4根包覆电线81露出。在露出的4根包覆电线81的后方,仅剥去外包覆体86而露出的编织体84向外包覆体86的外周折返。

[端子20]

端子20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进行加工而形成。端子20是阴型端子,如图4所示,具备与未图示的对接侧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22、与屏蔽电线80的包覆电线81连接的压接部26以及将端子连接部22与压接部26之间连接的连接部24。

端子连接部22形成为朝向前方以矩形形状开口的方筒状。压接部26通过压接于在包覆电线81的端部处露出的芯线而与包覆电线81连接。

[内壳体30]

内壳体3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内壳体30具备在前后方向上长的长方体状的壳体主体(“壳体”的一例)31以及从上方组装于壳体主体31的内罩46。

[壳体主体31]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主体31具备:底壁32;一对外侧壁(“侧壁”的一例)34,从底壁32的左右方向两侧缘朝向上方延伸;以及前壁36,设置在一对外侧壁34之间。

底壁32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的矩形平板状。一对外侧壁34以沿着底壁32的左右方向两侧的侧缘的方式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长的矩形平板状。前壁36以将一对外侧壁34之间连接的方式设置在一对外侧壁34的前端部之间。

如图3所示,在前壁36形成有与设置在壳体主体31的内部的多个端子收容部38相对应的多个端子插通孔36a。端子插通孔36a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前壁36的矩形形状的孔。

在前壁36的外侧壁34侧的端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前壁36的槽37。

槽37在前壁36的与外侧壁34之间的边界部分处,从前壁36的上端朝向下方以矩形形状延伸形成。即,槽37将前壁36的上端部与外侧壁34的上端部分割。

[端子收容部38]

多个端子收容部38在壳体主体31的内部,上下左右排列形成。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主体31通过用截面呈十字状的隔壁39分割由底壁32和一对外侧壁34包围而成的区域,从而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形成有4个端子收容部38。

在各个端子收容部38能够收容端子20。在端子20收容到各个端子收容部38中时,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主体31处于将4根包覆电线81向后方导出的状态。

如图3及图6所示,隔壁39具备:矩形平板状的水平隔壁39w,在一对外侧壁34之间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上隔壁(“侧壁”的一例)39u和下隔壁39d,设置于水平隔壁39w的左右方向中央部。

水平隔壁39w以与底壁32在上下方向上对向的方式,在壳体主体31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形成。

下隔壁39d以将水平隔壁39w与底壁32在上下方向连接的方式,在壳体主体31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形成。

上隔壁39u以从水平隔壁39w朝向上方延伸的形态,在壳体主体31的前后方向的全长上形成。

如图3和图6所示,上隔壁39u的高度尺寸与一对外侧壁34从水平隔壁39w的位置向上方延伸的长度尺寸实质上相同。所谓实质上相同,包括上隔壁39u的高度尺寸与一对外侧壁34从水平隔壁39w向上方延伸的长度尺寸相同的情况,以及上隔壁39u的高度尺寸与一对外侧壁34从水平隔壁39w向上方延伸的长度尺寸即使为不相同的情况也可以视为实质上相同的情况。

4个端子收容部38中的下层的端子收容部38分别由底壁32、一对外侧壁34中的任一个外侧壁34、水平隔壁39w以及下隔壁39d包围而形成。

即,下层的端子收容部38中,外侧壁34和下隔壁39d在包覆电线81的导出方向上沿着端子20配置,端子20从在壳体主体31的后端形成为矩形形状的开口插入。

4个端子收容部38中的上层的端子收容部38分别由水平隔壁39w、一对外侧壁34中的任一个外侧壁34以及上隔壁39u包围而形成。

在上层的端子收容部38形成有供端子从上方向插入的端子收容开口40。

[端子收容开口40]

如图5所示,端子收容开口40被外侧壁34、上隔壁39u和前壁36包围,从而朝向与导出了包覆电线81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即上方向以矩形形状开口。

因此,上层的端子收容部38中,外侧壁34和上隔壁39u在包覆电线81的导出方向上沿着端子20配置,端子20从端子收容开口40插入。

如图2至图6所示,在端子收容开口40的开口缘部形成有配置在收容于端子收容部38中的端子20的上方的端子卡定部42。

[端子卡定部42]

端子卡定部42从外侧壁34的上端缘朝向端子收容部38内突出形成。如图3和图6所示,端子卡定部42的上表面形成为越趋向上隔壁39u越朝向水平隔壁39w倾斜的倾斜面42u,下表面形成为与水平隔壁39w在上下方向上对向的卡定面42d。

因此,在将端子20从端子收容开口40插入于上层的端子收容部38的过程中,端子20的端子连接部22按压端子卡定部42的倾斜面42u。在端子卡定部42的倾斜面42u被端子连接部22按压时,外侧壁34以槽37的下端部为支点向远离上隔壁39u的方向(左右方向)弹性位移。即,外侧壁34通过槽37而与前壁36分割,所以与例如外侧壁和前壁在上下方向的整个高度上连接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向远离上隔壁39u的方向弹性位移。

并且,在端子连接部22越过端子卡定部42而收容在端子收容部38内时,外侧壁34弹性复位,如图6所示,端子卡定部42的卡定面42d成为与端子连接部22在上下方向上对向的状态。

即,在端子20收容在端子收容部38内时,端子连接部22与端子卡定部42的卡定面42d在上下方向上卡定的卡定量r1被确保得较大。由此,防止了端子20从端子收容开口40的脱落。

如图4和图5所示,端子卡定部42的前表面42f从壳体主体31的前壁36的槽37面向前方。即,槽37是在对壳体主体31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开模的模具进行成型时,对端子卡定部42的前表面42f进行成型的模具的脱模孔。

[内罩46]

如图2所示,内罩46具有:在前后方向上长的顶壁47;以及设置于顶壁47的左右方向两侧缘的一对卡定片48。顶壁47形成为从上方一并覆盖两个端子收容开口40的大小。一对卡定片48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弹性位移。一对卡定片48在左右方向上贯通形成有卡定孔48a,该卡定孔48a供突出形成于外侧壁34的卡定突起35嵌入。

内罩46在组装于壳体主体31时,顶壁47从上方一并覆盖两个端子收容开口40,并通过外侧壁34的卡定突起35嵌入到一对卡定片48的卡定孔48a中而将卡定片48固定于外侧壁34。

[外导体50]

外导体50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进行加工而形成。如图1所示,外导体50具备覆盖内壳体30的外周的方筒状的外导体主体52以及与外导体主体52的后方相连的圆筒状的屏蔽压接部54。

外导体50通过将屏蔽压接部54压接于折返到外包覆体86的外周的编织体84,从而与编织体84连接。

[外壳体60]

如图1所示,外壳体60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为方筒状。在外壳体60的内部能够收容与屏蔽电线80的前端部连接的外导体50。

外壳体60的前端部形成为与未图示的对接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部62。在嵌合部62的外周安装将嵌合部62与对接侧连接器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一密封部件64。在外壳体60的后部安装对屏蔽电线80与外壳体60之间进行密封的第二密封部件66以及防止第二密封部件66脱落的后保持件68。

本实施方式是如上所述的结构,接着对连接器10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7和图8所示,在将端子2从端子收容开口3压入到端子收容部4中的现有的壳体主体1的情况下,端子2按压形成于侧壁5的端子卡定部6而推开侧壁5,由此收容在端子收容部4内。

然而,如图7所示,现有的壳体主体1的侧壁5在整个高度与前壁8连结,从而侧壁5难以挠曲。因此,如图7和图8所示,无法增大端子卡定部6从侧壁5突出的突出尺寸。于是,端子卡定部6相对于端子2的卡定量r2变小,导致端子2容易从端子收容部4脱落。

因此,例如在增大端子卡定部6的突出量时,能够增大端子卡定部相对于端子2的卡定量。但是,在端子卡定部相对于端子2的卡定量较大时,侧壁5难以挠曲,因此将端子2强行压入到端子收容开口3中,有可能发生端子2的变形。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即,本实施方式是安装于屏蔽电线(电线)80的端部的连接器10,具备至少一个端子20和树脂制的内壳体(壳体)30。

端子20与屏蔽电线80的包覆电线81的末端连接,内壳体30具有至少一个端子收容部38,端子收容部38形成为包括一对外侧壁34和前壁36,收容端子20,并将包覆电线81向后方导出。

一对外侧壁34在包覆电线81的导出方向上沿着端子20配置,前壁36设置在一对外侧壁34的前端部之间。端子收容部38具有端子收容开口40,端子收容开口40由一对外壁34和前壁36包围而形成,能够供端子20从与包覆电线81的导出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插入。

一对外侧壁34中的至少一个外侧壁34具有端子卡定部42,端子卡定部42以能够与收容在端子收容部38内的端子20在交叉方向上卡定的方式从外侧壁34突出形成,形成有端子卡定部42的外侧壁34与前壁36被分割。

如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端子卡定部42的外侧壁34与前壁36被分割。因此,例如,如图7所示,与形成有端子卡定部6的侧壁5和前壁8在整个高度上连结的情况相比,形成有端子卡定部42的外侧壁34易于向与端子卡定部42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挠曲。

即,由于外侧壁34容易挠曲,从而能够增大端子卡定部42与端子20的卡定量r1,并且易于将端子20从端子收容开口40插入到端子收容部38。由此,能够防止在插入端子20时端子20产生损伤的情况,并且能够防止端子20从端子收容部38脱落的情况。

在前壁36的与形成有端子卡定部42的外侧壁34之间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槽37。

例如,考虑到通过在侧壁形成槽而将前壁与侧壁分割,从而使形成有端子卡定部的侧壁易于挠曲的方法。但是,如果在侧壁形成槽,则挠曲变形的侧壁的刚性下降,侧壁在挠曲变形时有可能发生破损。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前壁36形成有槽37,所以能够不使挠曲变形的外侧壁34的刚性下降地,容易使外侧壁34挠曲。

槽37为在端子卡定部42的前方形成的脱模孔。

能够将用于形成端子卡定部42的脱模孔形成为前壁36的槽37,而将前壁36与形成有端子卡定部42的外侧壁34分割。

即,因为能够将脱模孔兼用作对前壁36和外侧壁34进行分割的槽37,所以与例如独立于脱模孔另行在前壁形成槽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前壁36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情况。另外,例如与在前壁形成槽和脱模孔这两者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前壁36的刚性降低的情况。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内壳体30具有外壳主体31和组装于外壳主体31的内罩46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内壳体不具有内罩的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用于形成端子卡定部42的脱模孔兼用作用于分割前壁36与外侧壁34的槽37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通过滑动模具来形成端子卡定部等,在前壁不设置脱模孔,而在前壁单独地设置与脱模孔不同的槽。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内壳体30具有4个端子收容部38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端子收容部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也可以构成为5个以上。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端子卡定部42仅设置于外侧壁34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端子卡定部也可以形成于外侧壁和上隔壁这两者。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示出了具备外导体50和外壳体60,并安装于屏蔽电线80的连接器10。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应用于不具备外导体、外壳体,并安装于包覆电线的连接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