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0031发布日期:2020-08-07 19:0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这就构成了电容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在调谐、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以平板电视(lcd和pdp)、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产品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带动了电容器产业增长。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一般大体分为将金属箔用于电极的类型,以及将设置于电介质薄膜上的蒸镀金属用于电极的类型。其中,由于用蒸镀金属形成电极(在下面称为“蒸镀电极”)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与用金属箔作为电极的类型相比较,电极所占的体积小,具有可以实现小型轻量的优点,以及通过具有蒸镀电极特有的自身恢复性能,抵抗绝缘破坏的可靠性较高,由此,在过去被广泛地使用。

现有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薄膜电容的电极具有热传导的各项相异性,但是薄膜本身的导热性并不好,薄膜上蒸镀了一层金属镀层又具有了很好的导热性,因此热量容易聚集,导致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温度提升,当到达一定温度时,电容器就无法继续承担任何电流带来的发热,电容器寿命缩短。

公开号为cn100514517c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它包括具有第1薄膜面和第2薄膜面的电介质薄膜;覆盖上述第1薄膜面的第1蒸镀电极;覆盖上述第2薄膜面的第2蒸镀电极;以及在上述电介质薄膜的两端面上的第1金属喷镀部和第2金属喷镀部;上述第1蒸镀电极包括:第1非分割电极;夹持第1缝隙,与上述第1非分割电极间分开而且和上述第1非分割电极厚度相同的第1分割电极;以及将上述第1分割电极和第1非分割电极连接的第1熔丝,该装置减少因熔丝产生的热量,但是该装置需要形成熔丝的结构,加工工艺较高且投入过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旨在解决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工作时温度快速提升,当到达一定温度时,电容器就无法继续承担任何电流带来的发热,电容器寿命缩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上端开口设置的外壳,所述外壳两侧的内边壁上一体成型有安装台阶,且安装台阶上通过紧固螺栓安装有盖板,外壳的内腔中自下而上依次水平设有散热机构和绝缘板,绝缘板的上端竖向对称设有两个金属化薄膜卷,且金属化薄膜卷的内部上端包覆有电极,电极的上端延伸出金属化薄膜卷并贯穿盖板、延伸至外壳的外腔上部;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安装在外壳底壁上的散热板体,散热板体的内部设有呈矩形的散热腔,散热腔的两侧分别设有端头集流腔和端头混流腔,且散热腔的中部平行设有多个自端头集流腔向端头混流腔延伸的波浪形分流板,多个波浪形分流板之间形成有散热流道,散热腔靠近端头集流腔的一端两侧分别贯通开设有介质入口端和介质出口端,且介质入口端和介质出口端均延伸至外壳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入口端的输入端和介质出口端的输出端均与外界介质源相连接,且介质源为冷气或冷却液。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的下方同轴心设有陶瓷导热柱,且陶瓷导热柱的下端延伸出金属化薄膜卷、依次贯穿绝缘板并延伸至散热板体中部开设的导热散热孔内,导热散热孔与散热腔不贯通设置。

更进一步的,与所述导热散热孔位于同一延伸线上的波浪形分流板靠近两个导热散热孔的一侧均设有用于流道环绕改流的流道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相向的侧壁下部均开设有用于两个外壳组合的梯形卡槽,梯形卡槽自下向上延伸开设,且相邻两个梯形卡槽之间通过组合块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块包括呈矩形的中心部和位于中心部两侧的梯形卡合部,梯形卡合部自下而上滑动插设在梯形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腔相向的侧壁中部均一体成型有与安装台阶等高的内附台阶,内附台阶位于两个金属化薄膜卷之间,内附台阶的上端开设有贯穿盖板的螺栓孔ⅰ,相邻两个螺栓孔ⅰ的上端设有同一个金属条,且金属条通过组合螺钉和螺栓孔ⅰ固定安装在相邻两个内附台阶的上端。

更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条的中部竖向插设有长螺栓,且长螺栓的下端螺纹安装在组合块中部开设的螺栓孔ⅱ内。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金属化薄膜卷、绝缘板和散热机构的组合结构,绝缘板起到了对金属化薄膜卷的绝缘左右,保证散热机构的使用不会造成漏电和电容器内部结构的缺陷,散热机构配合带走绝缘板上两个金属化薄膜卷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保证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2、通过端头集流腔、端头混流腔和散热流道的设置,冷却介质通过介质入口端输入散热腔内,通过端头集流腔实现介质的汇集并使得介质分流均匀进入散热流道内,带走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保证了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稳定运行。

3、通过导热散热孔和陶瓷导热柱的组合结构,陶瓷导热柱的设置可以保证对包覆的金属化薄膜卷热量进行优良的传导,同时陶瓷导热柱位于导热散热孔内,其可以实现热量通过散热腔内介质的传导而提高散热效率。

4、通过梯形卡槽和组合块的组合结构,通过组合块的连接,可以有效的保证多个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之间的组合连接,不限于串联和并联,从而适配于各种不同的场所使用,结合金属条的设置,实现自上方对相邻两个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之间的组合连接。

5、通过长螺栓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金属条与组合块之间的竖向连接,从而实现稳定的多个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组合连接效果,适配于各种需要组合使用的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组合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组合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金属化薄膜卷和散热机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散热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组合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壳1、安装台阶2、盖板3、紧固螺栓4、金属化薄膜卷5、电极6、绝缘板7、散热机构8、散热板体80、散热腔81、端头集流腔82、端头混流腔83、波浪形分流板84、散热流道85、导热散热孔86、介质入口端87、介质出口端88、流道缺口89、陶瓷导热柱9、内附台阶10、金属条11、组合螺钉12、螺栓孔ⅰ12a、长螺栓13、组合块14、中心部14a、梯形卡合部14b、螺栓孔ⅱ14c、梯形卡槽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上端开口设置的外壳1,所述外壳1两侧的内边壁上一体成型有安装台阶2,且安装台阶2上通过紧固螺栓4安装有盖板3,外壳1的内腔中自下而上依次水平设有散热机构8和绝缘板7,绝缘板7起到了对金属化薄膜卷5的绝缘左右,保证散热机构8的使用不会造成漏电和电容器内部结构的缺陷,绝缘板7的上端竖向对称设有两个金属化薄膜卷5,且金属化薄膜卷5的内部上端包覆有电极6,电极6的上端延伸出金属化薄膜卷5并贯穿盖板3、延伸至外壳1的外腔上部,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电极6分别为正电极和负电极;

本实施例中,如图2、5和6所示,所述散热机构8包括安装在外壳1底壁上的散热板体80,散热板体80的内部设有呈矩形的散热腔81,散热腔81的两侧分别设有端头集流腔82和端头混流腔83,且散热腔81的中部平行设有多个自端头集流腔82向端头混流腔83延伸的波浪形分流板84,多个波浪形分流板84之间形成有散热流道85,散热腔81靠近端头集流腔82的一端两侧分别贯通开设有介质入口端87和介质出口端88,且介质入口端87和介质出口端88均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冷却介质通过介质入口端87输入散热腔81内,通过端头集流腔82实现介质的汇集并使得介质分流均匀进入散热流道85内,带走绝缘板7上两个金属化薄膜卷5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理解的是,绝缘板7可以良好的实现热量的传导并隔绝电力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6所示,所述介质入口端87的输入端和介质出口端88的输出端均与外界介质源相连接,且介质源为冷气或冷却液,有效的保证介质传导热量,保证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5所示,所述电极6的下方同轴心设有陶瓷导热柱9,且陶瓷导热柱9的下端延伸出金属化薄膜卷5、依次贯穿绝缘板7并延伸至散热板体80中部开设的导热散热孔86内,导热散热孔86与散热腔81不贯通设置,陶瓷导热柱9的设置可以保证对包覆的金属化薄膜卷5热量进行优良的传导,同时陶瓷导热柱9位于导热散热孔86内,其可以实现热量通过散热腔81内介质的传导而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与所述导热散热孔86位于同一延伸线上的波浪形分流板84靠近两个导热散热孔86的一侧均设有用于流道环绕改流的流道缺口89,有效的保证冷却介质在遇到导热散热孔86的侧壁时可以形成环绕改流的流道,从而提高导热散热孔86内陶瓷导热柱9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1、3和4所示,所述外壳1相向的侧壁下部均开设有用于两个外壳1组合的梯形卡槽15,梯形卡槽15自下向上延伸开设,且相邻两个梯形卡槽15之间通过组合块14相连接,通过组合块14的连接,可以有效的保证多个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之间的组合连接,不限于串联和并联,从而适配于各种不同的场所使用。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组合块14包括呈矩形的中心部14a和位于中心部14a两侧的梯形卡合部14b,梯形卡合部14b自下而上滑动插设在梯形卡槽15内,梯形卡合部14b配合插设在梯形卡槽15内,实现了限位组合作用,保证了稳定的组合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2-4所示,所述外壳1内腔相向的侧壁中部均一体成型有与安装台阶2等高的内附台阶10,内附台阶10位于两个金属化薄膜卷5之间,内附台阶10的上端开设有贯穿盖板3的螺栓孔ⅰ12a,相邻两个螺栓孔ⅰ12a的上端设有同一个金属条11,且金属条11通过组合螺钉12和螺栓孔ⅰ12a固定安装在相邻两个内附台阶10的上端,内附台阶10的设置一方面提高了开设梯形卡槽15侧壁的厚度,另一方面更是便于组合螺钉12的安装定位,结合金属条11实现自上方对相邻两个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之间的组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4和7所示,所述金属条11的中部竖向插设有长螺栓13,且长螺栓13的下端螺纹安装在组合块14中部开设的螺栓孔ⅱ14c内,长螺栓13的设置有效的保证了金属条11与组合块14之间的竖向连接,从而实现稳定的多个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组合连接效果。

其他未描述结构参照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