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申请有关一种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手机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随着人们处理事务的增加,对手机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卡连接器是用于安装在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路板上的一种电连接器,可实现电子卡与手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之间的讯号传输。卡连接器一般设置有卡座本体、卡托、退卡机构及侦测端子模组。卡托用于承载电子卡插入卡座本体,退卡机构使得卡托退出卡座本体。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一般包括转轴、推杆和执行件,执行件通过转轴枢接于卡座本体的后端,推杆设置于卡座本体侧边并与执行件连动。卡连接器的侦测端子模组一般设置于卡座本体的后端。现有技术中,卡托在退卡或者插卡的过程中,执行件会出现插入到卡托下方的情况,也就是说执行件被卡托和卡座本体上下夹持,如此会损坏卡座本体及卡托。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此类卡连接器由于退卡机构占据了卡连接器横向及纵向的一定区域,使得卡连接器整体体积无法小型化。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卡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卡连接器,退卡动作顺畅且更利于小型化。
本申请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及与所述端子模块配合的退卡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端子组件及与端子组件配合的外壳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绝缘体及与绝缘体固定的若干个导电端子,所述端子模块设有容纳空间并形成插接口,所述退卡模块位于端子模块的插接口位置,还包括卡托,所述卡托形成容卡空间,卡托用于承载至少一电子卡后经插接口插入容纳空间,所述卡托上形成有退卡触发部,所述退卡触发部与退卡模块配合作动,所述退卡触发部沿上下方向与容卡空间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开关端子模块,所述卡托上形成有开关触发部,所述开关触发部与开关端子模块配合作动实现开关功能,所述开关触发部沿上下方向与容卡空间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所述卡托包括框架部及与所述框架部一体固定的金属件,所述退卡触发部和/或开关触发部由金属件延伸形成,沿上下方向,所述开关触发部和退卡触发部均位于容卡空间的下方。
进一步,当所述卡托插入容纳空间后,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开关触发部和/或所述退卡触发部与退卡模块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所述金属件包括埋设于框架部内的固定部分及凸出至框架部外的凸出部分,所述容卡空间由框架部及至少部分凸出部分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开关触发部及退卡触发部均位于容卡空间的沿卡托插入方向的后端位置,所述开关触发部与退卡触发部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之间形成间隔空缺,所述间隔空缺让位退卡模块的部分结构。
进一步,所述开关触发部由金属件向后直接延伸形成,所述退卡触发部由金属件经反折并且沿上下方向堆叠形成。
进一步,所述退卡模块包括金属架及退卡杆,所述退卡杆枢接于金属架,向卡托插入方向推动所述退卡杆一端时,所述退卡杆能够以与金属架的枢接位置为转轴转动,所述退卡杆的另一端向卡托拔出方向运动,所述退卡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退卡触发部配合,沿上下方向,所述退卡杆至少部分与容卡空间重叠。
进一步,所述金属架包括顶板及与顶板相对的底板,所述退卡杆被枢接于顶板与底板之间,所述开关端子模块包括动端子、与动端子配合作动的定端子及绝缘块,所述动端子由金属架折弯形成,所述定端子为独立构件且固定于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固定于顶板与底板之间,所述动端子沿卡托插入方向的后端位置形成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开关触发部配合。
进一步,所述绝缘块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间隔空缺内。
进一步,所述金属架的后端位置形成后端板,所述金属架的前端位置形成前端板,所述退卡杆位于后端板与前端板之间,所述后端板于前后方向对应退卡杆的两端位置各形成让位口,所述退卡杆旋转时,退卡杆的两端能够分别向卡托的拔出方向从让位口凸伸出,所述金属架包括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形成所述顶板,所述下壳形成所述底板,所述后端板由所述上壳或下壳的后端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前端板由所述上壳或下壳的前端位置沿上下方向延伸形成,所述上壳与下壳于左右方向的两端位置相互固定和/或所述上壳与下壳于卡托插入方向的前端位置相互固定和/或所述上壳与下壳于卡托插入方向的后端位置相互固定。
进一步,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端子模块固定于电路板表面,所述电路板于端子模块的插接口位置向下凹陷形成让位空间,所述退卡模块容纳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且与电路板相互固定,或者所述退卡模块容纳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且与外壳组件固定,或者所述退卡模块容纳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且与外壳组件一体。
进一步,所述金属架沿卡托插入方向的两侧形成焊接片,所述金属架沿卡托插入方向的前端形成焊接片,所述焊接片直接或者间接与电路板表面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退卡动作顺畅且更利于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卡连接器的立体图,进一步的,所述卡连接器被组装至一电路板。
图2是图1所示卡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展示了卡托从端子模块内移出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卡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卡连接器的卡托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申请卡连接器的退卡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展示了上壳、退卡杆及下壳相互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当然还展示了开关端子模块的形态;
图6是图5所示的退卡模块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本申请卡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是图2中虚线圈内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3中虚线圈内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申请卡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使本申请中的描述更加准确,所有涉及方向的请一律以图1为参照,其中将卡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其中将卡托3的插拔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且卡托3的插入方向为前;其中将电路板5的厚度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且电路板5组装卡连接器的一面为上,反面为下。
请结合图2至图9,公开了本申请的一种卡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1及与所述端子模块1配合的退卡模块2。所述端子模块1包括端子组件(未图示)及与端子组件配合的外壳组件12。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绝缘体(未图示)及与绝缘体固定的若干个导电端子(未图示)。所述端子模块1设有容纳空间101并形成插接口102。所述退卡模块2位于端子模块1的插接口102位置。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卡托3。所述卡托3形成容卡空间30。所述卡托3用于承载至少一电子卡(未图示)后经插接口102插入容纳空间101。所述卡托3上一体形成有退卡触发部342,所述退卡触发部342与退卡模块2配合作动,所述退卡触发部32沿上下方向与容卡空间30至少部分重叠(本实施例中,所述退卡触发部32沿上下方向与容卡空间30完全重叠)。
请结合图2、图5及图6所示,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开关端子模块4,所述卡托3上一体形成有开关触发部341,所述开关触发部341与开关端子模块4配合作动实现开关功能,所述开关触发部341沿上下方向与容卡空间30至少部分重叠(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触发部341沿上下方向与容卡空间30完全重叠)。
请结合图2至图4及图7至图9所示,所述卡托3包括框架部33及与所述框架部33一体固定的金属件34。所述退卡触发部342和/或开关触发部341由金属件34延伸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退卡触发部342和开关触发部341均由金属件34直接延伸形成。具体的,所述开关触发部341由金属件34向后直接延伸形成,所述退卡触发部342由金属件34经反折并且沿上下方向堆叠形成。沿上下方向,所述开关触发部341和退卡触发部342均位于容卡空间30的下方。
请结合图2至图9所示,所述金属件34包括埋设于框架部33内的固定部分343及凸出至框架部33外的凸出部分344。所述容卡空间30由框架部33及至少部分凸出部分344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开关触发部341及退卡触发部342均位于容卡空间30的沿卡托3插入方向的后端位置。所述开关触发部341与退卡触发部34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并且之间形成间隔空缺340,所述间隔空缺340让位退卡模块2的部分结构。
请结合图2至图9所示,所述退卡模块2包括金属架21及退卡杆22,所述退卡杆22枢接于金属架21,向卡托3插入方向推动所述退卡杆22一端时,所述退卡杆22能够以与金属架21的枢接位置为转轴转动,所述退卡杆22的另一端向卡托3拔出方向运动,所述退卡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退卡触发部342配合,沿上下方向,所述退卡杆22至少部分与容卡空间30重叠。所述金属架21包括顶板2111及与顶板2111相对的底板2121,所述退卡杆22被枢接于顶板2111与底板2121之间。所述开关端子模块4包括动端子41、与动端子41配合作动的定端子42及绝缘块43。所述动端子41由金属架21折弯形成。所述定端子42为独立构件且固定于绝缘块43。所述绝缘块43固定于顶板2111与底板2121之间。所述动端子41沿卡托插入方向的后端位置形成有接触部411。所述接触部411与所述开关触发部341配合。当所述卡托3插入容纳空间101后,沿上下方向上,所述开关触发部341和/或所述退卡触发部342与退卡模块2至少部分重叠。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触发部341和所述退卡触发部342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退卡模块2内。所述绝缘块43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间隔空缺340内。
所述金属架21的后端位置形成后端板201,所述金属架21的前端位置形成前端板202,所述退卡杆22沿上下方向被限位于后端板201与前端板202之间,所述后端板201于前后方向对应退卡杆22的两端位置各形成让位口2011,所述退卡22杆旋转时,退卡杆22的两端能够分别向卡托3的拔出方向从让位口2011凸伸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端板201对应开关触发部341的位置亦形成有让位口2011。所述开关触发部341经所述让位口2011伸入退卡模块2内,在此过程中抵推动端子41的接触部411,进而触发动端子41与定端子42的开关功能,以实现侦测卡托3的插入是否到位。
请结合图5及图6所示,所述金属架21包括上壳211及下壳212,所述上壳211形成所述顶板2111,所述下壳212形成所述底板2121,所述后端板201由所述上壳211或下壳212的后端位置延伸形成(本实施例中,后端板201形成于下壳212)。所述前端板202由所述上壳211或下壳212的前端位置延伸形成(本实施例中,前端板202形成于上壳211)。所述上壳211与下壳212于左右方向的两端位置相互固定;当然亦可以是,所述上壳211与下壳212于卡托3插入方向的前端位置相互固定;当然亦可以是,所述上壳211与下壳212于卡托3插入方向的后端位置相互固定。此外,具体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212沿卡托插入方向的前端及左右两侧位置分别形成有焊接片214,所述焊接片214对应与上壳211的对应位置贴合并通过点焊连接固定。
请结合图1至图9所示,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电路板5,所述端子模块1固定于电路板5上表面,所述电路板5于端子模块1的插接口102位置向下凹陷形成让位空间(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所述电路板5于卡托3的插入方向的后端缘位置形成缺口状结构。当然亦可为,所述电路板5于卡托3的插入方向的后端位置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通孔状结构)。所述退卡模块2容纳于所述让位空间内且与电路板5相互固定,具体可以是:所述上壳211和/或下壳212于宽度方向的的至少一端形成有焊接片213,所述焊接片213直接或者间接与电路板5表面固定;亦可以是:所述金属架21沿卡托3插入方向的前端形成焊接片213,所述焊接片213直接或者间接与电路板5表面固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壳211和/或下壳212可以设计成与外壳组件12一体。
本申请中,将所述退卡模块2设置在端子模块1的插接口101位置,且将金属架31设计有容纳腔,使得退卡杆22及开关端子能够很好的容纳其中,起到保护作用,退卡动作顺畅且耐用。防止退卡杆22发生误插入到卡托2与端子组件12之间。此外,将退卡模块2完成设计成位于卡托的下方位置,可以更合理布局电路板,提高集成度,利于小型化。此外,所述卡托3上面形成开关触发部341和退卡触发部342,并对应与退卡模块2配合作动,同时结合位置关系配合的设计,进一步使得卡连接器的区域内结构布局紧凑,提高集成度,利于小型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