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6897发布日期:2020-07-04 04:2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锂电池压扁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6109981613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用电芯压扁设备,包括包括有工作台、底板、小皮带轮、第一转轴、第一轴承座、蜗杆、右架、旋转电机、涡轮、第一安装座、平皮带等;底板顶部中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工作台,底板顶部右端焊接有右架,右架顶部焊接有顶板。本发明达到了压扁到位、结构新颖、工作量小的效果,且本设备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有良好的压扁效果,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全性高;但现有技术中通过底部为平面的压块直接对电芯进行挤压,使得电芯内部的空气不能完全被排出,进而使得电芯压扁后从压扁模具中取出时,电芯内的空气膨胀并鼓起,影响电芯的生产质量,造成电芯实际容量不达标,电芯内电解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底部为平面的压块直接对电芯进行挤压,使得电芯内部的空气不能完全被排出,进而使得电芯压扁后从压扁模具中取出时,电芯内的空气膨胀并鼓起,影响电芯的生产质量,造成电芯实际容量不达标,电芯内电解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进行充分研磨,研磨后粉料大于20000目,之后想研磨后的粉料中加入电解液和溶剂,放入真空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形成浆料,之后通过振动去除浆料中的气泡;

s2、将s1中所述的浆料通过摊铺设备均匀摊铺在基膜上,控制摊铺厚度,保证基膜边缘处浆料与基膜中部浆料厚度均匀;

s3、将s2中摊铺好浆料的基膜通过真空冷冻法进行冷冻干燥,冷冻温度为-170-185℃,干燥时间1-3h,之后放入干燥室中恢复至室温;

s4、将s3中干燥后的基膜进行裁切,使得基膜呈等腰梯形状,之后对切好的基膜进行称重分组,使得重量相近的基膜形成一组,保证电池的均匀性;之后通过卷绕机构对基膜进行卷绕形成电芯,同时将正极耳和负极耳于基膜安装到位;所述基膜卷绕时从等腰梯形下底边开设卷绕,使得卷绕之后的电芯边缘自然形成倒角;

s5、将s4中卷绕完成的电芯通过压扁设备进行压扁定型,之后进行包装并检测电池电量和充放电参数;检测合格即可出厂;

其中s5中所述压扁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连有倒置的l形的支架,支架顶部设有驱动气缸;所述工作台上固连的安装台上设有压扁模具,支架底部与压扁模具对应位置设有压紧单元,压紧单元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压紧单元底部固连有气囊,气囊底部为弧形结构,通过气囊挤压电芯挤出电芯内的空气,增加电芯压扁质量;使用时,将电芯放置在压扁模具上,之后通过驱动气缸带动压紧单元,进而带动气囊向下运动,使得气囊接触并压紧电芯,现有技术中通过底部为平面的压块直接对电芯进行挤压,使得电芯内部的空气不能完全被排出,进而使得电芯压扁后从压扁模具中取出时,电芯内的空气膨胀并鼓起,影响电芯的生产质量,造成电芯实际容量不达标,此时通过气囊挤压电芯,由气囊底部为弧形结构,使得电芯中部最先受到挤压,电芯中部的空气慢慢向周围排出,最后在压紧单元对电芯进行保压定型时完全排出电芯内的空气,进而增加电芯的生产质量。

优选的,所述气囊两侧设有薄壁部,通过薄壁部的变形减少气囊的横向偏移,进一步增加电芯压扁质量;当气囊受到挤压之后,气囊中的空气受到挤压,使得气囊底部紧贴电芯表面,此时气囊中的空气优先膨胀薄壁部,使得薄壁部膨胀后向外突起,进而减少气囊底部的膨胀不均匀引起的电芯横向位移,造成电芯质量卷绕层的偏移,降低电芯质量,同时向外膨胀的薄壁部包裹电芯边缘,进一步减少电芯的横向错位,增加电芯的生产质量。

优选的,所述气囊内设有顶板,顶板与压紧单元固连;所述顶板靠近气囊的一侧与气囊内壁之间设有一组拉绳,拉绳呈交叉状布置,拉绳用于进一步减少气囊横向偏移;通过拉绳控制气囊的变形,进而使得气囊处于垂直变形状态,同时通过拉绳的限位,减少气囊的横向变形的偏移,保证电芯正常压扁,当气囊受压后内壁完全贴合顶板,此时通过顶板增加气囊的支撑力,保证电芯压扁之后表面的平整度,进一步提高电芯的压扁质量。

优选的,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凸台,凸台内开设有滑孔,滑孔中滑动连接有压块和滑块,压块与滑块均与滑孔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压块底部与气囊固连,滑块顶部与驱动气缸的伸缩杆固连;所述压块与滑块之间的滑孔内壁开设有一号孔,一号孔通过限压阀与外界大气连通;通过限压阀控制滑孔内的气压,方便适应不同压紧要求的电芯;通过驱动气缸带动滑块向下运动,滑块挤压滑孔中的空气,进而间接驱动压块向下移动,带动气囊压扁电芯,通过调节一号孔中的限压阀,即可快速调节滑孔内的最大气压,进而使得超过限压阀限定气压的空气经限压阀排出,避免滑孔内空气压力过大,进而对电芯进行过度压扁,降低电芯质量,同时通过限压阀快速调节滑孔的空气压力,进而使得压块带动气囊对电芯施加不同的压力,增加压扁设备对不同种类电芯的适应性,提高压扁设备的使用效率。

优选的,所述凸台上与一号孔对应位置设有凸块,凸块内竖直方向开设有二号孔,二号孔底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二号孔顶端通过限压阀与一号孔连通;通过二号孔喷出废气加速凸台散热,减少压块受热变形;通过二号孔引导一号孔排出的废气的方向,使得废气吹向凸台外表面,增加凸台表面的空气流速,进而加快凸台的散热,减少滑孔中空气受压后产生热量对压块的影响,减少压块受热变形对电芯表面平整度的影响,保证电芯的尺寸精度。

优选的,所述凸台上与二号孔对应位置设有导风槽,导风槽两侧设有对称布置的弧形的翅片,翅片下方的凸台表面设有一组散热片;通过导风槽配合翅片增加凸台表面的空气流速,进一步减少压块的温升变形;通过导风槽引导二号孔喷出的气流的流向,配合导风槽两侧设有对称布置的弧形的翅片,从导风槽中快速喷出的气流引导导风槽与翅片之间的气流,进而增加空气流过翅片的效率,增加翅片附近的空气流速,进一步增加翅片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减少压块的受热变形,进一步增加电芯的尺寸精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通过气囊挤压电芯,由气囊底部为弧形结构,使得电芯中部最先受到挤压,电芯中部的空气慢慢向周围排出,最后在压紧单元对电芯进行保压定型时完全排出电芯内的空气,进而增加电芯的生产质量。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通过拉绳控制气囊的变形,进而使得气囊处于垂直变形状态,同时通过拉绳的限位,减少气囊的横向变形的偏移,保证电芯正常压扁,当气囊受压后内壁完全贴合顶板,此时通过顶板增加气囊的支撑力,保证电芯压扁之后表面的平整度,进一步提高电芯的压扁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压扁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中压扁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工作台1、支架11、驱动气缸12、安装台13、压扁模具14、压紧单元2、气囊21、薄壁部22、顶板23、拉绳24、凸台25、滑孔26、压块27、滑块28、一号孔29、限压阀30、凸块31、二号孔32、导风槽33、翅片34、散热片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锂电池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进行充分研磨,研磨后粉料大于20000目,之后想研磨后的粉料中加入电解液和溶剂,放入真空搅拌机中充分搅拌形成浆料,之后通过振动去除浆料中的气泡;

s2、将s1中所述的浆料通过摊铺设备均匀摊铺在基膜上,控制摊铺厚度,保证基膜边缘处浆料与基膜中部浆料厚度均匀;

s3、将s2中摊铺好浆料的基膜通过真空冷冻法进行冷冻干燥,冷冻温度为-170-185℃,干燥时间1-3h,之后放入干燥室中恢复至室温;

s4、将s3中干燥后的基膜进行裁切,使得基膜呈等腰梯形状,之后对切好的基膜进行称重分组,使得重量相近的基膜形成一组,保证电池的均匀性;之后通过卷绕机构对基膜进行卷绕形成电芯,同时将正极耳和负极耳于基膜安装到位;所述基膜卷绕时从等腰梯形下底边开设卷绕,使得卷绕之后的电芯边缘自然形成倒角;

s5、将s4中卷绕完成的电芯通过压扁设备进行压扁定型,之后进行包装并检测电池电量和充放电参数;检测合格即可出厂;

其中s5中所述压扁设备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固连有倒置的l形的支架11,支架11顶部设有驱动气缸12;所述工作台1上固连的安装台13上设有压扁模具14,支架11底部与压扁模具14对应位置设有压紧单元2,压紧单元2通过驱动气缸12驱动;所述压紧单元2底部固连有气囊21,气囊21底部为弧形结构,通过气囊21挤压电芯挤出电芯内的空气,增加电芯压扁质量;使用时,将电芯放置在压扁模具14上,之后通过驱动气缸12带动压紧单元2,进而带动气囊21向下运动,使得气囊21接触并压紧电芯,现有技术中通过底部为平面的压块27直接对电芯进行挤压,使得电芯内部的空气不能完全被排出,进而使得电芯压扁后从压扁模具14中取出时,电芯内的空气膨胀并鼓起,影响电芯的生产质量,造成电芯实际容量不达标,此时通过气囊21挤压电芯,由气囊21底部为弧形结构,使得电芯中部最先受到挤压,电芯中部的空气慢慢向周围排出,最后在压紧单元2对电芯进行保压定型时完全排出电芯内的空气,进而增加电芯的生产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囊21两侧设有薄壁部22,通过薄壁部22的变形减少气囊21的横向偏移,进一步增加电芯压扁质量;当气囊21受到挤压之后,气囊21中的空气受到挤压,使得气囊21底部紧贴电芯表面,此时气囊21中的空气优先膨胀薄壁部22,使得薄壁部22膨胀后向外突起,进而减少气囊21底部的膨胀不均匀引起的电芯横向位移,造成电芯质量卷绕层的偏移,降低电芯质量,同时向外膨胀的薄壁部22包裹电芯边缘,进一步减少电芯的横向错位,增加电芯的生产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气囊21内设有顶板23,顶板23与压紧单元2固连;所述顶板23靠近气囊21的一侧与气囊21内壁之间设有一组拉绳24,拉绳24呈交叉状布置,拉绳24用于进一步减少气囊21横向偏移;通过拉绳24控制气囊21的变形,进而使得气囊21处于垂直变形状态,同时通过拉绳24的限位,减少气囊21的横向变形的偏移,保证电芯正常压扁,当气囊21受压后内壁完全贴合顶板23,此时通过顶板23增加气囊21的支撑力,保证电芯压扁之后表面的平整度,进一步提高电芯的压扁质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紧单元2包括凸台25,凸台25内开设有滑孔26,滑孔26中滑动连接有压块27和滑块28,压块27与滑块28均与滑孔26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压块27底部与气囊21固连,滑块28顶部与驱动气缸12的伸缩杆固连;所述压块27与滑块28之间的滑孔26内壁开设有一号孔29,一号孔29通过限压阀30与外界大气连通;通过限压阀30控制滑孔26内的气压,方便适应不同压紧要求的电芯;通过驱动气缸12带动滑块28向下运动,滑块28挤压滑孔26中的空气,进而间接驱动压块27向下移动,带动气囊21压扁电芯,通过调节一号孔29中的限压阀30,即可快速调节滑孔26内的最大气压,进而使得超过限压阀30限定气压的空气经限压阀30排出,避免滑孔26内空气压力过大,进而对电芯进行过度压扁,降低电芯质量,同时通过限压阀30快速调节滑孔26的空气压力,进而使得压块27带动气囊21对电芯施加不同的压力,增加压扁设备对不同种类电芯的适应性,提高压扁设备的使用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凸台25上与一号孔29对应位置设有凸块31,凸块31内竖直方向开设有二号孔32,二号孔32底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二号孔32顶端通过限压阀30与一号孔29连通;通过二号孔32喷出废气加速凸台25散热,减少压块27受热变形;通过二号孔32引导一号孔29排出的废气的方向,使得废气吹向凸台25外表面,增加凸台25表面的空气流速,进而加快凸台25的散热,减少滑孔26中空气受压后产生热量对压块27的影响,减少压块27受热变形对电芯表面平整度的影响,保证电芯的尺寸精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凸台25上与二号孔32对应位置设有导风槽33,导风槽33两侧设有对称布置的弧形的翅片34,翅片34下方的凸台25表面设有一组散热片35;通过导风槽33配合翅片34增加凸台25表面的空气流速,进一步减少压块27的温升变形;通过导风槽33引导二号孔32喷出的气流的流向,配合导风槽33两侧设有对称布置的弧形的翅片34,从导风槽33中快速喷出的气流引导导风槽33与翅片34之间的气流,进而增加空气流过翅片34的效率,增加翅片34附近的空气流速,进一步增加翅片34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减少压块27的受热变形,进一步增加电芯的尺寸精度。

使用时,将电芯放置在压扁模具14上,之后通过驱动气缸12带动压紧单元2,进而带动气囊21向下运动,使得气囊21接触并压紧电芯,现有技术中通过底部为平面的压块27直接对电芯进行挤压,使得电芯内部的空气不能完全被排出,进而使得电芯压扁后从压扁模具14中取出时,电芯内的空气膨胀并鼓起,影响电芯的生产质量,造成电芯实际容量不达标,此时通过气囊21挤压电芯,由气囊21底部为弧形结构,使得电芯中部最先受到挤压,电芯中部的空气慢慢向周围排出,最后在压紧单元2对电芯进行保压定型时完全排出电芯内的空气,进而增加电芯的生产质量;当气囊21受到挤压之后,气囊21中的空气受到挤压,使得气囊21底部紧贴电芯表面,此时气囊21中的空气优先膨胀薄壁部22,使得薄壁部22膨胀后向外突起,进而减少气囊21底部的膨胀不均匀引起的电芯横向位移,造成电芯质量卷绕层的偏移,降低电芯质量,同时向外膨胀的薄壁部22包裹电芯边缘,进一步减少电芯的横向错位,增加电芯的生产质量;通过拉绳24控制气囊21的变形,进而使得气囊21处于垂直变形状态,同时通过拉绳24的限位,减少气囊21的横向变形的偏移,保证电芯正常压扁,当气囊21受压后内壁完全贴合顶板23,此时通过顶板23增加气囊21的支撑力,保证电芯压扁之后表面的平整度,进一步提高电芯的压扁质量;通过驱动气缸12带动滑块28向下运动,滑块28挤压滑孔26中的空气,进而间接驱动压块27向下移动,带动气囊21压扁电芯,通过调节一号孔29中的限压阀30,即可快速调节滑孔26内的最大气压,进而使得超过限压阀30限定气压的空气经限压阀30排出,避免滑孔26内空气压力过大,进而对电芯进行过度压扁,降低电芯质量,同时通过限压阀30快速调节滑孔26的空气压力,进而使得压块27带动气囊21对电芯施加不同的压力,增加压扁设备对不同种类电芯的适应性,提高压扁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二号孔32引导一号孔29排出的废气的方向,使得废气吹向凸台25外表面,增加凸台25表面的空气流速,进而加快凸台25的散热,减少滑孔26中空气受压后产生热量对压块27的影响,减少压块27受热变形对电芯表面平整度的影响,保证电芯的尺寸精度;通过导风槽33引导二号孔32喷出的气流的流向,配合导风槽33两侧设有对称布置的弧形的翅片34,从导风槽33中快速喷出的气流引导导风槽33与翅片34之间的气流,进而增加空气流过翅片34的效率,增加翅片34附近的空气流速,进一步增加翅片34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减少压块27的受热变形,进一步增加电芯的尺寸精度。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