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透明导电膜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007110发布日期:2020-08-25 22:0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透明导电膜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透明导电膜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面透明导电膜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膜是既具有高的导电性、对可见光又具有很好的透光性的薄膜,因此,被普遍的应用于平板显示、光伏器件、触控面板等领域,市场的需求量极大。

在应用全贴合技术生产透明双面导电膜的工艺中,通常需要制作上电路和下电路两层单面导电ito膜,然后将上、下两层单面导电ito膜贴合在pet基材上形成透明双面导电膜,这种结构的透明双面导电膜的制作工艺复杂且冗长,并且良率较低;同时,由于双面ito膜都需要进行蚀刻,会造成ito这种昂贵金属的较大浪费;总之,目前的透明双面导电膜的结构既导致制作工艺复杂,又会存在良率较低、成本较高、耐弯折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面透明导电膜,包括:

粘合胶层;

所述粘合胶层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中至少之一包括金属纳米线。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胶层包括uv胶层、热固化胶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合胶层的厚度为1~1000μm,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50~500nm,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50~500n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层远离所述粘合胶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基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基板包括pet基板、pi基板、玻璃基板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层远离所述粘合胶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基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基板包括pet基板、pi基板、玻璃基板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之一为可拆卸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分别包括金属纳米线。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纳米线包括金纳米线、银纳米线、铜纳米线、铁纳米线、钴纳米线、镍纳米线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

s2、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导电层;

s3、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粘合胶;

s4、在所述粘合胶上贴附第二导电层;

s5、固化所述粘合胶;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中至少之一包括金属纳米线。

进一步地,所述粘合胶包括uv胶、热固化胶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粘合胶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金属纳米线,步骤s1包括:在第一基板上先涂覆金属纳米线分散液,所述金属纳米线分散液包括金属纳米线和分散剂,后去除所述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的分散剂形成第一导电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金属纳米线,步骤s2包括:在第二基板上先涂覆金属纳米线分散液,后去除所述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的分散剂形成第二导电层;

优选地,在所述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所述金属纳米线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1wt%。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纳米线包括金纳米线、银纳米线、铜纳米线、铁纳米线、钴纳米线、镍纳米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剂包括甲乙酮、丙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酰丙酮、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二丙酮醇、甲苯、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金属纳米线包括银纳米线,所述银纳米线的平均直径为10~40nm,平均长度为10~40μm。

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通过在粘合胶层两侧设置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实现导电膜的双面透明显示,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中的至少之一包括金属纳米线,有利于提高导电薄膜的透光率、耐弯折性,降低双面透明导电膜的方阻;

2、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既可以作为基层使用,也可以作为双面透明导电膜的保护层使用,即撕即用,简单实用;

3、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化,制备得到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产品良率得到提升;

4、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可以采用roll-to-roll的方式制备,生产连续,产能较高,整体的工艺简单,一次成型获得带有保护基板的双面透明导电膜;

5、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为一种转印方式,使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方阻可完全复制并可调,确保双面透明导电膜质量稳定;

6、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制作简便,重复性好,有效降低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生产制造成本,适合大规模量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应注意的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实施方式。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且不意图为限制性的。如果未另外定义,说明书中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那样定义。常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背景和本公开内容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可以理想方式或者过宽地解释,除非清楚地定义。此外,除非明确地相反描述,措辞“包括”和措辞“包含”当用于本说明书中时表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要素、和/或组分,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要素、组分、和/或其集合。因此,以上措辞将被理解为意味着包括所陈述的要素,但不排除任何其它要素。

将理解,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组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分、区域、层或部分区别于另外的元件、组分、区域、层或部分。因而,在不背离本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分、区域、层或部分可称为第二元件、组分、区域、层或部分。

定义

以下定义适用于关于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描述的一些方面,这些定义同样可以在本文得到扩展。

除非上下文另做清楚规定,否则如本文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所述”包括多个指代物。除非上下文另做清楚规定,否则提到一个对象可包括多个对象。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邻近”是指接近或邻接。邻近的对象可彼此间隔开,或者可彼此实际或直接接触。在一些情况中,邻近的对象可彼此连接,或者可彼此整体的形成。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连接”、是指操作性耦接或链接。链接的对象可彼此直接耦接,或者可经由另一组对象彼此间接地耦接。

如本文使用的,相对性术语,例如“上部”、“下部”、“在……之上”及“在……之下”是指例如根据附图,一组对象先对彼此的取向,但在制造或使用期间不要求这些对象的特定取向。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金属纳米线”是指细长的纳米级对象,其基本上是实心的。一般的,金属纳米线具有纳米范围内的横向尺寸(例如,以直径、宽度、或表示跨正交方向的平均值的宽度或直径形式的截面尺寸)。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双面透明导电膜,包括粘合胶层3;所述粘合胶层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1和所述第二导电层2中至少之一包括金属纳米线。本申请通过在粘合胶层3两侧设置第一导电层1和第二导电层2,实现导电膜的双面透明显示,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第一导电层1与第二导电层2中的至少之一包括金属纳米线,有利于提高导电薄膜的透光率、耐弯折性,降低导电薄膜的电阻。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为双面透光,其包括的粘合胶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及其还可以包括的其他结构层需具备一定透光率,本申请对各结构层的透光率不进行限制,只需要其的搭配可满足使双面透明导电膜双面透光的要求即可,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透光率例如可以为50.0~99.9%。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薄膜的粘合胶层包括uv胶层、热固化胶层中的至少一种。当粘合胶层包括uv胶层时,uv胶经过紫外光照射处理,使uv胶层与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结合性增强;当粘合胶层包括热固化胶层时,热固化胶经过热处理,使热固化胶层与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结核性增强。

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胶层的厚度为1~1000μm,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50~500nm,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50~500nm,如此,粘合胶层有效粘合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得到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性能稳定。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第一导电层1远离所述粘合胶层3的一侧设有第一基板4,该第一基板4既可以作为第一导电层1的基层,又可以作为保护层防止第一导电层1受到刮碰损伤。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但不限于pet基板、pi基板或玻璃基板,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基板进行选用即可。

在进一步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中的第二导电层2远离所述粘合胶层3的一侧设有第二基板5,第二基板5既可以作为第二导电层2的基层,又可以作为保护层防止第二导电层2受到刮碰损伤。

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基板5包括但不限于pet基板、pi基板或玻璃基板,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基板进行选用即可。

在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第一基板4、第二基板5中的至少之一为可拆卸设置,可以根据双面透明导电薄膜的不同使用场景,拆卸第一基板4和/或第二基板5,本申请的拆卸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扯离、剥离,例如拆卸方式可以为人工撕除,也可以为激光剥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拆卸方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分别包括金属纳米线,当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均为可拆卸设置时,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可以分别作为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保护膜,当需要使用双面透明导电膜时,拆卸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当第一基板为不可拆卸设置、第二基板可拆卸设置时,当需要使用双面透明导电膜时,拆卸第二基板,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耐弯折性强、透光率高、导电性能优异,同时可以有效抵御外部刮蹭。

在再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中的金属纳米线包括金纳米线、银纳米线、铜纳米线、铁纳米线、钴纳米线、镍纳米线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如图3所示为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导电层的方式根据第一导电层的材料不同而适应性选择现有的形成方式。

s2、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导电层;

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导电层的方式根据第二导电层的材料不同而适应性选择现有的形成方式。

s3、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粘合胶;

本申请的粘合胶用于分别粘附两侧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粘合胶的制备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粘合胶层的制备方法,粘合胶在第一导电层上的形成方式包括但不限定于喷墨打印、喷涂、旋涂、印刷、刮涂、浸渍提拉、浸泡、滚涂或狭缝打印等,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

s4、在所述粘合胶上贴附第二导电层;

本申请的第二导电层在粘合胶上的贴附可以为直接贴附,也可以为对位贴附。

s5、固化所述粘合胶以形成粘合胶层;

在固化粘合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粘合胶与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的粘结性,有效提高双面透明导电膜的良率。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中至少之一包括金属纳米线,在第一基板或者第二基板上形成金属纳米线的方式包括涂布或喷墨打印,使金属纳米线在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上的分布更均匀。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形成包括金属纳米线的导电层,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简化一个导电层的生产工艺,从而简化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生产工艺,提高制备得到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综合性能,提升产品良率。

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粘合胶包括uv胶、热固化胶中的至少一种,采用uv处理固化形成uv胶层,热处理方式对热固化胶进行固化,本申请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粘合剂既利于粘贴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又利于简化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都包括金属纳米线,采用两片已经涂覆好金属纳米线的基板,中间涂布uv胶,双面压合后进行uv处理,采用roll-to-roll方式一次成型,工艺简单,且导电效果佳,耐弯折性好,透光性强。

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金属纳米线,步骤s1包括:在第一基板上涂覆金属纳米线分散液,去除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的分散剂形成金属纳米线膜;

优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中的第二导电层包括金属纳米线,步骤s2包括:在第二基板上涂覆金属纳米线分散液,金属纳米线分散液包括金属纳米线和分散剂,去除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的分散剂形成金属纳米线膜。

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金属纳米线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1~1wt%,该浓度的金属纳米线分散液,可使金属纳米线均匀分散于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有利于提高双面透明导电膜透光率、使得透过的光线更均匀、方阻更低,使双面透明导电膜的综合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纳米线分散液包括金属纳米线和分散剂,所述金属纳米线包括金纳米线、银纳米线、铜纳米线、铁纳米线、钴纳米线、镍纳米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剂包括甲乙酮、丙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酰丙酮、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二丙酮醇、甲苯、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的分散剂可以有效分散金属纳米线。

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纳米线包括银纳米线,所述银纳米线的平均直径为10~40nm,平均长度为10~40μm,银纳米线的导电性能与透光性能优异,作为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中的导电层使用,极大提高双面透明导电层的透光性、导电性,降低生产成本。

当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推广至量产生产时,采用roll-to-roll工艺,例如在第一银纳米线导电层上刮涂uv胶,同时进行第二银纳米线导电层的贴附,贴附的同时采用刮刀进行膜面的刮平,进入uv固化装置后收卷。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为一种转印方式,被转印的金属纳米线的方阻可完全复制并可调,确保双面透明导电膜质量稳定。

本申请的双面透明导电膜采用银纳米线作为导电材料,透光性强、耐弯折性好、导电效果佳,有效简化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采用roll-to-roll的方式,生产连续,产能较高,整体的工艺简单,一次成型获得带有保护基板的双面透明导电膜。

以下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结构,然而,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

s1、在第一基板上涂覆银纳米线分散液,其中,银纳米线分散液包括0.5wt%的银纳米线和99.5wt%的乙醇,去除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乙醇,形成厚度为200nm的第一导电层;

s2、在第二基板上涂覆银纳米线分散液,其中,银纳米线分散液包括0.5wt%银纳米线和99.5wt%乙醇,去除所述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的乙醇,形成厚度为200nm的第二导电层;

s3、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滴加uv胶,uv胶为环氧树脂;

s4、在uv胶上贴附第二导电层;

s5、固化uv胶,得到厚度为20μm的uv胶层,从而形成双面透明导电膜。

制备得到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测试数据见表1。

实施例2

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

s1、在第一基板上涂覆银纳米线分散液,其中,银纳米线分散液包括0.5wt%的银纳米线和99.5wt%的乙醇,去除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乙醇,形成厚度为200nm的第一导电层;

s2、在第二基板上涂覆银纳米线分散液,其中,银纳米线分散液包括0.5wt%的银纳米线和99.5wt%的乙醇,去除所述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的乙醇,形成厚度为200nm的第二导电层;

s3、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uv胶,uv胶为丙烯酸树脂;

s4、在uv胶上贴附第二导电层;

s5、固化uv胶,得到厚度为30μm的uv胶层;

s6、撕除第二基板,形成双面透明导电膜。

制备得到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测试数据见表1。

实施例3

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

s1、在第一基板上涂覆银纳米线分散液,其中,银纳米线分散液包括0.8wt%的银纳米线和99.2wt%的乙醇,去除银纳米线分散液中的乙醇,形成厚度为250nm的第一导电层;

s2、在第二基板上涂覆银纳米线分散液,其中,银纳米线分散液包括0.8wt%的银纳米线和99.2wt%的乙醇,去除所述金属纳米线分散液中的乙醇,形成厚度为250nm的第二导电层;

s3、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形成粘合胶,粘合胶为环氧树脂;

s4、在所述粘合胶上贴附第二导电层;

s5、固化所述粘合胶,得到厚度为20μm的粘合胶层;

s6、撕除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形成双面透明导电膜。

制备得到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测试数据见表1。

表1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性能检测结果

通过表1中的检测数据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双面透明导电膜的透光率高于80%,雾度小于5%,膜表面方阻在10~15ω/□的范围内,综合性能好,同时极大简化双面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尽管发明人已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作出修改和/或变通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是显然的,都不能脱离本申请精神的实质,本申请中出现的术语用于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阐述和理解,并不能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