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盖板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1818发布日期:2020-10-17 02: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盖板(210),所述下盖板(210)包括下盖本体(211),所述下盖本体(211)的下侧用于与单体电池配合,所述下盖本体(211)的上侧具有走线槽(2111)以及设置在所述走线槽(2111)的侧壁上的卡板(212),所述卡板(212)与所述走线槽(2111)的槽底间隔设置;

线束(231),所述线束(231)设置在所述走线槽(2111)内,所述卡板(212)用于卡住位于所述走线槽(2111)内的线束(231);

分极片(232)和总极片(233),所述分极片(232)和所述总极片(233)均设置在所述下盖本体(211)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212)为多个,所述走线槽(2111)具有两个相对的侧壁,多个所述卡板(212)分布在所述走线槽(2111)的两个侧壁上,所述走线槽(2111)的一个侧壁上的卡板(212)与所述走线槽(2111)的另一个侧壁上的卡板(212)沿所述走线槽(2111)的延伸方向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走线槽(2111)包括长槽和多个短槽,多个所述短槽均与所述长槽连通,所述长槽沿所述下盖本体(21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短槽均沿所述下盖本体(21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线束(231)分布在所述长槽和多个所述短槽内;

所述卡板(212)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板(212)分布在所述长槽的内壁上和多个所述短槽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本体(211)的上侧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区和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均沿所述下盖本体(2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走线槽(211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之间,所述分极片(232)和所述总极片(233)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总极片(233)为两个,两个所述总极片(23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两端;

所述分极片(232)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极片(232)中的一部分分极片(232)沿所述第一安装区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区上且位于两个所述总极片(233)之间,多个所述分极片(232)中的另一部分分极片(232)沿所述第二安装区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所述第二安装区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区内具有多个第一安装槽(2112),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2112)均与所述走线槽(2111)连通,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2112)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分极片(232)或一个所述总极片(233);

所述第二安装区内具有多个第二安装槽(2113),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2113)均与所述走线槽(2111)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2113)内均安装有一个所述分极片(23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本体(211)具有多个极柱孔(213),多个所述极柱孔(213)分布在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中的极柱孔(213)与所述第二安装区中的极柱孔(213)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极柱孔(213)用于避让所述单体电池的极柱;

所述下盖本体(211)具有多个下通气孔(214),多个所述下通气孔(214)沿所述下盖本体(2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下通气孔(214)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和所述第二安装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本体(211)的上侧具有正极片槽(2114)和负极片槽(2115),所述正极片槽(2114)和所述负极片槽(2115)分别位于所述下盖本体(211)的两端;

所述下盖板(210)还包括下正极标识(215)和下负极标识(216),所述下正极标识(215)与所述正极片槽(2114)对应设置,所述下负极标识(216)与所述负极片槽(2115)对应设置;

所述总极片(233)为两个,两个所述总极片(233)分别为正极总极片和负极总极片,其中,所述正极总极片设置在所述正极片槽(2114)内,所述负极总极片设置在所述负极片槽(2115)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本体(211)的上侧的周缘环绕设置有下凸边(217),所述下凸边(217)上分布设置有多个卡接件(218)和/或多个卡接槽。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盖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盖板及电池模组,集成盖板中设置有下盖板、线束、分极片和总极片,其中,下盖板包括下盖本体,下盖本体的下侧用于与单体电池配合,下盖本体的上侧具有走线槽以及设置在走线槽的侧壁上的卡板,卡板与走线槽的槽底间隔设置;线束设置在走线槽内,卡板用于卡住位于走线槽内的线束;分极片和总极片,分极片和总极片均设置在下盖本体的上侧。采用该技术方案,将线束设置在走线槽内,并通过卡板进行固定,这样可以避免线束凸出于下盖板的表面,并且通过卡板固定避免了线束移动,因此可对线束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避免其他结构挤压或摩擦线束,从而提高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颖华;林鹏;赖信华;董锋;沈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5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