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3678发布日期:2021-12-24 21:1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关于一种同轴连接器,尤指一种设置于通信装置内的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相关现有技术请参考中国发明专利第cn104584340b号公开了一种同轴连接器,其包括第一树脂构件、第二树脂构件、固定端子、可动端子及金属外壳,固定端子及可动端子设置于第一树脂构件和第二树脂构件之间,金属外壳安装在第一树脂构件与第二树脂构件的外侧。可动端子在常态下接触于固定端子的下端,第一树脂构件设置有贯通孔,可动端子的接触部暴露于贯通孔用以供插针插入。然,插针仅能通过上述贯通孔与可动端子达成电性连接,实现对可动端子进行讯号量测,而固定端子则无法达成量测的目的。
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同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量测动端子及静端子讯号的开关同轴连接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静端子与动端子、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外壳,所述动端子常态下与所述动端子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绝缘本体的上端面凹设有第一插孔及位于所述第一插孔旁侧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插孔的第二插孔,所述动端子设有暴露于所述第一插孔的第一接触部,所述静端子设有暴露于所述第二插孔的第二接触部。
6.进一步的,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端面向下看,所述第二插孔与所述第一插孔相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孔用以接收一第一插针,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共同用以接收一第二插针,所述第一插针为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以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第一金属插件,所述第二插针包括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以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第二金属插件及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插件旁侧的插入所述第一插孔以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绝缘插件,所述绝缘插件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第二金属插件。
8.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插孔插入所述第一金属插件时,所述第一金属插件向下抵压所述第一接触部以使所述动端子向下断开与所述静端子之间的接触,所述第一金属插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插入所述第二插针时,所述第二插针的绝缘插件向下抵压所述第一接触部以使所述动端子向下断开与所述静端子之间的接触,第二金属插件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电性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插针注塑成型或者组装固持于所述第二金属插件。
10.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装设于所述基座的上端的环形对接部,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贯穿所述环形对接部的上下端面形成,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座,所述动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
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基座的上端的弹性臂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的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弹性臂设有暴露于所述第一插孔的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静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内的第二固持部、自所述第二固持部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弹性臂的上方且与所述弹性臂常态下接触的接触臂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的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所述接触臂的上表面形成暴露于所述第二插孔的第二接触部,所述弹性臂的自由末端常态下与所述接触臂的下表面接触。
11.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一插孔与所述第二插孔构成插孔组,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构成端子组,所述环形对接部设置有沿纵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所述插孔组,所述基座一体成型有沿纵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所述端子组。
12.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环设于所述环形对接部外的环形壁,所述基部的横向两侧向下延伸形成接地脚,相邻端子组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相邻端子组的所述第二焊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基座的横向两侧,相邻端子组的所述第一焊接部与相邻端子组的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设置有所述接地脚。
13.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上端向下凹设有位于所述弹性臂下方的让位槽,所述让位槽提供所述弹性臂向下弹性变形的让位空间,所述弹性臂的两侧连接有一对下端悬设于所述基座的上端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自由端抵靠于所述基座设有的台阶处。
14.进一步的,所述静端子的接触臂的两侧突伸形成有抵靠部,所述基座的上端突伸有向上支撑所述抵靠部的突块。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同轴连接器藉由将绝缘本体的上端面凹设对应动端子的第一插孔及对应静端子的尺寸小于第一插孔的第二插孔,以此,能够利用插针插入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对动端子及静端子进行讯号量测。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图。
17.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8.图3是本发明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9.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0.图5是本发明同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其中端子组设置于基座。
21.图6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22.图7是图1沿b-b线的剖视图。
23.图8是图6插入第一插针的示意图。
24.图9是图6插入第二插针的示意图。
2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图1至图9来说明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同轴连接器100安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所述同轴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静端子21与动端子22、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的金属外壳3。所述静端子21与所述动端子22构成端子组2,所述动端子22常态下与所述静端子21的下表面接触。
27.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端面10向下凹设有第一插孔101及位于所述第一插孔101旁侧的第二插孔102,优选的,所述第二插孔102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插孔101的尺寸。所述动端子22设有暴露于所述第一插孔101的第一接触部221,所述静端子21设有暴露于所述第二插孔102的第二接触部211。所述第一插孔101用以供一第一插针200插入以与所述动端子22的第一接触部22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插孔102用以供一第二插针300插入以与所述静端子21的第二接触部211电性连接。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端面向下看,所述第二插孔102与所述第一插孔101连通,当然所述第二插孔102与所述第一插孔101也可以不连通设置。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插孔101大致呈圆形,所述第二插孔102大致呈矩形。
28.具体而言,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上向下装设于所述基座11的上端的环形对接部12。所述第一插孔101与所述第二插孔102贯穿所述环形对接部12的上下端面形成。所述动端子22与所述静端子21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座11,所述动端子22与所述静端子21分别固持于所述基座11的相对两侧。所述动端子22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11内的第一固持部222、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22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基座11的上端的弹性臂223及自所述第一固持部222的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一焊接部224,所述弹性臂223设有暴露于所述第一插孔101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1。所述静端子21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11内的第二固持部212、自所述第二固持部212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弹性臂223的上方且与所述弹性臂223常态下接触的接触臂213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212的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第二焊接部214,所述接触臂213的上表面形成暴露于所述第二插孔102的所述第二接触部211,所述弹性臂223的自由末端2231常态下与所述接触臂213的下表面接触。
29.所述第一插孔101用以接收所述第一插针200,所述第一插针200为插入所述第一插孔101以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21的第一金属插件200。当所述第一插孔101插入所述第一金属插件200时,所述第一金属插件200向下抵压所述第一接触部221以使所述动端子22向下断开与所述静端子21之间的接触,此时,所述第一金属插件200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1电性连接,从而可实现对所述动端子的讯号的量测,即测定高频电路等的特性。所述第一插孔101与所述第二插孔102用以接收所述第二插针300,所述第二插针300包括插入所述第二插孔102以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部211的第二金属插件301及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插件301旁侧的插入所述第一插孔101以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部221的绝缘插件302,所述绝缘插件302向下延伸超出所述第二金属插件301。所述绝缘插件302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二金属插件301或组装固持于所述第二金属插件301,以使所述绝缘插件302与所述第二金属插件301构成一个整体构件。当所述第一插孔101与所述第二插孔102插入所述第二插针300时,所述第二插针300的绝缘插件302向下抵压所述第一接触部221以使所述动端子22向下断开与所述静端子21之间的接触,此时,所述第二金属插针30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11电性连接,从而可实现对静端子21的讯号的量测,即测定天线等的特性。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频电路和天线的连接关系也可以相反。
30.所述基座11的上端向下凹设有位于所述弹性臂223下方的让位槽111,所述让位槽111提供所述弹性臂223向下弹性变形的让位空间。所述弹性臂22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有一对支撑臂225,一对所述支撑臂225的下端悬设于所述基座11的上端,所述支撑臂225的自由末端抵靠于所述基座11设有的台阶112处,所述支撑臂225提供了所述弹性臂223可靠的弹性支撑力。所述静端子21由于供所述第二金属插件301抵接,为了避免所述静端子21受
到所述第二金属插件301抵接而向下形变,所述静端子21的接触臂21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突伸形成有抵靠部215,所述基座11的上端突伸有向上支撑所述抵靠内部215的突块113。
31.本发明中,所述绝缘本体1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一插孔101与所述第二插孔102构成插孔组400,所述动端子22与所述静端子21构成端子组500,所述环形对接部12设置有沿纵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所述插孔组400,所述基座11一体成型有沿纵向间隔排布的至少两个所述端子组500。相对于具有仅具有一个端子组500的同轴连接器并排布局而言,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100整合至少两个端子组500于一体,如此可有效减少同轴连接器100占用电路板(未图示)的面积。所述环形对接部12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基板121,所述金属外壳3包括抵靠于所述基板121的上端的基部31及自所述基部31向上延伸形成的环设于所述环形对接部12外的环形壁32。相邻所述端子组500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24与相邻端子组500的第二焊接部214分别位于所述基座11的横向两侧,所述基部31的横向两侧向下延伸形成接地脚33,位于基座11的同一侧的相邻所述端子组500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24之间设置所述接地脚33,位于基座11的同一侧的相邻所述端子组500的所述第二焊接部214之间设置所述接地脚33,接地脚33的设置用以减少相邻端子组500之间的信号干扰。此外,所述基部31的纵向两侧向下弯折形成有位于所述基座11的下端的焊板部34,所述焊板部34提供所述同轴连接器100可靠的焊板可靠性。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