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69377发布日期:2021-12-31 19:23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有关一种连接器组合,尤指一种公端连接器滑移并电性连接于母端连接器的不同位置的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配接后,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彼此对接位置固定,公端连接器无法相对于母端连接器调节对接位置。如此而言,无法满足使用者需变换不同插接位置的使用需求。
3.是以,有必要对现有连接器组合进行改进以克服该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端连接器能够相对母端连接器调节对接位置的连接器组合。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公端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固持所述绝缘本体的壳体及与所述导电端子相连的线缆,所述壳体包括一对侧壁及将一对所述侧壁的上端相连的顶壁,一对所述侧壁的下端向内延伸形成引导肋,所述侧壁与所述引导肋构成收容腔,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对接部,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暴露于所述对接部的下表面与所述引导肋之间。
6.进一步地,一对所述侧壁包括前侧壁及位于所述前侧壁后端的后侧壁,所述顶壁连接于一对所述后侧壁的上端,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对接部上端的基部,所述基部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向外突伸出所述对接部的架靠部,一对所述前侧壁之间构成与所述收容腔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供所述对接部自上向下装入所述收容腔的开口,所述基部的架靠部向下抵靠于所述前侧壁的上端,所述基部的后端向后抵靠于所述顶壁的前端。
7.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固持于所述对接部内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的一端向上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的焊接部,所述线缆与所述焊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向下突伸出所述对接部的下表面的弹性接触臂,所述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弹性接触臂。
8.进一步地,所述对接部自前向后凹设有固持槽及位于所述固持槽的下方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向下贯穿所述对接部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宽度小于所述容纳槽的开槽,所述固持部卡持于所述固持槽,所述弹性接触臂包括向下穿过所述开槽的具有所述接触部的弹臂及设置于所述弹臂的自由末端的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挡止部,挡止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开槽以使所述挡止部浮动于所述容纳槽。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所述导电端子为若干个沿横向排布的弹性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的焊接部,所述线缆为与所述焊接部焊接且覆盖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的扁平线缆,所述公端连接器设有压制于
所述线缆上方的压制片。
10.进一步地,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公端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可相较于所述壳体在上下方向上浮动运动。
11.进一步地,与所述的公端连接器配接的母端连接器包括基体及收容于所述基体内的对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对接面及与所述对接面相对的安装面,所述对接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对接面且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与所述接触部接触的抵接部、自所述抵接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固持于所述基体内的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向下延伸出所述基体的安装面的焊脚,所述基体的横向两侧向内凹设形成收容所述引导肋且供所述引导肋沿所述基体的长度方向上前后滑移的引导槽,当所述公端连接器经由所述引导肋于所述引导槽在前后方向滑移时,所述接触部接触于所述抵接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12.进一步地,所述母端连接器的长度大于所述公端连接器的长度,所述母端连接器的基体与对接端子在长度方向上呈弧形结构,所述公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壳体在长度方向上呈弧形结构。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接器组合,所述连接器组合包括母端连接器及与所述母端连接器配接且可沿所述母端连接器在长度方向上滑移的公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扁平的基体及固持于所述基体的若干对接端子,所述对接端子包括暴露于所述基体的对接面的平板状抵接部、自所述抵接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固持于所述基体内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延伸出所述基体的安装面的焊脚,所述基体的横向两侧凹设形成引导槽,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与所述基体配接且相对于所述基体沿长度方向滑移的壳体、固持于所述壳体的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壳体包括一对侧壁、将一对所述侧壁后端的上端相连的顶壁及自所述侧壁的下端向内延伸形成的与所述引导槽滑移配合的引导肋,一对所述侧壁与所述引导肋构成收容腔,一对所述侧壁向前延伸出所述顶壁的部分构成前侧壁,一对所述前侧壁之间构成与所述收容腔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开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基部的对接部,所述基座的横向两侧构成架靠于所述前侧壁的上端,所述对接部穿过所述开口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对接部向下开设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开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向上暴露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的焊接部及向下穿过所述开槽并突伸入所述收容腔内的弹性接触臂,当所述公端连接器经由所述引导肋于所述引导槽在长度方向上前后滑移时,所述接触部接触于所述抵接部在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14.进一步地,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括覆盖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并焊接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的扁平的线缆,所述母端连接器还包括设有焊接孔以供对接端子的焊脚穿入焊接的电路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连接器组合中,公端连接器利用设置于壳体侧壁的下端的引导肋配合于母端连接器基体两侧的引导槽,使得公端连接器能够滑移并电性配合于母端连接器的不同位置。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公端连接器装配于母端连接器的立体图。
17.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8.图3是本发明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未装配的立体图。
19.图4是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0.图5是本发明公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1.图6是图5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2.图7是本发明母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23.图8是图7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24.图9是图1又一视角的立体图。
25.图10是本发明公端连接器滑移配合于母端连接器大致中段的立体图。
26.图11是本发明公端连接器滑移配合于母端连接器大致后段的立体图。
2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连接器组合1000包括公端连接器100及母端连接器200,所述公端连接器100与所述母端连接器200配接且可沿所述母端连接器200在长度方向上滑移并保证电性连接于所述母端连接器200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29.所述公端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固持所述绝缘本体1的壳体3及与所述导电端子2相连的线缆300。本发明中,所述导电端子2设置有若干个,具体而言导电端子2设置有5个,当然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1及自所述基部11向下一体突伸形成的对接部12,即所述基部11位于所述对接部12的上端,所述基部11具有在横向方向上突伸出所述对接部12两侧的架靠部111。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对接部12内的固持部21、自所述固持部21的一端向上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基部11的上表面的焊接部22及自所述固持部21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形成的在上下方向上暴露于所述对接部12的下表面120的接触部230。
30.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持部2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向下突伸出所述对接部12的下表面120的弹性接触臂23,所述接触部230设置于所述弹性接触臂23,此时,所述接触部230在上下方向上被抵接时可作上下浮动。所述对接部12自前向后凹设有固持槽121及位于所述固持槽121的下方的容纳槽122,所述容纳槽122向下贯穿所述对接部12的下表面120形成开槽123,所述开槽123的宽度小于所述容纳槽122的宽度,所述固持部21卡持固定于所述固持槽121内,所述弹性接触臂23包括穿过所述开槽123的具有所述接触部230的弹臂231及设置于所述弹臂231的自由末端的收容于所述容纳槽122内的挡止部232,所述挡止部232的宽度大于所述开槽123的宽度以使所述挡止部232浮动于所述容纳槽122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也可以固定不可动的。
31.所述壳体3包括一对侧壁31及将一对所述侧壁31的上端相连的顶壁32,一对所述侧壁31的下端向内延伸形成引导肋33,一对所述侧壁31与所述引导肋33构成收容腔30,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部12收容于所述收容腔30内,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0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对接部12的下表面120与所述引导肋33之间。具体而言,一对所述侧壁31包括前侧壁311及位于所述前侧壁311后端的后侧壁,所述顶壁32连接于一对所述后侧壁312的上端,一对所述前侧壁311之间构成与所述收容腔30在上下方向上连通的开口313,所述绝缘本体1自上向下装设于一对所述前侧壁311,所述绝缘本体1的对接部12穿过所述开口313而
装设于所述收容腔30内,所述基部11的架靠部111向下抵靠于所述前侧壁311的上端,并且所述基部11的后端抵靠于所述顶壁32的前端。所述公端连接器100的线缆300为覆盖于所述基部11的上表面并焊接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焊接部22的扁平的线缆,所述线缆300的上方压制有压制片400,所述压制片400用以保证线缆300的焊点301与焊接部22焊接后的可靠性。此外,本发明中,所述壳体3优选的由金属材料通过粉末冶金工艺制成,以使得壳体3具有可靠的强度。所述导电端子2电镀有金或者铑等惰性金属,从而可有效提高导电端子2的耐磨及耐腐蚀性能。
32.所述母端连接器200包括沿基体4、收容于所述基体4内的对接端子5及供所述对接端子焊接的电路板500。所述基体4包括对接面41及与所述对接面41相对的安装面42,所述对接端子5包括暴露于所述对接面41且沿所述基体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抵接部51、自所述抵接部51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固持于所述基体4内的固定部52及自所述固定部52向下延伸出所述基体4的安装面42的焊脚53。所述电路板500设有焊接孔501,所述对接端子的焊脚53穿入所述焊接孔501以实现可靠的焊接。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抵接部51为沿所述基体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体结构,所述抵接部51供所述公端连接器100的弹性接触臂23的接触部230弹性抵接。所述基体4的横向两侧向内凹设形成有收容所述公端连接器100的引导肋33且供所述引导肋33沿所述基体4的长度方向上前后滑移的引导槽43。本发明中,母端连接器200的长度大于所述公端连接器100的长度,具体而言,母端连接器200的基体4及对接端子5的抵接部51的长度远大于公端连接器100的长度,从而使得公端连接器100相对于母端连接器200具有较长的电性接触行程。并且本发明中,母端连接器200的基体与对接端子5在长度方向上呈弧形结构,对应的,公端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与壳体3在长度方向上亦呈弧形结构,从而,所述公端连接器100在长度方向上相较于母端连接器200作前后弧形的滑移。值得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母端连接器的抵接部亦可为弹性样态,对应的,公端连接器的接触部则为固定样态。
33.当所述公端连接器100配接于所述母端连接器200时,所述公端连接器100的壳体3的引导肋33收容于所述母端连接器200的基体4的引导槽43,所述对接部12位于所述基体4的对接面41上方,突伸出所述对接部12的弹性接触臂23的接触部23向下弹性抵接并电性连接于所述对接端子5的抵接部51。当配接于所述母端连接器200的公端连接器100经由引导肋33于所述引导槽43在前后方向上滑移时,公端连接器100的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0接触于所述母端连接器200的抵接部51在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如图1中,公端连接器100电性连接于母端连接器200的长度方向的前段,图10中,公端连接器100电性连接于母端连接器200的长度方向的中段,图11中,公端连接器100电性连接于母端连接器200的长度方向的后段。
34.本发明中,为了降低所述引导肋33在所述引导槽43内滑移时的阻尼变化,所述引导槽43设置有控制部件(未图示),所述控制部件(未图示)可为覆盖于所述凹槽内的派瑞林涂层,或者,所述控制部件(未图示)为设置于所述引导槽43内的阻尼器(未图示)。以上仅为本发明降低阻尼变化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部件(未图示)还可以为其他降低阻尼变化的材料或部件。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
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