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434441发布日期:2020-10-02 10:2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面板是一种可变型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具有携带方便以及可弯折卷曲等优点,因此是目前显示技术中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对于柔性显示面板,在其状态改变时,会导致膜层分离、产生裂纹、断线等问题,从而影响柔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降低柔性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衬底、阵列层、显示层以及封装层;

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环绕所述显示区的油墨层;

所述油墨层至少包括位于不同层的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

所述第一油墨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环绕所述显示区的非闭合图案;所述第二油墨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为环绕所述显示区的非闭合图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衬底、阵列层、显示层以及封装层;

还包括通过丝印的方式形成所述油墨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通过本发明在可以对非显示区遮光的同时还可以解决柔性显示面板的翘曲或弯折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所截的截面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所截的截面图;

图4是图1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油墨层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二油墨层的俯视图;

图7是沿图1中a-a线所截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8是沿图1中b-b线所截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9是图1中显示面板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截面的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1是为另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又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又一种图1中弯折状态下显示面板沿着图1中虚线s的截面图;

图15是又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又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17是又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

并且,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层厚采用了夸张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层厚并不代表实际层厚的比例关系。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中各实施例的附图沿用了相同的附图的标记。此外,各实施例彼此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图3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所截的截面图,图3为沿图1中b-b线所截的截面图,上述截面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划分为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可以理解的,图1中虚线框用于示意显示区aa与非显示区na交界。显示区aa为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画面的区,通常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如图中显示区aa中的多个小矩形所示意),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与之对应的发光器件(例如,二极管)、控制元件(例如,构成像素驱动电路的薄膜晶体管)。非显示区na围绕显示区aa,通常包括外围驱动元件、外围走线、扇出区。

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的衬底110、阵列层200、显示层300以及封装层400。可以理解的,衬底110、阵列层200、显示层300共同构成了显示面板的基础结构,衬底110、阵列层200与封装层400将显示层300包封在密闭空间。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衬底110、阵列层200、显示层300以及封装层400构成的面板为基础显示面板。

现对申请中的基础的显示面板组成进行详细介绍。请参考图4,并结合本实施例其他附图一同理解。图4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的,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0;其中,衬底110(即衬底基板)可以是柔性的,因而可伸展、可折替、可弯曲或可卷曲,使得柔性显示面板可以是可伸展的、可折叠的、可弯曲的或可卷曲的。衬底110可以由具有柔性的任意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衬底110用于阻挡氧和湿气,防止湿气或杂质通过柔性基底扩散,并且在柔性基底的上表面上提供平坦的表面。例如,可以由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多芳基化合物(par)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等聚合物材料形成,衬底110可以是透明的、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衬底110上的缓冲层(图中未示出),缓冲层可以覆盖衬底的整个上表面。

可选的,衬底110下还设置有基板支撑膜(backplatefilm),以保护显示面板下表面。

位于衬底110上的阵列层200;具体的阵列层200位于衬底110朝向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或触摸表面的一侧。阵列层200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10(thinfilmtransistor,tft)以及由薄膜晶体管够构成像素电路,用于显示层中的发光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以顶栅型的薄膜晶体管为例进行的结构说明。薄膜晶体管层210包括:位于衬底110上的有源层。有源层可以是非晶硅材料、多晶硅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等。其中有源层采用多晶硅材料时可以采用低温非晶硅技术形成,即将非晶硅材料通过该激光熔融形成多晶硅材料。此外,还可以利用诸如快速热退火(rta)法、固相结晶(spc)法、准分子激光退火(ela)法、金属诱导结晶(mic)法、金属诱导横向结晶(milc)法或连续横向固化(sls)法等各种方法。有源层还包括通过掺杂n型杂质离子或p型杂质离子而形成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在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之间区沟道区域。

位于有源层上的栅极绝缘层。栅极绝缘层包括诸如氧化硅、氮化硅的无机层,并且可以包括单层或多个层。

位于栅极绝缘层上的栅极。栅极可以包括金(au)、银(ag)、铜(cu)、镍(ni)、铂(pt)、钯(pd)、铝(al)、钼(mo)或铬(cr)的单层或多层,或者诸如铝(al):钕(nd)合金以及钼(mo):钨(w)合金的合金。

位于栅极上的层间绝缘层。层间绝缘层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无机层绝缘形成。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层间绝缘层可以由有机绝缘材料形成。

位于层间绝缘层上的源电极和漏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分别通过接触孔电连接(或结合)到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接触孔是通过选择性地去除栅极绝缘层和层间绝缘层而形成的。

阵列层200还可以包括钝化层。可选的,钝化层位于薄膜晶体管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上。钝化层可以由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的无机材料形成,也可以由有机材料形成。

阵列层200还可以包括平坦化层。可选的,平坦化层位于钝化层上。平坦化层包括亚克力、聚酰亚胺(pi)或苯并环丁烯(bcb)等的有机材料,平坦化层具有平坦化作用,可以为形成在其上的发光层提供平坦承载面。

位于所述阵列层200背离所述衬底110一侧的显示层300。显示层300包括发光部件。可选的,显示层300位于平坦化层上。显示层300包括沿远离衬底11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阳极层、有机发光材料以及阴极层。显示层300还包括位于阳极层远离阵列层200一侧的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可以由诸如聚酰亚胺(pi)、聚酰胺、苯并环丁烯(bcb)、压克力树脂或酚醛树脂等的有机材料形成,或由诸如sinx的无机材料形成。

可选的,阳极层包括多个与像素一一对应的阳极图案,阳极层中的阳极图案通过平坦化层上的过孔与薄膜晶体管210的源电极或漏电极连接。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暴露阳极层的开口,并且像素定义层覆盖阳极层图案的边缘。有机发光材料至少部分填充在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内,并与阳极层接触。

可选的,每个像素定义层的开口所限定的阳极层、有机发光材料以及阴极层组成发光部件310,每个发光部件310根据不同的有机发光材料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每个发光部件310构成像素(或者说,每个发光部件以及控制该发光部件的像素电路共同构成一个像素),多个像素共同进行画面的显示。

可选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使用喷墨印刷或喷嘴印刷或蒸镀等方法形成于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内。阴极层可以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于有机发光材料所在膜层上。可选的,阴极层也可以整面覆盖有机发光材料320、像素定义层。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显示层300上的封装层400并完全覆盖显示层300,以密封显示层300。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所说的一些“上”可以理解为位于“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上”。

可选的,封装层400为薄膜封装层,位于阴极层上,包括沿远离衬底11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无机封装层、第一有机封装层以及第二无机封装层。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封装层根据需要可以包括任意数量层叠的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但至少包括一层有机材料和至少一层无机材料交替沉积,且最下层与最上层为无机材料构成。

继续参考图1-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且环绕显示区aa的油墨层500。

油墨层500至少包括位于不同层的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也就是说油墨层500包括两个子油墨层,分别为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

其中,第一油墨层510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为环绕所述显示区aa的非闭合图案;第二油墨层520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为环绕所述显示区aa的非闭合图案。当然各个子油墨层的图案可以不同。

进一步,油墨层500整体为环状闭合图案。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油墨层510与所述第二油墨层520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共同组成环绕所述显示区aa的闭合图案。即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整体构成为环状闭合图案。

可选的,油墨层500完全覆盖非显示区na。也就是说油墨层500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与非显示区aa完全重合。

可选的,所述油墨层500采用丝网印刷制作。例如分别采用丝印的方式形成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这样可以使制程更简单,并且将丝印工艺结合本申请非闭合的子油墨层的设计,不需要额外的刻蚀或多次涂布,直接在需要图案截止处停止印刷即可。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以两层子油墨层(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即可环绕成投影闭合的图案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申请中并不限定子油墨层的数量,在本申请其它可选实施例中可以由三个、五个或任意数量个非闭合环形的子油墨层共同形成环绕显示区的闭合环形油墨层。

通过本实施例,将非显示区中设置油墨层,可以起到遮光作用,避免光线从非显示区漏出,提高显示效果;同时,油墨层设置为由多个子油墨层组成的闭合环形,而各子油墨层为非闭合环形,可以在起到良好遮光效果的同时,使油墨层可以通过非闭合的子油墨层释放应力;而且,由于设置油墨层,可以增加边框区的硬度,防止显示面板边缘翘曲。

可选的,油墨层500位于基础显示面板外部,即至少位于封装层400以上的膜层。避免油墨层500对基础显示面板,尤其是显示面板内的显示层造成影响。

进一步,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触控层,和/或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彩膜层;其中,至少部分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触控层或所述彩膜层的表面。

例如,图4中的功能层(第一功能层610和第二功能层620)可以为触控层或彩膜层。

因为油墨层的制作可能涉及高温制程,通过本实施例,油墨层不直接做在封装层上。通过油墨层制作在触控层或彩膜层上可以避免制作油墨层的制作对封装层及封装层包封的显示器件造成损失。

在本发明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为柔性显示面板或为在某些区域可以弯折的显示面板。具体的,请继续参考图1~图4,并结合图5和图6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油墨层的俯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二油墨层的俯视图。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弯折区bb和位于所述弯折区bb两侧的非弯折区nb。

可以理解的,虽然本实施例仅示意显示面板的一个弯折区,但是并不代表对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弯折区的数量及方向进行限定。本实施例可以有三个、五个或任意个弯折区,为使附图清晰简洁因此不再重复示意,仅选取一个弯折区示意。

可选的,弯折区bb为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且贯穿显示面板的条状区域。弯折区bb可以具有弯折轴z,弯折轴z可以理解为弯折区bb的弯折路径或弯折线,也可以理解为弯折区bb弯折时显示面板所环绕的轴线。

可选的,第一油墨层510位于非弯折区nb;第二油墨层520位于弯折区bb。

可选的,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可以避免弯折时油墨层由于拉伸、错位导致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的衔接处漏光。例如图4所示截面图,该截面图正好截取的是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交叠区域处。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可以以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的交界为界限划分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所在的区域。也就是说,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为边界衔接,二者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并不存在大面积交叠,二者边界截止于弯折区和非弯折区的交界。从而避免二者交叠处油墨层端部产生的段差过于复杂,产生应力集中。

可选的,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的衔接处位于所述非弯折区nb。这样可以使衔接处避开弯折区,避免弯折时油墨层由于拉伸、错位导致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的衔接处漏光。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使油墨层在保证整体环绕显示区、形成对应遮挡非显示区的闭合环形图案的同时,避免弯折显示面板导致的油墨层断裂。将油墨层的各个子油墨层形成非闭合图案,有利于弯折应力的释放。同时,将弯折区的子油墨层的膜层位置区别于非弯折区的子油墨层的膜层位置,将应力分散到不同膜层,可以避免同层设置导致该膜层所在层级应力过大。

在本发明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图7~图8所示,图7为沿图1中a-a线所截的另一种截面图,图8为沿图1中b-b线所截的另一种截面图,上述截面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其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基础显示面板上的其他功能膜层,例如保护盖板600;其中,第二油墨层520位于与保护盖板600相邻的一侧。即第二油墨层520位于与保护盖板600相邻的膜层

具体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封装层400远离衬底110一侧上的第一功能层610,以及位于第一功能层610远离所示封装层400一侧的第二功能层620。

可选的,第一功能层610为彩膜基板(cf)、触控功能层(tp)或偏光片(pol)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第二功能层620为保护盖板600(coverfilm),可选的保护盖板为视窗或玻璃盖板。

需要说明的,第一功能层610和第二功能层620通常为外挂式膜层,单独制作或从供应商处购买后与基础显示面板贴合。因此第一功能层610和第二功能层620的至少一侧具有胶层,通常为透明光学胶,即oca。

但是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第一功能层610为一些需要协助光学调整等复杂工作的膜层,通常出于光学性能或电学性能的考虑,其上的胶层无法做厚。例如cf等功能膜片及其上附带的用于贴合的胶一般需要一并制作,即贴附该功能层的oca以该功能层为承载基板制作。发明人发现,这些光学功能膜片受到工艺限制,其上oca厚度过大会影响良率(即光学性能),因此要求cf侧相邻的oca较薄。但是oca厚度越小、耦合性(稍后会详细介绍本案所说的胶层的耦合性能)能越差,因此优选弯折区中油墨层设置在与保护盖板相邻的一侧。

可选的,第一功能层610朝向封装成400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胶层710,第二功能层620朝向第一功能层610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胶层720。

可选的,第一胶层710的厚度为15~25μm;第二胶层720的厚度为50~90μm。这里所说的厚度为胶层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的,第二油墨层520位于盖板600与第二胶层720之间。这样可以有利于通过第二胶层720掩盖第二油墨层520边缘形成的台阶,还可以通过第二油墨层520直接与第二胶层720接触来更好的缓解第二油墨层520的弯折应力。

下面解释本案所说的胶层的耦合性。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基础显示面板上设置功能膜层时,可以通过胶层的耦合性使上述功能膜层在弯折时保持其各自所在的平面均为中性面。即使各个功能膜层不会因为弯折受到压应力也不会因为弯折受到拉应力。胶层相邻的膜层可以受到更好的耦合,并且胶层越后耦合新能越好。

通过本实施例,在满足前述技术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针对弯折区设置特殊设计的油墨层,以降低弯折时的应力风险。通过将弯折区的第二油墨层设置在具有较厚的胶层附着的保护盖板上,既不会影响其他功能层的良率,又可以利用第二胶层缓解第二油墨层的弯折应力,避免第二油墨层弯折后出现裂纹等损伤的同时,可以利用第二胶层平坦第二油墨层形成的台阶并可以通过第二胶层覆盖第二油墨层来减少分层设置的油墨子层的占用的总厚度空间。

请继续参考图1的同时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图9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并且该截面平行于该处油墨层环形路径,即沿着图1中虚线s的截面。图10为显示面板弯折状态下在图9所示截面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中为方便观看,例如图9中膜层之间绘制时保留了空隙,不代表这两个膜层之间还必须设置有其他膜层。

不同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弯折区bb,两个弯折区bb之间间隔有非弯折区nb。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弯折区bb和位于所述弯折区bb之间的非弯折区nb;即沿着第一方向x,弯折区bb和非弯折区nb交替排布。

所述弯折区bb包括弯折方向不同的第一弯折区bb1和第二弯折区bb2。例如显示面板包括相对的两侧,第一弯折区bb1和第二弯折区bb2的弯折轴分别位于显示面板不同侧,因此在第一弯折区bb1和第二弯折区bb2各自围绕弯折轴弯折的时候,第一弯折区bb1和第二弯折区bb2中,一个弯折区弯折后会使该区域的显示面位于显示面板的凹侧面,另一个弯折区弯折后会使该区域的显示面位于显示面板的凸侧面。

所述第一油墨层51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bb1。可选的,第一油墨层510还延伸至与该第一弯折bb1区相邻的非弯折区nb,即第一油墨层仅位于与第一弯折区弯折方向相同的弯折区及非弯折区中。第一油墨层不位于与第一弯折区弯折方向相反的区域即可。当然在一些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油墨层仅位于第一弯折区。

所述第二油墨层52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区bb2。可选的,第二油墨层还延伸至与该第二弯折区相邻的非弯折区,即第二油墨层仅位于与第二弯折区弯折方向相同的弯折区及非弯折区中。第二油墨层不位于与第二弯折区弯折方向相反的区域即可。当然在一些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油墨层仅位于第二弯折区。

通过本实施例,弯折区弯折方向不同,将不同层的子油墨层对应不同弯折区设置,避免同一子油墨层同时承受不同方向的应力,导致油墨层两端或两侧都难以有释放或缓解应力的区域。

可选的,显示面板100包括至少一层胶层。可选的,所述胶层为光学透明胶(oca)。通过这种设计,可以通过胶层(参考上文对耦合性的描述)来缓解位于不同弯折区的子油墨层的弯折差异。

可选的,弯折状态下,所述第一油墨层510和/或所述第二油墨层520位于承载该子油墨层的功能层的凹侧面。也就是说,子油墨层是以后续会贴合到基础显示面板上的功能层为基板制作,在其上丝印而成的。然后该子油墨层跟随其附着的功能层通过胶层贴合到基础显示面板上。

需要说明的,这里所说的功能层指非胶层;即胶层不属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功能层。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使不同弯折区域的油墨层在弯折时都受到的是压应力,避免油墨层受到拉力后断裂。

进一步,所述第一油墨层510和所述第二油墨层520分别位于所述胶层的相对两侧表面;所述第一油墨层510背向所述胶层的一侧为第一功能层610;所述第二油墨层520背向所述胶层的一侧为第二功能层620;

弯折状态下:所述第一油墨层510位于所述第一功能层610的凹侧面,所述第二油墨层520位于所述第二功能层620的凹侧面。

具体的,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封装层400远离衬底110一侧上的第一功能层610。以及位于第一功能层610远离所示封装层400一侧的第二功能层620。其中,第一功能层610和第二功能层620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在赘述。

第一功能层610和第二功能层62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胶层720。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分别位于第二胶层720两侧。

通过本实施例,根据不同的弯折情况,将子油墨层依附不同的功能层设置,利用胶层(例如第二胶层720),在不用增加其他缓冲膜层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弯折对油墨层造成冲击。此外,可以避免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之间间隔较多膜层导致子油墨层之间垂直距离较大出现漏光。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为另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并且该截面平行于该处油墨层环形路径,即沿着图1中虚线s的截面。图12为显示面板在弯折状态下图11所示截面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中为方便观看,例如图11中膜层之间绘制时保留了空隙,不代表这两个膜层之间还必须设置有其他膜层。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第一功能层610为偏光片;所述第二功能层620为保护盖板。

可选的,第一弯折区bb1的弯折方向为内弯,即弯折后,该区域的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相对,显示面朝内;保护盖板620位于该区域的显示面板100的凹侧面。

第二弯折区bb2的弯折方向为外弯,即与内弯方向相反,弯折后显示面朝外,保护盖板620位于该区域的显示面板100的凸侧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油墨层61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油墨层620的厚度。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由于cover的张力等问题,因此内弯和外弯的弯折半径不同,并且外弯的弯折半径大于内弯的弯折半径。也就是说,内弯更容易弯折并且会弯折的更厉害,弯折程度更大,曲率更大,曲率半径更小。内弯的弯折区(即第一弯折区bb1)中的第一油墨层610所受到的压应力大于的外弯的弯折区(即第二弯折区bb2)中的第二油墨层620所受到的压应力。也就是说,第一弯折区bb1一旦受力弯折后很容易被弯折得很厉害。

因此,通过本实施例,为防止在小半径弯折时,油墨层受到较大的压应力出现褶皱,将内弯区域的子油墨层和外弯区域的子油墨层设置成不同厚度,即所述第一油墨层61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油墨层620的厚度,从而可以避免内弯区域的第一油墨层出现褶皱。由于第一油墨层610的厚度较小,不容易产生较大应力,不容易出现褶皱,即使弯折程度很大,也不容易断裂或褶皱,不会对相邻膜层造成影响。还可以针对弯折区设置特殊设计的油墨层,以降低弯折时的应力风险。

此外,结合上文的分析,通过将弯折区的第二油墨层设置在具有较厚的胶层附着的保护盖板上,既不会影响其他功能层的良率,又可以利用第二胶层缓解第二油墨层的弯折应力,避免第二油墨层弯折后出现裂纹等损伤的同时,可以利用第二胶层平坦第二油墨层形成的台阶并可以通过第二胶层覆盖第二油墨层来减少分层设置的油墨子层的占用的总厚度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图13为又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并且该截面平行于该处油墨层环形路径,即沿着图1中虚线s的截面。其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中为方便观看,图13中膜层之间绘制时保留了空隙,不代表这两个膜层之间还必须设置有其他膜层。

不同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三功能层630,其中,第三功能层630与上述第一功能层610相同之处不在赘述。

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分别位于第三功能层630的相对两侧表面。也就是说,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分别与第三功能层的两侧相邻。

可选的,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分别形成或附着在第三功能层630的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三功能层630为偏光片。

可选的,第三功能层630为显示面板非最外侧的功能层。第三功能层630背离第一胶层710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二胶层720和第二功能层620。

通过本实施例,首先,位于不同弯折区的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分别设置在第三功能层的不同侧的表面,可以保证各个区域的油墨层都受到压应力。其次,由于第三功能层两侧都有胶层,因此其上中性面稳定,弯折应力可控,所以将子油墨层设置在第三功能层两侧弯折可靠性提高。并且,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设置在同一功能膜层两侧可以避免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之间间隔较多膜层导致子油墨层之间垂直距离较大出现漏光。此外,第三功能层630(偏光片)在弯折时应变较小,所以两层子油墨的交叠区c1可以减小至印刷公差范围。

当然,在本申请其他可选实施例中,两个子油墨也可同时印刷在第二功能层620(即保护盖板coverfilm)的两侧,进一步,为避免外侧子油墨层被摩擦损坏,该子油墨层表面需要覆盖一层保护膜。

如图14所示,图14为又一种图1中弯折状态下显示面板沿着图1中虚线s的截面图。其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

不同的,所述第一弯折区bb1的弯折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弯折区bb2的弯折半径。为方便理解,图14中示意出弯折半径对应的圆心o。

第一油墨层51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弯折区bb1;第二油墨层520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弯折区bb2;第一油墨层510的厚度小于第二油墨层520的厚度。

通过本实施例,为防止在小半径弯折时,油墨层受到较大的压应力出现褶皱,将内弯区域的子油墨层和外弯区域的子油墨层设置成不同厚度,即所述第一油墨层610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油墨层620的厚度,从而可以避免内弯区域的第一油墨层出现褶皱。由于第一油墨层610的厚度较小,不容易产生较大应力,不容易出现褶皱,即使弯折程度很大,也不容易断裂或褶皱,不会对相邻膜层造成影响。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图15为又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并且该截面平行于该处油墨层环形路径,即沿着图1中虚线s的截面。其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中为方便观看,图15中膜层之间绘制时保留了空隙,不代这两个膜层之间还必须设置有其他膜层。

其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折区bb和位于弯折区bb两侧的非弯折区nb。

第一油墨层510和所述第二油墨层520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的衔接处位于弯折区bb。

通过本实施例,第一油墨层和所述第二油墨层的交接实际上可以视为油墨层整体的非连续的位置,也就是说油墨层在子油墨层交接处预设了截断处;将第一油墨层和所述第二油墨层的交接处设置在弯折区,也就是使油墨层预设的截断处设置在弯折区,显示面板弯折后弯折区应力较大,拉伸程度也较大,将预设的截断处设置在弯折区,即使油墨层由于弯折发生收缩或位移,由于在弯折区油墨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子油墨层可以通过直接设置于弯折区的截断处发生移动或变形,更容易释放应力,提高弯折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图16为又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并且该截面平行于该处油墨层环形路径,即沿着图1中虚线s的截面。其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中为方便观看,图16中膜层之间绘制时保留了空隙,不代这两个膜层之间还必须设置有其他膜层。

其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的,所述显示面板为可弯折显示面板;沿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且垂直于所述弯折轴的方向,所述第一油墨层和所述第二油墨层交替设置。即沿着图1中虚线s的方向,第一油墨层510包括多个子段,并且多个子段沿着虚线s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同理,沿着图1中虚线s的方向,第二油墨层520包括多个子段,并且多个子段沿着虚线s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沿着图1中虚线s的方向,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的在衬底110上的正投影交替。

通过本实施例,将子油墨层交替不同层设置,将一层子油墨层设置为类似虚线式的、断断续续的状态,可以避免某一层级的膜层由于添加油墨层导致该界面层级的应力过大;有利于应力释放;还可以避免裂纹沿着油墨层延伸。

在本申请的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图17为又一种图1中显示面板的沿着垂直于弯折轴方向延伸的边框的截面示意图,并且该截面平行于该处油墨层环形路径,即沿着图1中虚线s的截面。其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本申请中为方便观看,图17中膜层之间绘制时保留了空隙,不代这两个膜层之间还必须设置有其他膜层。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所述油墨层500还包括第三油墨层530,所述第一油墨层510和所述第二油墨层520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的衔接处与所述第三油墨层530在所述衬底110上的正投影交叠。

可选的,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的衔接处位于非弯折区nb;第三油墨层530位于非弯折区nb。可以避免位于不同层的子油墨层重叠的层数较多的区域位于弯折区造成弯折应力增大的问题。

通过本实施例,增加第三油墨层来进行补强设计,可以避免弯折造成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相对位移后二者的衔接处出现缝隙导致的漏光;提高油墨层的弯折可靠性。

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即其附图,所述显示面板为可弯折显示面板,沿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且垂直于所述弯折轴的方向,所述第一油墨层和所述第二油墨层交叠,且交叠的长度不小于0.3mm。具体的,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的交叠区域在油墨层500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c1大于或等于0.3mm。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至少会存在以下错位导致第一油墨层510和第二油墨层520位置发生偏离:贴合偏差(约50~100um)、油墨层本身制作时的工艺偏差、显示面板弯折后膜层错位导致的偏差,即这三个主要因素影响。可以理解的,如果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申请中所说的两个间隔的膜层的交叠或衔接是指该上述两个膜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交叠或衔接。需要说明的,这里所说的油墨层的延伸方向即为环形的油墨层的环形路径。例如油墨层为环绕显示区的环形或者为正好对应非显示区的形状,那么油墨层的在某一处的延伸方向即为该处相邻的显示区边缘或者该处相邻的边框的延伸方向。

通过本实施例,可以在保证弯折后油墨层不会断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分层的设置补偿其他工艺导致的油墨层的误差;进一步避免油墨层的漏光、提高油墨层的弯折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承载基板上依次设置衬底、阵列层、显示层以及封装层。可选的,承载基板为玻璃基板。

然后通过丝印的方式形成油墨层。可选的,在制作完成封装层后分别通过丝印的方式形成第一油墨层和第二油墨层。可选的,在制作完成封装层后还包括贴合功能层,油墨层通过丝印的方式形成在功能层上后,再通过上述功能层与基础显示面板贴合。

然后,再通过激光取下将衬底(及衬底上的膜层)从承载基板上剥离。也就是说,所述显示面板从承载基板上剥离的步骤至少在所述油墨层形成之后。

通过本市实施例,在避免非显示区漏光的同时可以通过油墨层增大边框区的硬度,在柔性衬底从承载基板上取下是,可以避免显示面板的边缘发生翘曲,并且通过本申请设计的子油墨层非闭环的设计,可以使边框区油墨层抗翘曲过程中的应力得到释放。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如图19所示,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9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