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产生装置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3910发布日期:2022-01-22 09:4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负离子产生装置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负离子产生装置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尤其是指一种借由罩设于导线外部的管体以避免所产生的大量负离子受到电路或导线长度干扰与管路吸附的负离子产生装置与设置有负离子装置的穿戴件。


背景技术:

2.现今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空气中充斥着碳排放所产生的过多正离子,经由人体吸收之后,就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氧化基,最终将导致罹癌或罹患其他疾病的机率升高,此问题一直是现代人身体健康的最大隐忧;由研究得知,当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达到一定量时,可增加人体的抵抗力与免疫力,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此乃由于负离子可与人体内的病菌结合,以使病菌产生结构性的改变与破坏而使病菌死亡;此外,负离子也有空气清净的功能,主要可用于消除空气中的悬浮粒子并使其沉淀而达到改善空气污染的目的。
3.正由于负离子对人体的健康有相当的帮助,且可改善空气与生活环境的品质,因此,市面上充斥着多种可用于产生负离子的产品与研究,例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编号第twi248823号的“负离子的产生方法与装置”揭示,该方法主要先提供一负离子电路单元;再使一绞线的一端电连接该负离子电路单元的一放电输出部;接续,弯折一碳纤束,使碳纤束的两相对端部朝同一方向;接着,将该绞线的另端段弯折后勾结在该碳纤束的弯折位置,并固定该绞线与该碳纤束的连接部位,而仅露出该碳纤束的两相对端部;当供电给该负离子电路单元,使该放电输出部透过该绞线在该碳纤束的多数尖端放电,而可产生大量的负离子;该装置包含一具有一放电输出部的负离子电路单元,及依序电连接该放电输出部的一高压二极体、一高压电容、一绞线与一碳纤束;然而,在电路微小化的需求下,用于尖端放电的导线尖端与该负离子电路单元将会过于接近,使得尖端放电所产生的负离子会受到负离子电路单元的吸引而朝向该负离子电路单元方向移动,则负离子将无法有效往外扩散而影响其效能;另外,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编号第twi577399号的“负离子装置”揭示,包括有一负离子产生器、一吸纳结构及一气体供给瓶,该负离子产生器设置于该负离子产生部外,该吸纳结构具有一通道,该吸纳结构于该通道的一端开设一容置部,该负离子产生部定位于该通道,其末端于容置部内,该气体供给瓶具有一瓶体、一供气部、一气管及一套件,该瓶体上设该供气部,该切换阀设置于该供气部内,所述的供气部向外连接该气管,该气管延伸设置该套件,同时合并使用吸纳结构及套件可同时吸纳有用的氢气或其他气体,并同时吸入负离子;虽然此发明可以克服上述发明的问题,也就是说,用以尖端放电的负离子产生部与电路板的本体之间由一蜿蜒态样的导线相互隔离一段长距离,然而,也是因为此蜿蜒的导线而消耗了电能的传递,使得负离子产生部所产生的负离子相对减少;再者,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编号第tw586912号的“安全帽的臭氧/负离子产生装置”揭示一种安全帽的臭氧/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于一安全帽壳体上,配置至少一进气口,并延伸至安全帽内,该装置设有一外壳体,可组装于该安全帽壳体上,其上配置有至少一进风口及至少一出风口,且该出风
口靠近于该进气口,于该外壳体内设有一臭氧/负离子产生器、一电路板及一微型风扇,该电路板上设一高压电路可产生高压电,用以驱动该臭氧/负离子产生器产生臭氧或负离子空气,该微型风扇将该臭氧或负离子空气借由该出风口经该进气口吹入该安全帽内,以达成在安全帽内产生臭氧或负离子空气的目的;然而,内建于安全帽体内的通道由塑胶材质所制备而成,由于塑胶通道会有静电产生,故负离子会被塑胶通道的静电所吸附,仍旧使得臭氧/负离子产生器所产生的负离子相对减少;因此,如何有效借由创新的硬体设计,可有效避免负离子受到旁边的电路的干扰或因过长的导线长度而导致电能耗损,以及被管路吸附等诸多缺点,仍是负离子产生装置等相关产业开发业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负离子产生装置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尤其是指一种借由罩设于导线外部的管体以避免所产生的大量负离子受到电路或导线长度干扰与管路吸附的负离子产生装置与设置有负离子装置的穿戴件,主要借由在可尖端放电的导线单元外部套设金属管体的硬体设计,引导负离子在金属管体内部运动或流动,且设置在使用者头部所配戴的穿戴件上,有效使电路单元与导线单元可以朝向使用者的口鼻部位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且可避免负离子受到旁边的电路单元的干扰或因过长的导线长度而导致电能耗损,以及被非金属管路(塑胶管路)吸附等缺点,确实达到弥补因导线长度所耗损的电能并增加更多的尖端放电的负离子等主要优势。
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6.为了达到上述的实施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负离子产生装置,至少包括有一电路单元、一导线单元、一电源单元,以及一管体;该导线单元的一端设置于该电路单元的一侧部并与之电性连接,其中该导线单元的另一端部具有一作为尖端放电的外凸部;该电源单元与该电路单元电性连接;该管体罩设于该外凸部的外部,该管体的内表面与该外凸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一间距,该管体是以金属材质所制备而成的中空管体或该管体的内表面设置有一金属层。
7.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该管体的其中一部分罩设于该外凸部的外部;另一部分的该管体则未罩设于该外凸部的外部,且该管体末端与该外凸部形成一传递距离。
8.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该管体设置有复数个孔洞。
9.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该孔洞设置于未罩设于该外凸部的外部的该管体。
10.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该外凸部包括有一金属导线或碳纤维;或者,该外凸部包括有复数根该金属导线或碳纤维。
11.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该负离子产生装置包括有一电性连接该电源单元的线圈单元,且该线圈单元的一部分形成一回圈部并环设于该导线单元的外部,并介于该导线单元与该管体之间。
12.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该回圈部具有一第一长度,该导线单元具有一第二长度,该回圈部的第一长度为该导线单元的第二长度的1/3。
13.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该回圈部环设于该导线单元的中间位置。
14.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中该线圈单元进一步经由该电路单元而电性连接该电源单元。
15.此外,为了达到上述的实施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适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及颈部以上,该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至少包括有:一主体;一前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设置于该主体上。
16.如上所述的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其中该主体为一帽体、眼镜或发带。
17.如上所述的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其中该主体设置有一转轴,其中该转轴带动该管体上下呈一角度的转动。
18.借此,本发明的负离子产生装置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主要借由在可尖端放电的导线单元外部套设金属管体的硬体设计,引导负离子在金属管体内部运动或流动,且设置在使用者头部所配戴的穿戴件上,有效使电路单元与导线单元可以朝向使用者的口鼻部位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且可避免负离子受到旁边的电路单元的干扰或因过长的导线长度而导致电能耗损,以及被塑胶管路吸附等缺点,确实达到弥补因导线长度所耗损的电能并增加更多的尖端放电的负离子等主要优势。
附图说明
19.图1: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立体示意图。
20.图2: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方块图。
21.图3: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二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立体示意图。
22.图4: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三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立体示意图。
23.图5: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四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
24.图6: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五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
25.图7: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五较佳实施例的未施加线圈单元的电子移动路径示意图。
26.图8: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五较佳实施例的已施加线圈单元的电子移动路径示意图。
27.图9: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六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
28.图10: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七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
29.图11: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八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
30.图12:本发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
31.图13:本发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其二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
32.图14:本发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其三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立体示意图。
33.图15:本发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其四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
34.图16:本发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其五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
图。
35.图号说明:
[0036]1ꢀꢀꢀꢀ
负离子产生装置
[0037]
11
ꢀꢀꢀ
电路单元
[0038]
111
ꢀꢀ
电路板
[0039]
112
ꢀꢀ
触发电路
[0040]
113
ꢀꢀ
变压器
[0041]
114
ꢀꢀ
整流电路
[0042]
12
ꢀꢀꢀ
导线单元
[0043]
121
ꢀꢀ
外凸部
[0044]
122
ꢀꢀ
绝缘体
[0045]
123
ꢀꢀ
金属导线
[0046]
13
ꢀꢀꢀ
电源单元
[0047]
14
ꢀꢀꢀ
管体
[0048]
141
ꢀꢀ
孔洞
[0049]
142
ꢀꢀ
金属层
[0050]
15
ꢀꢀꢀ
负离子
[0051]
16
ꢀꢀꢀ
线圈单元
[0052]
161
ꢀꢀ
回圈部
[0053]2ꢀꢀꢀꢀ
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
[0054]
21
ꢀꢀꢀ
主体
[0055]
211
ꢀꢀ
帽体
[0056]
2111 帽沿
[0057]
2112 转轴
[0058]
212
ꢀꢀ
眼镜
[0059]
213
ꢀꢀ
发带
[0060]3ꢀꢀꢀꢀ
使用者
[0061]
31
ꢀꢀꢀ
头部
[0062]
32
ꢀꢀꢀ
脸部
[0063]dꢀꢀꢀꢀ
传递距离
[0064]
d1
ꢀꢀꢀ
第一距离
[0065]
d2
ꢀꢀꢀ
第二距离
[0066]eꢀꢀꢀꢀ
电子
[0067]fꢀꢀꢀꢀ
磁场
[0068]
l1
ꢀꢀꢀ
第一长度
[0069]
l2
ꢀꢀꢀ
第二长度
[0070]
θ
ꢀꢀꢀ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71]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其中本发明的负离子产生装置1至少由一电路单元11、一导线单元12、一电源单元13与一管体14所组合而成。
[0072]
用以产生复数个负离子15的该电路单元11由一电路板111、一触发电路112、一变压器113与一整流电路114所组合而成,其中该触发电路112、该变压器113与该整流电路114分别设置于该电路板111上,并电性连接该电路板111,其中该电路板111电性连接该电源单元13,以将接收来自该电源单元13的电力提供该触发电路112、该变压器113与该整流电路114运作时所需的电能。
[0073]
该导线单元12的一端设置于该电路单元11的一侧部并与之电性连接,其中该导线单元12远离该电路单元11的另一端部具有一外凸部121,而该导线单元12至少由一绝缘体122与复数根金属导线123所组合而成,其中该绝缘体122为绝缘胶皮,用以包覆在该等金属导线123的外部,以保护该等金属导线123,而作为尖端放电的外凸部121包括有至少一该金属导线123,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其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外凸部121包括有一该金属导线123,该外凸部121的该金属导线123以尖端放电的形式将该等负离子15发射出去;此外,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二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其中该外凸部121由复数根该金属导线123或碳纤维所组成,借由毛刷状的形式将该等负离子15发射出去至外部。
[0074]
该电源单元13相对于该导线单元12而设置于该电路单元11的另一侧部并与该电路单元11电性连接,该电源单元13提供电力给该电路单元11,其中该电源单元13来自一外部电源(图式未绘出)所提供的交流电,以供给该电路单元11产生大量的负离子15所需的能量。
[0075]
该管体14是以金属材质所制备而成的中空管体,该管体14则是其中一部分罩设于该导线单元12及该外凸部121的外部;另一部分的该管体14则未罩设于该导线单元12及该外凸部121的外部,且该管体14末端与该外凸部121形成一传递距离d,以提供该等负离子15行进的路径,避免吸附该等负离子15,金属材质所制备而成的该管体14引导该等负离子15在该管体14内部运动或流动,其中该管体14的内表面与该导线单元12及该外凸部121的外表面形成有一间隔以避免电性短路;此外,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三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立体示意图,其中该管体14亦可由塑胶材质所制备而成,且该管体14的内表面设置有一金属层142,同样可以提供大量的负离子15行进的路径,避免该等负离子15被塑胶材质的管体14吸附,金属材质所制备而成的该金属层142引导该等负离子15在该管体(14)内部运动或流动;再者,请一并参阅图5所示,为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四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立体示意图,其中该管体14设置有复数个孔洞141(或称为穿孔),以提供该等负离子15向外扩散的路径。较佳地,复数个该孔洞141设置于未罩设于该外凸部121的外部的该管体14。
[0076]
此外,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五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其中该负离子产生装置1包括有一电性连接该电源单元13的线圈单元16,且该线圈单元16的一部分形成一回圈部161并环设于该导线单元12的外部,并介于该导线单元12与该管体14之间;请一并参阅图7与图8所示,为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五较佳实施例的未施加线圈单元的电子移动路径示意图,以及已施加线圈单元的电子移动路径示意图,其中
当该电源单元13提供一电能给该电路单元11及该导线单元12时,该金属导线123所传导的复数个电子e即会以朝向该外凸部121的方向移动,以本发明其五较佳实施例为例,该等电子e形成一由左到右的电子流,当该导线单元12外部并未设置该线圈单元16时,虽然每一该电子e仍是往右流动,然而,复数个该电子e移动的角度却不相同,例如部分的该电子e朝向右上方移动,部分的该电子e则是朝向右下方移动,使得该电子流紊乱而流速较慢,因而耗费了部分的电能;请参阅图8,若该导线单元12的外部设置有该线圈单元16时,当该线圈单元16与该电路单元11同时通电后,该线圈单元16的该回圈部161则会形成一磁场f,于该导线单元12内部流动的复数个该电子e受到该磁场f的影响后,会直接朝向该外凸部121的方向移动(例如:正右方)加速前进,而不会有朝向右上方或右下方的分量产生,也就是说,该线圈单元16的回圈部161所产生的该磁场f对该导线单元12的该金属导线123所传导的复数个电子e起了整流的效果,则该导线单元12内的电能消耗减小,由该外凸部121尖端放电的该负离子15的数量就会增多。
[0077]
再者,请一并参阅图9所示,为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六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其中环绕与该导线单元12的线圈单元16的回圈部161具有一第一长度l1,该第一长度l1最佳为5公分,而该导线单元12具有一第二长度l2,该第二长度l2最佳为15公分,其中该回圈部161的第一长度l1为该导线单元l2的第二长度l2的1/3(三分之一),也就是说,该回圈部161环设于该导线单元12的中间位置,且该回圈部161与该导线单元12远离该电路单元11的另一端部相距有一第一距离d1,而该回圈部161与该电路单元11的距离亦为该第一距离d1,也就是说,该第一距离d1等于该回圈部161的第一长度l1,其最佳的长度分别为5公分;此外,请一并参考表1所示,实施例为依据本发明图1的结构所实施且管体为铝管,比较例为将实施例的铝管以塑胶管替换,将实施例与比较例于相同的量测距离以测量负离子数量,其中量测距离在实施例中是铝管末端至外凸部的距离,实务上为变换适当的铝管长度以进行量测。
[0078]
表1
[0079][0080]
此外,请一并参阅图10所示,为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七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其中其七较佳实施例的结构设置与其六较佳实施例的结构设计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七较佳实施例的线圈单元16的该回圈部161环绕该导线单元12的大部分区域,且该线圈单元16的该回圈部161与该导线单元12远离该电路单元11的另一端部相距有一第二距离d2,一样可以达到与其六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0081]
再者,请一并参阅图11所示,为本发明负离子产生装置其八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其中其八较佳实施例的结构设置与其六较佳实施例的结构设计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八较佳实施例的导线单元12的外凸部121由复数根呈毛刷态样的金属导线123或碳纤维所组合而成,一样可以达到与其六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0082]
此外,请参阅第图12至图16所示,为本发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其二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其三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其四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以及其五较佳实施例的整体架构平面示意图,其中本发明的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2至少由一主体21,以及一如上所述的负离子产生装置1所组合而成。
[0083]
该主体21提供一使用者3(图15)穿戴于头部31,其中该主体21以帽体211或眼镜212等其中的一种态样呈现;然而必须注意的是,上述该主体21的种类是为说明方便起见,而非以本发明所举为限,且熟此技艺者当知道该主体21亦可具有不同的种类,只要使设置于该主体21上的负离子产生装置1所产生的负离子15可以由该使用者3所吸收,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际实施。特别地,本发明的前述穿戴件2尤其是适用于人体颈部及颈部以上的穿戴件。
[0084]
该负离子产生装置1设置于该主体21上,其中该负离子产生装置1的导线单元12设置于该主体21的前缘,也就是说,该导线单元12可朝向该使用者3的脸部32(图16)提供复数个负离子15。
[0085]
以图12的其一较佳实施例为例,该主体21以棒球帽的帽体211态样呈现,其中该负离子产生装置1的导线单元12与设置于该导线单元12外部的管体14设置于该帽体211的帽沿2111的下端部且靠近该使用者3的脸部32附近,当该导线单元12所传递的负离子15由该管体14的孔洞141流出时,可就近由该使用者3的口鼻吸收,达到促进该使用者3的人体健康的主要功效。
[0086]
此外,图13的其二较佳实施例与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设计相似,其中其二较佳实施例的负离子产生装置1的导线单元12与设置于该导线单元12外部的管体14设置于该帽体211的帽沿2111的下端部且远离该使用者3的脸部32位置,当该导线单元12所传递的负离子15由该管体14的孔洞141流出时,同样可由该使用者3的口鼻吸收,一样可以达到与其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0087]
再者,以图14的其三较佳实施例的主体21为一眼镜212为例,其中该负离子产生装置1的导线单元12与设置于该导线单元12外部的管体14设置于该眼镜212的上端部,当该导线单元12所传递的负离子15由该管体14的孔洞141流出时,可就近由该使用者3的口鼻吸收,达到促进该使用者3的人体健康的主要功效。
[0088]
此外,以图15的其四较佳实施例的主体21为一发带213为例,其中该负离子产生装置1的导线单元12与设置于该导线单元12外部的管体14设置于该发带213的上端部且靠近该使用者3的脸部32附近,当该导线单元12所传递的负离子15由该管体14的孔洞141流出时,可就近由该使用者3的口鼻吸收,同样达到促进该使用者3的人体健康的主要功效。
[0089]
再者,以图16的其五较佳实施例的主体21为另一帽体211为例,其中该负离子产生装置1的导线单元12与设置于该导线单元12外部的管体14设置于该帽体211的上端部或下端部等其中的一个位置,且靠近该使用者3的脸部32附近,当该导线单元12所传递的负离子
15由该管体14的孔洞141流出时,可就近由该使用者3的口鼻吸收,达到促进该使用者3的人体健康的主要功效;此外,该帽体211的帽沿2111可设置有一转轴2112,其中该转轴2112可带动该帽沿2111上下呈一角度θ的转动,则该导线单元12与该管体14亦可随着该帽沿2111转动。
[0090]
由上述的实施说明可知,本发明的负离子产生装置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与现有技术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91]
本发明的负离子产生装置与具负离子产生装置的穿戴件主要借由在可尖端放电的导线单元外部套设金属管体的硬体设计,引导负离子在金属管体内部运动或流动,且设置在使用者头部所配戴的穿戴件上,有效使电路单元与导线单元可以朝向使用者的口鼻部位产生大量的负离子,且可避免负离子受到旁边的电路单元的干扰或因过长的导线长度而导致电能耗损,以及被塑胶管路吸附等缺点,确实达到弥补因导线长度所耗损的电能并增加更多的尖端放电的负离子等主要优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