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08333发布日期:2020-11-20 12:0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化石燃料的日益殆尽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开发和利用新型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迫在眉睫。超级电容器由于具有储能密度大、充放电速度快、循环性能优异等特性,受到研究者们的普遍关注。而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和优化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优劣的关键所在。以生物质为原料开发结构和性能可控的高性能多孔材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可以缓解因大量焚烧废弃生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生物质的高价值利用。同时为了使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兼具高比电容和良好的循环寿命,将生物质碳材料与过渡金属氧化物或导电聚合物进行结构整合,以期实现结构的协同是最有效的实施途径。

mn具有最多数量的不同氧化物,其中大多数具有特殊的隧道结构,可进行本体氧化还原反应。较高的理论电容,更宽的电势窗口,以及较高的自然丰度使得mnox物种成为储能应用的主体电极材料。秸秆是植物中传递水分和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和优良的孔结构。干燥后的茎可以吸收金属盐溶液并在碳化后保留其孔结构,因此在能源储存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本发明以四水合乙酸锰为锰源,六水合硝酸钴为钴源。通过蜀葵茎秆在高温碳化过程中的高还原性来限制锰钴的价态,最终得到mno-co/生物碳复合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蜀葵茎秆模板材料

将蜀葵茎秆绿色表皮剥离,取内部白色嫩茎,并剪成1~2cm长的小段;在干净的超净工作台中对茎秆进行灭菌操作,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4次;取适量茎秆浸入ph值为2-3的稀盐酸溶液中,用保鲜膜密封3天;取出蜀葵茎秆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即得蜀葵茎秆模板材料。

(2)制备mno-co/生物碳复合材料

以mn(ch3coo)2·4h2o和co(no3)2·6h2o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置混合溶液,称取一定量的茎秆模板材料置于金属盐溶液中浸泡24h。取出浸泡的茎秆置于无水乙醇中并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中,水热反应一定时间;分离反应产物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烘干,最后放入管式炉中进行热处理,即可制得mno-co/生物碳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灭菌操作时间为15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烘干温度为4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锰钴的摩尔比为1:0.25~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水热反应温度为160~200℃,反应时间为4~10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烘干温度为6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管式炉中热处理条件为:氮气气氛下,2~5℃·min-1的升温速度升至700~800℃并保温3~5h。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针对由于复杂的工艺和高昂的成本限制着复合电极材料的应用问题,以四水合乙酸锰和六水合硝酸钴为原料,通过蜀葵茎秆在高温碳化过程中的高还原性来限制锰钴的价态,最终得到mno-co/生物碳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植物秆茎制备碳电极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的生物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为其提供一条可靠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一种适于工业化推广应用的清洁高效和能耗较低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热重分析图;

图2为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xrd图谱;

图3为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sem图;

图4为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tem及其相应能谱图;

图5为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xps图;

图6为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bet和压汞分析图;

图7为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1)采用剥离的方式将蜀葵茎秆绿色表皮剥离,只留下内部白色的部分。在干净的超净工作台进行灭菌操作(灭菌时间为15min),将长茎秆剪切成长度为4-5cm基本一致的小段;用去离子水冲洗3-4次,以除去茎秆本身或者剥离过程中沾有的杂质,配置ph值为2-3之间的稀盐酸溶液并加入适量蜀葵茎秆,用透明保鲜膜将蜀葵茎秆密封至玻璃器皿当中,保持茎秆完全浸入配制好的混合溶液中3天。取出蜀葵茎秆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至中性以避免乙醇或者盐酸的残留。重复这一操作3次,以除去蜀葵茎秆中的杂质。最后放入真空干燥箱40℃烘干,即得蜀葵茎秆模板材料。

(2)按照mn:co摩尔比为1:0.25,计算称取0.98g的mn(ch3coo)2·4h2o和0.291g的co(no3)2·6h2o,准确量取50ml去离子水,配置成透明溶液。称取1.682g的经预处理后的蜀葵茎秆,置于金属盐溶液中浸泡24h后至达到渗透压平衡。取出浸泡的茎秆置于50ml无水乙醇中并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中,然后转移至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温度设定为160℃,水热反应6h。待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釜中的蜀葵茎秆分别置于瓷舟中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60℃烘干,待水分蒸干后将瓷舟放入管式炉中通n2以5℃·min-1的升温速度在800℃保温4h,便制得了mno-co/生物碳复合材料。

实施例2:

按照mn:co摩尔比为1:0.5,计算称取0.49g的mn(ch3coo)2·4h2o和0.291g的co(no3)2·6h2o,准确量取50ml去离子水,配置成透明溶液。称取1.886g的经预处理后的蜀葵茎秆,置于金属盐溶液中浸泡24h后至达到渗透压平衡。取出浸泡的茎秆置于50ml无水乙醇中并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中,然后转移至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温度设定为180℃,加热时间设定为5h。待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釜中的蜀葵茎秆分别置于瓷舟中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60℃烘干,待水分蒸干后将瓷舟放入管式炉中通n2以3℃·min-1的升温速度在750℃保温5h,便制得了mno-co/生物碳复合材料。

实施例3:

按照mn:co摩尔比为1:1,计算称取0.245g的mn(ch3coo)2·4h2o和0.291g的co(no3)2·6h2o,准确量取50ml去离子水,配置成透明溶液。称取1.782g的经预处理后的蜀葵茎秆,置于金属盐溶液中浸泡24h后至达到渗透压平衡。取出浸泡的茎秆置于50ml无水乙醇中并转移到聚四氟乙烯内衬中,然后转移至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温度设定为200℃,加热时间设定为8h。待冷却至室温后,取出反应釜中的蜀葵茎秆分别置于瓷舟中并放入真空干燥箱中60℃烘干,待水分蒸干后将瓷舟放入管式炉中通n2以4℃·min-1的升温速度在800℃保温3h,便制得了mno-co/生物碳复合材料。

将实施例1-3制备的mno-co/生物碳复合材料进行性能分析,测试结果如图1-7所示。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热重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的重量损失在800℃时基本趋于稳定。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mno-co/生物碳电极材料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mn:co=1:0.25的样品最强衍射峰峰强较高,半峰宽较窄,颗粒结晶度较好。

图3(a)是水热下的锰钴纳米晶的sem图片,可以看出氧化锰本身易发生团聚形成大颗粒。图3(b)-(d)是生物碳模板下锰钴不同比例的sem图(分别为实施例1,3和2),可以看出模板碳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有效防止颗粒的团聚。

从图4(实施例1)中能清楚的看到颗粒均匀地分布在碳基板上,颗粒大小相对均匀,未出现明显团聚。从图4(d)中可以看到,样品中含有c、mn、co和o元素,无其余元素存在。

图5(a)表明样品(实施例1)主要是由c,o,mn和co元素组成,材料中的元素相对较纯;图5(b)和图5(e)表明co元素在材料中主要以金属相的形态出现,mn元素是以mno的形式存在。

通过孔径分布图(图6(b)、图6(d))可以看到样品(实施例1)具有丰富的大孔,狭缝中孔和微孔。丰富的孔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保证材料高的储能密度,快速的充放电性能和长的使用寿命。

图7(a)可以看出在负载物的量一定的情况下,mn与co的比值越大,比电容越大。由充放电测试(图7(b)和(c))可知,mno-co的引入有效增加了其电容性能。由图7(d)和图7(e)可知,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