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51796发布日期:2020-10-17 02:2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显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屏幕技术的出现为电子终端提供了无限的可能。特别是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为代表的显示技术快速应用,各种以“全面屏”、“异形屏”、“屏下发声”、“屏下指纹”等为卖点的移动终端开始快速推广。各大手机、面板厂商推出了许多以“全面屏”为卖点的产品,但是大部分还是采用“刘海屏”、“水滴屏”等近似全面屏的设计,这是因为移动终端存在有前置摄像头,故而要为其留取一定的区域而做的不得已的选择;即,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占比较低。为了解决显示区域占比较低问题,技术人员研发出显示界面被显示屏完全覆盖的技术,即感光元件采用屏下设计。虽然现有的屏下感光元件的显示面板虽然增大了屏占比,但是其成像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光学部件区中透光区的透光均匀性,进而提高光学部件区相应光学器件采集图像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包括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二像素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像素电路;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光学部件区和常规显示区,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光学部件区,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常规显示区,所述光学部件区的发光器件密度小于所述常规显示区的发光器件密度;

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区,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一刻缝和所述第二刻缝之间的连接导线及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一刻缝和所述第二刻缝之外的辅助层。

相应的,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光学部件区和常规显示区,并且光学部件区和常规显示区均包括发光器件,使得显示区的面积更大,满足全屏显示趋势。并且在光学部件区处,透明导电层包括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位于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之间的连接导线及位于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之外的辅助层,在通过连接导线实现信号传输目的同时,通过对透明导电层刻缝而保留辅助层的设计,还能够保证透明导电层在光学部件区处的完整性较高,使得透明导电层在光学部件区处的透光均匀性较高,提高了光学部件区中透光区的透光均匀性,进而提高光学部件区相应光学器件采集图像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刻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时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部件区的阴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部件区的阴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层与电源电压信号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层与参考电压信号线的连接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层浮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占比较低。为了解决显示区域占比较低问题,技术人员研发出显示界面被显示屏完全覆盖的技术,即感光元件采用屏下设计。虽然现有的屏下感光元件的显示面板虽然增大了屏占比,但是其成像效果较差。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解决相关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高了光学部件区中透光区的透光均匀性,进而提高光学部件区相应光学器件采集图像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22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包括第一像素和第二像素,所述第一像素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一像素电路120,所述第二像素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发光器件210和第二像素电路220。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光学部件区101和常规显示区102,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10位于所述光学部件区101,所述第二发光器件210位于所述常规显示区102,所述光学部件区101的发光器件密度小于所述常规显示区102的发光器件密度。

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在所述光学部件区101,所述透明导电层300包括成对的第一刻缝310和第二刻缝320、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一刻缝310和所述第二刻缝320之间的连接导线330及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一刻缝310和所述第二刻缝320之外的辅助层340。

如图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层300对应光学部件区101处,通过对透明导电层300进行刻缝得到成对的第一刻缝310和第二刻缝320,能够得到位于成对的第一刻缝310和第二刻缝320之间的连接导线330;以及,对透明导电层300对应光学部件区101处进行刻缝后,成对的第一刻缝310和第二刻缝320及连接导线330这一整体结构外侧的部分则为透明的辅助层34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可以在光学部件区101处对透明导电层300进行多次刻缝得到多条连接导线,以满足更多信号传输的需求。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第一刻缝310和第二刻缝320、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一刻缝310和所述第二刻缝320之间的连接导线330及位于成对的所述第一刻缝310和所述第二刻缝320之外的辅助层340(即透明导电层除了第一刻缝、第二刻缝以及连接导线之外还包括辅助层,其中,辅助层与连接导线可以同层、同材质以及同工艺形成)。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层包括多条连接导线时,相邻两个连接导线之间的刻缝可以为独立的两个刻缝,相邻两个连接导线之间的刻缝还可以相互复用(即刻缝既作为相邻两个连接导线中一连接导线的刻缝,还作为该相邻两个连接导线中另外一连接导线的刻缝),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光学部件区和常规显示区,并且光学部件区和常规显示区均包括发光器件,使得显示区的面积更大,满足全屏显示趋势。并且在光学部件区处,透明导电层包括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位于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之间的连接导线及位于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之外的辅助层,在通过连接导线实现信号传输目的同时,通过对透明导电层刻缝而保留辅助层的设计,还能够保证透明导电层在光学部件区处的完整性较高,使得透明导电层在光学部件区处的透光均匀性较高,提高了光学部件区中透光区的透光均匀性,进而提高光学部件区相应光学器件采集图像效果。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所述透明导电层时,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刻缝和/或第二刻缝,与其余所述透明导电层中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的辅助层有交叠;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透明导电层时,相邻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层,其中在垂直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亦即多个透明导电层的叠置方向),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刻缝与其余透明导电层中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的辅助层有交叠,或者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的第二刻缝与其余透明导电层中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的辅助层有交叠,或者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均匀其余透明导电层中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的辅助层有交叠。具体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301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020为例,第一透明导电层301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020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离层3030,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3010和第二透明导电层3020均包括有成对的第一刻缝310和第二刻缝320,成对的第一刻缝310和第二刻缝320之间为连接导线330;第一透明导电层3010的第一刻缝310和第二刻缝320与第二透明导电层3020的辅助层340有交叠,及第二透明导电层3020的第一刻缝310和第二刻缝320与第一透明导电层3010的辅助层340有交叠。

可以理解的,通过不同透明导电层之间对各自所包括的刻缝进行相互交叠甚至覆盖,保证每个透明导电层各自包括的刻缝处,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对应的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基本一致,避免不同刻缝对应透明导电层的厚度相差过大而出现影响透光均匀性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部件区可以设置有摄像头等光学部件,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和光学器件2,其中显示面板1包括光学部件区101,在显示面板1的非出光侧设置该光学器件2,且光学器件2对应设置于光学部件区101处。可选的,光学器件2可以为摄像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发光器件110和第一像素电路120均可以设置于光学部件区101处;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发光器件210和第二像素电路220设置于常规显示区102处。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发光器件可以设置于光学部件区处,而与第一发光器件相连的第一像素电路可以设置于光学部件区外,如设置于常规显示区处,同样的第二发光器件和第二像素电路设置于常规显示区处;具体参考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光学部件区101和常规显示区102,其中第一发光器件110位于光学部件区101,而与第一发光器件110相连的第一像素电路120则位于光学部件区101之外,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光学部件区的透光面积,保证显示面板设置于光学部件区处光学器件的采集图像效果高。可选地,与第一发光器件相连的第一像素电路可以位于常规显示区和光学部件区之间,或者与第一发光器件相连的第一像素电路可以位于常规显示区,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可选的,光学部件区101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器件110。

参考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刻缝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层中,其第一刻缝310和所述第二刻缝320中至少一个刻缝的至少一侧边线为波浪线。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中的至少一个刻缝中,其至少一侧边线制作为波浪线状,进而能够改善刻缝处的衍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刻缝中,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侧边线或两侧边线制作为波浪线状;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刻缝中,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侧边线或两侧边线制作为波浪线状;或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刻缝中,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侧边线或两侧边线制作为波浪线状,及在第二刻缝中,在垂直其延伸方向上的一侧边线或两侧边线制作为波浪线状。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及位于两者之间连接导线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朝向两者之间连接导线的侧边线制作为波浪线状,不仅能够改善独立连接导线边侧处刻缝的衍射情况,还能够改线相邻连接导线之间处刻缝的衍射情况。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波浪线可以为余弦线状或正弦线状,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刻缝的宽度和连接导线的宽度进行优化,进一步改善刻缝处衍射情况,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刻缝和/或所述第二刻缝的刻缝宽度范围为2μm-5μm,包括端点值。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连接导线的宽度范围为2μm-5μm,包括端点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与发光器件电连接(即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一发光器件电连接,及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第二发光器件电连接),其中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多个晶体管及电容,通过所有的晶体管和电容相互配合工作以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进而发光器件发出响应该驱动电流的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像素驱动电路和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的电路组成可以相同,参考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0,与驱动晶体管t0电连接的复位模块10、数据写入模块20、控制发光模块30和存储模块40。其中,复位模块10用于将第一参考电压vref1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0的栅极,以对驱动晶体管t0的栅极电位进行复位;数据写入模块20用于将数据电压vdata写入驱动晶体管t0的第一端;控制发光模块30用于将驱动晶体管t0生成的驱动电流传输至发光器件50,以使发光器件50发出响应驱动电流的光;及存储模块40用于保持驱动晶体管t0的栅极处电压。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晶体管均为薄膜晶体管。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位模块10包括复位晶体管t1,复位晶体管t1的第一端接入第一参考电压vref1,复位晶体管t1的栅极电连接第一复位信号s1,复位晶体管t1的第二端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0的栅极。数据写入模块20包括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2和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3,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2和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3的栅极均电连接第一扫描信号s2,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第一端接入数据电压vdata,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2的第二端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0的第一端;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3的第一端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0的栅极,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3的第二端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0的第二端;控制发光模块30包括第一控制发光晶体管t4和第二控制发光晶体管t5,第一控制发光晶体管t4和第二控制发光晶体管t5的栅极均电连接第二扫描信号s3,第一控制发光晶体管t4的第一端接入第一电压,第一控制发光晶体管t4的第二端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0的第一端,第二控制发光晶体管t5的第一端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0的第二端,第二控制发光晶体管t5的第二端电连接发光器件50的第一端,发光器件50的第二端接入第二电压v2;及存储模块40包括存储电容c,存储电容c的第一极板接入第一电压v1,存储电容c的第二极板电连接驱动晶体管t0的栅极。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以像素电路所有晶体管为p型晶体管为例进行说明(即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晶体管导通,且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晶体管截止),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复位阶段m1、数据写入阶段m2和发光阶段m3:

在复位阶段m1,复位晶体管t1导通而将第一参考电压vref1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0的栅极,此时数据写入模块20和控制发光模块30的晶体管均截止;其中第一参考电压vref1为能够控制驱动晶体管t0导通的电压。

在数据写入阶段m2,控制发光模块30的晶体管和复位晶体管t1均截止。而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2和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3导通,第一数据写入晶体管t2将数据电压vdata输出至驱动晶体管t0的第一端,而第二数据写入晶体管t3将驱动晶体管t0的栅极和第二端相连通。

在发光阶段m3,数据写入模块20的晶体管和复位晶体管t1均截止。而第一控制发光晶体管t4和第二控制发光晶体管t5导通,以形成第一电压v1、第一控制发光晶体管t4、驱动晶体管t0、第二控制发光晶体管t5、发光器件50和第二电压v2的通路,驱动晶体管t0生成的驱动电流被传输至发光器件50,发光器件50发出响应驱动电流的光。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还可以包括一黑态保持模块,参考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像素电路还包括一与发光器件电连接的黑态保持模块60,黑态保持模块60用于将第二参考电压vref2传输至发光器件50,以控制发光器件50在发光阶段外保持黑态熄灭状态。具体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黑态保持模块60包括一黑态保持晶体管t6,黑态保持晶体管t6的栅极电连接第二复位信号s4,黑态保持晶体管t6的第一端接入第二参考信号vref2,及黑态保持晶体管t6的第二端电连接发光器件50的第一端。其中本发明图8所示像素电路包括与图6所示像素电路相同的复位阶段m1、数据写入阶段m2和发光阶段m3,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时序图,其中在复位阶段m1和数据写入阶段m2,黑态保持晶体管t6被第二复位信号s4控制为导通,进而黑态保持晶体管t6将第二参考电压vref2传输至发光器件50的第一端,以控制发光器件50保持为黑态熄灭状态,避免在复位阶段和数据写入阶段出现黑态不暗的情况。以及在发光阶段m3,黑态保持晶体管t6被第二复位信号s4控制为截止,保证发光器件50的正常发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上述像素电路的具体电路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他电路连接结构。以及本发明实施例对提供的驱动晶体管、复位晶体管、数据写入晶体管、控制发光晶体管和黑态保持晶体管均可以为p型薄膜晶体管,或者驱动晶体管、复位晶体管、数据写入晶体管、控制发光晶体管和黑态保持晶体管还均可以为n型薄膜晶体管;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压为阳极电压端提供的电压,而第二电压为阴极电压端提供的电压;及发光器件可以为发光二极管等,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提供的图6和图8所示像素电路仅仅为本发明适用所有像素电路中的两种,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电路还可以为其他多个晶体管、电容等器件相连的电路结构。以及,为了给像素电路提供扫描信号(扫描信号包括如图6和图8中所示的第一扫描信号和第二扫描信号)、复位信号(复位信号包括如图6和图8中所示的第一复位信号,及图8所示的第二复位信号)、数据信号(数据信号如图6和图8中所示的数据电压)、参考电压(数据信号如图6和图8中所示的第一参考电压和第二参考电压)和电源电压(电源电压如图6和图8中所示的第一电压)等,显示面板相应的包括位于光学部件区之外的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数据线、参考电压线和电源电压线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部件区中,在第一像素电路位于光学部件区时(tft内置),由于需要通过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数据线、参考电压线和电源电压线等为第一像素电路提供相应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光学部件区制作转接线,以与光学部件区外的线路相电连接;其中转接线可以由透明导电层制作而成。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位于所述光学部件区内,所述连接导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相连的扫描信号转接线、数据转接线、复位信号转接线、参考电压转接线及电源电压转接线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扫描信号转接线与扫描信号线对应电连接,数据转接线与数据线对应电连接,复位信号转接线与复位信号线相应电连接,参考电压转接线与参考电压线对应电连接,及电源电压转接线与电源电压线电连接。具体参考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

承载基板710。

位于承载基板710一侧表面的晶体管阵列层720,其中晶体管阵列层720包括位于承载基板710一侧表面的半导体层721;位于半导体层721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第一绝缘层722;位于第一绝缘层722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栅极金属层723;位于栅极金属层723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第二绝缘层724;位于第二绝缘层724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电容金属层725;位于电容金属层725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第三绝缘层726;位于第三绝缘层726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源漏金属层727。晶体管阵列层720的半导体层721包括的有源区、栅极金属层723包括的栅极和源漏金属层727包括的源漏极组成晶体管。以及晶体管阵列层720包括有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位于光学部件区101且包括多个晶体管7201。

位于晶体管阵列层720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钝化层730。

位于钝化层730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透明结构层,透明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300,且透明结构层包括多个透明导电层的叠层时,相邻两透明导电层之间通过隔离层相绝缘隔离。

位于透明结构层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平坦化层750。

以及,位于平坦化层750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像素定义层760,像素定义层760包括多个开口,且像素定义层760的开口处限定有发光器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可以包括依次叠加的阳极771、发光层772和阴极773。其中,由于透明导电层300的存在,阳极771通过过孔与第一像素电路的晶体管7201的电连接方式可以为:与透明导电层300同层设置有与阳极771过孔连接的端子3004,且第一像素电路的晶体管7201通过过孔与端子3004电连接,实现阳极771与第一像素电路的晶体管7201的电连接关系,其中,该端子可以属于透明导电层的一部分。可选地,透明导电层也可以在阳极与晶体管的连接过孔路劲上镂空绝缘设置,以实现阳极与晶体管的电连接。可选的,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透明导电层300对自然光的透过率大于阳极771。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半导体层720和承载基板710之间的缓冲层780,缓冲层780能够在制作半导体层时,阻挡杂质等进入半导体层720。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层300形成有连接导线,且连接导线包括转接线3001,转接线3001包括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路相连的扫描信号转接线、数据转接线、复位信号转接线、参考电压转接线及电源电压转接线中的至少之一者。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有一层透明导电层时,转接线所包括扫描信号转接线、数据转接线、复位信号转接线、参考电压转接线及电源电压转接线等类型线路可以均处于同一透明导电层,可选地,在两条连接导线交叠的地方,选择其中一条,例如在器件发光区域通过跨桥连接。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有多个透明导电层时,转接线所包括的描信号转接线、数据转接线、复位信号转接线、参考电压转接线及电源电压转接线等类型线路根据实际应用可选择分别位于不同透明导电层;或者将上述类型转接线分组,使得部分位于同一透明导电层,而剩余部分位于其他透明导电层,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栅极金属层723、电容金属层725及源漏金属层727形成有信号线,信号线包括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数据线、参考电压线和电源电压线中至少之一者。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部件区101的转接线3001与光学部件区101外的信号线相连时,如转接线3001与电容金属层725的信号线7251相连时,可以通过过孔在光学部件区101之外相连。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部件区中,在第一像素电路位于光学部件区之外时(tft外置),由于扫描信号线、复位信号线、数据线、参考电压线和电源电压线等均位于光学部件区之外,故而第一像素电路可以在光学部件区之外直接与这些线路连接;以及由于第一发光器件位于光学部件区,且第一发光器件与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光学部件区制作与第一发光器件电连接的电极转接线,通过电极转接线与第一像素电路相连实现电连接;并且电极转接线可以通过透明导电层进行刻缝制作形成。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位于所述光学部件区外,所述连接导线包括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电连接的电极转接线,所述电极转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路。具体参考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

承载基板710。

位于承载基板710一侧表面的缓冲层780;

位于缓冲层780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表面的晶体管阵列层720,其中晶体管阵列层720包括位于承载基板710一侧表面的半导体层721;位于半导体层721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第一绝缘层722;位于第一绝缘层722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栅极金属层723;位于栅极金属层723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第二绝缘层724;位于第二绝缘层724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电容金属层725;位于电容金属层725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第三绝缘层726;位于第三绝缘层726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源漏金属层727。晶体管阵列层720的半导体层721包括的有源区、栅极金属层723包括的栅极和源漏金属层727包括的源漏极组成晶体管。以及晶体管阵列层720包括有第一像素电路和第二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位于光学部件区101之外且包括多个晶体管7202。

位于晶体管阵列层720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钝化层730。

位于钝化层730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透明结构层,透明结构层包括至少一个透明导电层300,且透明结构层包括多个透明导电层的叠层时,相邻两透明导电层之间通过隔离层相绝缘隔离。

位于透明结构层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平坦化层750。

以及,位于平坦化层750背离承载基板710一侧的像素定义层760,像素定义层760包括多个开口,且像素定义层760的开口处限定有发光器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可以包括依次叠加的阳极771、发光层772和阴极773。可选的,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透明导电层300对自然光的透过率大于阳极771。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层300形成有连接导线,且连接导线包括电极转接线3002,电极转接线3002与光学部件区101处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阳极771通过过孔电连接。以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栅极金属层723、电容金属层725及源漏金属层727中至少之一者形成有与第一像素电路的一晶体管7202电连接外接线,如电容金属层725的外接线线7252;以此,电极转接线3002可以通过过孔在光学部件区101之外与外接线7252电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一发光器件的电连接。

可选的,在第一像素电路位于光学部件区之外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充分利用透明导电层,即在光学部件区之外,透明导电层制作形成与电极转接线直接电连接的辅助信号线,再通过辅助信号线与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实现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一发光器件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2所示显示面板与图11所示显示面板区别在于可以不包括外接线;而在所述光学部件区101外,所述透明导电层300还包括多条辅助信号线3003,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电极转接线3002通过所述辅助信号线3003电连接。可选的,电连接的所述辅助信号线3003与所述电极转接线3002同层设置。其中,可以通过将电极转接线3002向光学部件区101外延伸制作形成辅助信号线3003与第一像素电路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上述图10至图12实施例均以晶体管为顶栅型晶体管为例进行的说明;其中晶体管还可以为底栅型晶体管,即晶体管的有源区位于栅极的上方,而源漏极则位于有源区背离栅极一侧,对此本发明不做多余赘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发光器件,其包括有依次叠加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其中,所有显示面板可以包括一整面的阴极层,且发光器件的阴极均为该阴极层对应部分;或者,不同的发光器件的阴极可以为独立的电极结构,且每一独立的阴极电连接至阴极信号线,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其中,不同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相互独立时,相互独立的阴极可以各自通过阴极转接线与阴极信号线电连接,或者部分或全部阴极相连后再与阴极信号线电连接。参考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部件区的阴极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加的阳极(未画出)、发光层(未画出)及阴极7731,其中不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之间具有间隙;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通过各自阴极转接线7732与阴极信号线pvee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部件区101之外所有发光器件复用同一阴极层7733,阴极层7733与阴极信号线pvee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可以通过阴极转接线7732与光学部件区101之外阴极层7733电连接,实现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与阴极信号线pvee电连接的目的。具体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阴极转接线7732可以位于透明导电层300(即连接导线包括阴极转接线),其中阴极转接线7732通过过孔与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实现电连接,同时阴极转接线7732通过过孔与阴极层7733实现电连接,以将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与阴极信号线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仅仅是以tft内置方案为例来进行示意,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阴极转接线方案对于tft外置方案也是适用的。

可选的,参考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学部件区的阴极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加的阳极(未画出)、发光层(未画出)及阴极7731,其中不同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之间具有间隙;至少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在所述光学部件区101通过相连线7735实现电连接,而后相连的多个阴极7731通过引出线7736与阴极信号线pvee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部件区101之外所有发光器件复用同一阴极层7733,阴极层7733与阴极信号线pvee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可以通过引出线7736与光学部件区101之外阴极层7733电连接,实现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与阴极信号线pvee电连接的目的。具体如图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相连线7735和引出线7736均可以位于透明导电层300(即连接导线包括相连线和引出线),其中相连线7735通过过孔实现不同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之间的电连接,引出线7736通过过孔与一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7731实现电连接,同时引出线7736通过过孔与阴极层7733实现电连接,以将第一发光器件的阴极与阴极信号线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图16中仅仅是以tft内置方案为例来进行示意,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阴极转接线方案对于tft外置方案也是适用的。

参考图1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固定电压信号线790,其中所述辅助层340与所述固定电压信号线790电连接。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电压信号线790位于光学部件区101之外,辅助层340可以在光学部件区101之外通过过孔与固定电压信号线790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将辅助层与固定电压信号线电连接,进而能够降低固定电压信号线的阻抗,以改善固定电压信号线上的压降大的问题。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固定电压信号线包括参考电压信号线及电源电压信号线中之一者。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电压信号线可以为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其中辅助层340可以在光学部件区101之外通过过孔与电源电压信号线pvdd实现电连接。如图1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电压信号线可以为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其中辅助层340可以在光学部件区101之外通过过孔与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实现电连接。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像素电路位于光学部件区时,透明导电层包括的连接导线包括参考电压转接线和电源电压转接线,其中辅助层可以与参考电压转接线或电源电压转接线相连,以实现辅助层与固定电压信号线电连接的目的。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辅助层浮置,即辅助层无需连接任何线路。如图20所示,与图18和图19相比较,图20所示辅助层340浮置设置,其无需连接任何信号线路。进而能够避免辅助层接入信号时对与其交叠的其他线路造成干扰,保证显示面板上信号线路受干扰影响小。

参考图2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多个像素还包括第三像素,所述第三像素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发光器件310和第三像素电路320;所述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常规显示区102和所述光学部件区110之间的过渡显示区103,所述第三发光器件310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103;所述过渡显示区103的发光器件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光学部件区101的发光器件密度,且所述过渡显示区103的发光器件密度小于所述常规显示区102的发光器件密度。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区通过设置过渡显示区,能够优化常规显示区和光学部件区之间的显示效果,提高用户的视觉感受。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位于所述光学部件区外时,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位于所述过渡显示区。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ito层、izo层和纳米银线层中的至少之一者。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层可以为ito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可以为izo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可以为纳米银线层;或者透明导电层可以为叠层结构,且每一叠层可以为ito层、izo层或纳米银线层,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及在本发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像素电路位于光学部件区中时,所有第一发光器件与第一像素电路相连像素单元可以呈阵列等规则排列,或者呈无规则排列,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

相应的,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提供的的柔性显示面板。

参考图2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

可选的,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可以为电脑、可穿戴显示设备等电子显示设备,对此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包括光学部件区和常规显示区,并且光学部件区和常规显示区均包括发光器件,使得显示区的面积更大,满足全屏显示趋势。并且在光学部件区处,透明导电层包括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位于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之间的连接导线及位于成对的第一刻缝和第二刻缝之外的辅助层,在通过连接导线实现信号传输目的同时,通过对透明导电层刻缝而保留辅助层的设计,还能够保证透明导电层在光学部件区处的完整性较高,使得透明导电层在光学部件区处的透光均匀性较高,提高了光学部件区中透光区的透光均匀性,进而提高光学部件区相应光学器件采集图像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