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57885发布日期:2021-02-26 12:23阅读:74来源:国知局
层叠体保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以往的层叠体保持装置,公开了构成为将层叠体的侧面利用引导构件进行支承的层叠体保持装置。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8567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然而,若如前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将层叠体的侧面利用引导构件进行支承,则在片构件的层叠时片构件会触碰引导构件,片构件的周缘部可能会损伤。
[0008]
本发明着眼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抑制在片构件的层叠时片构件损伤。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方案的层叠体保持装置具备:层叠台,供片构件层叠;按压机构,将层叠台朝向层叠于层叠台的片构件的层叠方向上侧始终按压;一对夹紧杆,以与层叠台的左右两侧相对的方式与层叠台的前后方向平行地配置;夹紧臂,固定于夹紧杆,用于将层叠于层叠台的片构件从层叠方向上侧按压;滑动机构,使夹紧杆与层叠方向平行地移动;及倾斜机构,以使夹紧臂一边向层叠方向上侧打开一边离开层叠台的方式,另外,以使夹紧臂一边向层叠台接近一边朝向层叠方向下侧关闭的方式,使夹紧杆摆动。
[0011]
发明的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的该方案,在打开夹紧臂而解除夹紧臂对片构件的按压时,通过倾斜机构,夹紧臂一边向层叠方向上侧打开一边离开层叠台,因此,能够抑制片构件的周缘部的表面由夹紧臂刮擦而片构件的周缘部损伤。另外,在关闭夹紧臂而利用夹紧臂来按压片构件时,通过利用滑动机构使暂且上升后的夹紧杆下降,能够将片构件利用夹紧臂从层叠方向上侧按压。因而,在利用夹紧臂来按压片构件时,片构件的周缘部的表面也不会由夹紧臂刮擦,因此能够抑制片构件的周缘部损伤。
附图说明
[0013]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单位电池的俯视图。
[0014]
图1b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单位电池的剖视图。
[0015]
图1c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正极的片状电极的剖视图。
[0016]
图1d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正极的片状电极的剖视图。
[0017]
图2是用于制造包括片状电极的层叠体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制造装置的立体图。
[0018]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极搬送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0019]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观察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可动件的剖视图。
[0020]
图5是安装于可动件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搬送板的立体图。
[0021]
图6a是用于说明搬送板的夹紧件的工作的图。
[0022]
图6b是用于说明搬送板的夹紧件的工作的图。
[0023]
图7是示出片状电极的层叠工序的图。
[0024]
图8是图解性地示出电极搬送装置及夹具搬送装置的俯视图。
[0025]
图9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层叠夹具的概略立体图。
[0026]
图10是从图9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及倾斜机构的概略图。
[0027]
图1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概略局部立体图。
[0028]
图1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机构的概略局部立体图。
[0029]
图13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倾斜机构的动作的详情进行说明的图。
[0030]
图14是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滑动机构的动作的详情进行说明的图。
[0031]
图15是对由层叠夹具进行的层叠体保持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0032]
附图标记说明
[0033]1ꢀꢀꢀ
片状电极(片构件)
[0034]
40
ꢀꢀ
层叠夹具(层叠体保持装置)
[0035]
42
ꢀꢀ
受电弓式升降机构(按压机构)
[0036]
43
ꢀꢀ
底板(层叠台)
[0037]
51
ꢀꢀ
夹紧杆
[0038]
52
ꢀꢀ
夹紧臂
[0039]
60
ꢀꢀ
滑动机构
[0040]
61
ꢀꢀ
滑动用驱动轴
[0041]
62
ꢀꢀ
滑动用杠杆
[0042]
63
ꢀꢀ
滑动用凸轮
[0043]
64
ꢀꢀ
滑动用臂
[0044]
65
ꢀꢀ
滑动用连结杆
[0045]
70
ꢀꢀ
倾斜机构
[0046]
71
ꢀꢀ
倾斜用驱动轴
[0047]
73
ꢀꢀ
倾斜用凸轮
[0048]
74
ꢀꢀ
倾斜用固定轴
[0049]
75
ꢀꢀ
倾斜用臂
[0050]
76
ꢀꢀ
倾斜用连结杆
[0051]
83
ꢀꢀ
可动支承构件(可动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本发明涉及片状电极的层叠体制造装置,从该片状电极的层叠体例如形成搭载于车辆的电池。于是,首先对形成该层叠体的片状电极进行说明。
[0053]
图1a及图1b分别图解性地示出了使用该片状电极制造的电池的构成要素即单位电池的俯视图和沿着图1a的ib-ib线观察到的单位电池的剖视图。此外,单位电池的厚度是1mm以下,因此,在图1b中,各层的厚度相当夸张地示出。
[0054]
参照图1b,2表示正极集电体层,3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4表示固体电解质层,5表示负极活性物质层,6表示负极集电体层。正极集电体层2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正极集电体层2由集电用金属箔(例如,铝箔)形成。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层3由能够使锂离子、钠离子、钙离子等金属离子在放电时吸藏且在充电时放出的正极活性物质形成。另外,固体电解质层4由相对于锂离子、钠离子、钙离子等金属离子具有传导性且能够作为全固体电池的材料而利用的材料形成。
[0055]
另一方面,负极活性物质层5由能够使锂离子、钠离子、钙离子等金属离子在放电时放出且在充电时吸藏的负极活性物质形成。另外,负极集电体层6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负极集电体层6由集电用金属箔(例如,铜箔)形成。另外,从上述的说明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制造的电池是全固体电池,在该情况下,该电池优选是全固体锂离子二次电池。
[005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片状电极具有与图1a同样的矩形形状的平面形状,具有图1c或图1d所示的截面构造。这些图1c及图1d示出了与图1a的ib-ib线同样的位置处的剖视图。此外,在这些图1c及图1d中,也与图1b同样,2表示正极集电体层,3表示正极活性物质层,4表示固体电解质层,5表示负极活性物质层,6表示负极集电体层。
[0057]
在图1c所示的片状电极中,负极集电体层6位于中心部,从该负极集电体层6朝向上方向依次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5、固体电解质层4、正极活性物质层3、正极集电体层2,从负极集电体层6朝向下方向依次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5、固体电解质层4、正极活性物质层3。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负极集电体层6由铜箔形成,正极集电体层2由铝箔形成。
[0058]
另一方面,在图1d所示的片状电极中,负极集电体层6位于中心部,从该负极集电体层6朝向上下方向分别依次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5、固体电解质层4、正极活性物质层3。即,图1d所示的片状电极不具有正极集电体层2。在图1d所示的情况下,负极集电体层6也由铜箔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d所示的截面形状的片状电极预先形成,如后所述,在层叠工序的中途在图1d所示的截面形状的片状电极上贴附铝箔(正极集电体)2,其结果,形成图1c所示的截面形状的片状电极、即贴附有铝箔2的片状电极。
[0059]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贴附有铝箔2的片状电极称作片状电极1。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认为不会特别混乱的情况下,将未贴附铝箔2的图1d所示的截面形状的片状电极也称作片状电极1。相对于此,在优选将贴附有铝箔2的片状电极1和未贴附铝箔2的片状电极1区分而表述的情况下,将贴附有铝箔2的片状电极称作带正极的片状电极1,将未贴附铝箔2的片状电极称作无正极的片状电极1。
[0060]
此外,图1c及图1d所示的片状电极1示出一例,可考虑使用各种构造的片状电极1。例如,能够设为以下构造:在铜箔6的一方的侧面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5、固体电解质层4、
正极活性物质层3及正极集电体层2,或者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5、固体电解质层4及正极活性物质层3,或者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5及固体电解质层4,或者仅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5,在铜箔6的另一方的侧面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5及固体电解质层4,或者仅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5,或者什么也不形成。另外,能够设为以下构造:取代铜箔6而使用形成正极集电体层2的铝箔,在该铝箔2的一方的侧面上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3、固体电解质层4、负极活性物质层5及负极集电体层6,或者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3、固体电解质层4及负极活性物质层5,或者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3及固体电解质层4,或者仅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3,在另一方的侧面上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3、固体电解质层4及负极活性物质层5,或者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3及固体电解质层4,或者仅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3,或者什么也不形成。
[0061]
因此,若统括性地表述,则在本发明中,片状电极1包括形成于集电用金属箔2或6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3及负极活性物质层5中的至少一方和集电用金属箔2或6。此外,以下,以片状电极1具有图1c及图1d的任一者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为例,对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制造装置进行说明。
[0062]
图2是用于制造包括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制造装置a的立体图。
[0063]
如图2所示,层叠体制造装置a具备电极搬送装置b、夹具搬送装置c及运转控制装置d。
[0064]
在图2的箭头所示的移载位置处,向电极搬送装置b移载一片无正极的片状电极1。移载到电极搬送装置b的无正极的片状电极1为了形成包括该无正极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而由电极搬送装置b向图2所示的搬送方向搬送。
[0065]
以下,首先,除了图2之外还参照图3~图6b来对该电极搬送装置b的详情进行说明。
[0066]
图3是电极搬送装置b的一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0067]
如图2及图3所示,电极搬送装置b具备:长圆形的轨道10,具备在垂直面内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水平直线部分10a及一对半圆形部分10b;及多个可动件12,能够在该轨道10上行驶。
[0068]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观察到的可动件12的剖视图。
[0069]
如图4所示,可动件12具备:一对导辊13,以能够绕着轴线13a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可动件12并在轨道10上滚动(相对于行进方向配置于前和后);一对导辊14,以能够绕着轴线14a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可动件12并在轨道10上滚动(相对于行进方向配置于前和后);导辊15,以能够绕着轴线15a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可动件12并在轨道10上滚动;及导辊16,以能够绕着轴线16a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可动件12并在轨道10上滚动。
[0070]
另外,可动件12具备一对永磁体17、18,在由这些永磁体17、18夹着的电极搬送装置b内配置有绕设有线圈的定子11。由该定子11和永磁体17、18(即,由定子11和可动件12)形成了线性马达。因此,在电极搬送装置b中,线性马达的可动件12在轨道10上行驶。对电极搬送装置b的各可动件12例如标注有编号,各可动件12按每个可动件12由运转控制装置d分别独立地控制行驶速度、位置等。
[0071]
另外,在可动件12上安装有呈矩形形状的搬送板20,在该搬送板20上载置片状电极1。
[0072]
图5是安装于可动件12的搬送板20的立体图。
[0073]
如图5所示,在搬送板20安装有将载置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向搬送板20上按压而在搬送中将片状电极1保持于搬送板20的载置位置的多个夹紧件21、22、23、2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于搬送方向位于前方的搬送板20的前端部隔开间隔而安装有一对夹紧件21、22,在相对于行进方向位于后方的搬送板20的后端部隔开间隔而安装有一对夹紧件23、24。
[0074]
这些夹紧件21、22、23、24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以夹紧件22为例来说明夹紧件的构造。
[0075]
图6a示出了片状电极1由夹紧件22按压于搬送板20上时,图6b示出了夹紧件22释放了片状电极1时。
[0076]
如图6a及图6b所示,夹紧件22具备概略地说呈l字型的夹紧臂25,该夹紧臂25的中央部通过支承销26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被固定于搬送板20的支承板27。在夹紧臂25的一端形成有延伸至搬送板20的表面上的按压部25a,在夹紧臂25的另一端安装有辊28。夹紧臂25由安装于夹紧臂25与支承板27之间的拉伸弹簧29始终顺时针地施力。
[0077]
在可动件12的行驶路径设置有能够与夹紧臂25的辊28卡合的固定凸轮(未图示)。夹紧臂25的辊28通常未与该固定凸轮卡合,此时,如图6a所示,片状电极1通过拉伸弹簧29的弹簧力而由夹紧臂25的按压部25a按压于搬送板20上。另一方面,若夹紧臂25的辊28与固定凸轮卡合,则如图6b所示,辊28上升,片状电极1被从夹紧臂25的按压部25a释放。此外,从图6a可知,在夹紧臂25与片状电极1的外周缘之间存在空隙,因此,片状电极1的外周缘未与夹紧臂25接触。即,此时,片状电极1的外周缘的全部外周缘处于非接触状态。因此,在片状电极1由夹紧臂25的按压部25a按压于搬送板20上时,片状电极1的外周缘不会损伤。
[0078]
接着,参照图7,对片状电极1的层叠工序进行说明。
[0079]
图7图解性地示出了片状电极1的层叠工序,在该图7中图解性地示出了载置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和安装于搬送板20的夹紧件21、22、23、24。不过,在图7中,省略了搬送板20。此外,在该图7中,示出了在片状电极1由电极搬送装置b搬送着时进行的各种处理。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细长的铜箔的两侧面上,在铜箔的长边方向上隔开间隔而依次以重叠的方式涂布负极活性物质层、固体电解质层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接着,通过将该铜箔每隔预定的长度进行切断来制作图1d所示的截面形状的无正极的片状电极1。该无正极的片状电极1在库(英文:magazine)z内堆叠并保管。堆叠于该库z内的片状电极1由电极搬送装置b在前述的移载位置(参照图2)处一张一张地依次在电极搬送装置b的上方的水平直线部分10a处向搬送板20上移载。
[0081]
在上方的水平直线部分10a处载置到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沿着电极搬送装置b的水平直线部分10a移动的期间,首先进行用于形成连接用电极片(英文:electrode tab)的铜箔6的端部的片裁断处理。接着,为了阻止与铝(正极)箔的短路而进行用于向铜箔6的一部分涂布绝缘材料的端部绝缘处理。接着,进行无正极的片状电极1的电极检查,检测是否准确地形成有连接用电极片及是否准确地涂布有绝缘材料。
[0082]
接着,进行使用粘接剂将铝(正极)箔2向片状电极1上贴附的正极箔贴附处理。当将铝(正极)箔2向载置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贴附后,片状电极1成为图1c所示的截面形状的带正极的片状电极。接着,进行检查铝(正极)箔2是否适当地贴附于片状电极1上的
箔贴附检查。接着,在层叠了带正极的片状电极1后,进行以在层叠了的片状电极1之间不产生偏移的方式向铝(正极)箔2上涂布粘接剂的防偏移涂布处理。
[0083]
接着,当搬送板20到达电极搬送装置b的半圆形部分10b且沿着半圆形部分10b开始行进时,如图7所示,搬送板20的上下开始反转,当搬送板20到达电极搬送装置b的半圆形部分10b的下端部时,搬送板20的上下完全反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搬送板20的上下这样反转的状态下进行带正极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作用。关于该层叠作用将参照图8而在后文叙述。此外,当进行层叠作用后,带正极的片状电极1被从搬送板20上去除,搬送板20上成为空的状态。成为了该空的状态的搬送板20依次向图2所示的移载位置移动。
[0084]
接着,参照图8,对夹具搬送装置c的详情进行说明,并对带正极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作用进行说明。
[0085]
图8是图解性地描绘了夹具搬送装置c的俯视图,在该图8中,电极搬送装置b由点划线示出。
[0086]
参照图2及图8,夹具搬送装置c是电极搬送装置b的小型版且具有与电极搬送装置b同样的功能。即,夹具搬送装置c具备包括并列配置的一对直线部分和一对半圆形部分的长圆形的轨道30、和在该轨道30上行驶的线性马达的可动件31,该可动件31具有与图4所示的可动件12同样的构造。在该可动件31固定有从长圆形的轨道30朝向水平方向外方延伸的搬送台32的端部,在该搬送台32上搭载层叠夹具40。关于该层叠夹具40的详情,将参照图9而在后文叙述。
[0087]
如参照图7而前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搬送板20的上下反转的状态下进行带正极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作用。此时,如图7所示,在使层叠夹具40的上表面面对被载置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的状态下,通过解除搬送板20的夹紧件21、22、23、24对片状电极的保持,从而使载置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向层叠夹具40内落下,片状电极1向层叠夹具40层叠。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一边使搬送板20在行进方向上移动一边进行层叠作用,所以以在进行着层叠作用的期间层叠夹具40的上表面持续面对被载置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的方式搬送层叠夹具40。
[0088]
在夹具搬送装置c的可动件31固定有搬送台32的端部,在该搬送台32上搭载有层叠夹具4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夹具搬送装置c被配置成,在进行着层叠作用的期间,层叠夹具40的上表面能够持续面对被载置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即,在进行着层叠作用的期间,搭载于搬送台32的层叠夹具40能够在电极搬送装置b的正下方持续移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进行着层叠作用的期间层叠夹具40的上表面持续面对被载置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的方式,使搬送板20和搬送台32同步移动。
[0089]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夹具搬送装置c具有由可动件31支承的三个搬送台32,在各搬送台32上搭载有层叠夹具40。这些搬送台32通过可动件31而向箭头方向移动。在图8中,例如,在载置于某搬送板20的片状电极1向层叠夹具40的层叠作业正在对ax所示的搬送台32上的层叠夹具40进行时,从该搬送板20的后续的搬送板20向层叠夹具40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作业对bx所示的搬送台32上的层叠夹具40进行。另一方面,cx所示的搬送台32上的层叠夹具40表示片状电极1向层叠夹具40的层叠作业已经完成的层叠夹具40,当片状电极1向层叠夹具40的层叠作业完成后,搬送台32以高速度移动至先行的搬送台32(在图8中是bx所示的搬送台32)的后方。
[0090]
这样,由搬送板20一个接着一个搬送来的片状电极1向依次搬送来的搬送台32上的层叠夹具40内一个接着一个一张一张地层叠。该片状电极1向层叠夹具40的层叠作业高速进行,因此,在各层叠夹具40在短时间内形成预先设定的张数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当生成预先设定的张数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后,层叠夹具40为了进行后面的处理而在保持着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的状态下被从夹具搬送装置c的搬送台32去除,将空的层叠夹具40向搬送台32上载置。
[0091]
从夹具搬送装置c的搬送台32去除后的层叠夹具40被向未图示的冲压装置搬送,进行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的压缩作业。接着,在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被压缩后的状态下向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的侧面部涂布树脂,由此,片状电极1的侧面部互相通过树脂而固接。接着,进行将铝(正极)箔2使用粘接剂而向片状电极1上贴附的正极箔贴附处理。接着,进行用于向片状电极1的连接用电极片接合电力取出用端子的端子接合处理。由此,生成片状电极1的电极层叠体。这样形成的电极层叠体例如由层压膜覆盖成袋状,通过将由层压膜覆盖成袋状的多个电极层叠体串联或并联地电连接,例如形成搭载于车辆的电池。
[0092]
这样,在进行着片状电极1向层叠夹具40的层叠作业的期间,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的侧面部还未由树脂固定,因此,需要将层叠夹具40构成为,在层叠作业中,能够一边以避免层叠的片状电极1偏移的方式保持层叠体,一边将由搬送板20搬送来的片状电极1以不使其损伤的方式接收。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夹具40的详情进行说明。
[0093]
图9是搭载于由可动件31支承的各搬送台32上的层叠夹具40的概略立体图。
[0094]
层叠夹具40具备基台41、安装于基台41上的受电弓式升降机构42及由受电弓式升降机构42支承的底板43,构成为能够通过受电弓式升降机构42而将底板43向与在底板43上层叠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方向一致的铅垂方向上侧始终按压。
[0095]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9的箭头所示,将底板43的短边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并且将底板43的短边方向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分别定义为右侧及左侧。另外,将底板43的长边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并且将底板43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分别定义为前侧及后侧。而且,将铅垂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铅垂方向的上侧及下侧分别定义为上侧及下侧。
[0096]
层叠夹具40还具备分别配置于底板43的右侧和左侧的一对层叠体保持机构50,构成为能够通过层叠体保持机构50来实施从电极搬送装置b的搬送板20向底板43上落下的片状电极1的接收、和通过依次接收到的片状电极1而在底板43上形成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体的保持。此外,在图9中,层叠夹具40通过支承搭载有该层叠夹具40的搬送台32的可动件31而与x轴方向平行地向右侧移动。
[0097]
以下,对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详情进行说明。
[0098]
如图9所示,层叠体保持机构50具备以沿着底板43的方式与y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夹紧杆51、和固定于夹紧杆51且用于将层叠于底板43上的最上层的片状电极1从z轴方向上侧按压的夹紧臂5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夹紧杆51固定有3个夹紧臂52,但固定的夹紧臂52的数量不限于3个。
[0099]
另外,层叠体保持机构50在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及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分别具备用于使夹紧杆51上下移动的滑动机构60、用于使夹紧杆51上下左右摆动的倾斜机构70及分别支承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的l字形状的支承基台80。
[0100]
以下,除了图9之外还参照图10~图12,以配置于底板43的右侧且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0101]
图10是从图9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底板43的右侧且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的概略图。此外,在图10中,为了使发明的理解容易,支承基台80由双点划线示出。图11是底板43的右侧且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滑动机构60的概略局部立体图。图12是底板43的右侧且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倾斜机构70的概略局部立体图。
[0102]
如图9所示,固定于基台41的4角的支承基台80具备从基台41侧与z轴方向平行地向上侧延伸且供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的各部件固定的固定部81。
[0103]
在支承基台80的固定部81的上侧固定有与z轴方向平行地延伸的线性轨道82,在该线性轨道82以能够沿着线性轨道82在z轴方向上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有支承后述的倾斜用驱动轴71(参照图12)的可动支承构件83。另外,在支承基台80的固定部81的下侧固定有支承后述的滑动用驱动轴61(参照图10及图11)的一对固定支承构件84。
[0104]
如图9~图11所示,滑动机构60具备滑动用驱动轴61、滑动用杠杆62、滑动用凸轮63及滑动用臂64。
[0105]
如图10及图11所示,滑动用驱动轴61以与y轴方向平行地配置的方式将被轴支承部61a(参照图11)插通于被固定于支承基台80的一对固定支承构件84的轴承孔(未图示),由固定支承构件84支承为旋转自如。
[0106]
如图9~图11所示,滑动用杠杆62是用于使滑动用驱动轴61绕着其轴心p1在预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双向旋转的棒状的构件,其基端侧固定于滑动用驱动轴61的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在滑动用杠杆62的顶端侧安装有辊从动件621,通过使该辊从动件621与配置于使搭载有层叠夹具40的搬送台32沿着轨道30(参照图8)移动的可动件31的行驶路径上的滑动用固定凸轮91(参照图9)卡合,能够将滑动用杠杆62以轴心p1为支点而向下压。通过将滑动用杠杆62以轴心p1为支点向下压,从而滑动用驱动轴61绕着轴心p1在预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顺时针地旋转。
[0107]
另外,在滑动用杠杆62的内部内置有未图示的弹簧,通过该内置弹簧,在滑动用杠杆62上作用有将滑动用杠杆62始终向上推的力、即、要使滑动用驱动轴61逆时针地旋转的力。因而,在滑动用杠杆62的辊从动件621和滑动用固定凸轮91未卡合时,用于使滑动用驱动轴61的逆时针的旋转在中途停止的滑动用锁定构件68(参照图11)以“即使滑动用驱动轴61旋转,滑动用锁定构件自身也不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滑动用驱动轴61的外周面。
[0108]
此外,如图9及图11所示,在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滑动机构60所具备的滑动用驱动轴61的y轴方向后侧的端部固定有滑动用连结杆65的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在该滑动用连结杆65的y轴方向后侧的端部固定有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的滑动机构60所具备的滑动用驱动轴61的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
[0109]
因而,通过使固定于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滑动用驱动轴61的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的滑动用杠杆62与滑动用固定凸轮91卡合而使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滑动用驱动轴61绕着轴心p1旋转,能够经由滑动用连结杆65而使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的滑动用驱动轴61一并旋转。
[0110]
因此,在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的滑动机构60所具备的滑动用驱动
轴61的y轴方向后侧的端部未设置滑动用杠杆62。除了这一点以外,夹紧杆51的一端侧的滑动机构60的结构和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的滑动机构60的结构基本上是同样的。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将设置有滑动用杠杆62的滑动机构60称作“带杠杆的滑动机构60a”,将未设置滑动用杠杆62的滑动机构60称作“无杠杆的滑动机构60b”。
[0111]
如图10及图11所示,滑动用凸轮63以位于一对固定支承构件84之间的方式通过压入等而固定于滑动用驱动轴61的外周面。
[0112]
如图9及图11所示,滑动用臂64具备:臂固定部641,与z轴方向平行地延伸并固定于可动支承构件83的表面;及辊从动件安装部642,从臂固定部641的下端与x轴方向平行地朝向滑动用驱动轴61侧延伸并且配置于滑动用凸轮63的下方且供与滑动用凸轮63抵接的滑动用辊从动件66安装。如图11所示,在该辊从动件安装部642的下端面与基台41之间安装有用于将滑动用臂64向z轴方向上侧始终按压的弹簧67。
[0113]
由此,通过与滑动用驱动轴61一起使滑动用凸轮63绕着轴心p1在预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双向旋转,能够将滑动用凸轮63的动作经由滑动用辊从动件66而向滑动用臂64传递,使滑动用臂64、进而使固定有该滑动用臂64的臂固定部641的可动支承构件83沿着线性轨道82在z轴方向上上下移动。关于该滑动机构60的详细的动作,将参照图14而在后文叙述。
[0114]
如图12所示,倾斜机构70具备倾斜用驱动轴71、倾斜用杠杆72、倾斜用凸轮73、倾斜用固定轴74及倾斜用臂75。
[0115]
倾斜用驱动轴71以与y轴方向平行地配置的方式使被轴支承部71a插通于可动支承构件83的轴承孔(未图示),由可动支承构件83支承为旋转自如。
[0116]
倾斜用杠杆72是用于使倾斜用驱动轴71绕着其轴心p2在预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双向旋转的棒状的构件,其基端侧固定于倾斜用驱动轴71的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在倾斜用杠杆72的顶端侧安装有辊从动件721,通过使该辊从动件721与配置于使搭载有层叠夹具40的搬送台32沿着轨道30(参照图8)移动的可动件31的行驶路径上的倾斜用固定凸轮92(参照图9)卡合,能够将倾斜用杠杆72以轴心p2为支点而向上推。通过将倾斜用杠杆72以轴心p2为支点而向上推,从而倾斜用驱动轴71绕着其轴心p2在预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顺时针地旋转。
[0117]
另外,在倾斜用杠杆72的内部内置有未图示的弹簧,通过该内置弹簧,在倾斜用杠杆72上作用有将倾斜用杠杆72始终向下压的力、即、要使倾斜用驱动轴71逆时针地旋转的力。因而,在倾斜用杠杆72的辊从动件721与倾斜用固定凸轮92未卡合时,用于使倾斜用驱动轴71的逆时针的旋转在中途停止的倾斜用锁定构件78(参照图10)以“即使倾斜用驱动轴71旋转,滑动用锁定构件自身也不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倾斜用驱动轴71的外周面。
[0118]
此外,如图9及图12所示,在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倾斜机构70所具备的倾斜用驱动轴71的y轴方向后侧的端部固定有倾斜用连结杆76的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在该倾斜用连结杆76的y轴方向后侧的端部固定有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的倾斜机构70所具备的倾斜用驱动轴71的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
[0119]
因而,通过使固定于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倾斜用驱动轴71的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的倾斜用杠杆72与倾斜用固定凸轮92卡合而使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的倾斜用驱动轴71绕着轴心p2旋转,能够经由倾斜用连结杆76而使夹紧杆51的另一
端侧(y轴方向后侧)的倾斜用驱动轴71一并旋转。
[0120]
因此,在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的倾斜机构70所具备的倾斜用驱动轴71的y轴方向后侧的端部未设置倾斜用杠杆72。除了这一点以外,夹紧杆51的一端侧的倾斜机构70的结构和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的倾斜机构70的结构基本上是同样的。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将设置有倾斜用杠杆72的倾斜机构70称作“带杠杆的倾斜机构70a”,将未设置倾斜用杠杆72的倾斜机构70称作“无杠杆的倾斜机构70b”。
[0121]
倾斜用凸轮73通过压入等而固定于倾斜用驱动轴71的外周面。
[0122]
倾斜用固定轴74以在倾斜用驱动轴71的斜上方与y轴方向平行地配置的方式使其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固定于可动支承构件83的侧面。因此,若通过滑动机构60而使得可动支承构件83上下移动,则与此相联动地,支承于可动支承构件83的倾斜用驱动轴71和固定于可动支承构件83的倾斜用固定轴74在保持其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上下移动。
[0123]
倾斜用臂75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倾斜用固定轴74的外周面,在该倾斜用臂75的上端面固定有夹紧杆51的一端部(y轴方向前侧的端部)。另外,在倾斜用臂75安装有配置于倾斜用凸轮73的上方且与滑动用凸轮63抵接的倾斜用辊从动件77。
[0124]
由此,通过与倾斜用驱动轴71一起使倾斜用凸轮73绕着轴心p2在预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双向旋转,能够将倾斜用凸轮73的动作经由倾斜用辊从动件77而向倾斜用臂75传递,使倾斜用臂75以倾斜用固定轴74的轴心p3为支点向x轴方向左右摆动。关于该倾斜机构70的详细的动作,将参照图13而在后文叙述。
[0125]
以上,参照图9~图12对配置于底板43的右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接着参照图9也对配置于底板43的左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进行简单说明。
[0126]
配置于底板43的右侧及左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分别是同一结构,但如前所述,关于配置于底板43的右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在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配置带杠杆的滑动机构60a及带杠杆的倾斜机构70a,在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配置无杠杆的滑动机构60b及无杠杆的倾斜机构70b。
[0127]
相对于此,关于配置于底板43的左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在夹紧杆51的一端侧(y轴方向前侧)配置无杠杆的滑动机构60b及无杠杆的倾斜机构70b,在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配置带杠杆的滑动机构60a及带杠杆的倾斜机构70a。
[0128]
因此,关于配置于底板43的左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在图9中图示于y轴方向后侧的滑动用固定凸轮91与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的带杠杆的滑动机构60a的滑动用杠杆62卡合了时,滑动用驱动轴61旋转。另外,在图9中图示于y轴方向后侧的倾斜用固定凸轮92与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y轴方向后侧)的带杠杆的倾斜机构70a的倾斜用杠杆72卡合了时,倾斜用驱动轴71旋转。
[0129]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于底板43的x轴方向的右侧及左侧的一对层叠体保持机构50中,关于一方(右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利用配置于底板43的y轴方向的前侧的各杠杆62、72来驱动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关于另一方(左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利用配置于底板43的y轴方向的后侧的各杠杆62、72来驱动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即,能够使一对层叠体保持机构50分别独立地驱动。
[0130]
图13是对配置于底板43的右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所具备的倾斜机构70的动作的详情进行说明的图。
[0131]
图13的(a)示出了倾斜用杠杆72的辊从动件未与倾斜用固定凸轮92卡合的状态、即倾斜用杠杆72未被向上推的状态。
[0132]
在该状态时,如图13的(a)所示,以使固定于倾斜用臂75的上端面的夹紧杆51维持为水平的方式,由倾斜用凸轮73支承倾斜用臂75。其结果,成为将层叠于底板43上的最上层的片状电极1利用固定于夹紧杆51的夹紧臂52从z轴方向上侧按压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时称作“夹紧状态”。
[0133]
图13的(b)~图13的(d)示出了倾斜用杠杆72的辊从动件与倾斜用固定凸轮92的第1凸轮面92a(参照图9)卡合且倾斜用杠杆72被向上推的过程的状态。
[0134]
当倾斜用杠杆72被向上推时,如图13的(b)~图13的(d)所示,倾斜用凸轮73与倾斜用驱动轴71一起绕着轴心p2顺时针地逐渐旋转。其结果,安装于倾斜用臂75的倾斜用辊从动件77沿着倾斜用凸轮73的凸轮面滚动,由此,倾斜用臂75以倾斜用固定轴74的轴心p3为支点在图中顺时针地旋转。其结果,能够一边使夹紧臂52向x轴方向右侧即离开底板43的方向退避一边将夹紧臂52向上侧打开。即,能够解除夹紧臂52对最上层的片状电极1的按压而向图13的(e)所示的“松开状态”转变。
[0135]
图13的(e)示出了倾斜用凸轮73的倾斜用杠杆72的辊从动件与倾斜用固定凸轮92的第2凸轮面卡合且倾斜用杠杆72被向上推至最大程度的状态。若成为该状态,则成为夹紧臂52的顶端从底板43的z轴方向上侧完全退避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时称作“松开状态”。
[0136]
图14是对配置于底板43的右侧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所具备的滑动机构6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137]
图14的(a)示出了倾斜用杠杆72的辊从动件未与倾斜用固定凸轮92卡合且滑动用杠杆62的辊从动件未与滑动用固定凸轮91卡合的状态。即,示出了“倾斜用杠杆72未被向上推,由倾斜机构70使夹紧臂52成为了夹紧状态,且滑动用杠杆62未被向下压”的状态。
[0138]
在该状态时,如图14的(a)所示,成为由滑动用凸轮63对抗将夹紧臂52向z轴方向上侧上推的弹簧67的作用力和后述的要将夹紧臂52向z轴方向上侧上推的反作用力而将滑动用臂64向下压至最下方的状态。换言之,以在“倾斜用杠杆72未被向上推,由倾斜机构70使夹紧臂52成为了夹紧状态,且滑动用杠杆62未被向下压”的状态时能够利用滑动用凸轮63将滑动用臂64朝向层叠方向下侧按压而将滑动用臂64向下压至最下方的方式,将滑动用凸轮63固定于滑动用驱动轴61。
[0139]
以下,对要将夹紧臂52向z轴方向上侧上推的反作用力进行简单说明。如前所述,底板43由受电弓式升降机构42向z轴方向上侧始终按压。因而,在由倾斜机构70使夹紧臂52成为了夹紧状态时,即,在由夹紧臂52按压着层叠于底板43上的最上层的片状电极时,在夹紧臂52上作用要将夹紧臂52向z轴方向上侧上推的反作用力。其结果,在由倾斜机构70使夹紧臂52成为了夹紧状态时,该反作用力作为要将夹紧臂52向z轴方向上侧上推的反作用力,经由夹紧杆51、倾斜机构70及支承倾斜机构70的倾斜用驱动轴71的可动支承构件83而作用于夹紧臂52。
[0140]
图14的(b)~图14的(d)示出了在由倾斜机构70使夹紧臂52成为了松开状态时滑动用杠杆62的辊从动件与滑动用固定凸轮91的第1凸轮面91a卡合且滑动用杠杆62被向下压的过程的状态。
[0141]
当滑动用杠杆62被向下压时,如图14的(b)~图14的(d)所示,滑动用凸轮63与滑
动用驱动轴61一起绕着轴心p1而顺时针地逐渐旋转。其结果,由弹簧67经由滑动用臂64而按压于滑动用凸轮63的凸轮面的滑动用辊从动件66沿着滑动用凸轮63的凸轮面滚动,滑动用凸轮63的凸轮面与滑动用辊从动件66的抵接面的高度逐渐向上方移动。其结果,能够使滑动用臂64向z轴方向上侧移动,进而,能够经由固定有夹紧臂52的可动支承构件83等而使夹紧臂52与夹紧杆51一起向z轴方向上侧移动。
[0142]
图14的(e)示出了滑动用杠杆62的辊从动件与滑动用固定凸轮91的第2凸轮面91b卡合且滑动用杠杆62被完全向下压的状态。若成为该状态,则滑动用臂64、进而固定于夹紧杆51的夹紧臂52移动至最上侧。
[0143]
接着,参照图15,对由层叠夹具40进行的层叠体保持方法进行说明。此外,以下,根据需要,将保持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称作“新片状电极1”,将已经存在于层叠夹具40的底板43上的片状电极1称作“已层叠片状电极1”。
[0144]
图15的(a)~图15的(j)示出了在使保持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与层叠夹具40的底板43的上表面面对的状态下搬送板20和搭载有层叠夹具40的搬送台32同步地向图中右侧移动的状态。
[0145]
如图15的(a)所示,当成为了载置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和层叠夹具40的底板43的上表面面对的状态时,在由图中左侧的夹紧臂52按压已层叠片状电极1的左侧周边部的状态下,首先,图中右侧的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倾斜用杠杆72的辊从动件721与(图9的y轴方向前侧的)倾斜用固定凸轮92卡合。由此,倾斜用杠杆72被向上推而倾斜用驱动轴71旋转,如图15的(b)所示,图中右侧的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打开。
[0146]
当图中右侧的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打开后,接着,该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滑动用杠杆62的辊从动件621与(图9的y轴方向前侧的)滑动用固定凸轮91卡合。由此,滑动用杠杆62被向下压而滑动用驱动轴61旋转,如图15的(c)所示,图中右侧的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向上方移动。另外,与此同时,搬送板20的夹紧件21、22对新片状电极1的保持被解除,由此,未由搬送板20的夹紧件21、22保持的新片状电极1的右侧周边部向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落下。
[0147]
然后,如图15的(d)所示,当图中右侧的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向上方的移动完成时,倾斜用杠杆72的辊从动件721与(图9的y轴方向前侧的)倾斜用固定凸轮92的卡合被解除。由此,倾斜用杠杆72通过内置弹簧而返回卡合前的位置,图中右侧的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恢复为关闭的状态。
[0148]
然后,如图15的(e)所示,当图中右侧的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恢复为关闭的状态时,滑动用杠杆62的辊从动件621与(图9的y轴方向前侧的)滑动用固定凸轮91的卡合被解除。由此,滑动用杠杆62通过内置弹簧而返回卡合前的位置,图中右侧的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向下方移动,由该夹紧臂52按压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新片状电极1的右侧周边部。
[0149]
然后,如图15的(f)所示,当成为由图中右侧的夹紧臂52按压已层叠片状电极1的右侧周边部的状态时,接着,图中左侧的另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倾斜用杠杆72的辊从动件721与(图9的y轴方向后侧的)倾斜用固定凸轮92卡合。由此,倾斜用杠杆72被向上推而倾斜用驱动轴71旋转,图中左侧的另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打开。
[0150]
当图中左侧的另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打开后,接着,该另一方的
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滑动用杠杆62的辊从动件621与(图9的y轴方向后侧的)滑动用固定凸轮91卡合。由此,滑动用杠杆62被向下压而滑动用驱动轴61旋转,如图15的(g)所示,图中左侧的另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向上方移动。另外,与此同时,搬送板20的夹紧件23、24对新片状电极1的保持被解除,由此,未由搬送板20的夹紧件23、24保持的新片状电极1的左侧周边部向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落下。
[0151]
然后,如图15的(h)所示,当图中左侧的另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向上方的移动完成时,倾斜用杠杆72的辊从动件721与(图9的y轴方向后侧的)倾斜用固定凸轮92的卡合被解除。由此,倾斜用杠杆72通过内置弹簧而返回卡合前的位置,图中左侧的另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恢复为关闭的状态。
[0152]
然后,如图15的(i)所示,当图中左侧的另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恢复为关闭的状态时,滑动用杠杆62的辊从动件621与(图9的y轴方向后侧的)滑动用固定凸轮91的卡合被解除。由此,滑动用杠杆62通过内置弹簧而返回卡合前的位置,图中左侧的一方的层叠体保持机构50的夹紧臂52向下方移动,由该夹紧臂52按压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新片状电极1的右侧周边部。由此,一张片状电极1向层叠夹具40的层叠作业完成。
[0153]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夹具40(层叠体保持装置)具备:底板43(层叠台),供片状电极1(片构件)层叠;受电弓式升降机构42(按压机构),将底板43朝向层叠于底板43的片状电极1的层叠方向上侧始终按压;一对夹紧杆51,以与底板43的左右两侧相对的方式与底板43的前后方向平行地配置;夹紧臂52,固定于夹紧杆51,用于将层叠于底板43的片状电极1从层叠方向上侧按压;滑动机构60,使夹紧杆51与层叠方向平行地移动;及倾斜机构70,以使夹紧臂52一边向层叠方向上侧打开一边离开底板43的方式,另外,以使夹紧臂52一边向底板43接近一边朝向层叠方向下侧关闭的方式,使夹紧杆51摆动。
[0154]
由此,在解除夹紧臂52对片状电极1的按压时,能够利用倾斜机构70以使夹紧臂52一边向层叠方向上侧打开一边离开底板43的方式使夹紧杆51摆动而使夹紧臂52成为松开状态。因而,在打开夹紧臂52时,能够抑制片状电极1的周缘部的表面由夹紧臂52刮擦,因此能够抑制使片状电极1的周缘部损伤。
[0155]
并且,在利用夹紧臂52按压片状电极1时,在一边利用滑动机构60暂且使夹紧臂52与夹紧杆51一起上升一边利用倾斜机构70使夹紧臂52成为夹紧状态后,能够利用滑动机构60使夹紧臂52与夹紧杆51一起下降。因而,在利用夹紧臂52按压片状电极1时,也能够以片状电极1的周缘部的表面不由夹紧臂52刮擦的方式利用夹紧臂52从上侧按压片状电极1。
[0156]
而且,由于倾斜机构70以使夹紧臂52一边向层叠方向上侧打开一边离开底板43的方式使夹紧杆51摆动,所以夹紧臂52和片状电极1的外周缘(层叠体的侧面)不会接触。因而,在开闭夹紧臂52时,能够抑制由夹紧臂52使片状电极1的外周缘损伤。
[0157]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夹具40(层叠体保持装置)构成为能够使一对夹紧杆51中的一方的夹紧杆用的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和另一方的夹紧杆用的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分别独立地驱动。
[0158]
由此,能够一边利用固定于一对夹紧杆51中的一方的夹紧杆51的夹紧臂52来按压层叠于底板43的已层叠片状电极1的一侧周边部,一边驱动另一方的夹紧杆用的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来打开夹紧臂52。并且,在使新片状电极1的另一侧周边部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后,通过驱动另一方的夹紧杆用的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能够利用固定于另
一方的夹紧杆51的夹紧臂52来按压另一侧周边部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新片状电极1的该另一侧周边部。
[0159]
并且,接着,能够一边利用固定于另一方的夹紧杆51的夹紧臂52来按压另一侧周边部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新片状电极1的另一侧周边部,一边驱动一方的夹紧杆用的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而打开夹紧臂52。并且,在使新片状电极1的一侧周边部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后,通过驱动一方的夹紧杆用的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能够利用固定于一方的夹紧杆51的夹紧臂52来按压一侧周边部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新片状电极1的该一侧周边部。
[0160]
即,能够一边按压已层叠片状电极1的一侧,一边使新片状电极1的另一侧周边部向该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落下,按压另一侧周边部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新片状电极1的该另一侧周边部。
[0161]
并且,接着,能够一边按压另一侧周边部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新片状电极1的另一侧周边部,一边使新片状电极1的一侧周边部向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落下,按压一侧周边部落下到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新片状电极1的该一侧周边部,使新片状电极1向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层叠完成。
[0162]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夹具40,在底板43上的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层叠新片状电极1时,能够始终利用夹紧臂52按压已层叠片状电极1上的一端侧或另一端侧,因此能够在层叠作业中抑制已层叠片状电极1偏移。
[0163]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夹具40(层叠体保持装置)的滑动机构60具体而言构成为具备:滑动用驱动轴61,与底板43(层叠台)的前后方向平行地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滑动用凸轮63,固定于滑动用驱动轴61;滑动用臂64,与滑动用凸轮63抵接,将滑动用凸轮63的旋转运动变换为与层叠方向平行的直线运动;及可动支承构件83(可动构件),固定于滑动用臂64并与滑动用臂64一起与层叠方向平行地移动。另外,倾斜机构70构成为具备:倾斜用驱动轴71,与底板43的前后方向平行地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可动支承构件83;倾斜用固定轴74,固定于可动支承构件83并与倾斜用驱动轴71平行地配置;倾斜用凸轮73,固定于倾斜用驱动轴71;及倾斜用臂75,一端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倾斜用固定轴74,并且另一端侧与倾斜用凸轮73抵接,将倾斜用凸轮73的旋转运动变换为以倾斜用固定轴74为支点的摆动运动。并且,夹紧杆51固定于倾斜用臂75。
[0164]
由此,通过使滑动用驱动轴61旋转,能够经由滑动用臂64及可动支承构件83而使支承于可动支承构件83的倾斜用驱动轴71和固定于可动支承构件83的倾斜用固定轴74在保持其位置关系的状态下上下移动,使固定于倾斜用臂75的夹紧杆51(进而夹紧臂52)上下移动。并且,另外,通过使倾斜用驱动轴71旋转,能够以倾斜用固定轴74为支点使倾斜用臂75摆动,以使夹紧臂52一边向层叠方向上侧打开一边离开底板43的方式,另外,以使夹紧臂52一边向底板43接近一边朝向层叠方向下侧关闭的方式,使夹紧杆51摆动。
[016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用凸轮63以在滑动用臂64位于层叠方向下侧时能够将滑动用臂64朝向层叠方向下侧按压的方式固定于滑动用驱动轴61。
[0166]
由此,即使在夹紧臂52上作用了要将夹紧臂52向层叠方向上侧上推的反作用力,也能够通过滑动用凸轮63而防止滑动用臂64向层叠方向上侧移动。
[0167]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层叠夹具40(层叠体保持装置)的滑动机构60及倾斜机构70分
别配置于与底板43(层叠台)的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夹紧杆51的一端侧(底板43的前侧)及另一端侧(底板43的后侧)。并且,层叠夹具40还具备:滑动用杠杆62,设置于分别配置于夹紧杆51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滑动机构60中的任一方的滑动机构60a的滑动用驱动轴61,用于使该滑动用驱动轴61旋转;倾斜用杠杆72,设置于分别配置于夹紧杆51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倾斜机构70中的任一方的倾斜机构70a的倾斜用驱动轴71,用于使该倾斜用驱动轴71旋转;滑动用连结杆65,将分别配置于夹紧杆51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滑动机构60的滑动用驱动轴61彼此连结而与滑动用驱动轴61一起旋转;及倾斜用连结杆76,将分别配置于夹紧杆51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的倾斜机构70的倾斜用驱动轴71彼此连结而与倾斜用驱动轴71一起旋转。
[0168]
并且,滑动用杠杆62及倾斜用杠杆72在配置于底板43的左右两侧的一对夹紧杆51中的一方(底板43的右侧)的夹紧杆51侧,分别设置于该夹紧杆51的一端侧(底板43的前侧)的滑动机构60a及倾斜机构70a,在另一方(底板43的左侧)的夹紧杆51侧,分别设置于该夹紧杆51的另一端侧(底板43的后侧)的滑动机构60a及倾斜机构70a。
[0169]
即,关于配置于底板43的右侧的滑动机构60a及倾斜机构70a,在底板43的前侧配置有滑动用杠杆62及倾斜用杠杆72,关于配置于底板43的右侧的滑动机构60a及倾斜机构70a,在底板43的后侧配置有滑动用杠杆62及倾斜用杠杆72。
[0170]
由此,如图9所示,能够使与底板43的前侧(y轴方向前侧)的滑动用杠杆62及倾斜用杠杆72卡合的滑动用固定凸轮91及倾斜用固定凸轮92、和与底板43的后侧(y轴方向后侧)的滑动用杠杆62及倾斜用杠杆72卡合的滑动用固定凸轮91及倾斜用固定凸轮92分别独立。
[0171]
因而,例如,能够将底板43的前侧和后侧的滑动用固定凸轮91及倾斜用固定凸轮92的各凸轮面91a、91b、92a、92b的x轴方向长度分别调整为任意的长度。
[0172]
因此,例如,通过加长滑动用固定凸轮91及倾斜用固定凸轮92的各凸轮面91a、91b、92a、92b的x轴方向长度,能够延长从解除夹紧臂52对片状电极1的按压起到再次利用夹紧臂52进行对片状电极1的按压为止的时间。因而,能够充分确保在使保持于搬送板20上的片状电极1与层叠夹具40的底板43的上表面面对的状态下用于进行层叠作用的时间。
[0173]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非旨在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