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8307发布日期:2020-12-08 15:14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公众场所使用墙壁插座越来越普及,公共场所使用的墙壁插座的使用寿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墙壁插座的使用寿命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现有的墙壁插座是每个插套由两个接触片构成,插座的弹力完全由两个接触片提供,在插座使用了一定的次数后(国标规定插座使用寿命五千次),插套的二个接触片变形,导致插座的插套与用插头的插销接触不良,从而使插座无法继续使用。而随着日常生活使用频率的增加,插座的使用寿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插座的使用寿命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寿命较高、可靠性高的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包括外壳组件和设于外壳组件内的插套,所述插套包括用于与插头插接配合的至少一个插套座,所述插套座包括一个固定接触片和与固定接触片相连的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相对设置用于与插头配合,还包括与固定接触片连接的辅助支撑片,所述辅助支撑片通过弯折配合固定接触片将弹性接触片夹在二者之间,使每个插套座均形成双层插套结构。

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片设有向弹性接触片一侧凸起的弹性弧形面。

优选的,所述插套座一体弯折成型,包括弯折成u型的插套座本体,u型的插套座本体的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延伸设有固定接触片,另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延伸设有辅助支撑片,且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相对设置,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相对设置位于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之间且一端弯折与固定接触片的侧边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套包括n极插套、l极插套和e极插套,e极插套位于n极插套和l极插套之间,n极插套和l极插套通过e极插套相互镜像设置,所述n极插套和l极插套各自包括一个二插插套座、一个三插插套座,e极插套包括一个e极三插插套座。

优选的,所述n极插套和l极插套各自包括一个二插插套座、一个三插插套座、插套本体和螺钉连接片,插套本体为长条形片状结构,插套本体的两端分别与二插插套座和三插插套座相连,螺钉连接片连接于插套本体的一侧且位于二插插套座和三插插套座之间;所述的二插插套座和三插插套座均形成双层插套结构。

优选的,n极插套和l极插套的插套本体的两端均弯折成u型的插套座本体,分别用于形成二插插套座和三插插套座;所述二插插套座包括第一固定接触片、第一弹性接触片和第一辅助支撑片,第一固定接触片从二插插套座的插套座本体与三插插套座相连的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弹性接触片与第一固定接触片相对设置,第一弹性接触片的尾部弯折与第一固定接触片侧边连接,第一辅助支撑片从二插插套座的插套座本体的另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且第一弹性接触片位于第一固定接触片和第一辅助支撑片之间,以形成双层插套结构;所述三插插套座包括第二固定接触片、第二弹性接触片和第二辅助支撑片,第二固定接触片从三插插套座的插套座本体与二插插套座相连的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弹性接触片与第二固定接触片相对设置,第二弹性接触片的尾部弯折与第二固定接触片侧边连接,第二辅助支撑片从三插插套座的插套座本体的另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且第二弹性接触片位于第二固定接触片和第二辅助支撑片之间,以形成双层插套结构。

优选的,e极插套的e极三插插套座包括第三固定接触片、第三弹性接触片和第三辅助支撑片,e极插套包括片状的插套本体,插套本体一端弯折成u型的插套座本体,另一端包括与插套本体垂直弯折的e极连接片,e极连接片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e极连接片上凸部,第三固定接触片从e极插套的插套座本体的与e极连接片连接的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第三辅助支撑片从e极插套的插套座本体的另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第三弹性接触片与第三固定接触片相对设置,第三弹性接触片的尾部弯折与e极连接片上凸部的侧边连接,且第三弹性接触片位于第三固定接触片和第三辅助支撑片之间,以形成双层插套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壳组件包括面板和基座,基座内设有用于电连接的插套和与插套电连接的接线端子组件,保护门设置在插套上方用于遮挡插套的插套座,弹簧与保护门连接用于驱动保护门复位,第二压板与基座连接,将插套限位在压板与基座之间,保护门安装在第二压板上,第一压板将保护门限位在第二压板和第一压板之间,所述面板罩在压板上且与基座连接,所述面板、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上均设有供插头或插片穿过的且与插套座对应设置的插孔,保护门遮挡插孔。

优选的,所述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竖直设置,所述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垂直于所述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内部设有基底面,所述基座对应插套座的位置处设有对插套座进行限位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于基底面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和第三定位筋,所述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和第三定位筋呈三角形排布,且第一定位筋、第二定位筋和第三定位筋分别与u型的插套座本体的两侧侧壁和连接在两侧侧壁之间的底壁限位配合。

本发明的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插套座包括一个固定接触片和与固定接触片相连的弹性接触片,还包括与固定接触片连接的辅助支撑片,辅助支撑片通过弯折配合固定接触片将弹性接触片夹在二者之间,使每个插套座均形成双层插套结构,由于增设辅助支撑片,弹性接触片的侧向夹紧力增加,插座的使用寿命增加。

此外,所述的插套座一体弯折成型,且所述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竖直设置,所述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垂直于所述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两个垂直方向形成的弹性力互补提高插套座的弹性力和使用寿命。

此外,基座的内部设有基底面,基座对应二插插套座的位置处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于基底面上,定位组件对二插插套座做进行限位,防止二插插套座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基座与插套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l极插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l极插套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e极插套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部放大图。

图中:1、n极插套;11、二插插套座;111、第一固定接触片;112、第一弹性接触片;113、第一尾部;114、第一辅助支撑片;115、底壁;12、三插插套座;121、第二固定接触片;122、第二弹性接触片;123、第二尾部;124、第二辅助支撑片;13、插套本体;14、螺钉连接片;2、l极插套;3、e极插套;30、e极三插插套座;31、第三固定接触片;32、第三弹性接触片;33、e极连接片;333、第三尾部;34、第三辅助支撑片;4、辅助支撑片;41、弹性弧形面;42、底壁;5、面板;51、第一压板;511、第二压板;52、保护门;53、弹簧;54、接线端子组件;541、螺丝;55、基座;551、基底面;56、第一定位筋;57、第二定位筋;58、第三定位筋;581、定位槽;582、定位柱;59、第一定位板;591、第二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9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4所示,一种具有双层插套的高寿命插座,包括外壳组件和设于外壳组件内的插套,所述插套包括用于与插头插接配合的至少一个插套座,所述插套座包括一个固定接触片和与固定接触片相连的弹性接触片,还包括与固定接触片连接的辅助支撑片4,辅助支撑片4通过弯折配合固定接触片将弹性接触片夹在二者之间,使每个插套座均形成双层插套结构,一个插套座可连接一个或多个双层插套结构。由于增设辅助支撑片4,弹性接触片的侧向夹紧力增加,插座的使用寿命增加。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高寿命插座的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个五插插座,包括外壳组件和设于外壳组件内的插套,所述外壳组件包括面板5和基座55,基座55内设有用于电连接的插套和与插套电连接的接线端子组件54,所述插套包括用于与插头插接配合的至少一个插套座,保护门52设置在插套上方用于遮挡插套的插套座,弹簧53与保护门52连接用于驱动保护门52复位,压板分为上部的第一压板51和下部的第二压板511,第二压板511与基座55连接,将插套限位在压板与基座55之间,保护门52安装在第二压板511上,第一压板51将保护门52限位在第二压板511和第一压板51之间,所述面板5罩在压板上且与基座55连接,所述面板5、第一压板51和第二压板511上均设有供插头或插片穿过的且与插套座对应设置的插孔,保护门52遮挡面板5和压板上的插孔,所述接线端子组件54通过拧入螺丝541与插套相连,用于接线。插头插入时,依次穿过面板5、第一压板51,驱动保护门52压缩弹簧53在第二压板511上滑动移位后才能与插套座接触;在插片拔出后弹簧53驱动保护门52复位遮挡插孔。

如图4所示,所述插套座包括一个固定接触片和与固定接触片相连的弹性接触片,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相对设置用于与插头配合,还包括与固定接触片连接的辅助支撑片4,辅助支撑片4通过弯折配合固定接触片将弹性接触片夹在二者之间,使每个插套座均形成双层插套结构,弹性接触片和固定接触片形成一层插套结构,固定接触片和辅助支撑片4形成第二层插套结构,弹性接触片通过固定接触片和辅助支撑片4的夹持,使插套座均形成双层插套结构,弹性接触片的侧向夹紧力增加,且使得插套座的使用寿命大幅提高,使得插座的使用寿命达到二万次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高寿命插座的实施例为一个五孔插座,包括二组插孔,二组插孔分别对应二插插头的插孔和三插插头的插孔;保护门52分为二插保护门和三插保护门,二插保护门和三插保护门分别对应二插通孔和三插通孔,所述插套共有三组,接线端子组件54共有三组并分别与三组插套相连来实现各插套的接线。显然,本发明的插套座也适用于两孔插座、三孔插座或者更多类型的插座。

本实施例的插套包括n极插套1、l极插套2和e极插套3。e极插套3位于n极插套1和l极插套2之间,n极插套1和l极插套2通过e极插套3相互镜像设置,三个接线端子组件54分别与n极插套1、l极插套2和e极插套3连接用于接线。n极插套1和l极插套2各自包括一个二插插套座11、一个三插插套座12,e极插套3包括一个e极三插插套座30。所述的二插插套座11、三插插套座12和e极三插插套座30均形成双层插套结构,每个插套座内均设有辅助支撑片4用于提高插套座的侧向夹紧力以增大插套座的弹性力和使用寿命。

一种插套座的优选实施例为,所述插套座一体弯折成型,包括弯折成u型的插套座本体,u型的插套座本体包括两侧的侧壁以及连接在两侧侧壁之间的底壁115,u型的插套座本体的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延伸设有固定接触片,另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延伸设有辅助支撑片4,且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4相对设置,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相对设置位于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4之间且一端弯折与固定接触片的侧边连接。进一步,所述辅助支撑片4设有向弹性接触片一侧凸起的弹性弧形面41,向弹性接触片一侧施加弹性力。

优选的,所述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竖直设置,所述弹性接触片与固定接触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垂直于所述固定接触片与辅助支撑片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

如图4-7所示,n极插套1和l极插套2各自包括一个二插插套座11、一个三插插套座12、插套本体13和螺钉连接片14,插套本体13为长条形片状结构,插套本体13的两端分别与二插插套座11和三插插套座12相连,螺钉连接片14连接于插套本体13的一侧。n极插套1和l极插套2的插套本体13的两端均弯折成u型的插套座本体,分别用于形成二插插套座11和三插插套座12。

如图4-7所示,所述二插插套座11包括第一固定接触片111、第一弹性接触片112和第一辅助支撑片114,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从二插插套座11的插套座本体与三插插套座12相连的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相对设置,第一弹性接触片112的尾部弯折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侧边连接,第一辅助支撑片114从二插插套座11的插套座本体的另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且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位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和第一辅助支撑片114之间,以形成双层插套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接触片111、第一弹性接触片112和第一辅助支撑片114即分别为插套座的固定接触片、弹性接触片和辅助支撑片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均位于插套本体13上方,且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形成的夹持部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和第一辅助支撑片114形成的夹持部所在的平面,第一弹性接触片112提供的弹性力垂直于插头插入的方向,所述第一辅助支撑片114设有向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一侧凸起的弹性弧形面,向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一侧施加弹性力。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侧边连接从水平方向向第一固定接触片111施加弹性力,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水平设置,第一辅助支撑片114向上延长从竖直方向向第一弹性接触片112施加弹性力,所述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与第一辅助支撑片114形成的弹性夹持部所在的平面竖直设置,两个垂直方向形成的弹性力互补提高插套座的弹性力和寿命。

所述三插插套座12包括第二固定接触片121、第二弹性接触片122和第二辅助支撑片124,即分别为插套座的固定接触片、弹性接触片和辅助支撑片4;第二固定接触片121从三插插套座12的插套座本体与二插插套座11相连的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弹性接触片122与第二固定接触片121相对设置,第二弹性接触片122的尾部弯折与第二固定接触片121侧边连接,第二辅助支撑片124从三插插套座12的插套座本体的另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且第二弹性接触片122位于第二固定接触片121和第二辅助支撑片124之间,以形成双层插套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接触片121和第二弹性接触片122均位于插套本体13上方,且第二弹性接触片122与第二固定接触片121形成的夹持部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二固定接触片121和第二辅助支撑片124形成的夹持部所在的平面,两个垂直方向形成的弹性力互补提高插套座的弹性力和使用寿命。

位于e极插套3上的e极三插插套座30包括第三固定接触片31、第三弹性接触片32和第三辅助支撑片34,即分别为插套座的固定接触片、弹性接触片和辅助支撑片4,e极插套3包括片状的插套本体13,插套本体13一端弯折成u型的插套座本体,另一端弯折成l型,另一端包括与插套本体13垂直弯折的e极连接片33,e极连接片33的下侧边弯折形成e极螺钉连接片,e极连接片33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e极连接片上凸部,第三固定接触片31从e极插套3的插套座本体的与e极连接片33连接的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第三辅助支撑片34从e极插套3的插套座本体的另一侧侧壁的上侧边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弹性接触片32与第三固定接触片31相对设置,第三弹性接触片32的尾部弯折与e极连接片上凸部的侧边连接,且第三弹性接触片32位于第三固定接触片31和第三辅助支撑片34之间,以形成双层插套结构。所述第三固定接触片31和第三弹性接触片32均位于插套本体13上方,且第三弹性接触片32与第三固定接触片31形成的夹持部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三固定接触片31和第三辅助支撑片34形成的夹持部所在的平面。

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112的尾部为第一尾部113,第二弹性接触片122的尾部为第二尾部123,第三弹性接触片32的尾部为第三尾部333,第一尾部113和第二尾部123均为圆弧形,但不限定为圆弧形;第三尾部33为v型,但不限定为v型。

当插头的l极插销、n极插销及e极插销分别插入插座的l极插套2、n极插套1及e极插套3时,其中插头的l极插销分开插座的l极插套2的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及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l极插销插入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与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之间,并且被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与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夹住,同时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与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之间的开口距离变大,由于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与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之间是弹性结构,导致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及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对插销产生一定的侧向加紧力;同时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挤压l极插套2的第一辅助支撑片114,由于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与l极插套2的的第一辅助支撑片114之间是弹性结构,使l极插套2的第一辅助支撑片114对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产生一定的侧向压力,使得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及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的侧向压力增加,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及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将压力传到插头l极插销的二侧面,使得l极插套2的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及l极插套2的第一弹性接触片112对插头l极插销产生的侧向夹紧力也增大;同理插座的n极插套1对对插头n极插销产生的侧向夹紧力也增加;同理插座的e极插套3对对插头e极插销产生的侧向夹紧力也增加;插座的l极插套2、n极插套1、e极插套3的插套结构具有更大的弹力及更好的弹性,能增加插座的使用寿命。

如图8-9所示,优选地,基座55的内部设有基底面551,基座55对应二插插套座11的位置处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设于基底面551上,定位组件对二插插套座11做进行限位,防止二插插套座11发生偏移。优选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筋56、第二定位筋57和第三定位筋58。第一定位筋56、第二定位筋57和第三定位筋58呈三角形排布,且第一定位筋56、第二定位筋57和第三定位筋58分别与u型的插套座本体的两侧侧壁和连接在两侧侧壁之间的底壁115限位配合。

如图8-9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定位筋56与底壁115相邻设置并对底壁115进行限位,第二定位筋57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相邻设置并对第一固定接触片111和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连接的u型的插套座本体的侧壁进行限位,第三定位筋58与第一辅助支撑片114相邻设置并对第一辅助支撑片114和与第一辅助支撑片114连接的u型的插套座本体的侧壁进行限位,定位组件通过分别对第一辅助支撑片114、底壁115和第一固定接触片111进行限位,有效保证了二插插座套安装的精确度。

优选地,第一定位筋56竖直设于基座55的侧壁上,第二定位筋57和第三定位筋58设于基底面551上,第一定位筋56靠近底壁115的一侧上部为向下的斜面,第二定位筋57和第三定位筋58均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第二定位筋57和第三定位筋58的上部两侧均为斜面,以方便二插插套座11的快速插入与安装。

优选地,第三定位筋58位于第一辅助支撑片114和第一固定接触片111之间,第三定位筋58和第二定位筋57之间形成定位槽581,定位槽581的宽度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相同,与第一固定接触片111连接的u型的插套座本体的侧壁插入到定位槽581内进行有效定位。

优选地,第三定位筋58靠近底壁115的一侧侧壁上固设有定位柱582,定位柱582与底壁115相邻设置,第一定位筋56和定位柱582处于非同一条直线上,定位柱582和底壁115相互配合,从不同的位置对底壁115进行定位。

优选地,每个插套座的外侧均设有成对设置的定位挡板,定位挡板包括第一定位板59和第二定位板591,第一定位板59与底壁115的外侧壁相连,第二定位板591与辅助支撑片4的外侧壁相贴,第一定位板59和第二定位板591从外侧对第二插套座进行限位,进一步保证了插套座安装的精准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