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0725发布日期:2021-03-30 21:1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其具备沿着轨道移动的移动体及向所述移动体供给电力的供电机构。
背景技术
::已知具备沿着轨道移动的移动体的装置。作为这样的装置,例如可举出横机。在具备排列多个织针的针床的横机上,设置有沿着轨道行走并与针织物的编织有关的多个移动体。例如,作为移动体,可举出向针床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喂纱器(yarnfeeder)等。以下,有时将喂纱器称为“yf”。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构成:利用直线电机驱动yf,或在yf上安装驱动电机等,使yf自走。在设置于yf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装置中,通过经由设置于轨道的接触条的接触供电而供给电力。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移动体:在安装有yf的轨道上行走,向yf插入转换销而使yf连动(专利文献2的标记300)。专利文献2中,通过设置于轨道的导电片和设置于移动体的碳刷的接触而向移动体供电,进行转换销的出入。【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4308251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1139777号说明书技术实现要素:在先技术均是利用接触供电向移动体供给电力的构成。但是,在进行接触供电的构成中,担心油或灰尘进入接触部位而妨碍供电。另外,在进行接触供电的构成中,也担心由于接触部位磨损而妨碍供电。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创立,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其具备以不接触方式向移动体供电的供电机构。<1>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具备沿着轨道移动的移动体及将电力向所述移动体供给的供电机构,其中,所述供电机构具备:一次线圈,沿着所述轨道延伸;磁芯,设置在所述一次线圈的内部,且比所述一次线圈短;筒状构件,设置于所述移动体,且供所述一次线圈插通;二次线圈,卷绕于所述筒状构件的外周,被从所述一次线圈通过电磁感应而供电;第一磁铁,设置于所述磁芯;及第二磁铁,设置于所述筒状构件,通过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磁力,所述磁芯与所述移动体连动而在所述一次线圈的内部移动。<2>作为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一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在所述磁芯的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磁铁,在所述筒状构件的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同极彼此配置在相对位置,所述磁芯保持在被两个所述第二磁铁夹着的位置。<3>作为上述<2>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一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夹着所述磁芯的两个所述第一磁铁的同极彼此配置在相对位置。<4>作为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一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具备夹设构件,该夹设构件配置在所述磁芯与所述第一磁铁之间,所述夹设构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5>作为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一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具备管状的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设置于所述一次线圈的内周侧及外周侧中的至少一方,保持所述一次线圈的形状,所述加强构件由非磁性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6>作为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一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具备连结机构,该连结机构将所述筒状构件和所述移动体以拆装自由的方式连结。<7>作为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一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所述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为横机。<8>作为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一方式,可以举出如下方式:所述移动体为喂纱器。【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能够向移动体以不接触的方式供电,因此能够消除由于接触供电而产生的接触不良的问题。另外,通过向保持二次线圈的筒状构件的内部插通一次线圈,由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构成的供电机构小型化。在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所具备的供电机构中,在一次线圈的内部配置有磁芯,因此从一次线圈向二次线圈的供电效率良好。这是因为,该供电机构具备与移动体连动而使磁芯移动的构成,因此磁芯不需要在一次线圈的轴向的全长上设置,磁芯的轴向长度只要是与二次线圈的轴向长度对应的长度即可。磁芯短的话,磁芯损耗变小,因此本发明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中的供电机构的供电效率与在一次线圈的轴向的全长上配置磁芯的供电机构相比更高。根据上述<2>的构成,在磁芯的一端侧,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力抵消,在磁芯的另一端侧,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力实质上抵消。因此,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力难以对磁芯造成影响。因此,供电机构的供电效率提高。根据上述<3>的构成,在磁芯的内部,夹着磁芯的两个第一磁铁的磁力实质上抵消。因此,第一磁铁的磁力难以对磁芯造成影响。因此,供电机构的供电效率提高。根据上述<4>的构成,能够提高供电效率。这是因为,通过非磁性的夹设构件,第一磁铁从磁芯分离,因此,能够减小第一磁铁的磁力对磁芯造成的不良影响。根据上述<5>的构成,利用管状的加强构件加强一次线圈,因此一次线圈难以弯曲。另外,通过加强构件,能够抑制一次线圈的损伤。根据在一次线圈的内周设置的加强构件,能够抑制磁芯与一次线圈接触的情况。根据在一次线圈的外周设置的加强构件,能够抑制筒状构件与一次线圈接触的情况。根据上述<6>的构成,不从一次线圈拆下筒状构件,而将移动体从供电机构拆下。因此,能容易地进行移动体的维护。根据上述<7>的构成,能够以不接触的方式向设置于横机的移动体供电。作为设置于横机的移动体,例如可举出向针床供给针织纱的喂纱器(yf)、把持针织纱的夹具、将针织纱切断的针织纱切断机等。根据上述<8>的构成,能够向yf以不接触的方式供电。yf位于离编织部位近的位置,因此如果构成为能够向yf供电,则能够得到与编织状态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如后所述,可举出在yf设置张力传感器而得到与针织纱的张力有关的信息的情况、在yf设置位置传感器而得到与yf的正确位置有关的信息的情况等。也可以在yf设置多个电气设备,从各电气设备得到多个信息,或执行多个动作。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作为实施方式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供电机构的横机的概略正视图。图2是从轨道的一面侧观察到的喂纱器的概略图。图3是从图2的相反侧观察到的喂纱器的概略图。图4是供电机构的概略纵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供电机构设置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磁极的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示的分割卷绕后的一次线圈的配置状态的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示的供电机构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方式4所示的供电机构的概略图。【标记说明】1横机(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1b针床、1c三角座滑架、1fl,1fr、框架、1r轨道1s选针器、1t天线台装置、1b突条、1y针织纱10计算机、11电源电路2,2a、2b,2c、2d喂纱器(移动体)20本体部、21搭载部2a导纱器部、2b垂下部、2f给纱口、2g销槽、2r行走辊22控制电路(电气设备)、22t通信器23导入件24连结机构、24c连结筒部、24s连结轴部3供电机构4一次线圈4x,4y、4z分割线圈、x1,x2,y1,y2,z1,z2导线40,41加强构件5二次线圈5x,5y分割线圈50筒状构件、50a一侧筒部、50b另一侧筒部、50c中间筒部6,60磁芯、61、62夹设构件7、70第一磁铁8、80第二磁铁9张力传感器(电气设备)90旋转轴、91,92,93引导辊、94臂95杆、96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的一例,以下,基于图1~5说明用于编织针织物的横机1。如图1所示,横机1具备相对于纸面进深方向配置的一对针床1b、向两针床1b之间形成的齿口供给针织纱1y的喂纱器2a~2d。以下,将喂纱器表述为“yf”。在针床1b上并列设有多个织针,这些织针被在针床1b上往复的三角座滑架1c所搭载的三角系统驱动。另一方面,yf2a~2d沿着轨道1r行走。轨道1r架设于一对框架1fr、1fl之间。框架1fr、1fl是在横机1的两端侧立起设置并与横机1一体构成的不动的构件。轨道1r在纸面进深方向上排列多个,无论哪个轨道1r都在针床1b的上方与针床1b平行地延伸。以下,对yf2a~2d说明共通的事项时,不对各yf2a~2d进行区别地表述为yf2。本例中,在一根轨道1r设置有多个yf2。yf2a、2b安装于轨道1r的纸面内侧的面,yf2c、2d安装于轨道1r的纸面近前的面。这些yf2被覆盖轨道1r的上方的选针器1s选择而连动,从而沿着轨道1r行走。通过设置于选针器1s的出没式的转换销与yf2卡合,而选择yf2。选针器1s与三角座滑架1c连结,与三角座滑架1c一体地移动。选针器1s通过对用于编织yf2进行选择并使其连动,而利用从yf2供给的针织纱1y进行编织。需要说明的是,使yf2行走的构成不限定于本例的构成,也能够设为yf2自走的构成。三角座滑架1c、选针器1s利用来自电源电路11的电力而动作。这些动作被设置于横机1的计算机10控制。向yf2供给从在横机1的上方等配置的纱筒等针织纱供给源(未图示)经由天线台装置1t、横机1的侧方的侧张紧装置(未图示)抽出的针织纱1y。即,本例的yf2为从其侧方接受针织纱1y的供给的构成。也能够不同于本例而设为从yf2的上方接受针织纱1y的供给的构成。本例的横机1中,将控制电路及被该控制电路控制而动作的至少一个电气设备设置于yf2,并且设置有这些控制电路和向电气设备供电的不接触的供电机构3。首先,以yf2a为例,基于图2、3简单地说明yf2的概略构成,接着对供电机构3进行说明。最后,对利用来自供电机构3的电力而动作的控制电路和电气设备进行说明。[[喂纱器]]图2是从图1的纸面近前侧观察安装于轨道1r的yf2a的图,图3是从图1的纸面内侧观察该yf2a的图。图2、3中,仅图示了设置于轨道1r的侧面并供yf2a滑动接触的突条1b。为了方便起见,将图2这一侧设为yf2a的反面,将图3这一侧设为yf2a的正面。图2、3所示的本例的yf2a具备本体部20和搭载部21。当然,图2、3所示的yf2a的构成不过是一例,不限于这种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图2、3中,为了容易判断针织纱1y的路径,而强调地示出了针织纱1y。本体部20是具备从上下夹着轨道1r的突条1b的行走辊2r并从轨道1r的位置向下方延伸的长条的板材。更具体而言,本体部20被分为设置有行走辊2r的导纱器部2a、及以从导纱器部2a朝向下方垂下的方式延伸的垂下部2b。在确保强度这一点上,本体部20优选由金属构成。如图3所示,在导纱器部2a的上缘设置有供图1的选针器1s的转换销插拔的销槽2g。另一方面,在垂下部2b的下端设置有将针织纱1y向齿口引导的给纱口2f,在相比中间部稍微靠上处设置有将针织纱1y向给纱口2f侧引导的导入件23。导入件23设置有左右一对。本例的导入件23是朝向斜上方开口的筒状构件。需要说明的是,导入件23不限于筒状构件,也可以由具有沿yf2a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辊构成。搭载部21是在图3所示的导纱器部2a的正面侧设置的大致t字状的板状构件。搭载部21是用于设置后述的控制电路22等的构件,由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也可以为将搭载部21形成为箱状,并在其内部收纳控制电路22的构成。该情况下,如果在搭载部21设置盖,则能够保护控制电路22免受灰尘或油的影响。[[供电机构]]如图4所示,供电机构3具备一次线圈4、磁芯6、筒状构件50、二次线圈5、第一磁铁7、70及第二磁铁8、80。一次线圈4与图1的横机1的电源电路11连接,从电源电路11接受交流电力的供给。另一方面,二次线圈5在yf2a中与一次线圈4同轴地设置。因此,当向一次线圈4通以交流电时,由于电磁感应而向二次线圈5流过感应电流。二次线圈5的两端部与后述的控制电路22电连接。即,二次线圈5作为将通过电磁感应从一次线圈4得到的电力向控制电路22供给的供电部发挥功能。以下,对供电机构3的各构成进行说明。[一次线圈]一次线圈4通过卷绕漆包线等绕线而构成。该一次线圈4如图1所示,具有沿着轨道1r延伸并与轨道1r的轴并列的轴线。一次线圈4具有与yf2a的移动范围对应的长度。本例中,一次线圈4具有与轨道1r等同的长度,例如具有1800mm左右的长度。一次线圈4的直径为4mm~5mm左右。在此处,横机1上,多个轨道1r沿横机1的前后方向排列,因此难以在各轨道1r之间配置一次线圈4。另外,本例的横机1中,选针器1s在轨道1r的上方行走,因此,在轨道1r的上方配置一次线圈4时,选针器1s必须相比现有技术位于上方,导致横机1的大型化。而且,在轨道1r的上方配置一次线圈4的情况下,必须将设置于yf2a的二次线圈5也设置于yf2a的上方,yf2a会大型化。相对于此,本例的构成中,在轨道1r的下方侧的空置空间中设置有一次线圈4,因此对yf2a以外的构成不需要大的设计变更。本例的一次线圈4以直线状延伸。这是由于横机1的轨道1r以直线状延伸。横机1以外的装置中,轨道1r的至少一部分有时也弯曲。在该情况下,一次线圈4也与轨道1r并行地弯曲。如图4所示,一次线圈4优选其内周面及外周面的至少一方被加强。本例的供电机构3中,在一次线圈4的内周侧设置有管状的加强构件40,在一次线圈4的外周侧也设置有管状的加强构件41。通过加强构件40、41,容易保持一次线圈4的形状。该加强构件40、41的一端固定于框架1fl,另一端固定于框架1fr。加强构件40对于抑制后述的磁芯6与一次线圈4直接接触,从而抑制一次线圈4的损伤也有帮助。在加强构件40的内部也可以配置有润滑剂。另一方面,加强构件41对于抑制后述的筒状构件50与一次线圈4直接接触,从而抑制一次线圈4的损伤也有帮助。也可以在加强构件41的外表面还配置润滑剂。加强构件40、41优选由非磁性且绝缘性的材料构成。作为非磁性且绝缘性的材料,可举出包含玻璃纤维或芳纶纤维的纤维强化塑料。纤维强化塑料在强度上优良。例如如果是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制的加强构件40、41,则其厚度能够设为1mm左右。碳纤维具有导电性,因此不优选作为纤维强化塑料中含有的纤维。这是因为,存在一次线圈4和加强构件40、41短路的可能性,从而存在在碳纤维产生涡电流而从一次线圈4向二次线圈5的供电效率下降的可能性。[磁芯]在一次线圈4的内部,本例中为在加强构件40的内部,配置有磁芯6。磁芯6由铁素体等磁性构件构成。磁芯6提高一次线圈4的电感,从而提高从一次线圈4向二次线圈5的供电效率。磁芯6是沿着一次线圈4的内周面形状、即加强构件40的内周面形状的柱状体。本例的磁芯6形成为圆柱形状。磁芯6的轴向的长度是与后述的二次线圈5的轴向的长度对应的长度。例如磁芯6的轴向的长度优选为与二次线圈5的轴向长度相同的程度。磁芯6也可以由多个分割片构成。如果是由多个分割片构成的磁芯,则即使一次线圈4具备弯曲形状,也容易在一次线圈4的内部移动。分割片彼此也可以不连结,也可以经由塑料等连结构件而弯曲自由地连结。[第一磁铁]在磁芯6的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磁铁7和第一磁铁70。第一磁铁7、70为永久磁铁。第一磁铁7、70为棒状,一端为n极,另一端为s极。第一磁铁7、70的磁通在棒的内部沿着轴向流动,从棒的一端向棒的外部漏出而返回另一端侧。第一磁铁7、70是用于与后述的第二磁铁8、80协作,与移动体2a连动而使磁芯6移动的构成。第一磁铁7、70的磁力优选较强。例如,第一磁铁7、70为钕磁铁。关于第一磁铁7、70的磁极的朝向,在后面说明。本例中,在磁芯6的一端面与第一磁铁7之间配置有夹设构件61,在磁芯6的另一端面与第一磁铁70之间配置有夹设构件62。夹设构件61、62由例如塑料等的非磁性材料构成。通过夹设构件61、62,磁芯6与第一磁铁7、70分离,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磁铁7、70的磁通透过磁芯6,阻碍通过一次线圈4的励磁而在磁芯6产生的磁通的情况。分离距离优选设为5mm以上。从使供电机构3小型化的观点出发,分离距离优选设为20mm以下。这些构件也可以不进行一体化。在使这些构件一体化的情况下,可列举利用粘接剂等接合的情况。除此以外,这些构件也可以通过配置在非磁性的树脂管中而一体化。[筒状构件]在一次线圈4的外周、本例中为加强构件41的外周,设置有筒状构件50。换言之,向筒状构件50的内部插通一次线圈4。该筒状构件50是设置于yf2a的构件,保持二次线圈5和第二磁铁8、80。筒状构件50的轴向的长度根据移动体的大小而适宜选择。本例的情况下,筒状构件50的轴向长度为70mm~90mm左右。筒状构件50优选由非磁性的材料、例如纤维强化塑料等构成。筒状构件50具备一侧筒部50a、另一侧筒部50b及中间筒部50c。一侧筒部50a和另一侧筒部50b分别形成于筒状构件50的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间筒部50c是将一侧筒部50a和另一侧筒部50b连接的部分。中间筒部50c的内径比加强构件41的外径大1mm左右。在该中间筒部50c的外周配置有二次线圈5。另一方面,一侧筒部50a和另一侧筒部50b的外径比中间筒部50c的外径大。在一侧筒部50a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将第二磁铁8嵌入的圆形的收纳部,在另一侧筒部50b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将第二磁铁80嵌入的圆形状的收纳部。收纳部的内径比中间筒部50c的内径大。因此,第二磁铁8、80抵止于在收纳部的内周面与中间筒部50c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台阶。如图3所示,本例的筒状构件50具备将yf2a和筒状构件50以拆装自由的方式连结的连结机构24。本例的连结机构24由连结筒部24c和连结轴部24s构成。连结筒部24c在图5的一侧筒部50a及另一侧筒部50b的反面侧分别各设置一个。即,连结筒部24c与筒状构件50一体地设置。连结筒部24c的贯通孔的轴线沿yf2a的长度方向延伸。该长度方向与横机1的高度方向一致。另一方面,连结轴部24s与yf2a一体地设置。本例中,搭载部21的一部分以棒状延伸,由此形成连结轴部24s。连结轴部24s的轴向与连结筒部24c的轴向一致。通过向连结筒部24c插通连结轴部24s,yf2a和筒状构件50被连结。连结轴部24s也可以为螺钉。如果是螺钉,则能够将yf2a和筒状构件50牢固地连结。在从筒状构件50拆下yf2a的情况下,松缓图2所示的行走辊2r向本体部20的固定,从而松缓行走辊2r相对于突条1b的把持力。并且,仅通过将yf2a朝向上方拉拽,就能够将yf2a从筒状构件50拆下。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yf2a的维护。假设不能将yf2a和筒状构件50拆下,则在维护yf2a的情况下,要使yf2a向一次线圈4的端部移动,对每个筒状构件50从一次线圈4拆下yf2a。[二次线圈]二次线圈5通过将漆包线等绕线卷绕而构成。二次线圈5的轴向的长度为50mm~70mm左右。即,二次线圈5与一次线圈4相比非常短。二次线圈5的两端经由连接器等而与yf2a的控制电路22连接。连接器是拆装自由的。[第二磁铁]第二磁铁8、80是在其内部具有供一次线圈4插通的贯通孔的筒状体。本例的第二磁铁8、80是圆筒体。关于圆筒体的第二磁铁8、80,其轴向的一端为n极,另一端为s极。第二磁铁8、80的磁通有从圆筒体的一端通过圆筒体的内周而返回圆筒体的另一端的磁通、及从圆筒体的一端通过圆筒体的外周而返回圆筒体的另一端的磁通。圆筒形的第二磁铁8、80的外径与筒状构件50的收纳部的内径大致一致。另一方面,第二磁铁8、80的内径与筒状构件50的中间筒部50c的内径大致一致。本例的构成中,磁芯6的轴向的长度与一次线圈4的轴向的长度相比非常短。磁芯6短的话,磁芯损耗变小,因此从一次线圈4向二次线圈5的供电效率提高。另外,由于供电效率提高,因此即使减小一次线圈4的截面积,也能够向二次线圈5供给充足的电力。例如,本例的一次线圈4的截面积也可以在一次线圈的全长上为配置磁芯的构成中的一次线圈的截面积的50%以下。若一次线圈4的截面积小,则即使在图1的轨道1r的下方,yf2a、2b用的一次线圈4和yf2c、2d用的一次线圈4以相同的高度排列,一次线圈4也不会成为其他构成的配置的障碍。[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配置状态]接着,基于图5说明本例中的磁铁7、70、8、80的磁极的朝向。图5中,省略一次线圈4,将筒状构件50简化表示。图5中的双头箭头表示磁铁的排斥,箭头对接的箭头表示磁铁的吸引。这些箭头不表示磁力线。本例中,在磁芯6的一端侧,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的同极彼此配置在相对位置,在磁芯6的另一端侧,第一磁铁70和第二磁铁80的同极彼此配置在相对位置。在磁芯6的一端侧,第一磁铁7的s极和第二磁铁8的s极排斥,但第一磁铁7的s极和第二磁铁8的n极以第二磁铁8的贯通孔为磁力的通道而互相拉拽,第一磁铁7的n极和第二磁铁8的s极互相拉拽。同样,在磁芯6的另一端侧,第一磁铁70的s极和第二磁铁80的s极排斥,但第一磁铁70的s极和第二磁铁80的n极以第二磁铁80的贯通孔为磁力的通道而互相拉拽,第一磁铁70的n极和第二磁铁80的s极互相拉拽。因此,在磁芯6在筒状构件50的内部浮游的状态下,磁芯6被保持在两个第二磁铁8、80之间。其结果是,磁芯6始终被保持在与二次线圈5对应的位置。因此,不管yf2a在轨道1r上的哪个位置,都能得到基于磁芯6的供电效率提高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铁7、70和第二磁铁8、80的磁极也可以与图5所示的例子相反。即,也可以是,第一磁铁7的n极和第二磁铁8的n极配置在相对位置,第一磁铁70的n极和第二磁铁80的n极配置在相对位置。另外,也可以与本例不同,为夹着磁芯6的第一磁铁7和第一磁铁70的对极相对配置的构成,即,夹着磁芯6而第一磁铁7的n极(s极)和第一磁铁70的s极(n极)配置在相对位置的构成。根据图5所示的磁铁7、70、8、80的配置,磁芯6难以受到磁力的影响。在磁芯6的一端侧,第一磁铁7的磁力和第二磁铁8的磁力抵消。另外,在磁芯6的另一端侧,第一磁铁70的磁力和第二磁铁80的磁力抵消。而且,在图5所示的构成中,夹着磁芯6的第一磁铁7和第一磁铁70的同极彼此相对。因此,透过磁芯6的内部的第一磁铁7和第一磁铁70的磁力线少。即,磁芯6在一次线圈4的磁通的方向上难以受到第一磁铁7、70的影响,磁芯6的磁特性难以下降。因此,难以损害基于磁芯6的供电效率提高的效果。[[电气设备和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22设置在搭载部21的正面侧,利用来自二次线圈5的电力动作。控制电路22具备对搭载于yf2a的电力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部。本例的yf2a中,作为电气设备搭载有张力传感器9和通信器22t。电气设备不限于张力传感器9。关于张力传感器9以外的电气设备在后面说明。控制电路22的控制部被横机1的计算机10具备的统一控制部统一控制。张力传感器9取得与针织纱1y的张力相关的物理量,并将该物理量作为电信号向控制电路22输出。取得的物理量只要是与针织纱1y的张力的变化相关地变化的物理量,就没有特别限定。本例的张力传感器9与针织纱1y接触,取得与从针织纱1y受到的应力对应的物理量。张力传感器9设置有左右一对。本例的张力传感器9如图2所示,具备三个引导辊91、92、93。针织纱1y在卡挂于yf2a的宽度方向的引导辊91的内侧、引导辊92的外侧、引导辊93的内侧后被导向给纱口2f。引导辊92如图3所示,设置于以旋转轴90为中心而旋转的臂94的前端。杆95向夹着旋转轴90而与臂94相反的一侧延伸。相对于杆95而在yf2a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6。对于压力传感器96能够利用压电元件、应变仪等。臂94和压力传感器96设置在本体部20与搭载部21的间隙。如果针织纱1y的张力变高,则以旋转轴90为中心而臂94的引导辊92侧的端部向内侧摆动,杆95向外侧摆动。杆95按压压力传感器96,由此通过压力传感器96测定与针织纱1y的张力对应的压力。通过在yf2a设置张力传感器9,能够比以往更快地把握针织纱1y的松弛、张紧。由张力传感器9取得的物理量作为电信号向控制电路22输入。控制电路22的控制部例如参照表示该物理量与针织纱1y的张力的相关关系的查询表(lookuptable),求得针织纱1y的张力。控制电路22通过通信器22t将针织纱1y的张力的信息向横机1的计算机10发送。计算机10将针织纱1y的张力和预先决定的设定张力进行比较,以针织纱1y的张力接近设定张力的方式控制未图示的张力调整机构。作为通信器22t,例如可举出光无线通信器、wi-fi(注册商标)通信器等无线通信器。通信器22t也可以构成为yf2a从计算机10侧接收信息。[其他电气设备]张力调整机构也能够设置于yf2a。例如,可举出通过夹着针织纱1y而调整针织纱1y的进给量从而调整针织纱1y的张力的张力调整机构。如果在yf2a设置张力调整机构,则能将针织纱1y的张力迅速地调整为适当值,能提高针织物的品质。此外,作为搭载于yf2a的电气设备,能够举出摄像机、测定轨道1r中的yf2a的位置的位置测定机、用于使yf2a自走的驱动机构等。由于在齿口附近除了yf2a以外还配置压脚装置等,因此难以确认齿口附近的细部,但如果在yf2a搭载摄像机,则能够容易地确认齿口附近的细部。另外,如果在yf2a设置自走用的驱动机构,则能够省略图1的选针器1s。还能够将一次线圈4配置在轨道1r的上方。<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对yf2a适用不接触的供电机构3的例子,但也能够对yf2a以外的移动体适用供电机构3。例如,可举出将供电机构3适用于把持从针床1b的织针跨过yf2a的针织纱1y的夹具、在夹具与织针之间将针织纱1y切断的针织纱切断机构等的情况。<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3中,基于图6说明具备分割卷绕后的一次线圈4的供电机构3。如图6所示,本例的一次线圈4由通过各个绕线构成的3个分割线圈4x、4y、4z构成。分割数量不限于3个,可以为2个,也可以为4个以上。本例的构成中,在yf2a设置位置测定机。分割线圈4x的一端侧的导线x1被向一次线圈4的一端侧引出。分割线圈4x的另一端侧的导线x2沿着分割线圈4y、4z的外周被向一次线圈4的另一端侧引出。分割线圈4y、4z的一端侧的导线y1、z1和另一端侧的导线y2、z2也分别被向一次线圈4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引出。根据本例的构成,能够仅向必要的分割线圈4x、4y、4z流过电流。例如,计算机10基于来自yf2a的位置测定机的信息而把握yf2a的位置,在yf2a位于分割线圈4z的位置的情况下,仅向分割线圈4z流过电流。在yf2a向分割线圈4y的位置移动后,仅向分割线圈4y流过电流。此外,例如,也可以在yf2a从分割线圈4x向分割线圈4y转移的过程中,在yf2a的位置为分割线圈4x的分割线圈4y侧的规定范围及分割线圈4y的分割线圈4x侧的规定范围上,对两分割线圈4x、4y进行励磁。该情况下,与在一次线圈4的全长上流过电流相比,能降低损失。因此,供电机构3的供电效率提高。<实施方式4>实施方式4中,基于图7说明磁芯6的保持状态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供电机构3。图7的观察方法与图5相同。图7的供电机构3中,仅在磁芯6的一端侧配置第一磁铁7,仅在与第一磁铁7对应的筒状构件50的一端侧配置第二磁铁8。如图7所示,第一磁铁7与第二磁铁8的s极彼此排斥,但第一磁铁7的s极与第二磁铁8的n极及第二磁铁8的s极与第一磁铁7的n极相互拉拽。因此,即使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只有一组,也能将磁芯6保持在与二次线圈5对应的位置。根据本例的构成,也能够伴随yf2a的移动而使磁芯6移动。<实施方式5>实施方式5中,基于图8说明一个第一磁铁7被两个磁芯6、60夹着的供电机构3。本例的构成中,在筒状构件50中在夹着第一磁铁7的位置配置两个第二磁铁8、80。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配置在同极彼此相对的位置,第一磁铁7和第二磁铁80也配置在同极彼此相对的位置。因此,在一次线圈4的内部中的规定位置保持磁芯6、60。另外,本例的构成中,二次线圈5通过将分割线圈5x、5y串列连接而构成。分割线圈5x在与磁芯6对应的位置卷绕,分割线圈5y在与磁芯60对应的位置卷绕。根据本例的构成,也能够伴随yf2a的移动而使磁芯6、60移动。<实施方式6>具备实施方式所示的供电机构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不限于横机。作为具备实施方式的供电机构的附带供电机构的装置,例如可举出打印机或切绘机等。在打印机的情况下,打印头相当于移动体。在切绘机的情况下,刀具单元相当于移动体。此外,可举出在工厂内在轨道上以能够行走的方式安装有电动传动器等电动工具的组装作业装置等。该情况下,电动工具为移动体,作业员通过手动使电动工具移动而使用。如果移动体自身是电气设备,则在移动体不需要控制电路。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