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屏占比越来越大,将摄像头设置在屏幕下方来拍摄图像的方案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现有技术中,屏幕对应于摄像头的区域不仅可以显示图像,还具有透光的特性,使得摄像头可以拍摄屏幕前的图像。但目前的屏下摄像的方案中,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较为模糊,图像质量有待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可提高屏下摄像的成像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区域为透明区,所述透明区具有沿列方向分布的多个像素行,每个所述像素行包括在行方向上交替排列的多个像素和多个透明部,每个所述像素包括沿行方向相邻排列的多个子像素;
各所述像素行中包括多个第一像素行和多个第二像素行,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相邻两所述像素间的所述透明部为第一透明部,所述第二像素行中的相邻两所述像素间的所述透明部为第二透明部;
所述第一透明部沿行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透明部沿行方向的宽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像素行划分为多个第一行单元,各所述第二像素行划分为多个第二行单元;各所述第一行单元和所述第二行单元沿列方向交替分布;
在列方向上,第n个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所述第一透明部与第n+i个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所述第一透明部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n+i≤n,n为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数量,n和i均为正整数;
任一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所述第一透明部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像素行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透明部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单元的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行单元的所述第二像素行的数量为一个;
i的取值为1;
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像素行的各所述第二透明部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像素行的数量为一个;
i的取值为2,第n个所述第一像素行的任一所述第一透明部与第n+1个所述第一像素行的任一所述第一透明部不同列设置;
任意两个所述第二像素行的所述第二透明部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像素行的数量为多个;
在同一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相邻两所述第二像素行中的任意两所述第二透明部位于不同列;
i的取值大于2,第n个所述第一像素行的任一所述第一透明部与第n+1个所述第一像素行的任一所述第一透明部不同列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像素行的数量为两个,且i的取值为2或4。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像素行的数量为三个;
i的取值为1;
在同一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相邻两所述第二像素行中的任意两所述第二透明部位于不同列,且任一所述第一行单元相邻两侧的两所述第二行单元关于该第一行单元对称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像素行的数量为多个;
在同一所述第一行单元中,相邻两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任意两所述第一透明部位于不同列;
在同一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相邻两所述第二像素行中的任意两所述第二透明部位于不同列;
任一所述第一行单元的一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各所述第一透明部与另一所述第一行单元的一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各所述第一透明部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像素行的数量为两个;
i的取值为2。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像素行划分为多个第一行单元,各所述第二像素行划分为多个第二行单元;各所述第一行单元和所述第二行单元沿列方向交替分布;
所述第一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像素行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的所述第二像素行的数量为一个;
在同一所述第一行单元中,相邻两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任意两所述第一透明部位于不同列;
任一所述第二行单元相邻两侧的两所述第一行单元关于该第二行单元对称设置;
任一所述第一行单元相邻两侧的两所述第二行单元中的任意两所述第二透明部位于不同列。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行方向上,一所述像素与两个所述第二透明部的宽度之和等于一所述第一透明部的宽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像素的所述子像素的数量为三个,且颜色互不相同;
在行方向上,任一所述第一透明部的宽度为一所述子像素的宽度的五倍,任一所述第二透明部的宽度与一所述子像素的宽度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透明区中,所有所述透明部的总面积与所述透明区的总面积之比为11/32-16/32。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摄像装置,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与所述透明区正对,用于透过所述透明区拍摄图像。
本公开的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在透明区的像素之间设置了透明部,使得透明部可以透光,便于摄像装置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透过透明区拍摄图像,实现屏下摄像。光线在透过透明部时,会发生衍射,使图像模糊,但本公开的显示面板采用了至少两种沿行方向的宽度不同的透明部,即第一透明部和第二透明部,而光线透过不同宽度的透明部时的衍射条纹分布方式不同,因而至少在列方向上,衍射条纹不易发生叠加,使得不同像素行的透明部之间的衍射条纹的叠加程度减弱,从而改善衍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图像更加清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一种透明部分布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另一种透明部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8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9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10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11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12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九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13为图3中显示面板的第十种实施方式的c部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公开终端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5为验证本公开的技术效果的两种透明部分布方式的对比图。
图16为图15中的ⅰ部分和ⅱ部分的衍射强度和衍射位置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17为通过图15中的ⅰ部分和ⅱ部分进行拍摄后的衍射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1和图2中:a、显示区;a1、透明显示区;a2、外围显示区;001、子像素;002、透明部。
图3-图14中:100、显示面板;1、像素;11、子像素;11r、红色子像素;11g、绿色子像素;11b、蓝色子像素;10、像素行;101、第一像素行;102、第二像素行;2、透明部;21、第一透明部;22、第二透明部;s1、第一行单元;s2、第二行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中的行方向和列方向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例如,在附图中的行方向为水平方向,列方向为竖直方向。但行方向和列方向并不限定于附图中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的是,随着显示面板的转动,行方向和列方向的实际朝向会相应发生变化。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相关技术中,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显示区a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001。显示区a可划分为透明显示区a1和围绕透明显示区a1的外围显示区a2,其中,透明显示区a1中除了子像素001外,还设有阵列分布的多个透明部002,且图1和图2的透明部002的分布方式不同,但图1中各透明部002的大小相同,图2中各透明部002的大小相同。
在显示图像时,透明显示区a1和外围显示区a2中的子像素001均可发光。在拍摄图像时,位于透明显示区a1的背光侧的摄像头可接收透过透明部002的光线,从而实现图像拍摄。在光线透过透明部002的过程中,在透明部002发生衍射,形成衍射条纹,使得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模糊。同时,由于各个透明部002大小相同,使得衍射条纹的分布方式相同,导致不同的透明部002产生的衍射条纹容易出现叠加,增大了衍射造成的不利影响,使画面更加模糊。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如图3-图13所示,该显示面板可包括显示区a,显示区a的至少部分区域为透明区b,透明区b具有沿列方向分布的多个像素行10,每个像素行10包括在行方向上交替排列的多个像素1和多个透明部2,每个像素1包括沿行方向相邻排列的多个子像素11。
各像素行10中包括多个第一像素行101和多个第二像素行102,第一像素行101中的相邻两像素1间的透明部2为第一透明部21,第二像素行102中的相邻两像素1间的透明部2为第二透明部22。
第一透明部21沿行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二透明部22沿行方向的宽度。
图3-图13中示例性的示出了行方向和列方向,其中,行方向为x方向,列方向为y方向。
本公开的显示面板,在透明区b的像素之间设置了透明部2,使得透明部2可以透光,便于摄像装置从显示面板的背光侧透过透明区b拍摄图像,实现屏下摄像。光线在透过透明部2时,会发生衍射,使图像模糊,但本公开的显示面板采用了至少两种沿行方向的宽度不同的透明部2,即第一透明部21和第二透明部22,而光线透过不同宽度的透明部2时的衍射条纹分布方式不同,因而至少在列方向上,衍射条纹不易发生叠加,使得不同像素行10的透明部2之间的衍射条纹的叠加程度减弱,从而改善衍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图像更加清晰。
下面对本公开显示面板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其至少包括驱动背板和发光功能层,驱动背板可包括像素电路区和围绕像素电路区的外围电路区,像素电路区位于显示区a内,且设有像素电路,当然,至少一部分像素电路区位于透明区b内。外围电路区位于显示区a以外,且设有外围电路,外围电路至少包括发光控制电路和栅极驱动电路。像素电路和外围电路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发光功能层设于驱动背板一侧,且位于显示区a,当然,至少一部分发光功能层位于透明区b内。在平行于驱动背板的方向上,发光功能层可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子像素,各子像素可向背离或靠近驱动背板的一侧发光,以便显示图像。
如图4-图13所示,每个子像素11为一oled发光单元,每个像素1至少包括三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11,例如,一个红色子像素11r、一个绿色子像素11g和一个蓝色子像素11b。每个oled发光单元可包括阳极、阴极以及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材料层,通过向阳极和阴极施加电信号,可驱动发光材料层发光。具体而言,在垂直于驱动背板的方向上,发光功能层可包括第一电极层、像素定义层、发光材料层和第二电极层,其中:
第一电极层设于驱动背板一侧面,且包括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电极,任一第一电极可作为一oled发光单元的阳极。第一电极可与驱动背板中的像素电路连接,以便接收用于施加至第一电极的电信号。
像素定义层与第一电极层设于驱动背板的同一表面,且具有多个一一对应地露出各第一电极的开口,开口用于限定出各oled发光单元的范围,该范围为发光范围。
发光材料层至少覆盖第一电极,作为oled发光单元的发光材料层。当然,发光材料层也可覆盖像素定义层,但发光材料层覆盖像素定义层的区域无法发光,因而并不属于oled发光单元,只有位于开口内的发光材料层属于oled发光单元。发光材料层可包括沿背离驱动背板的方向依次层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其中,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覆盖像素定义层,即表示发光材料层覆盖像素定义层。
第二电极层覆盖发光材料层,作为oled发光单元的阴极,且各个oled发光单元可共用同一第二电极层。第二电极层可与驱动背板中的外围电路连接,以便接收用于施加至第二电极层的电信号。外围电路位于发光功能层在驱动背板的正投影以外的区域,其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当然,本公开的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封装层等其它膜层,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下面对本公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内的透明部2的分布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透明区b可为显示区a的局部区域,摄像装置可设于显示面板一侧,且在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透明区b的至少部分区域重合,以便透过透明区b拍摄图像,实现屏下摄像。当然,透明区b也可以与显示区a重合,即整个显示区a都可实现屏下摄像,但本文中仅以透明区b为显示区a的局部区域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图13所示,显示区a具有阵列分布的像素1,其中,透明区b具有沿列方向分布的多个像素行10,像素行10沿行方向延伸且沿列方向排列。每个像素行10包括在行方向上交替排列的多个像素1和多个透明部2,每个像素1包括沿行方向相邻排列的多个子像素11,也就是说,相邻两个像素1被一透明部2分隔。
透明区b并非指该区域完全透明,而是在透明区b内,除了子像素11以外,还设有多个透明部2,使得透明区b既可以显示图像,也可以透光。示例性的,为了实现透明部2的透光,可在像素定义层上形成通孔,通孔对应的位置不设置发光材料层和第一电极;若第二电极层为透明结构,其可覆盖该通孔,也可露出该通孔。通孔处即为透明部2,光线可透过透明部2传播。
如图4-图13所示,每个像素1包括在行方向上相邻排列的多个子像素11,例如,每个像素1都包括三个颜色不同的子像素11,例如红色子像素11r、绿色子像素11g和蓝色子像素11b,透明区b内的各个像素1的子像素11在行方向上的颜色顺序相同,使得任意两个像素1中不用与其它像素共用子像素。
如图4所示,在透明区b中,每个透明部2在列方向上的高度相同,为了减少透明部2的衍射条纹的叠加,可使透明部2在行方向上的宽度至少有两种,即至少设置两种大小不同的透明部2。可根据透明部2在行方向上的宽度将透明部2至少分为第一透明部21和第二透明部22,其中,第一透明部21沿行方向的宽度l1大于第二透明部22沿行方向的宽度l2。
举例而言,在行方向上,一像素1的宽度w与两个第二透明部22的宽度l2之和等于一第一透明部21的宽度l1,即w+2l2=l1。也就是说,一个像素1及其相邻的两个第二透明部22在行方向上的总宽度等于一个第一透明部21在行方向上的宽度。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在行方向上,任一第一透明部21的宽度l1为一子像素11的宽度的五倍,任一第二透明部22的宽度l2与一子像素11的宽度相同。也就是说,像素定义层中对应于一第一透明部21的通孔在行方向上的宽度等于5个对应于子像素11的开口的宽度,像素定义层中对应于一第二透明部22的通孔的宽度等于对应于一子像素11的开口的宽度。
如图4-图13所示,在透明区b中,同一像素行10的透明部2的宽度相同,从而可将像素行10至少分为两类,即第一像素行101和第二像素行102,第一像素行101中的透明部2为第一透明部21,第二像素行102中的透明部2为第二透明部22。
显示区a中位于透明区b以外的区域也分布有子像素,且子像素的分布方式可采用bgrg排列或ggrb排列,即以bgrg(蓝、绿、红、绿)四个子像素11为一个重复单元,或以ggrb(绿、绿、红、蓝)四个子像素11为一个重复单元进行排列。通过子像素渲染(spr,subpixelrendering)的方式进行驱动,通过共用子像素的方式在不增加子像素的数量的情况下,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具体分布方式及驱动原理在此不再详述。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分布方式,在此不对透明区b以外的显示区a内的子像素11的分布方式做特殊限定。
为了便于制造和驱动,透明区b的任一像素行10与显示区a位于透明区b以外的区域中的一行子像素11位于同一行,透明区b的任一列子像素11与显示区a位于透明区b以外的区域中的一列子像素11位于同一列。
下面对透明区b内的透明部2的分布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图13所示,为了便于说明,可将所有第一像素行101划分为多个第一行单元s1,将所有第二像素行102划分为多个第二行单元s2,各第一行单元s1和第二行单元s2沿列方向交替分布。
本文中提及的关于第一透明部21和第二透明部22的同列设置,是基于第一透明部21和第二透明部22沿列方向的中轴线而言的,即中轴线共线即为同列设置,而不同列设置是指中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透明区b中的像素1和透明部2的分布方式可符合以下多种规则之一,例如第一种规则和第二种规则。
第一种规则:在列方向上,第n个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与第n+i个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n+i≤n,n为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n和i均为正整数,例如1、2、3、4等。
任一第一像素行101的各第一透明部21与至少一个第二像素行102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透明部22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在第一种规则下,至少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
举例而言:如图4所示,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一个,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像素行101和第二像素行102沿列方向交替分布。一个像素1包括三个子像素11。
i的取值为1,使得任意两第一像素行101的各第一透明部21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也就是说,在透明区b中,各个第一透明部21排成多列,且列数与任一第一像素行101的中第一透明部21的数量相同。
任意两个第二像素行102的各第二透明部22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也就是说,在透明区b中,各个第二透明部22排成多列,且列数与任一第二像素行102的中第二透明部22的数量相同。
任一第一像素行101的各第一透明部21与至少一个第二像素行102的至少一部分第二透明部22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透明区b的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4/32。
第二种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一个。
i的取值为2,第n个第一像素行101的任一第一透明部21与第n+1个第一像素行101的任一第一透明部21不同列设置。
例如:第1个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与第3个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但第1个第一像素行101的任一第一透明部21与第2个第一像素行101的任一第一透明部21不同列设置,以此类推。
同时,任意两个第二像素行102的第二透明部22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可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透明部22的分布方式相同。
在透明区b中,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4/32。
第三种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像素行102之间没有其他像素行10。
i的取值为2,且第n个第一像素行101的任一第一透明部21与第n+1个第一像素行101的任一第一透明部21不同列设置。
在同一第二行单元s2中,两第二像素行102中的任意两第二透明部22位于不同列。且任一第一行单元s1相邻两侧的两第二行单元s2关于该第一行单元s1对称设置。即关于第一行单元s1沿行方向的中轴线对称。例如:图6中在列方向上的第1个第二行单元s2和第2个第二行单元s2关于第2个第一行单元s1对称设置。
以任一第一像素行101为基准像素行,与该基准像素行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且向基准像素行的同一侧错开设置。
在透明区b中,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2/32。
第四种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以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基准像素行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基准像素行,与该基准像素行相邻的两个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一一对应的同列设置,且向基准像素行的同一侧错开,但错开的方向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错开的方向相反,其它内容可参考上述第三种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透明区b中,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2/32。
第五种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像素行102之间没有其他像素行10。
i的取值为4,且第n个第一像素行101的任一第一透明部21与第n+1个第一像素行101的任一第一透明部21不同列设置。
在同一第二行单元s2中,相邻两第二像素行102中的任意两第二透明部22位于不同列。同时,任一第一行单元s1相邻两侧的两第二行单元s2关于该第一行单元s1对称设置。即关于第一行单元s1沿行方向的中轴线对称。
以任一第一像素行101为基准像素行,与该基准像素行相邻且位于下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向基准像素行的一侧错开。
在透明区b中,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2/32。
第六种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以上述第五种实施方式中的基准像素行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基准像素行,与该基准像素行相邻且位于下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向基准像素行的一侧错开,但错开的方向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错开的方向相反,其它内容可参考上述第五种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透明区b中,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2/32。
第七种实施方式
如图10所示,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三个,且两个第二像素行102之间没有其他像素行10。
i的取值为1。
在同一第二行单元s2中,相邻两第二像素行102中的任意两第二透明部22位于不同列。同时,任一第一行单元s1相邻两侧的两第二行单元s2关于该第一行单元s1对称设置。即关于第一行单元s1沿行方向的中轴线对称。
在透明区b中,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1/32。
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一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可以大于三个,具体分布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第八种实施方式
如图11所示,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多个。
在同一第一行单元s1中,相邻两第一像素行101中的任意两第一透明部21位于不同列。
在同一第二行单元s2中,相邻两第二像素行102中的任意两第二透明部22位于不同列。
任一第一行单元s1的一第一像素行101的各第一透明部21与另一第一行单元s1的一第一像素行101的各第一透明部21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举例而言: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两个。
在同一第一行单元s1中,两第一像素行101中的任意两第一透明部21位于不同列。且下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向上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一侧错开。
在同一第二行单元s2中,两第二像素行102中的任意两第二透明部22位于不同列。
任一第一行单元s1的上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各第一透明部21与另一第一行单元s1的上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各第一透明部21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任一第一行单元s1的下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各第一透明部21与另一第一行单元s1的下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各第一透明部21一一对应地同列设置。
在透明区b中,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4/32。
第九种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两个。在同一第一行单元s1中,下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第一透明部21向上方的第一像素行101的一侧错开,且错开的方向与上述第八种实施方式相反。其它内容可参考上述第八种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透明区b中,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4/32。
第二种规则:
如图13所示,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多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一个。
在同一第一行单元s1中,相邻两第一像素行101中的任意两第一透明部21位于不同列。
任一第二行单元s2相邻两侧的两第一行单元s1关于该第二行单元s2对称设置。
任一第一行单元s1相邻两侧的两第二行单元s2中的任意两第二透明部22位于不同列。
在第二种规则下,至少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第十种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第一行单元s1中的第一像素行101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行单元s2中的第二像素行102的数量为一个。
在同一第一行单元s1中,两第一像素行101中的任意两第一透明部21位于不同列。
任一第二行单元s2相邻两侧的两第一行单元s1关于该第二行单元s2对称设置。
任一第一行单元s1相邻两侧的两第二行单元s2中的任意两第二透明部22位于不同列。
在透明区b中,所有透明部2的总面积与透明区b的总面积之比为16/32。
下面对本公开的效果的验证结果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图15中的ⅰ部分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透明部002大小相同的一种透明部分布方式,其中,透明部002与子像素001交替分布,一个黑色区域可以表示多个子像素001。ⅱ部分示出了两种大小不同的透明部2的透明部分布方式。其中,ⅰ部分和ⅱ部分仅用于验证采用大小相同的透明部和采用两种大小不同的透明部的衍射效果,并不限定ⅱ部分是上述任一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图16示出了图15中的ⅰ部分和ⅱ部分的衍射强度和衍射位置的关系,其中,原始尺寸所示线条用于表征ⅰ部分的衍射强度和衍射位置的关系,改善后所示线条用于表征ⅱ部分的衍射强度和衍射位置的关系。可以看出,相较于ⅰ部分,ⅱ部分的衍射强度仅在0级位置有所增强,而第1级和第2级的衍射强度有明显的降低,因此,可以确定,采用大小不同的透明部2可以明显减低衍射对拍摄造成的不利影响。
图17所示,图17中示出了在上述原始尺寸下和改善后的显示面板的基础上,拍摄的图像,即原始尺寸的衍射像和改善后的衍射像,由于不同透明部2的衍射的叠加被减少,使得整体的衍射效果被减弱,而不会得到加强,因而可以明显看出,改善后的衍射像比原始尺寸的衍射像清晰。
如图14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包括摄像装置200和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述。
摄像装置200可设于显示面板100的背光侧,即发光朝向的背侧,例如,显示面板100的oled发光单元为顶发射结构,即向背离驱动背板的方向发光,则摄像装置200可设于驱动背板背离发光功能层的一侧,且摄像装置200可与透明区b正对,用于透过透明区b拍摄图像;若显示面板100的oled发光单元为底发射结构,则摄像装置200可设于发光功能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摄像装置200可以包括镜头和光电传感器等,在此不对摄像装置200的具体结构做特殊限定,只要能拍摄图像即可。
本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具有显示和拍摄功能的电子设备,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