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0553发布日期:2021-03-19 12:22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子元器件如继电器、低压开关等通常需要对壳体进行塑封(即密封)处理,这类电子元器件最常见的塑封方式是使用外壳将产品的机芯罩住后,在外壳开口处、引脚处使用胶水粘结并固化。但是这种塑封方式只能实现胶水覆盖在产品表面,因此这种塑封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限制了产品结构的开发;二是胶水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对胶水的直接影响;三是当引脚与外壳开口不在同一表面时点胶固化的方式影响生产效率;四是当引脚结构复杂、空间不足时,设备难以点胶。

现有技术的一种机械开关如速动开关,其引脚结构较为复杂,且受限内部结构布局,当这种机械开关也是采用点胶塑封时,是在底座和盖板各点半圈胶水再将盖板和底座合在一起,而这个过程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且产品容易造成塑封能力达不到要求、胶水易溢出而污染内部机芯的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通过结构改进,可以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且产品容易造成塑封能力达不到要求、胶水易溢出而污染内部机芯的弊端,具有生产效率高,塑封性能可靠性好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含有动静触头的机芯部件和多个片型结构的引出脚;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并围成能够装入所述机芯部件的腔体;所述多个引出脚分别由腔体内引出到腔体外;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分布有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一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深并经过各个引出脚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以利用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深的第一注胶通道;所述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没有分布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二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以利用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注胶通道;所述第一凸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相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注胶通道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相对接而形成环绕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所述机芯部件的注胶通道,所述注胶通道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以利用所述注胶口向所述注胶通道注入密封胶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从而实现对所述机芯部件的塑封。

所述第二壳体中,沿着所述第二凹槽的设置方向还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凹槽设在所述第三凸起中。

所述注胶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的位置处;所述注胶口包括口部和连接通道;所述口部为喇叭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大端处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一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小端与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通出所述第一凸起而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相连通。

所述注胶口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的位置处;所述注胶口包括口部和连接通道;所述口部为喇叭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大端处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一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小端与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通入所述第一凹槽而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相连通。

所述引出脚中,在对应于经过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且是在引出脚的中部设有允许密封胶通过的通孔。

所述引出脚中,在对应于经过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且是在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设有允许密封胶从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通过的凹口。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应于经过第一凹槽的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的位置处,还分别设有凹陷部,以允许密封胶从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通过。

所述第一壳体中,在第一凹槽的两端与第二凸起的两端的相接处,还设有斜面凸部;所述斜面凸部的高位端与所述第二凸起相接,且高位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凸起的凸起顶面相平齐;所述斜面凸部的低位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相接,且低位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凹槽槽底相平齐;从而使得所述注胶通道在对应的位置处呈空间扭转平滑过渡。

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斜面凸部的外侧的靠近第一壳体的边缘处还设有防胶水泄漏凹槽,且防胶水泄漏凹槽在长度方向覆盖于所述斜面凸部;所述第二壳体中,在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防胶水泄漏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防胶水泄漏凸筋;通过第二壳体的防胶水泄漏凸筋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防胶水泄漏凹槽的配合,防止第一注胶通道与第二注胶通道对接处的胶水向外侧泄漏。

所述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的胶水流动的末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凸起的外侧一面设为斜面,以使得所述第二注胶通道在该位置处呈向外侧倾斜;所述第一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的向外侧倾斜部分相连通的引胶槽,以将所述注胶通道内注胶时产生的气泡由此引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在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分布有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一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深并经过各个引出脚的第一凹槽,在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由第一凸起与第一凹槽相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深的第一注胶通道;在第二壳体中,在对应于没有分布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第二壳体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凹槽,在第一壳体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由第二凸起与第二凹槽相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注胶通道;将第一凸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设置成相对接,使得第一注胶通道与第二注胶通道相对接而形成环绕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机芯部件的注胶通道,注胶通道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以利用所述注胶口向所述注胶通道注入密封胶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从而实现对所述机芯部件的塑封。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且产品容易造成塑封能力达不到要求、胶水易溢出而污染内部机芯的弊端,并具有生产效率高,塑封性能可靠性好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体形状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注胶通道的胶水填充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胶水在底座的第一凹槽中填充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盖板的第二凹槽中填充的分布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5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5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盖板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塑封体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座、盖板和引出脚相配合的示意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12中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底座及其底座所安装部件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f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注胶胶水的流动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1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含有动静触头的机芯部件1和多个片型结构的引出脚4;本实施例为一种速动开关,第一壳体2为底座,第二壳体3为盖板,其引出脚4共为四个,所述机芯部件1安装在所述底座2内;所述四个引出脚4分别插装在所述底座2的内部,并从底座2的两侧边缘伸出,四个引出脚4的内侧端分别与所述机芯部件1相连接;所述盖板3固定在底座2上并围成能够装入所述机芯部件1的腔体;所述底座2中,在对应于分布有引出脚4的区域(如图3所示的下半部分)的靠近底座2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深(指相对于第二凹槽而言)并经过四个引出脚4的第一凹槽21,所述盖板3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21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31,由于第一凹槽21是处于底座2的下半部分,因此,盖板3的第一凸起31也是处在盖板3的下半部分(如图4所示),以利用第一凸起31与第一凹槽21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深(指相对于第二注胶通道而言)的第一注胶通道51;所述盖板3中,在对应于没有分布引出脚的区域(如图4所示的上半部分)的靠近盖板3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浅(指相对于第一凹槽而言)的第二凹槽32,所述底座2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21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22,以利用第二凸起22与第二凹槽32的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浅(指相对于第一注胶通道而言)的第二注胶通道52;所述第一凸起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32的两端相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注胶通道51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52相对接而形成环绕盖板3和底座2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所述机芯部件1的注胶通道5(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注胶通道5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54,以利用所述注胶口54向所述注胶通道5注入密封胶60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53(如图11所示),从而实现对所述机芯部件1的塑封。

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3中,沿着所述第二凹槽32的设置方向还设有第三凸起33,所述第二凹槽32设在所述第三凸起33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所述注胶口54为两个,两个注胶口54分别设在所述盖板3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51的位置处;所述注胶口54包括口部341和连接通道342;所述口部341为喇叭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341的大端处在所述盖板3的外侧一面;所述口部341的喇叭形的小端与所述连接通道34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342的另一端通出所述第一凸起31而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51相连通。

当然,如图18所示,注胶口54也可以设在所述底座2中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51的位置处;同样的,所述注胶口包括口部和连接通道;所述口部为喇叭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大端处在所述底座的外侧一面;所述口部的喇叭形的小端与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通入所述第一凹槽而与所述第一注胶通道相连通。

当然,注胶口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

本实施例中,如图12、图13、图14所示,四个引出脚4分别处在底座2的两侧,其中两个引出脚41的安装处,在引出脚41中,在对应于经过所述第一凹槽21的位置处,且是在引出脚41的中部设有允许密封胶通过的通孔411,在对应于经过所述第一凹槽21的位置处,且是在引出脚41的宽度的两边设有允许密封胶从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通过的凹口412;而底座2和盖板3中,在对应于引出脚41的凹口412的位置,则分别设有凸部即底座2的凸部23,盖板3的凸部35;底座2的凸部23与引出脚41的凹口412,以及盖板3的凸部35与引出脚41的凹口412均具有间隙,形成通孔,以供密封胶流过。在另外两个引出脚42的安装处,所述引出脚42中,在对应于经过所述第一凹槽21的位置处,且是在引出脚的中部设有允许密封胶通过的通孔421;所述底座2和盖板3,对应于经过第一凹槽的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的位置处,还分别设有凹陷部即底座2的凹陷部24,盖板3的凹陷部36,以允许密封胶从引出脚的宽度的两边通过。在引出脚的中部设置通孔以及在引出脚4的宽度的两边设置允许密封胶通过的通道,一方面可以方便密封胶流过,另一方面,也便于实现将引出脚4与底座2、盖板3的交接处密封起来,从而实现产品的整体密封。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中,在第一凹槽21的两端与第二凸起22的两端的相接处,还设有斜面凸部25;所述斜面凸部25的高位端与所述第二凸22起相接,且高位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凸起22的凸起顶面相平齐;所述斜面凸部25的低位端与所述第一凹槽21相接,且低位端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凹槽21的凹槽槽底相平齐;从而使得所述注胶通道5在对应的位置处呈空间扭转平滑过渡。由于第一凹槽21为深槽,第二凹槽32为浅槽,这就使得第一注胶通道51较深,而第二注胶通道52较浅,使得整个注胶通道5呈现上下错落、蜿蜒曲折的形态,为避免注胶过程中密封胶未注满整个注胶通道5,就需要将注胶通道5设计成空间扭转平滑过渡的形状,使密封胶流动顺滑。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中,在对应于斜面凸部25的外侧的靠近底座2的边缘处还设有防胶水泄漏凹槽26,且防胶水泄漏凹槽26在长度方向覆盖于所述斜面凸部25;所述盖板3中,在与所述底座2的防胶水泄漏凹槽2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防胶水泄漏凸筋37;通过盖板3的防胶水泄漏凸筋37与所述底座2的防胶水泄漏凹槽26的配合,防止第一注胶通道51与第二注胶通道52对接处的胶水向外侧泄漏。由于密封胶从第一注胶通道51进入第二注胶通道52时需要爬升,在爬升的区域注射压力增大会导致胶水从侧面泄漏,因而在此位置设置一个防胶水泄漏结构成为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给密封胶在注射过程中在此处得到缓冲,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密封胶从侧面泄漏。

本实施例中,如图8、图15、图16所示,所述底座2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52的胶水流动的末端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凸起22的外侧一面设为斜面221,以使得所述第二注胶通道52在该位置处呈向外侧倾斜;所述底座2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注胶通道52的向外侧倾斜部分相连通的引胶槽27,以将所述注胶通道5内注胶时产生的气泡由此引出。如图17所示,注胶时,两个注胶口54的胶水都向两边移动,最后在上下部两个位置进行交汇,由于注胶通道5会有空气,因此,在胶水流动的末端的位置(即胶水交汇处)就会产生气泡。由于气泡1处的胶槽较深,气泡被胶水深度包裹,因而气泡1对产品的塑封性能没影响。但气泡2处的胶槽较浅,产生的气泡会导致产品泄漏,塑封能力达不到要求。因而在气泡2处设置一个注胶道排气结构,使得在气泡2处的注胶道往外侧倾斜,形成一个斜角,并在倾斜的一侧设有引胶槽,通过引胶槽将胶水和气泡排到引胶槽,从而使注胶道不产生气泡2,实现塑封可靠性。当然,引胶槽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

本发明的一种注胶塑封的机械开关,采用了在底座2中,在对应于分布有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底座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深并经过各个引出脚的第一凹槽21,在盖板3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凸起31,由第一凸起31与第一凹槽21相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深的第一注胶通道51;在盖板3中,在对应于没有分布引出脚的区域的靠近盖板的边缘处,设有沿着边缘方向且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凹槽32,在底座2中,在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凸起22,由第二凸起22与第二凹槽32相配合形成深度相对较浅的第二注胶通道52;将第一凸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设置成相对接,使得第一注胶通道51与第二注胶通道52相对接而形成环绕盖板3和底座2的整个边缘并包绕于机芯部件1的注胶通道5,注胶通道5设有通向外部的至少一个注胶口54,以利用所述注胶口54向所述注胶通道5注入密封胶而在注胶通道中形成固化后的塑封体53,从而实现对所述机芯部件1的塑封。本发明的这种结构,可以消除现有技术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且产品容易造成塑封能力达不到要求、胶水易溢出而污染内部机芯的弊端,并具有生产效率高,塑封性能可靠性好的特点。

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