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72783发布日期:2020-12-29 13:2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属于半导体芯片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扇出型封装产品,如图1所示,其包括具有有源表面的芯片单元本体100,所述芯片单元本体100的有源表面设置有芯片电极101,所述芯片单元本体100的有源表面和芯片电极101的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200,所述保护层200在芯片电极101上方开设保护层开口,所述保护层开口内设置金属凸块300,所述金属凸块300通过保护层开口与芯片电极101连接;所述芯片单元本体100的背面设置背面保护层600。目前芯片封装产品的正面的保护较弱,当芯片正面受力较大时容易发生芯片功能失效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封装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芯片正面受到保护的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其包括第一塑封体、塑封料ⅱ、再布线金属层、钝化层ⅱ和金属连接件ⅱ,

所述第一塑封体包括具有有源表面的芯片单元本体、原始对位标记和塑封料ⅰ,所述芯片单元本体的有源表面设置有芯片电极,所述芯片单元本体的有源表面和芯片电极的上表面设置有钝化层ⅰ和钝化层ⅰ开口,所述钝化层ⅰ开口内设置绝缘层ⅰ和绝缘层ⅰ开口ⅰ、绝缘层ⅰ开口ⅱ,所述绝缘层ⅰ开口ⅰ露出芯片电极的上表面,所述绝缘层ⅰ开口ⅰ内设置金属连接件ⅰ,所述金属连接件ⅰ通过绝缘层ⅰ开口ⅰ与芯片电极连接,所述绝缘层ⅰ开口ⅱ露出原始对位标记,所述原始对位标记处通过绝缘层ⅰ开口ⅱ设置对位标记保护块,所述塑封料ⅰ将金属连接件ⅰ、对位标记保护块进行塑封,其上表面与金属连接件ⅰ的上表面齐平;

所述塑封料ⅱ包覆第一塑封体的四周和背面,形成第二塑封体,其上表面与第一塑封体的上表面齐平;

所述再布线金属层参考对位标记保护块设置于第二塑封体上方,所述再布线金属层包括若干层金属层和绝缘填充层,上下相邻的金属层之间选择性连接,绝缘填充层设置于金属层之间,所述再布线金属层的最下起始层设置下层焊盘、最上终止层设置上层焊盘,所述下层焊盘和上层焊盘均露出绝缘填充层,其中所述下层焊盘与第一塑封体的金属连接件ⅰ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再布线金属层上方设置钝化层ⅱ和钝化层ⅱ开口,所述钝化层ⅱ开口露出再布线金属层的上层焊盘;

所述钝化层ⅱ上方设置金属连接件ⅱ,所述金属连接件ⅱ与再布线金属层的上层焊盘连接。

可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ⅰ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粘附阻挡层、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所述粘附阻挡层是一层或两层材料构成的复合层。

可选地,所述金属凸块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可选地,所述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为一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ⅱ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粘附层、金属种子层ⅱ、金属柱和焊锡球。

可选地,所述金属种子层ⅱ和金属柱为一体结构,所述金属柱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取一集成电路晶圆,其上表面设有芯片电极、原始对位标记和钝化层ⅰ,芯片电极在集成电路晶圆内实现电通讯并部分露出钝化层ⅰ开口,形成芯片电极的输入/输出端;原始对位标记也通过钝化层ⅰ开口露出;

步骤二,在钝化层ⅰ上通过光刻的方法设置绝缘层ⅰ和绝缘层ⅰ开口ⅰ、绝缘层ⅰ开口ⅱ和划片道,绝缘层ⅰ开口ⅰ露出芯片电极的输入/输出端,绝缘层ⅰ开口ⅱ露出原始对位标记,划片道呈横向和纵向垂直交织,将集成电路晶圆预划分为复数颗阵列排布的芯片单元本体;

步骤三,通过溅射的方法,在绝缘层ⅰ开口ⅰ内设置粘附阻挡层;再依次通过溅射、光刻、电镀、去胶及腐蚀的方法,在粘附阻挡层上依次设置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通过点胶工艺或印刷工艺,在晶圆正面的原始对位标记处通过绝缘层ⅰ开口ⅱ设置对位标记保护块;

步骤四,于绝缘层ⅰ上方,用塑封料ⅰ将对位标记保护块、粘附阻挡层、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进行第一次塑封,形成第一塑封体;

步骤五,通过研磨的方式去除晶圆表面多余的塑封料ⅰ,露出金属凸块的上表面,形成金属柱的输入/输出端;

步骤六,将晶圆背面减薄并切成复数颗正面受保护的芯片单体;

步骤七,通过键合方法,将芯片单体ⅰ按照一定的顺序倒置排放在贴有临时键合膜的载片上;

步骤八,在载片上使用塑封料ⅱ将芯片单体ⅰ进行第二次塑封,形成第二塑封体;

步骤九,通过解键合方法去除载片及临时键合膜,露出芯片单体的金属柱的输入/输出端,完成重构晶圆;

步骤十,通过金属再布线工艺,参考对位标记保护块,在重构晶圆表面设置再布线金属层,再布线金属层包括若干层金属层和绝缘填充层,上下相邻的金属层之间选择性连接,绝缘填充层设置于金属层,起绝缘保护作用,再布线金属层的最下起始层设置下层焊盘、最上终止层设置上层焊盘,下层焊盘和上层焊盘均露出绝缘层,其中下层焊盘与第一塑封体的金属连接件ⅰ的上表面连接;

步骤十一,通过光刻的方法,在再布线金属层上方设置钝化层ⅱ和钝化层ⅱ开口,钝化层ⅱ开口露出再布线金属层的上层焊盘;

步骤十二,再次通过溅射的方法,在钝化层ⅱ开口内设置粘附层;再依次通过溅射、光刻、电镀、去胶及腐蚀的方法,在粘附层上依次设置金属连接件ⅱ,金属连接件ⅱ由下而上依次包括金属种子层ⅱ、金属柱和焊锡球;

步骤十三,通过划片的方法,将上述塑封体切割成复数颗芯片封装单体。

进一步地,步骤三中,所述金属凸块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形成。

进一步地,步骤七中,所述键合方法为将临时键合膜涂敷或压合在载片表面,然后与芯片单体ⅰ的正面在压力、温度、真空的作用下粘合到一起。

进一步地,步骤十二中,所述金属柱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形成。

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先将来料晶圆正面完成金属凸块后进行第一次塑封,形成第一塑封体,并露出金属凸块上表面形成电气连接面;完成正面塑封后进行芯片的四周和背面的塑封,形成第二塑封体,完成切割后的晶圆重构;通过两次塑封,在芯片表面形成了缓冲作用,能够有效地保护芯片正面,提升了芯片正面的机械强度和刚性,降低了因焊锡球受力对芯片表面的损伤,克服了芯片碎片的封装成品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2、由于芯片正面及背面均设置塑封料(emc),两者应力相互抵消,有利于改善产品的翘曲问题,有利于后续金属再布线工艺、植球工艺等的进行,降低了工艺难度;

3、本发明通过设置粘附阻挡层,有效地阻止了cu等金属原子的扩散,有效地避免了金属原子扩散造成的芯片功能失效;

4、所本发明有工艺均在共面性较好的来料晶圆100上完成,提高了金属裸露的均一性,有利于提升良率;

5、本发明的工艺过程中通过设置对位标记保护块150,避免了塑封料对原有对位标记120的遮挡,提升了金属再布线工艺中光刻工艺的对位精度,解决了晶圆重构带来的光刻偏移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芯片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a至3m为本发明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

芯片单元本体10

原始对位标记120

对位标记保护块150

芯片电极113

钝化层ⅰ210

钝化层ⅰ开口213

绝缘层ⅰ310

绝缘层ⅰ开口ⅰ311

粘附阻挡层410

金属凸块430

塑封料ⅰ510

塑封料ⅱ610

再布线金属层710

下层焊盘713

上层焊盘715

钝化层ⅱ810

钝化层ⅱ开口813

金属连接件ⅱ900

粘附层910

金属柱920

焊锡球950;

晶圆100

载片l1

临时键合膜l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其包括第一塑封体、塑封料ⅱ610、再布线金属层710、钝化层ⅱ810和金属连接件ⅱ900。

所述第一塑封体包括具有有源表面的芯片单元本体10、原始对位标记120和塑封料ⅰ510,芯片单元本体10的厚度通常为25~150微米。所述芯片单元本体10的有源表面设置有芯片电极113,所述芯片单元本体10的有源表面和芯片电极113的上表面设置有钝化层ⅰ210和钝化层ⅰ开口213,所述钝化层ⅰ开口213内设置绝缘层ⅰ310和绝缘层ⅰ开口ⅰ311、绝缘层ⅰ开口ⅱ312,所述绝缘层ⅰ开口ⅰ311露出芯片电极113的上表面,所述绝缘层ⅰ开口ⅰ311内设置金属连接件ⅰ,所述金属连接件ⅰ通过绝缘层ⅰ开口ⅰ311与芯片电极113连接。所述金属连接件ⅰ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粘附阻挡层410、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430。金属种子层ⅰ的材质为cu、ni等,金属种子层ⅰ的厚度为0.01~1微米。金属凸块430的金属材质包括但不限于ti、cu、ni、sn、au元素,其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或椭圆形。优选地,所述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430为一体结构。粘附阻挡层410的材质为cr、ti、tiw、v、niv等,可以是一层或两层材料构成的复合层,粘附阻挡层410的厚度为0.1~3微米。粘附阻挡层410除了起到与芯片电极113结合作用外,还起到阻挡金属种子层ⅰ及金属凸块430的金属原子或其他金属粒子扩散到芯片单元本体10中的作用。

原始对位标记120与芯片电极113的位置不固定,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原始对位标记120设置于芯片电极113设置相对稀疏的地方。一般地,一个芯片单元本体10设置一个原始对位标记120。

所述绝缘层ⅰ开口ⅱ312露出原始对位标记120,原始对位标记120处通过绝缘层ⅰ开口ⅱ312设置对位标记保护块150,对位标记保护块150的材质可以是透明的树脂,其形状不限。

所述塑封料ⅰ510将金属连接件ⅰ、对位标记保护块150进行塑封,其上表面与金属连接件ⅰ的上表面齐平;塑封料ⅰ510的材料为热固性高分子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胶、氨基、不饱和树脂;为了提高散热能力,塑封料ⅰ510可以为含有金属、陶瓷、氧化硅、石墨烯等粉末或纤维的复合材料。

所述塑封料ⅱ610包覆第一塑封体的四周和背面,形成第二塑封体,其上表面与第一塑封体的上表面齐平;塑封料ⅱ610的材料为热固性高分子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胶、氨基、不饱和树脂;为了提高散热能力,塑封料ⅱ610可以为含有金属、陶瓷、氧化硅、石墨烯等粉末或纤维的复合材料。

所述再布线金属层710参考对位标记保护块150设置于第二塑封体上方,所述再布线金属层710包括若干层金属层和绝缘填充层,上下相邻的金属层之间选择性连接,绝缘填充层设置于金属层之间,所述再布线金属层710的最下起始层设置下层焊盘713、最上终止层设置上层焊盘715,所述下层焊盘713和上层焊盘715均露出绝缘填充层,其中所述下层焊盘713与第一塑封体的金属连接件ⅰ的上表面连接;

所述再布线金属层710上方设置钝化层ⅱ810和钝化层ⅱ开口813,所述钝化层ⅱ开口813露出再布线金属层710的上层焊盘715;

所述钝化层ⅱ810上方设置金属连接件ⅱ900,所述金属连接件ⅱ900与再布线金属层710的上层焊盘715连接。所述金属连接件ⅱ900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粘附层910、金属种子层ⅱ、金属柱920和焊锡球950。金属种子层ⅱ的材质为cu、ni等,金属种子层ⅱ的厚度为0.01~1微米。通常的,金属种子层ⅱ和金属柱920为一体结构,金属柱920的高度通常为2~100微米。金属柱920的金属材质材料通常为cu、cuni、cuniau、niau等,其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或椭圆形。粘附层910的材质为cr、ti、tiw、v、niv等,可以是一层或两层材料构成的复合层,粘附层910的厚度为0.01~2微米。粘附层910可以起到与再布线金属层710的上层焊盘715结合作用。

本发明一种芯片的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图3a所示,取一集成电路晶圆100,其上表面设有芯片电极113、原始对位标记120和钝化层ⅰ210、钝化层ⅰ开口213,芯片电极113在集成电路晶圆100内实现电通讯并部分露出钝化层ⅰ开口213,形成芯片电极113的输入/输出端;原始对位标记120也通过钝化层ⅰ开口213露出。

步骤二,如图3b所示,在钝化层ⅰ210上通过光刻的方法设置绝缘层ⅰ310和绝缘层ⅰ开口ⅰ311、绝缘层ⅰ开口ⅱ312、划片道313,绝缘层ⅰ开口ⅰ311露出芯片电极113的输入/输出端,绝缘层ⅰ开口ⅱ312露出原始对位标记120。划片道313呈横向和纵向垂直交织,将集成电路晶圆100预划分为复数颗阵列排布的芯片单元本体10。

步骤三,如图3c所示,通过溅射的方法,在绝缘层ⅰ开口ⅰ311内设置粘附阻挡层410;粘附阻挡层410的材质为cr、ti、tiw、v、niv等,可以是一层或两层材料构成的复合层,粘附阻挡层410的厚度为0.1~3微米。

再依次通过溅射、光刻、电镀、去胶及腐蚀的方法,在粘附阻挡层410上依次设置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430,金属凸块430的金属材质包括但不限于ti、cu、ni、sn、au元素,金属凸块430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形成,其横截面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或椭圆形。金属种子层ⅰ的材质为cu、ni等,金属种子层ⅰ的厚度为0.01~1微米。通常的,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430为一体结构;粘附阻挡层410除了起到与芯片电极113结合作用外,还起到阻挡金属种子层ⅰ及金属凸块430的金属原子或其他金属粒子扩散到晶圆100中的作用。

通过点胶工艺或印刷工艺,在晶圆100正面的原始对位标记120处通过绝缘层ⅰ开口ⅱ312设置对位标记保护块150,对位标记保护块150的材质可以是透明的树脂,其形状不限,但在视觉上可以清晰分辨。

对位标记保护块150的设置可以在粘附阻挡层410、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430成形之前设置,也可以在粘附阻挡层410、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430成形之后设置。

步骤四,如图3d所示,于绝缘层ⅰ310上方,用塑封料ⅰ510将对位标记保护块150、粘附阻挡层410、金属种子层ⅰ和金属凸块430进行第一次塑封,形成第一塑封体,第一塑封体实现晶圆100的正面保护;塑封料ⅰ510的材料为热固性高分子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胶、氨基、不饱和树脂;为了提高散热能力,塑封料ⅰ510可以为含有金属、陶瓷、氧化硅、石墨烯等粉末或纤维的复合材料;

步骤五,如图3e所示,通过研磨的方式去除晶圆100表面多余的塑封料ⅰ510,露出金属凸块430的上表面,形成金属柱的输入/输出端431,同时露出对位标记保护块150。

步骤六,如图3f所示,将晶圆100背面减薄并切成复数颗正面受保护的芯片单体ⅰ,其减薄后形成的芯片单元本体10的厚度通常为25~150微米;减薄方法可以是机械减薄,也可以是化学机械减薄。

步骤七,如图3g所示,将芯片单体ⅰ按照一定的顺序倒置排放在贴有临时键合膜l2的载片l1上,优选的,临时键合膜l2的材料为热塑性的液态材料,或者为对uv光敏感的薄膜材料。键合方法通常为将临时键合膜l2涂敷或压合在载片l1表面,然后与芯片单体ⅰ的正面在压力、温度、真空的作用下粘合到一起。

步骤八,如图3h所示,在载片l1上使用塑封料ⅱ610将芯片单体ⅰ进行第二次塑封,形成第二塑封体;塑封料ⅱ610的材料为热固性高分子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硅胶、氨基、不饱和树脂;为了提高散热能力,塑封料ⅱ610可以为含有金属、陶瓷、氧化硅、石墨烯等粉末或纤维的复合材料。

步骤九,如图3i所示,通过解键合方法去除载片l1及临时键合膜l2,露出芯片单体ⅰ的金属柱的输入/输出端431,完成重构晶圆,该重构晶圆的工艺,克服了现有技术完成的芯片封装结构翘曲大及厚度波动大问题,这样降低了工艺难度,有利于提升产品良率;解键合方法可以是热解键合、化学解键合、激光解键合或者uv解键合等。

步骤十,如图3j所示,通过金属再布线工艺,参考对位标记保护块150,在重构晶圆表面设置再布线金属层710,再布线金属层710包括若干层金属层和绝缘填充层,上下相邻的金属层之间选择性连接,绝缘填充层设置于金属层,起绝缘保护作用,再布线金属层710的最下起始层设置下层焊盘713、最上终止层设置上层焊盘715,下层焊盘713和上层焊盘715均露出绝缘层,其中下层焊盘713与第一塑封体的金属连接件ⅰ的上表面连接;由于设置了明显的对位标记保护块150进行精准对位,降低了再布线金属层710时的对位工艺难度,提高了对位精度。

步骤十一,如图3k所示,通过光刻的方法,在再布线金属层710上方设置钝化层ⅱ810和钝化层ⅱ开口813,钝化层ⅱ开口813露出再布线金属层710的上层焊盘715。

步骤十二,如图3l所示,再次通过溅射的方法,在钝化层ⅱ开口813内设置粘附层910;粘附层910的材质为cr、ti、tiw、v、niv等,可以是一层或两层材料构成的复合层,粘附层910的厚度为0.01~2微米。

再依次通过溅射、光刻、电镀、去胶及腐蚀的方法,在粘附层910上依次设置金属连接件ⅱ900,金属连接件ⅱ900由下而上依次包括金属种子层ⅱ、金属柱920和焊锡球950,金属柱920的金属材质材料通常为cu、cuni、cuniau、niau等,金属柱920的形成也可以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形成。金属柱920的横截面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金属种子层ⅱ的材质为cu、ni等,金属种子层ⅱ的厚度为0.01~1微米。通常的,金属种子层ⅱ和金属柱920为一体结构,金属柱920的高度通常为2~100微米。粘附层910可以起到与再布线金属层710的上层焊盘715结合作用。

步骤十三,如图3m所示,通过划片的方法,将上述塑封体切割成复数颗芯片封装单体。划片可以用含有金刚石或者陶瓷颗粒的刀片,也可以选用激光进行切割。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