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结构、电池、电子设备及电芯结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65643发布日期:2021-04-06 12:1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电芯结构、电池、电子设备及电芯结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电芯结构、电池、电子设备及电芯结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纽扣电池作为电子产品的电力储备被广泛应用,现有的纽扣电池形状大多为圆柱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及穿戴设备层出不穷,这也对传统的锂电池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机,而且目前仅形状为圆柱形的电池结构无法满足当前电子产品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结构、电池、电子设备及电芯结构制备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结构。所述电芯结构包括:

电芯本体,所述电芯本体包括外侧壁和与所述外侧壁相邻设置且连接的表面,

所述外侧壁形成至少一个平面侧壁,所述平面侧壁所在平面与所述表面垂直;

所述电芯本体上形成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设置在所述平面侧壁上以与外壳连接,所述第二极耳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上以与外壳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设置在所述平面侧壁上,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分别与所述外壳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均设置在所述平面侧壁上,所述第一极耳沿第一方向延伸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极耳向第二方向弯折延伸与所述外壳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平面侧壁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外侧壁形成一个所述平面侧壁和与所述平面侧壁连接的一个弧形面。

可选地,所述外侧壁形成两个所述平面侧壁,两个所述平面侧壁包括第一平面侧壁和第二平面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侧壁和第二平面侧壁相邻且连接,所述外侧壁包括一个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面侧壁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平面侧壁和所述第二平面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外侧壁包括两个弧形面,两个所述弧形面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侧壁连接,两个所述弧形面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平面侧壁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电芯结构的方法,包括把制作的电芯本体在预设压强和预设时间内进行压扁处理,以使电芯本体的外侧壁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平面侧壁。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芯结构,外壳和盖板,所述外壳和所述盖板围成容纳空间;

所述外壳形成至少一个平面侧部,所述平面侧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盖板所在平面垂直,所述平面侧部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

所述电芯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芯结构的平面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平面侧部相适配,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平面侧部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外壳或者盖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平面侧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第一极耳露出;

所述平面侧部包括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且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导电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平面侧部上设置有绝缘密封部,所述绝缘密封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绝缘密封部位于所述平面侧部与导电部之间,所述导电部通过所述绝缘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处。

可选地,所述导电部包括导电板和设置在导电板上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上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所在平面与所述平面侧部所在平面形成有夹角。

可选地,所述导电部靠近第一通孔一侧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第三方面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

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电芯结构,电芯结构的外侧壁形成至少一个平面侧壁,所述电芯本体形成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设置在所述平面侧壁上以外壳连接,本公开提供的电芯结构应用到电池,电池形成与平面侧壁相适配的平面侧部,本公开的电芯结构能够满足用户多种需求,且能够应用到不同场合,扩大了电芯结构的适用范围。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公开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2所示为本公开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3所示为本公开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三。

图4所示为图3电芯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公开的电芯结构的示意图四。

图6-图8所示为本公开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图10所示为本公开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图12所示为本公开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所示为导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结构。参照图1-图5所示,所述电芯结构包括:

电芯本体1,所述电芯本体1包括外侧壁10和与所述外侧壁10相邻设置且连接的表面;例如所述表面包括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相对设置。

所述外侧壁10形成至少一个平面侧壁101,所述平面侧壁101所在平面与所述表面垂直;例如外侧壁10上形成的平面侧壁101分别与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垂直。

所述电芯本体1上形成有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所述第一极耳13设置在所述平面侧壁101上以与外壳连接,所述第二极耳14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1上以与外壳连接。

本公开电芯结构采用卷绕方式或者叠片方式形成,以使电芯本体1上形成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电芯结构应用到电池上,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分别通过激光焊或者电阻焊与电池的外壳连接,以将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通过外壳引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3设置在平面侧壁上可以理解为:通过卷绕方式或者叠片方式形成所述电芯结构时,根据卷绕方式的限定,第一极耳13直接形成在平面侧壁101上,以使第一极耳13设置在所述平面侧壁101上;或者根据卷绕方式的限定,第一极耳13并没有直接形成在平面侧壁101上,而是形成在电芯结构中除了平面侧壁以外的其他面上,可以通过对第一极耳13进行弯折以使部分第一极耳13设置于平面侧壁101上。

当电芯结构应用到电池上,电池包括外壳,外壳上形成平面侧部,其中外壳上形成的平面侧部与电芯结构的平面侧壁相适配,第一极耳13设置在平面侧壁101上可以直接与平面侧部连接,所述平面侧部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第二极耳14可以设置在外侧壁10上或者设置在第一表面或者设置在第二表面上,其中第二极耳14与电池的外壳连接。可选地,电池的外壳可以为钢壳。

现有技术中电池的形状为圆柱形,其中圆柱形电池的侧壁均为曲面,圆柱形电池在与电子设备连接时,电池的侧壁与电子设备的接触面积较小,电池与电子设备固定不牢固,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本例子电芯本体1的外侧壁10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平面侧壁101,电芯本体应用到电池上,为了使得电芯本体的结构与电池的结构相适配,合理利用电池的内部空间,电池的外壳形成有与平面侧壁相适配的平面侧部,通过平面侧部与电子设备实现机械连接,增大了电池与电子设备的连接面积,提高了电池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牢固性,例如可以通过磁吸或者粘接等方式将电池固定在电子设备上;另一方面本例子通过平面侧部与电子设备实现电连接连接,由于第一极耳设置在平面侧壁上与电池的外壳连接,更加方便的实现电池与电子设备电连接,使得本公开电芯结构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的需求。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耳机等。

再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圆柱卷芯的极片容易断裂,本公开第一极耳设置在平面侧壁上,进而与电池的平面侧部连接,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平面结构的侧壁具有抗张强度,能够有效地抑制电芯的极耳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延伸,降低了电芯的极耳断裂风险,提高了电芯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13和所述第二极耳14设置在所述平面侧壁101上,所述第一极耳13和所述第二极耳14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分别与所述外壳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极耳13和所述第二极耳14形成在所述平面侧壁101上,所述第一极耳13沿第一方向延伸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第二极耳14向第二方向弯折延伸与所述外壳连接,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平面侧壁101所在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例子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均设置在平面侧壁101,第一极耳13沿第一方向延伸,以使第一极耳13中较大表面的所在平面与平面侧壁101所在平面平行,电芯本体应用到电池上,电池外壳形成的平面侧部与平面侧壁101相适配,以使第一极耳13远离平面侧壁101的一侧通过激光焊或者电阻焊与电池外壳的平面侧部连接;

同理,第二极耳14沿第一方向延伸,以使第二极耳14较大表面的所在平面与平面侧壁101所在平面平行,进而便于与电池外壳的平面侧部连接。

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可以设置在同一平面侧壁上,或者两者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侧壁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3沿第一方向延伸,以使第一极耳13中较大表面的所在平面与平面侧壁101所在平面平行,电芯本体应用到电池上,电池外壳形成的平面侧部与平面侧壁101相适配,以使第一极耳13远离平面侧壁101的一侧通过激光焊或者电阻焊与电池外壳的平面侧部连接;

所述第二极耳14设置在平面侧壁101上,第二极耳14沿第二方向延伸,以使第二极耳14中较大表面的所在平面与第一表面11或者第二表面平行设置,电芯本体应用到电池上,第二极耳14与电池外壳中的盖板连接。

本例子电芯本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可选地,参照图1-图2所示,所述外侧壁10形成一个所述平面侧壁101和与所述平面侧壁101连接的一个弧形面102。

例如本例子电芯结构为d型结构,相对于圆柱形电芯,d型电芯本体中的平面侧壁101上可以设置第一极耳13活着在平面侧壁101上设置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其中第一极耳13可以为正极耳或者负极耳,在第一极耳13为正极耳的情况下,第二极耳14为负极耳。

为了适用于d型电芯本体的结构,d型电芯本体应用到电池上,电池的外壳同样的也为d型结构,其中外壳形成一个平面侧部,和与平面侧部连接的弧形部,其中平面侧部作为引出部,第一极耳13或第二极耳14与平面侧部连接,电池外壳的平面侧部用于将第一极耳13或第二极耳14引出。

可选的实施例中,平面侧壁101与弧形面102的连接处形成有弧形倒角;

本例子电芯结构应用到电池领域,平面侧壁101和弧形倒角可以作为导向部,在平面侧壁101和弧形倒角的导向作用下,更加顺利地将电芯结构装配到电池的外壳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13和所述第二极耳14均设置在所述平面侧壁101上;或者所述第一极耳13设置在所述平面侧壁101上,所述第二极耳14设置在所述弧形面102上。

参照图2所示,本例子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均设置在平面侧壁101上,优选地,本例子电芯结构采用叠片方式形成,根据电芯结构裁剪电芯的极片,将电芯结构的极片裁剪为d型结构,电芯结构应用到电池上,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从电池外壳的同侧引出。

将本例子电芯结构装配成电池进行使用,电子设备上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一极耳13连接,第二触点与第二极耳14连接;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为了与电池实现连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位于电子设备的不同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例子降低了误触电子设备的触点风险,提高了电子设备和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参照图1所示,第一极耳13设置平面侧壁101,用于与电池外壳的平面侧部连接,第二极耳14设置在弧形面102上,用于与电池外壳的弧形部连接,其中平面侧部作为第一极耳13的引出部,电池外壳的弧形部作为第二极耳14的引出部。

本例子电芯结构的形状为d型结构,以满足用户不同场合的需求,方便电芯结构与电子设备实现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3-图5所示,所述外侧壁10形成两个所述平面侧壁101,两个所述平面侧壁包括第一平面侧壁101a和第二平面侧壁101b;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侧壁101a和第二平面侧壁101b相邻且连接,所述外侧壁10包括一个弧形面102,所述弧形面102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侧壁101a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面侧壁101b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平面侧壁101a和所述第二平面侧壁101b相对设置,所述外侧壁10包括两个弧形面,两个所述弧形面10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侧壁101a连接,两个所述弧形面10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平面侧壁101b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第一平面侧壁101a和第二平面侧壁101b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弧形倒角,第一平面侧壁101a与弧形面10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弧形倒角,第二平面侧壁101b与弧形面10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弧形倒角,本例子电芯结构装配成电池的过程中,第一平面侧壁101a、第二平面侧壁101b、和第一弧形倒角、第二弧形倒角、第三弧形倒角均可作为导向部,在导向部的导向作用下,能够更加顺利地将电芯结构装配到电池的外壳中。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电芯结构包括两个弧形面102和与两个弧形面102连接的两个平面侧壁101,其中两个弧形面102对称设置,两个平面侧壁101对称设置,本例子电芯结构的横截面呈跑道结构。

其中两个弧形面102包括第一弧形面102a和第二弧形面102b,第一弧形面102a的一端与第一平面侧壁101a的一端连接,第一弧形面102a的另一端与第二平面侧壁101b的一端连接,第二弧形面102b的一端与第一平面侧壁101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弧形面102b的另一端与第二平面侧壁101b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弧形面102a与第一平面侧壁101a、第二平面侧壁101b的连接处形成有弧形倒角,第二弧形面102a与第二平面侧壁101a、第二平面侧壁101b的连接处形成有弧形倒角。本例子第一平面侧壁101a、第二平面侧壁101a、和形成的弧形倒角均为导向部,在所述导向部的导向作用下,便于电芯结构更加方便的装配到电池的外壳中。

本例子电芯结构的形状更加多样化,以满足用户不同场合的需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13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侧壁101a上,所述第二极耳14设置在所述第二平面侧壁101b上;或者所述第一极耳13和所述第二极耳1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平面侧壁101a或者所述第二平面侧壁101b上。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所示,电芯本体应用到电池上,为了适用于电芯本体1的形状和结构,电池外壳的结构与电芯本体1的结构相适配,本例子第一极耳13设置在第一平面侧壁101a,用于与电池外壳的第一平面侧部连接,第二极耳14设置在第二平面侧壁101b,用于与电池外壳的第二平面侧部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均设置在第一平面侧壁101a,电芯本体应用到电池上,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从电池外壳的同侧引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本例子第一极耳13设置在第一平面侧壁101a上,用于与电池外壳的第一平面侧部连接,第二极耳14设置在第二平面侧壁101b上,用于与电池外壳的第二平面侧部连接,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可以从电池外壳的不同侧引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均设置在第一平面侧壁101a上,电芯本体应用到电池上,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从电池外壳的同侧引出。

本例子电芯结构装配成电池,电池具有与第一平面侧壁和第二平面侧壁相适配的第一平面侧部和第二平面侧部,第一极耳13、第二极耳14分别与第一平面侧部或第二平面侧部连接,第一平面侧部和/或第二平面侧部与电子设备连接,提高了电池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所述的电芯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把制作的电芯本体在预设压强和预设时间内进行压扁处理,以使电芯本体的外侧壁10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平面侧壁101。

例如将圆柱形电芯压扁,使得电芯外侧壁包括压扁状的平面侧壁和与平面侧壁连接的弧形面,电芯本体与电池外壳配时,电芯本体的弧形面与外壳的弧形面吻合,电芯本体的平面侧壁与外壳的平面侧壁区域贴合。

本例子提高了电池内腔的利用率和电池容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极片应力造成的极耳断裂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参照图6-图12所示,所述电池包括上述所述的电芯结构,外壳3和盖板2,所述外壳3和所述盖板2围成容纳空间;

例如外壳3为具有开口的腔体结构,盖板2盖设在开口上,且与外壳3焊接。外壳3的材质和盖板2的材质均采用金属材质。

所述外壳3形成至少一个平面侧部31,所述平面侧部31所在平面与所述盖板2所在平面垂直,所述平面侧部31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

所述电芯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电芯结构的平面侧壁101与所述外壳3的平面侧部31相适配,所述第一极耳13与所述平面侧部31连接,所述第二极耳14与所述外壳3或者盖板2连接。

现有技术中传统电池的形状为圆柱形,其中圆柱形电池的侧壁均为曲面,圆柱形的电池在与电子设备连接时,电池的侧壁与电子设备的接触面积较小,电池与电子设备固定不牢固,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本公开中第一极耳13与平面侧部31连接,通过平面侧部31将第一极耳13引出,第二极耳14与外壳3或者盖板2连接,通过外壳3或者盖板2将第二极耳14引出。例如外壳3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设置有平面侧部31,第二区域未设置有平面侧部31,第二极耳14可以与外壳3的第一区域通过电阻焊或者激光焊等方式连接,或者与外壳3的第二区域通过电阻焊或者激光焊等方式连接,或者第二极耳14可以与盖板2通过电阻焊或者激光焊等方式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电池的侧壁上形成至少一个平面侧部31,第一极耳13与平面侧部31连接,以将第一极耳13引出。

本例子第一极耳13与平面侧部31连接,平面侧部31用于与电子设备实现机械连接和电连接,本例子通过平面侧部31与电子设备实现机械连接,增大了电池与电子设备的连接面积,提高了电池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牢固性,例如可以通过磁吸或者粘接等方式将电池固定在电子设备上;本例子通过平面侧部31与电子设备实现电连接,将第一极耳13通过平面侧部31引出,更加方便的实现电池与电子设备的连接,使得本公开电池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满足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的需求。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耳机等。

可选地,所述外壳3具有一个所述平面侧部31和与所述平面侧部31连接的一个弧形部32。

参照图1-图2所示,电芯结构的形状为d型结构,为了与d型结构电芯本体的形状相适配,电池外壳3为d型结构;电芯结构设置在外壳3和盖板2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相对于圆形的电池,本例子d型电池中的平面侧部31与第一极耳13连接,平面侧部31为平面引出部,以引出电极。

可选的实施例,平面侧部31与弧形部32的连接处形成有弧形倒角。

本例子电池装配到电子设备,平面侧部31和弧形倒角可以作为导向部,在平面侧部31和弧形倒角的导向作用下,更加顺利地将电池装配到电子设备中。

在一个可选地实施例,所述第一极耳13和所述第二极耳14均与所述平面侧部31连接,或者第一极耳13与所述平面侧部31连接,第二极耳14与所述弧形部32连接。

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电子设备上设置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与第一极耳13连接,第二触点与第二极耳14连接,本例子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位于同侧且均通过平面侧部31引出,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位于电子设备的同侧,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为了与电池实现连接,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位于电子设备的不同侧,本例子降低了误触电子设备的触点风险,提高了电子设备和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参照图1所示,第一极耳13通过平面侧部31引出,第二极耳14通过弧形部32引出,其中平面侧部31作为第一极耳13的引出部,弧形部32作为第二极耳14的引出部。

可选地,所述外壳3具有两个所述平面侧部31,两个所述平面侧部31包括第一平面侧部31a和第二平面侧部31b;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侧部31a和所述第二平面侧部31b相邻且连接,所述外壳3包括一个弧形部32,所述弧形部32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侧部31a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面侧部31b连接;

或者所述第一平面侧部31a和所述第二平面侧部31b相对设置,所述外壳3包括两个弧形部32,两个所述弧形部3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侧部31a连接,两个所述弧形部3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平面侧部31b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中,参照图9-图10所示,第一平面侧部31a和第二平面侧部31b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弧形倒角,第一平面侧部31a与弧形部3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弧形倒角,第二平面侧部31b与弧形部3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弧形倒角,本例子电池装配到电子设备,第一平面侧部31a、第二平面侧部31b、和第一弧形倒角、第二弧形倒角、第三弧形倒角均可以作为导向部,在导向部的导向作用下,能够更加顺利地将电池装配到电子设备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13与所述第一平面侧部31a连接,所述第二极耳14与所述第二平面侧部31b连接。

参照图9-图10所示,第一极耳13通过第一平面侧部31a引出,第二极耳14通过第二平面侧部31b引出,本例子可以通过第一平面侧部31a和/或第二平面侧部31b与电子设备连接,提高了电池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可靠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中,参照图6-图8所示,所述第一平面侧部31a和所述第二平面侧部31b相对设置,两个所述弧形部3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侧部31a连接,两个所述弧形部3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平面侧部31b连接,本例子电池的横截面呈跑道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13与所述第一平面侧部31a连接,所述第二极耳14与所述第二平面侧部31b连接。

参照图7-图8所示,本例子电池的外壳包括两个弧形部32和与两个所述弧形部32连接的两个平面侧部31,其中两个弧形部32对称设置,两个平面侧部31对称设置。

两个弧形部32包括第一弧形部32a和第二弧形部32b,第一弧形部32a的一端与第一平面侧部31a的一端连接,第一弧形部32a的另一端与第二平面侧部31b的一端连接,第二弧形部32b的一端与第一平面侧部31a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弧形部32b的另一端与第二平面侧部31b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第一弧形部32a与第一平面侧部31a、第二平面侧部31b的连接处形成有弧形倒角,第二弧形部32a与第二平面侧部31a、第二平面侧部31b的连接处形成有弧形倒角。本例子第一平面侧部31a、第二平面侧部31a、和形成的弧形倒角均为导向部,在所述导向部的导向作用下,便于电池与电子设备的装配。

参照图6-图8所示,本例子第一极耳13通过第一平面侧部31a引出,第二极耳14通过第二平面侧部31b引出,第一极耳13和第二极耳14可以从不同的平面侧部31对称引出。本例子可以通过第一平面侧部31a和/或第二平面侧部31b与电子设备连接,提高了电池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参照图7-图8,图10所示,所述平面侧部3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极耳13与所述第一通孔311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通孔311将所述第一极耳13露出;

所述平面侧部31包括导电部312,所述导电部312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311处且覆盖所述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极耳13与所述导电部312连接。

例如电池的外壳3包括一个平面侧部31,其中所述平面侧部31上开设第一通孔311,第一通孔311与电芯结构的第一极耳13设置的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一通孔311将第一极耳13露出,电芯结构的第二极耳14可以与外壳3的其他侧壁连接,或者第二极耳14可以与盖板2连接;将平面侧部31的导电部312覆盖在第一通孔311处,其中电芯结构的第一极耳13与导电部312的内表面连接,其中导电部312为电池正极或者负极中的一极,例如导电部312为电池正极,外壳的其他侧壁或者盖板可以作为电池的负极,方便引出电流。

电池的外壳3包括两个所述平面侧部31,例如包括第一平面侧部31a和第二平面侧部31b,第一平面侧部31a和第二平面侧部31b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一通孔,在第一平面侧部31a开设的第一通孔311与第一极耳13设置的位置相对应,在第二平面侧部31b开设的第一通孔与第二极耳14设置的位置相对应;将第一平面侧部31a的导电部312覆盖在第一通孔处,其中电芯结构的第一极耳13与导电部的内表面连接,第二平面侧部31b的导电部312覆盖在第一通孔处,其中电芯结构的第二极耳14与导电部的内表面连接。其中当第一平面侧部31a的导电部可以作为电池的正极的情况下,第二平面侧部31b的导电部可以作为电极的负极,方便引出电流。

为便于理解,电芯结构的第一极耳13作为电芯结构的正极极耳,电芯结构的正极极耳与导电部的内表面连接,导电部一端设为正极引出端;其中电芯结构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防止电芯结构中的极耳与极片短路,起到绝缘的作用。绝缘层的材料可为塑料(pp、pek、peek、ptfe等)、陶瓷等。

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图12所示,还可以在盖板2上开设所述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极耳13与所述第一通孔311相对应,且所述第一通孔311将所述第一极耳13露出;所述平面侧部31包括导电部312,所述导电部312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311处且覆盖所述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极耳13与所述导电部312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3-图7所示,所述平面侧部31上设置有绝缘密封部313,所述绝缘密封部313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11对应的第二通孔3131,所述绝缘密封部313位于所述平面侧部31与导电部312之间,所述导电部312通过所述绝缘密封部313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311处。

例如,绝缘密封部313上设置的第二通孔3131与第一通孔311相对设置且连通;绝缘密封部313设置在平面侧部31和导电部312之间,导电部312通过绝缘密封部313设置在第一通孔311处,其中绝缘密封部313起到绝缘和连接连接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电部312通过绝缘胶片采用热处理的方式设置在电池上,且覆盖所述第一通孔311;绝缘胶片以能够起到连接和密封的作用,绝缘胶片的材料可为塑料(pp、pek、peek、ptfe等)。

可选地,参照图7-图8,图10所示,所述导电部312包括导电板3121和设置在导电板3121上的导电片3122,所述导电片3122上设置有延伸部31221,所述延伸部31221所在平面与所述平面侧部31所在平面形成有夹角。

本例子导电部312包括导电板3121和设置在导电板3121上的导电片3122,其中导电板3121和导电片3122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其中导电片3122上设置的延伸部31221与平面侧部31处于不同的平面上,当电池与电子设备装配时,便于延伸部31221与电子设备实现固定和连接。

可选地,参照图13所示,所述导电部312靠近所述第一通孔311一侧设置有凸出部3123,所述凸出部3123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11伸入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一极耳13连接。本例子凸出部3123可伸入外壳3内腔与电芯结构的第一极耳13或者第二极耳14连接,方便电极31与导电部312激光焊或者电阻焊。

根据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型电池,本公开电池的外壳具有至少一个平面侧壁,第一极耳与所述平面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外壳或者盖板连接,当电池应用到电子设备,提高了电池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牢固性。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