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北斗导航天线。
背景技术: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面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8年12月26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2019年9月,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在轨39颗卫星中包括21颗北斗三号卫星:有18颗运行于中圆轨道、1颗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2颗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
2019年9月23日5时1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
2019年11月5日凌晨1点43分,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12月16日15时2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
导航天线是用于连接卫星的载体,大多被安装在车外,减少信号干扰,但是我们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由于导航天线与车顶之间存在缝隙,在车辆行驶期间,会产生较大的风噪。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易于检修,且可以降低风噪的北斗导航天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检修,且可以降低风噪的北斗导航天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北斗导航天线,包括gps贴片天线、印刷电路板组件、电磁干扰屏蔽件、连接件和外壳,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电磁干扰屏蔽件的内侧,所述电磁干扰屏蔽件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的内底部,所述gps贴片天线集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上,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该连接件用于将印刷电路板组件电连接至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转而可以连接至乘客舱内的电子装置,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扣接,在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组合后形成一个接口,所述连接件位于该接口处,在接口处安装有一密封用的端盖,端盖的底部设置有通过线束用的孔,在所述上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一插套,在插套的顶部旋入有锁定螺丝,本产品在与车辆的顶部进行安装时,接口是背离车辆的行驶方向的,在所述外壳的外部设置有一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底部具有开口,开口向下贴合车顶,导流罩具有一个倾斜向右上设置的导流斜面,在所述导流罩的内部注塑形成有插板,所述插板横向穿过所述插套,所述锁定螺丝下旋后抵住所述插板。
优选地,在所述孔内设置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
优选地,在所述导流罩的底部、沿着所述开口的外侧设置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密封在车顶和所述导流罩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前后端面处均设置有连接套,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套配合有一长螺栓,所述长螺栓的外壁处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限位在下方的所述连接套的底部,所述长螺栓的下端设置有金属底座,所述长螺栓的上端穿过两个所述连接套后装配有螺母,所述螺母下旋后抵住上方的所述连接套,在所述长螺栓上套设有止动垫圈,所述止动垫圈作用在所述螺母和所述连接套之间;车辆在行驶期间,会产生较大的颠簸,颠簸的产生会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振动失效,导致开盖,为此我们设计了上述结构,利用挡圈和螺母,实现连接套的两端夹持,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被牢牢的固定,避免松脱。
优选地,在所述金属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填充玻璃胶用的环形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北斗导航多用于地形复杂的区域的导航,因此随着天气的剧烈变化和地面的变化,北斗导航需要进行的检修,传统的导航拆卸不便,而本产品则易于拆卸维修,且本产品中设置了导流罩,导流罩可以车顶之间密封,避免发生风噪,本产品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导流罩的主视图;
图4为导流罩的剖视图;
图5为端盖的剖视图;
图6为金属底座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北斗导航天线,包括gps贴片天线1、印刷电路板组件2、电磁干扰屏蔽件3、连接件4和外壳5,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2通过螺丝固定于所述电磁干扰屏蔽件3的内侧,所述电磁干扰屏蔽件3通过螺丝固定在壳体的5内底部,所述gps贴片天线1集成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2上,所述连接件4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组件2,该连接件4用于将印刷电路板组件2电连接至通信链路,该通信链路转而可以连接至乘客舱内的电子装置(电子装置是指车机、或其他显示设备),所述外壳5包括上壳体501和下壳体502,所述上壳体501和所述下壳体502之间扣接,在所述上壳体501和下壳体502组合后形成一个接口503,所述连接件4位于该接口503处,在接口503处安装有一密封用的端盖504,端盖504的底部设置有通过线束用的孔505,在所述上壳体501的上端设置有一插套506,在插套506的顶部旋入有锁定螺丝507,本产品在与车辆的顶部进行安装时,接口503是背离车辆的行驶方向的,在所述外壳5的外部设置有一导流罩6,所述导流罩6的底部具有开口,开口向下贴合车顶,导流罩6具有一个倾斜向右上设置的导流斜面601,在所述导流罩6的内部注塑形成有插板602,所述插板602横向穿过所述插套506,所述锁定螺丝507下旋后抵住所述插板602。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孔505内设置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圈555。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导流罩6的底部、沿着所述开口的外侧设置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垫圈611,所述密封垫圈611密封在车顶和所述导流罩6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上壳体501和所述下壳体502的前后端面处均设置有连接套7,在所述上壳体501和所述下壳体50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套7配合有一长螺栓8,所述长螺栓8的外壁处设置有挡圈801,所述挡圈801限位在下方的所述连接套7的底部,所述长螺栓8的下端设置有金属底座9,所述长螺栓8的上端穿过两个所述连接套7后装配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下旋后抵住上方的所述连接套7,在所述长螺栓8上套设有止动垫圈11,所述止动垫圈11作用在所述螺母10和所述连接套7之间;车辆在行驶期间,会产生较大的颠簸,颠簸的产生会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振动失效,导致开盖,为此我们设计了上述结构,利用挡圈和螺母,实现连接套的两端夹持,使得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被牢牢的固定,避免松脱。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金属底座9的底部设置有填充玻璃胶用的环形槽9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北斗导航多用于地形复杂的区域的导航,因此随着天气的剧烈变化和地面的变化,北斗导航需要进行的检修,传统的导航拆卸不便,而本产品则易于拆卸维修,且本产品中设置了导流罩,导流罩可以车顶之间密封,避免发生风噪,本产品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