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芯及含该电芯的软包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8828发布日期:2020-09-29 09:3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包电芯及含该电芯的软包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包电芯。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带上述软包电芯的软包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不仅经常被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码摄像机和笔记本电脑上,而且被越来越多的用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工具等大中型电动设备方面,因此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软包电池,以其设计简单、安全、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受到市场欢迎,但是现有技术的软包电池在其软包电芯内部含有电解液,极耳从软包电芯的铝塑膜层伸出,当极耳发生弯折时所产生的毛刺容易刺穿铝塑膜层而发生漏液的风险,而电解液有可能会腐蚀外壳,进而导致外壳变薄漏液,安全性降低。并且由于软包电池经常用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如果单独使用时漏出的电解液与人体直接接触,甚至用在电动汽车等大型电动设备方面时的容量较大,一旦发生上述现象,往往会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并且在软包电芯中,因为极耳要与铝塑膜层固定而使用到极耳胶,这样,极耳胶外露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价值的软包电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包括导线组、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电芯本体,所述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二导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电芯本体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二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一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绝缘套对折形成的第一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第二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绝缘套对折形成的第二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电芯本体呈圆柱状或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绝缘套套设包覆在所述第一极耳自由端的外周,所述第一绝缘套与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电芯本体的外周上卷设有第一卷绕部,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一卷绕部中心且所述第一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卷绕部的侧面向外自由延伸。

所述第二绝缘套套设包覆在所述第二极耳自由端的外周,所述第二绝缘套与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电芯本体的外周上卷设有第二卷绕部,所述第二导线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二卷绕部中心且所述第二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卷绕部的侧面向外自由延伸。

所述电芯本体包括上铝塑膜层、下铝塑膜层和电解液,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边缘之间密封热压式固定连接,所述电解液充设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围设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极耳在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的重叠位置处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三层式固定,所述第二极耳在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的重叠位置处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三层式固定。

所述上铝塑膜层外周向外延伸设置有上延伸层,所述下铝塑膜层外周向外延伸设置有下延伸层,所述上延伸层和所述下延伸层密封热压式固定设有花纹封边,所述花纹封边沿所述电芯本体的直边延伸至所述电芯本体的顶部或底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均设置于所述花纹封边和所述电芯本体之间。

所述电芯本体内设置有卷设于中心的卷绕件,所述卷绕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固定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卷绕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包括导线组、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电芯本体,所述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二导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电芯本体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二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一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第二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电芯本体呈圆柱状或方形。这样,所述电芯本体呈圆柱状,使得所述电芯本体所占有的空间小,节省了空间。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上,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可以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的两侧,也可以是不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上,最终将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端均与所述电芯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导线的固定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对折后包覆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的外周上,即将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固定后均夹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套对折后形成的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绝缘套对折后包覆在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的外周上,即将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的固定端固定后均夹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套对折后形成的所述第二空腔内,这样便防止了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上的毛刺将所述电芯本体刺破发生的漏液危险。并且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外露会影响美观,所述第一绝缘套将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完全包覆住,所述第二绝缘套将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完全包覆住,防止了这些接头或者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地方外露而影响美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价值的软包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包括注塑层、外壳和软包电芯,所述软包电芯包括导线组、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电芯本体,所述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二导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电芯本体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二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一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第二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电芯本体呈圆柱状或方形,所述注塑层的外周密封卡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周上,所述注塑层的内周密封卡接于所述软包电芯的外周上,所述注塑层与所述外壳围设形成有容纳所述软包电芯的空腔,所述软包电芯容纳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软包电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和所述注塑层和所述外壳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导线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自由端分别从所述注塑层穿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还可以是:

所述注塑层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导线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自由端分别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穿出。

所述外壳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注塑层由热熔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包括注塑层、外壳和软包电芯,所述软包电芯包括导线组、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电芯本体,所述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二导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电芯本体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二绝缘套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一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第二导线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电芯本体呈圆柱状或方形,所述注塑层的外周密封卡接于所述外壳的内周上,所述注塑层的内周密封卡接于所述软包电芯的外周上,所述注塑层与所述外壳围设形成有容纳所述软包电芯的空腔,所述软包电芯容纳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软包电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和所述注塑层和所述外壳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导线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自由端分别从所述注塑层穿出。这样,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上,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可以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的两侧,也可以是不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上,最终将所述第一极耳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的固定端均与所述电芯本体连接,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导线的固定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对折后包覆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的外周上,即将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固定后均夹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套对折后形成的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绝缘套对折后包覆在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的外周上,即将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的固定端固定后均夹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套对折后形成的所述第二空腔内,这样便防止了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上的毛刺将所述电芯本体刺破发生的漏液危险。并且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外露会影响美观,所述第一绝缘套将所述第一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完全包覆住,所述第二绝缘套将所述第二极耳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的固定端完全包覆住,防止了这些接头或者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地方外露而影响美观。然后将所述软包电芯放进所述外壳的空腔内,使所述软包电芯的底部和外周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紧密贴合,然后将所述注塑层固定于所述软包电芯的顶部且与所述软包电芯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导线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自由端均从所述注塑层伸出,制成的软包电池既防止了因为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的毛刺刺破所述电芯本体产生漏液的危险,而且在外观上形成了规则的形状,增加了软包电池的美观性进而有效提升了产品价值。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芯实施例一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芯图1a-a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芯实施例二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芯图3b-b剖面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软包电池爆炸示意图。

图号说明

1…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3…电芯本体

4…第一绝缘套5…第二绝缘套6…上铝塑膜层

7…下铝塑膜层8…第一极耳9…第二极耳

10…极耳胶11…花纹封边12…第一卷绕部

13…第二卷绕部14…卷绕件15…注塑层

16…外壳17…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垂直”、“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及含该电芯的软包电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包括导线组、第一绝缘套4、第二绝缘套5、第一极耳8、第二极耳9和电芯本体3,所述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一极耳8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电芯本体3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4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线1与所述第一极耳8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二绝缘套5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线2与所述第二极耳9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一导线1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第二导线2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电芯本体3呈圆柱状或方形。这样,所述电芯本体3呈圆柱状,使得所述电芯本体3所占有的空间小,节省了空间。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3上,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可以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3的两侧,也可以是不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3上,最终将所述第一极耳8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固定端均与所述电芯本体3连接,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4对折后包覆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的外周上,即将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固定后均夹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套4对折后形成的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绝缘套5对折后包覆在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的外周上,即将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固定后均夹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套5对折后形成的所述第二空腔内,这样便防止了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上的毛刺将所述电芯本体3刺破发生的漏液危险。并且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外露会影响美观,所述第一绝缘套4将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完全包覆住,所述第二绝缘套5将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完全包覆住,防止了这些接头或者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地方外露而影响美观。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绝缘套4套设包覆在所述第一极耳8自由端的外周,所述第一绝缘套4与所述第一极耳8在所述电芯本体3的外周上卷设有第一卷绕部12,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一卷绕部12中心且所述第一导线1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卷绕部12的侧面向外自由延伸。这样,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4套设包覆在所述第一极耳8自由端的外周,同时所述第一绝缘套4也把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包覆在一起,然后将所述第一绝缘套4向所述电芯本体3的外周卷起形成所述第一卷绕部12,进而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一导线1和所述电芯本体3之间隔了一层又一层的所述第一绝缘套4,因此防止了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一导线1的毛刺刺穿所述电芯本体3而发生漏液。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绝缘套5套设包覆在所述第二极耳9自由端的外周,所述第二绝缘套5与所述第二极耳9在所述电芯本体3的外周上卷设有第二卷绕部13,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二卷绕部13中心且所述第二导线2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卷绕部13的侧面向外自由延伸。这样,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二绝缘套5套设包覆在所述第二极耳9自由端的外周,同时所述第二绝缘套5也把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包覆在一起,然后将所述第二绝缘套5向所述电芯本体3的外周卷起形成所述第二卷绕部13,进而所述第二极耳9和所述第二导线2和所述电芯本体3之间隔了一层又一层的所述第二绝缘套5,因此防止了所述第二极耳9和所述第二导线2的毛刺刺穿所述电芯本体3而发生漏液。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所述电芯本体3包括上铝塑膜层6、下铝塑膜层7和电解液,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边缘之间密封热压式固定连接,所述电解液充设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围设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极耳8在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的重叠位置处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三层式固定,所述第二极耳9在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的重叠位置处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三层式固定。这样,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之间围设形成腔体且此腔体整体呈圆柱状,腔体内填充所述电解液,将所述电解液设置在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之间是为了降低因为所述电解液的腐蚀作用而产生漏液的风险,进而提高软包电池的寿命。所述上铝塑膜层6先用模具冲压出凹坑形状,然后将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通过密封热压方式连接形成腔体用于容纳电解液,热压步骤使得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之间连接更加紧密,而且此过程中只需要冲压所述上铝塑膜层6即可,简化了安装步骤,并且结构简单,同时也提高了所述电芯本体3的电容量。所述第一极耳8在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的重叠位置处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三层式固定,所述第二极耳9在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的重叠位置处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三层式固定。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极耳8在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的重叠位置处通过极耳胶10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三层式固定,所述第二极耳9在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的重叠位置处通过所述极耳胶10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三层式固定。这样,所述极耳胶10的绝缘作用杜绝了所述第一极耳8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的接触,以及所述第二极耳9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的接触。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铝塑膜层6外周向外延伸设置有上延伸层,所述下铝塑膜层7外周向外延伸设置有下延伸层,所述上延伸层和所述下延伸层密封热压式固定设有花纹封边11,所述花纹封边11沿所述电芯本体3的直边延伸至所述电芯本体3的顶部或底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均设置于所述花纹封边11和所述电芯本体3之间。这样,所述上铝塑膜层6外周向外延伸设置有上延伸层,所述下铝塑膜层7外周向外延伸设置有下延伸层,所述上延伸层和所述下延伸层的设置,加宽了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粘接在一起的宽度,使得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的粘接更加牢固,减少了所述电芯本体3漏液的危险。所述上延伸层和所述下延伸层密封热压形成花纹,当所述花纹封边11沿所述电芯本体3的直边延伸至所述电芯本体3的顶部或底部时,因为所述上延伸层和所述下延伸层在远离所述电芯本体3的外周的一端周长比所述电芯本体3的外周周长更大,进而在所述花纹封边11向所述电芯本体3的顶部或底部发生弯折时所受到的挤压均匀分布到花纹中,使得所述花纹封边11在弯折时的形状更加规律而不会发生漏液的危险。而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均设置在所述花纹封边11和所述电芯本体3之间,所述第一绝缘套4包覆住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绝缘套5包覆住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避免了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毛边穿透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而发生漏液的危险。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花纹的截面可以是沿所述电芯本体3的直边延伸的锯齿状或者波浪状。这样,所述上延伸层和所述下延伸层的外周比内周的距离差均匀分散到每个锯齿或者每个波浪中,进而所述花纹封边11在所述电芯本体3外周上排列的形状变得更加规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芯,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电芯本体3内设置有卷设于中心的卷绕件14,所述卷绕件1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上铝塑膜层6和所述下铝塑膜层7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极耳8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固定端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卷绕件14上。这样,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可以对称设置为分别从所述卷绕件14的两侧伸出,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卷绕件14一圈一圈绕设在所述电芯本体3的内部,其由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卷绕形成,隔膜是为了防止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接触而短路的作用。所述第一极耳8连接于所述正极极片上,所述第二极耳9连接于所述负极极片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方便所述电芯本体3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均在与所述电芯本体3的重叠位置处通过极耳胶10固定连接于所述电芯本体3外周。这样,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均通过所述极耳胶10粘接于所述电芯本体3的下部且从所述电芯本体3的下部向外延伸,通过设置所述极耳胶10,杜绝了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分别与所述电芯本体3的接触,起到了绝缘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包括注塑层15、外壳16和软包电芯,所述软包电芯包括导线组、第一绝缘套4、第二绝缘套5、第一极耳8、第二极耳9和电芯本体3,所述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固定,所述第一极耳8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电芯本体3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4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线1与所述第一极耳8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二绝缘套5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线2与所述第二极耳9的固定连接处,所述第一导线1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一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第二导线2的自由端由所述第二空腔的侧部向外自由延伸,所述电芯本体3呈圆柱状或方形,所述注塑层15的外周密封卡接于所述外壳16的内周上,所述注塑层15的内周密封卡接于所述软包电芯的外周上,所述注塑层15与所述外壳16围设形成有容纳所述软包电芯的空腔,所述软包电芯容纳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软包电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和所述注塑层15和所述外壳16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导线1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2自由端分别从所述注塑层15穿出。这样,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间隔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3上,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可以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3的两侧,也可以是不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芯本体3上,最终将所述第一极耳8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固定端均与所述电芯本体3连接,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绝缘套4对折后包覆在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的外周上,即将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固定后均夹设在所述第一绝缘套4对折后形成的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第二绝缘套5对折后包覆在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的外周上,即将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固定后均夹设在所述第二绝缘套5对折后形成的所述第二空腔内,这样便防止了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上的毛刺将所述电芯本体3刺破发生的漏液危险。并且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一导线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极耳和所述第二导线的连接处外露会影响美观,所述第一绝缘套4将所述第一极耳8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完全包覆住,所述第二绝缘套5将所述第二极耳9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完全包覆住,防止了这些接头或者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地方外露而影响美观。然后将所述软包电芯放进所述外壳16的空腔内,使所述软包电芯的底部和外周与所述外壳16的内壁紧密贴合,然后将所述注塑层15固定于所述软包电芯的顶部且与所述软包电芯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导线1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2的自由端均从所述注塑层15伸出,制成的软包电池既防止了因为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的毛刺刺破所述电芯本体3产生漏液的危险,而且在外观上形成了规则的形状,增加了软包电池的美观性进而有效提升了产品价值。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安全性好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注塑层15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7和第二通孔18,所述第一导线1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导线2的自由端分别从所述第一通孔17和所述第二通孔18穿出。这样,当所述第一导线1的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导线2的固定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极耳8和所述第二极耳9固定后,所述第一导线1和所述第二导线2的自由端分别从所述第一通孔17和所述第二通孔18穿出延伸至所述外壳16外,然后将注塑材料注入到所述软包电芯上形成所述注塑层15,保证所述软包电芯始终位于所述注塑层15和所述外壳16之间的固定位置并将其密封在所述外壳16内,进而增加了软包电池的美观性,并且在保证其的安全性前提下,方便进行软包电池的组装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外壳16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这样,由不锈钢制成的所述外壳16对其内部和外部的电磁场信号有隔离作用,进而屏蔽了软包电池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此软包电池尤其适用于对电磁干扰要求高的产品如耳机音响类穿戴产品上,该软包电池不会对其他零部件产生电磁干扰作用,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当然,所述外壳16的制成材料还可以是除不锈钢之外的其他金属材料。所述外壳16的外表面还可以采用表面处理工艺如电泳等,这样所述外壳16的表面便有了各种各样的颜色,进而提高了软包电池的产品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软包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5中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注塑层15由热熔胶制成。这样,因为低压注塑工艺是使用一般在1.5-50bar的注塑压力将热熔胶在熔融的状态下注入模具并快速固化成型的封装工艺,而热熔胶的熔融温度范围一般在180-240°,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温和的将精密、敏感的电子元器件封装起来而不会对其产生伤害。先将所述软包电芯和所述导线组布置到所述外壳16的内部,然后用低压注塑机将熔融状态的所述热熔胶注入到所述外壳16的上表面,随即所述热熔胶开始冷却和固化,固化的时间因为胶量的不同而不同,大约在10秒到50秒之间,当所述热熔胶完全固化之后,所述热熔胶和所述外壳16紧密贴合,使所述注塑层15和所述外壳16之间具有密封性,进而防止所述电芯本体3漏液之后所述电解液从所述外壳16和所述注塑层15之间渗出而发生安全事故。并且所述热熔胶在冷却之后还可以在软包电池在所述注塑层15处受到外力作用或者撞击时起到抗冲击和缓冲应力等作用。所述热熔胶还具有电绝缘性,所述注塑层15使用所述热熔胶还可以杜绝所述导线组和所述电芯本体3连接处和外部其他零部件之间的接触而避免发生短路现象。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注塑层15的上部延伸至所述外壳16的外部与所述外壳16的外周卡接固定。这样,所述注塑层15将所述外壳16的开口处完全包覆住,增加了所述注塑层15和所述外壳16的密封性。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