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绞制送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8623发布日期:2020-08-07 18:00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电缆绞制送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缆绞制送线机构。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地下、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电线电缆是通过:拉制、绞制、包覆三种工艺来制作完成的。为了提高电线电缆的柔软度、整体度,让两根以上的单线,按着规定的方向交织在一起称为绞制。绞制工艺分:导体绞制、成缆、编织、钢丝装铠和缠绕。绞制机在使用时需要用到送线装置,现有的送线装置虽然可以完成送线的目的,但是存在较多缺点,并不适用于电缆的绞制。由于电缆的材料一般都为金属,所以缠绕电缆原线的工字盘都较重,造成整盘在刚使用时和即将用完时的自重差距较大,导致电缆原线的前后的张力差距较大,从而容易导致电缆在生产时内部的应力较多,使用寿命降低。同时现有的送线装置在工作时不能对断线的情况进行处理,导致线盘在转动时由于断线的出现,线盘由于惯性继续转动,缠绕在线盘上的原线不断的落下,导致原线的散落,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量,原线的折损,还容易导致原线缠绕进其他设备,造成其他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缆绞制送线机构,能够使电缆原线在送线时的张力差距减小,从而使电缆使用寿命增加,并且在使用时能够避免原线断线时线盘产生转动,减少原线散落产生的损坏。

其解决方案是,电缆绞制送线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固定有第一支座且第一支座上方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一机架,第一机架上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远离第一支座的一端上固定有支板,支板上背离支撑杆的一面上固定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上固定有圆弧形的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方设有圆弧形的第二底座且第二底座固定在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圆弧方向相对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支座的一侧设有第二支座且第二支座固定在底板上,第二支座远离底板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一机箱且第一机箱内部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轴线均与第一转轴的轴线平行,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轴线上均固定有输送辊且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相同的一端上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第二支座上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之间通过皮带结构连接。

优选的,底板上固定有第三支座且第三支座位于第二支座和第二支座之间,所述第三支座上远离底板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二机箱且第二机箱内部安装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所述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的轴线均与第一转轴的轴线相互平行。

优选的,第二机箱内部固定有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第二弹簧远离第二机箱的一端与第一校直辊之间转动连接且第三弹簧远离机箱的一端与第二校直辊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第一校直辊和第二校直辊相同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且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相对的一面上均安装有圆形的铁片,所述支撑板上远离第一机架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机架且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二机架上,所述第一转轴靠近第二机架的一端上固定有刺轮,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套筒且套筒内部固定有电磁筒,电磁筒外部缠绕有线圈且电磁筒内部穿过有挡杆,挡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伸出套筒且挡杆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远离挡杆的一端与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线圈的两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两个铁片之间连接。

优选的,第一底座远离第二底座的一面上固定有多个竖直的导杆且导杆远离第一底座的一端穿过支板,所述多个导杆与支板之间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在线盘放线时,根据线盘自重不断减少的情况,将装有线盘的转轴通过摩擦力增加线盘放线时的阻力,从而实现线缆输送时保持的张力,从而可以保证线缆内部的应力均匀,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采用电磁铁的作用,对转轴进行控制,有效的对线盘中断线情况进行处理,避免了断线之后线盘不断的出现,造成线缆和其他设备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和图2给出,电缆绞制送线机构,包括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方固定有第一支座1且第一支座1上方固定有支撑板3,支撑板3上固定有第一机架4,第一机架4上固定有支撑杆5且支撑杆5远离第一支座1的一端上固定有支板7,支板7上背离支撑杆5的一面上固定有第一弹簧8且第一弹簧8远离支撑板3的一端上固定有圆弧形的第一底座9,所述第一底座9上方设有圆弧形的第二底座10且第二底座10固定在第一机架4上,所述第一底座9和第二底座10的圆弧方向相对且第一底座9和第二底座10之间设有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支座1的一侧设有第二支座11且第二支座11固定在底板2上,第二支座11远离底板2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一机箱12且第一机箱12内部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13和第三转轴14,所述第二转轴13和第三转轴14的轴线相互平行且第二转轴13和第三转轴14的轴线均与第一转轴6的轴线平行,第二转轴13和第三转轴14的轴线上均固定有输送辊且第二转轴13和第三转轴14相同的一端上分别固定有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之间相互啮合,第二支座11上固定有驱动电机17且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13之间通过皮带结构连接。

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到需要工作的位置,然后接通电源,此时将线盘放置到第一转轴6上,将线盘上的线头引到输送辊上并且启动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转动通过皮带结构带动第二转轴13进行转动,第二转轴13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6之间的啮合实现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13的反转,实现对线缆的输送,此时的线盘由于处于满载的状态,自身的重量较大,所以此时在对线缆进行输送时需要克服线盘自身的重量,线缆处于时刻张紧的状态下,所以线缆内部的应力比较均匀,随着线盘上的线缆不断的输送,线盘自身的重量不断的增加,为了避免线缆在输送时过于松弛,影响线缆内部应力的均匀分布,此时随着线盘自身重量不断的减少,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底座9托着转轴不断的向第二底座10上紧靠,弹簧不断的将第一底座9向第二底座10上挤压,使得第一转轴6在第一底座9和第二底座10之间的摩擦力不断的增加,从而可以确保线缆在输送时产生足够的阻力,从而使线缆应该保持张紧的状态,有效的避免的线缆松弛带来的线缆内部应力不均匀的现象,增加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所述底板2上固定有第三支座18且第三支座18位于第二支座11和第二支座11之间,所述第三支座18上远离底板2的一端上固定有第二机箱19且第二机箱19内部安装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所述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的轴线均与第一转轴6的轴线相互平行。

线盘上的线缆不断的进行输送时,由于线盘上的半径不断的进行减少,所以为了避免线缆角度不断的改变对输送轮的影响,在底板2上设置第三支座18,并且在第三支座18上设置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不断的,线缆首先经过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然后在向输送辊的输送,增加了避免了线缆在输送过程中的角度产生变化,对输送辊的影响的影响降低,从而提高输送辊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二机箱19内部固定有第二弹簧22和第三弹簧23,第二弹簧22远离第二机箱19的一端与第一校直辊20之间转动连接且第三弹簧23远离机箱的一端与第二校直辊21之间转动连接。

为了使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对线缆的夹持力增加,进一步增加校直的效果,在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上分别设置第二弹簧22和第三弹簧23,通过第二弹簧22和第三弹簧23的作用,将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不断的进行靠近,从而实现提高校直的效果,增加电缆输送时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相同的一端分别固定有第一转轮24和第二转轮25且第一转轮24和第二转轮25相对的一面上均安装有圆形的铁片26,所述支撑板3上远离第一机架4的一侧固定有第二机架27且第一转轴6转动安装在第二机架27上,所述第一转轴6靠近第二机架27的一端上固定有刺轮28,所述支撑板3上固定有套筒29且套筒29内部固定有电磁筒30,电磁筒30外部缠绕有线圈31且电磁筒30内部穿过有挡杆32,挡杆32远离支撑板3的一端伸出套筒29且挡杆32靠近支撑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33,第四弹簧33远离挡杆32的一端与支撑板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线圈31的两端通过导线分别与两个铁片26之间连接。

第一转轮24和第二转轮25上的铁片26和线圈31的两端分别连接,当两铁片26进行接触时就形成一个完成的回路,从而使得电磁铁产生磁性,使得档杆向刺轮28的方向移动,档杆插入到刺轮28上,从而实现对刺轮28的阻挡,刺轮28固定在第一转轴6上,所以可以实现对第一转轴6进行停止控制。线缆首先经过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之间,由于线缆的作用,所以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之间存在空隙,所以两铁片26之间存在空隙,此时档杆不会对刺轮28产生影响,当线缆中产生断线的情况时,在第二弹簧22和第三弹簧23的作用下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会相互贴近,使得两铁片26接触,从而形成一个回路,挡杆32上移对刺轮28进行阻挡,实现了对线盘的停止转动,避免了线盘继续转动造成线缆散落的情况。当工人将线缆再次放到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时,由于第一校直辊20和第二校直辊21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就形不成回路,导致电磁铁不再有磁性,在第四弹簧33的作用下,挡杆32向下移动,刺轮28再次回复自由,转轴6可以继续转动。

所述第一底座9远离第二底座10的一面上固定有多个竖直的导杆34且导杆34远离第一底座9的一端穿过支板7,所述多个导杆34与支板7之间滑动连接。

为了避免在工作时第一弹簧8产生偏移,使第一弹簧8的使用寿命降低,在第一底座9上设置多个导杆34,可以实现对第一底座9的稳定,不仅提高第一弹簧8的使用寿命,还提高了第一底座9在对第一转轴6支撑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在线盘放线时,根据线盘自重不断减少的情况,将装有线盘的转轴通过摩擦力增加线盘放线时的阻力,从而实现线缆输送时保持的张力,从而可以保证线缆内部的应力均匀,提高线缆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采用电磁铁的作用,对转轴进行控制,有效的对线盘中断线情况进行处理,避免了断线之后线盘不断的出现,造成线缆和其他设备的损坏。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