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6153发布日期:2020-06-23 22:22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频繁出国旅行、休假或者工作,在出差或者旅行过程中,随身会携带手机、电脑、相机等电子设备,为保持这些电子设备的正常使用,必须对电子设备充电。

目前许多国家插座的接口具有差异,例如国标插座、美标插座等,其结构都不相同,使得某一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电器因不符合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电源插头插座标准,所以常用的插头时无法在各国间切换使用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通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多功能插头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插头,包括壳体和插脚组件,所述插脚组件设于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插接结构,所述插接结构包括插槽和插接件,所述插槽内设有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与插脚组件电性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槽设有至少两组,所述插接件设于若干插槽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件为卡接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件为t字型。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件的顶面微突形成定位卡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件为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为t型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突出形成两凸块,两组所述插槽分别开设在一凸块上。

作为优选方案,两所述凸块靠近插接件一面凹陷形成第一限位槽,两所述凸块远离插接件一面突出形成第一凸肋。

作为优选方案,两所述凸块顶面凹陷形成第二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多功能插头、另一插头以及壳体,另一插头固定于壳体,所述多功能插头可拆卸的卡接于另一插头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外接该多功能插头时,通过插接件连接另一插头,同时使另一插头上的插脚组件伸入插槽内,与插槽内的导电弹片接触导通,以使另一插头的插脚组件与该多功能插头的插脚组件导通。因此该多功能插头让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插脚即可,适应性强,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插头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插头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插头的去除盖体后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插头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插头的爆炸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插头的爆炸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插头和另一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多功能插头,包括壳体10和插脚组件20。插脚组件20设于壳体10上,壳体10上还设有插接结构,插接结构包括插槽31和插接件32,插槽31内设有导电弹片311,导电弹片311与插脚组件20电性连接。

具体的,该导电弹片311的处于插槽31内的一端形成一弹性触点。当另一插头的插脚件伸入插槽31时,弹性触点被该另一插头的插脚件接触,以使得插脚组件20与另一插头的插脚件导通。

插槽31设有至少两组,两组插槽31与另一插头的插脚件配合。插接件32设于至少两组插槽31之间。插接件32的顶面微突形成定位卡块321。

插接件32为卡接件。优选的,插接件32为t字型。

请参考图2,在另一实施例中,插接件32为卡接槽。优选的,插接件32为t型槽。

请再次参考图1,壳体10上突出形成两凸块30,两组插槽分别开设在一凸块30上。具体的,插脚组件20设于壳体10的一面,凸块30位于壳体10相对另一面的靠近边缘区域,以在该壳体10上留下足够的空间方便另一插头的安装。

两凸块30靠近插接件32一面凹陷形成第一限位槽33,两凸块30远离插接件32一面突出形成第一凸肋34。两凸块30顶面凹陷形成第二限位槽35。

当需要外接该多功能插头时,通过插接件32连接另一插头,同时使另一插头上的插脚件伸入插槽31内,与插槽31内的导电弹片331接触导通,以使另一插头的插脚件与该多功能插头的插脚组件20导通。因此该多功能插头让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插脚即可,适应性强,通用性好。

请参考图3-图9,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公开另一插头,另一插头包括主体40以及插脚件50,主体40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插脚件50的容置槽41,容置槽41的尺寸与凸块30相适应。插脚件50包括插脚51和设于插脚尾端的转轴52,插脚51以转轴52为旋转中心可旋出容置槽41。

具体的,容置槽41设于主体40的正面,容置槽41包括用于容置插脚51的前端槽413以及用于容置转轴52的后端槽414,后端槽414的槽底和部分侧壁去除,在余下的侧壁上开设一用于安装转轴52的半圆卡孔415,插脚51自后端槽414伸入前端槽413,直至转轴52对准该半圆卡孔415位置。

另一插头还包括导电触片60,导电触片60固定于主体40内,导电触片60一端弹性抵接于插脚51尾端,另一端伸出主体40形成输出触点61。具体的,主体40还包括一盖体43,固定于主体40的背面,用于将导电触片60固定在主体40上。具体的,导电触片60设有两片,两片导电触片60均设置在主体40的背面,导电触片60包括相连接的定位段62和弹性段63。

输出触点61形成在定位段62的一端,定位段62的另一端连接弹性段63,弹性段63朝向插脚件50弯折延伸,其末端抵靠在插脚51上。转动插脚51时,弹性段63一直与插脚51保持电连接。

容置槽41背面形成有定位卡柱416,定位段62上形成有与定位卡柱416对应的卡孔,盖体43上开设有与定位卡柱416对应的定位卡孔431。其中,定位卡柱416与定位卡孔431过盈配合。容置槽41背面突出形成有凸柱417,凸柱417顶面开设有定位孔,盖体43上还设有定位柱432,定位柱432与定位孔过盈配合。安装盖体43时,将导电触片60通过定位卡柱416固定在容置槽41背面,将盖体43盖设在导电触片60上,同时使定位卡柱416卡入定位卡孔431,定位柱432卡入定位孔。

另一插头的主体40上还设有插接部70,插接部70形成在容置槽41内的两插脚51之间区域,插接部70用于与该多功能插头的插接件32配合,将另一插头卡合在该多功能插头上。当插接部70与插接件32配合时,插脚件50的插脚51伸入插槽31内,与弹性触点接触并导通。

插接部70包括突出于容置槽41底面的凸体部72、以及开设于凸体部72的t形槽73。t形槽73的底面开设与定位卡块321对应的定位槽71。插接部70的靠近插脚51的两面凸出形成第一凸条721,第一凸条721与第一限位槽33配合。容置槽41的内底面凸出形成第二凸条411,第二凸条411与第二限位槽35配合。容置槽41的内侧壁凹陷形成第一卡槽412,第一卡槽412与第一凸肋34配合。

插接时,插接件32伸入插接部70的t形槽73内,直至定位卡块321移动至定位槽71内,与此同时,第一凸条721移动至第一限位槽33内,第二凸条411移动至第二限位槽35,第一卡槽412移动至第一凸肋34。以提高卡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插接部70为突出于容置槽41底面的t形块。

上述方案中,插脚件50为中国标准的插脚。

请参考图10,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多功能插头、另一插头以及壳体80,另一插头固定于壳体80,多功能插头可拆卸的卡接于另一插头上。另一插头的主体40的侧边缘设有若干超声熔件44,在将另一插头安装在壳体80后,通过超声波将超声熔件44熔融,使另一插头固定在壳体80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当需要外接该多功能插头时,转动另一插头的插脚件50,直至其被收容在容置槽41内。将另一插头的容置槽41对准凸块30,将凸块30推入容置槽41内,使得插接件32与插接部70卡合,同时使得另一插头的插脚件50伸入插槽31内,与插槽31内的弹性触点接触导通,以使另一插头的插脚件50与插脚组件20导通。此时外部电流可自插脚组件20流入,依次经第一导电弹片311、插脚件50、导电触片60的输出触点61流出。因此该多功能插头让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插脚即可,适应性强,通用性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