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流场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8712发布日期:2020-07-29 02:49阅读:7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流场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流场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



背景技术:

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对环境无污染、运行安静、能量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在航天和汽车行业备受青睐。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关键部件之一,是提供气体流道,防止电池气室中的氢气与氧气串通,并在串联的阴阳两极之间建立电流通路。在保持一定机械强度和良好阻气作用的前提下,双极板厚度应尽可能地薄,以减少对电流和热的传导阻力。

现有的双极板流道都存在问题:平行流道的压降小,但易造成燃料流量分布不均使得燃料利用率低;蛇形流道其流道过长易造成反应气体压降过大;网状流道流体流量分布均匀,但排水能力较差,交指型流道强化了对流传质,但易造成液态水在流道上滞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流场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以解决现有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流道压降较小,排水能力差,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流场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包括氢极板和氧极板;氢极板包括氢极板进口区、氢极板分配区、氢极板反应区、氢极板汇合区、氢极板出口区、密封槽及定位销孔;氢极板反应区具有若干蛇形流道,若干蛇形流道平行设置;每个蛇形流道的进口端与氢极板分配区连通,每个蛇形流道的出口端与氢极板汇合区连通;

氧极板包括氧极板进口区、氧极板分配区、氧极板反应区、氧极板汇合区、氧极板出口区、密封槽及定位销孔;氧极板反应区具有若干蛇形流道,若干蛇形流道平行设置;氧极板反应区上每个蛇形流道的进口端与氧极板分配区连通,每个蛇形流道的出口端与氧极板汇合区连通。

进一步的,氢极板进口区设置在氢极板的一侧,氢极板出口区设置在氢极板的另一侧,氢极板进口区通过氢极板分配区与氢极板反应区连通,氢极板出口区通过氢极板汇合区与氢极板反应区连通;

氧极板进口区设置在氧极板的一侧,氧极板出口区设置在氧极板的另一侧,氧极板进口区通过氧极板分配区与氧极板反应区连通,氧极板出口区通过氧极板汇合区与氧极板反应区连通。

进一步的,氢极板进口区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氢极板氢入口、氢极板空气入口及氢极板冷却液入口;氢极板出口区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氢极板氢出口、氢极板空气出口及氢极板冷却液出口;

氧极板进口区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氧极板氢入口、氧极板空气入口及氧极板冷却液入口;氧极板出口区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氧极板氢出口、氧极板空气出口及氧极板冷却液出口。

进一步的,氢极板的氢极板分配区及氢极板汇合区上均交错排布有针状凸起;氧极板的氧极板分配区及氧极板汇合区上均交错排布有针状凸起。

进一步的,氢极板上的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氧极板上的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氢极板上的定位销孔设置在氢极板的四个角上,氧极板上的定位销孔设置在氧极板的四个角上。

进一步的,氢极板反应区的蛇形流道个数为五个,五个蛇形流道平行设置;氧极板反应区的蛇形流道个数为五个,五个蛇形流道平行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流场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通过在氢极板反应区和氧极板上设置若干蛇形流道,通过将若干蛇形流道平行排布,由此减少了蛇形流道长度,降低了流道对压降过大的影响;增加了工作流体在流道内的留存时间,充分利用了反应区域,使得氢氧燃料的利用率;同时,通过采用多个平行设置的蛇形流道,避免了单一流道出现堵塞时,整个双极板流道无法实现排水功能,有效提高了流道的排水能力,避免了液态水在流道上的滞留,有效提高了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通过将氢极板进口区及氢极板出口区异侧设置,将氧极板进口区及氧极板进口区异侧设置,有效降低了进口区压差过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通过将进口区、分配区、反应区、汇合区及出口区依次配合连通设置,实现了双极板之间气体流场的优化。

进一步的,通过在氢极板分配区、氢极板汇合区、氧极板分配区及氧极板汇合区上设置针状凸起,有助于反应气体向后续流道到均匀分配气体,提高了燃料电池输出性能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氢极板上的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氧极板上的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圈,避免了工作流体外漏,提高了燃料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中的氢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中的氢极板分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中的氧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中的氧极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氢极板,2氧极板,3密封槽,4定位销孔,5蛇形流道,6针状凸起;11氢极板进口区,12氢极板分配区,13氢极板反应区,14氢极板汇合区,15氢极板出口区;111氢极板氢入口,112氢极板空气入口,113氢极板冷却液入口;151氢极板氢出口,152氢极板空气出口,153氢极板冷却液出口;21氧极板进口区,22氧极板分配区,23氧极板反应区,24氧极板汇合区,25氧极板出口区;211氧极板氢入口,212氧极板空气入口,213氧极板冷却液入口;251氧极板氢出口,252氧极板空气出口,253氧极板冷却液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流场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包括氢极板1和氧极板2。

氢极板1包括氢极板进口区11、氢极板分配区12、氢极板反应区13、氢极板汇合区14、氢极板出口区15、密封槽3及定位销孔4;氢极板进口区11设置在氢极板1的一侧,氢极板出口区15设置在氢极板1的另一侧,通过将氢极板进口区与氢极板出口区异侧设置,避免了压差过大,提高了电池的寿命;氢极板进口区11通过氢极板分配区12与氢极板反应区13连通,氢极板出口区15通过氢极板汇合区14与氢极板反应区13连通;氢极板进口区11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氢极板氢入口111、氢极板空气入口112及氢极板冷却液入口113;氢极板出口区15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氢极板氢出口151、氢极板空气出口152及氢极板冷却液出口153。氢极板反应区13具有若干蛇形流道5,若干蛇形流道5平行设置;每个蛇形流道5的进口端与氢极板分配区12连通,每个蛇形流道5的出口端与氢极板汇合区14连通,通过将若干蛇形流道平行排布,由此减少了蛇形流道长度,降低了流道对压降过大的影响;增加了工作流体在流道内的留存时间,使得反应气体的利用率。

氧极板2包括氧极板进口区21、氧极板分配区22、氧极板反应区23、氧极板汇合区24、氧极板出口区25、密封槽3及定位销孔4;氧极板进口区21设置在氧极板2的一侧,氧极板出口区25设置在氧极板2的另一侧,通过将氧极板进口区与氧极板出口区异侧设置,避免了压差过大,提高了电池的寿命;氧极板进口区21通过氧极板分配区22与氧极板反应区23连通,氧极板出口区25通过氧极板汇合区24与氧极板反应区23连通;氧极板进口区21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氧极板氢入口211、氧极板空气入口212及氧极板冷却液入口213;氧极板出口区25沿其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氧极板氢出口251、氧极板空气出口252及氧极板冷却液出口253;氧极板反应区21具有若干蛇形流道5,若干蛇形流道5平行设置;每个蛇形流道5的进口端与氧极板分配区22连通,每个蛇形流道5的出口端与氧极板汇合区25连通;通过将若干蛇形流道平行排布,由此减少了蛇形流道长度,降低了流道对压降过大的影响;增加了工作流体在流道内的留存时间,使得反应气体的利用率。

氢极板1的氢极板分配区12及氢极板汇合区14上均交错排布有针状凸起6;氧极板2的氧极板分配区22及氧极板汇合区24上均交错排布有针状凸起6;通过在氢极板分配区、氢极板汇合区、氧极板分配区及氧极板汇合区上设置针状凸起,有助于反应气体向后续流道到均匀分配气体,提高了燃料电池输出性能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氢极板上通过将氢极板进口区、氢极板分配区、氢极板反应区、氢极板汇合区及氢极板出口区依次配合连通设置,氧极板上通过将氧极板进口区、氧极板分配区、氧极板反应区、氧极板汇合区及氧极板出口区依次配合连通设置,实现了双极板之间气体流场的优化。

氢极板1上的密封槽3内设置有密封圈,氧极板2上的密封槽3上设置有密封圈,用于防止工作流体外漏。氢极板1上的定位销孔4设置在氢极板1的四个角上,氧极板2上的定位销孔4设置在氧极板2的四个角上;氢极板1及氧极板2之间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成一体,定位销穿设在定位销孔4中。

优选的,氢极板反应区13的蛇形流道5个数为五个,五个蛇形流道平行设置;氧极板反应区23的蛇形流道5个数为五个,五个蛇形流道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复合流场的氢燃料电池双极板,通过采用若干蛇形流道平行排布的混合流道形式,有效的解决了现有双极板反应气体压降过大,分布不均匀,流道过长,流道堵塞等问题,提高了电池的排水能力及氢气的利用率,增加了燃料电池的稳定性。

如附图1、3中,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线条为导流线。

以上所述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下而做出的结构变形、改进和润饰等,这些变形、改进和润饰等均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