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天线单元及其构建的基站天线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5727发布日期:2020-10-17 01:3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基站天线单元及其构建的基站天线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设备,特别是涉及用于无线通信基站设备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基站的天线,如图6所示,包括辐射片291、介质支撑板292和馈电板293。介质支撑板292通过拼插、焊接等连接方式连接在辐射片291和馈电板293之间,其结构容易出现安装误差,生产良率低等问题。另外,现有技术天线采用印刷电路方式构建馈电电路,进一步使板件组装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便于安装、成本低的基站天线单元及其构建的基站天线阵。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制造一种基站天线单元,包括辐射板、馈电板和反射板。所述馈电板上设置有支撑座,在支撑座顶部连接有至少两卡口柱。所述支撑座与馈电板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该馈电板上敷设有馈电网络,馈电网络的端口端设置在支撑座的顶面。所述卡口柱加工有向卡口柱内部凹进的卡口,该卡口柱的顶端加工有向卡口倾斜的导向斜面。所述辐射板上加工有为卡口柱配置的卡孔。该卡孔边沿弹性连接有一卡舌片。当安装辐射板时,将辐射板压向支撑座顶部,卡口柱顶端插入辐射板的卡孔内,借助导向斜面引导卡舌片弹性形变而向卡口位移,借助弹性回复力,经过卡口的卡舌片伸入卡口内,从而凭借卡入卡口的卡舌片使辐射板固定连接在支撑座上,确保辐射板能够与馈电网络的端口耦合。

具体地,所述支撑座包括两柱状的支撑子柱。每个支撑子柱上设置至少一卡口柱。围绕着支撑子柱的轴线,所述支撑子柱包括矩形内立面,弧面状外立面,以及分别连接在内立面和外立面之间的两矩形侧立面。两支撑子柱的内立面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

更具体地,围绕支撑座的轴向设置四个卡口柱。卡口柱的卡口都朝向支撑座外部,并且相邻卡口柱的卡口的朝向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馈电网络设置在支撑座上的端口是两组互相正交的微带卡伦端口。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计、制造一种基站天线阵,包括馈电板,反射板,以及至少两辐射板。所述馈电板上设置有分别为各辐射板配置的支撑座,所有支撑座按阵列布设,每个支撑座构建一天线单元。支撑座与馈电板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馈电板上敷设有馈电网络,馈电网络的端口端分别设置在支撑座的顶面。支撑座顶部连接有至少两卡口柱。所述卡口柱加工有向卡口柱内部凹进的卡口,该卡口柱的顶端加工有向卡口倾斜的导向斜面。所述辐射板上加工有为卡口柱配置的卡孔。该卡孔边沿弹性连接有一卡舌片。当安装辐射板时,将辐射板压向为该辐射板配置的支撑座顶部,卡口柱顶端插入辐射板的卡孔内,借助导向斜面引导卡舌片弹性形变而向卡口位移,借助弹性回复力,经过卡口的卡舌片伸入卡口内,从而凭借卡入卡口的卡舌片使辐射板固定连接在馈电板的支撑座上,确保辐射板能够与馈电网络的端口耦合。

具体地,所述支撑座包括两柱状的支撑子柱。每个支撑子柱上设置至少一卡口柱。围绕着支撑子柱的轴线,所述支撑子柱包括矩形内立面,弧面状外立面,以及分别连接在内立面和外立面之间的两矩形侧立面。两支撑子柱的内立面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

更具体地,围绕支撑座的轴向设置四个卡口柱。卡口柱的卡口都朝向支撑座外部,并且相邻卡口柱的卡口的朝向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馈电网络设置在各支撑座上的端口是两组互相正交的微带卡伦端口。

为增强馈电板的机械强度,在馈电板边沿设置有馈电板边沿凸棱。在馈电板内设置有其两端连接馈电板边沿凸棱的、至少一馈电板增强凸棱,从而将馈电板分成至少两馈电区块。馈电区块内设置至少一支撑座。

为增强反射板的机械强度,在反射板边沿设置有反射板边沿凸棱。在反射板内设置有其两端连接反射板边沿凸棱的反射板增强凸棱。所述反射板固定安装在馈电板底部,并且反射板边沿凸棱的位置与馈电板边沿凸棱的位置对应,反射板增强凸棱的位置与馈电板增强凸棱的位置相应。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基站天线单元及其构建的基站天线阵”的技术效果在于:

馈电板和支撑座一体成型,工艺和结构简单;辐射板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支撑座上,固定结构牢固,整个天线单元组装过程无焊接,一致性高,组装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良率,降低了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状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22、卡口柱23和部分馈电网络24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辐射板21的正投影俯视示意图;

图4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正投影主视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状态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基站的天线的分解状态轴测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站天线单元,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包括辐射板21、馈电板25和反射板26。所述馈电板25上设置有支撑座22,在支撑座22的顶部连接有至少两卡口柱23。所述支撑座22与馈电板25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馈电板25上借助选择性塑胶电镀工艺敷设有馈电网络24,馈电网络24的端口端ab、cd设置在支撑座22的顶面。所述卡口柱23加工有向卡口柱23的内部凹进的卡口231,该卡口柱23的顶端加工有向卡口231倾斜的导向斜面232。如图3所示,所述辐射板21上加工有为卡口柱配置的卡孔211。该卡孔211的边沿弹性连接有一卡舌片212。当安装辐射板21时,将辐射板21压向支撑座22顶部,卡口柱23顶端插入辐射板21的卡孔211内,借助导向斜面232引导卡舌片212弹性形变而向卡口231位移,借助弹性回复力,经过卡口231的卡舌片212伸入卡口231内,从而凭借卡入卡口231的卡舌片212使辐射板21固定连接在支撑座22上,确保辐射板21能够与馈电网络24的端口ab、cd耦合。

本实用新型馈电板25和支撑座22一体成型,工艺和结构简单,成本低。辐射板21通过卡扣结构安装在支撑座22上,固定结构牢固,整个天线单元组装过程无焊接,一致性高,组装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良率,降低了产品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座22包括两柱状的支撑子柱221。每个支撑子柱221上设置至少一卡口柱23。如图2所示,支撑座22以直线o1o2为轴线。两支撑子柱221以支撑座22的轴线o1o2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支撑子柱221分别以直线p1p2、直线p3p4为各自自身的轴线。围绕着支撑子柱221的轴线,所述支撑子柱221包括矩形内立面2211,弧面状外立面2212,以及分别连接在内立面2211和外立面2212之间的两矩形侧立面2213。两支撑子柱221的内立面2211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座22结构配合馈电网络24的正交端口ab和端口cd设置,以简单结构实现支撑座22对辐射板21的支撑作用,且为馈电网络24提供端口支撑。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围绕支撑座22的轴向o1o2设置四个卡口柱23。如图2所示,卡口柱23的卡口231都朝向支撑座22的外部,并且相邻卡口柱23的卡口231的朝向互相垂直,那么图2所示,两相对卡口柱23的卡口231的朝向q1q2与q3q4互相平行。相邻卡口柱23的卡口231围绕支撑座22的轴线o1o2互相垂直结构利于馈电网络24的线路设置,有助于形成能够抑制干扰的馈电信号结构。

为了确保信号平衡输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馈电网络24设置在支撑座22上的端口ab和端口cd是两组互相正交的微带卡伦端口。所述馈电网络24的馈电线路沿支撑座22表面平滑过渡,无尖角,益于天线信号的反馈。

本实用新型将馈电板25和反射板26延展,并按照阵列结构布设支撑座22及其所连接辐射板21,进而提出一种基站天线阵,如图5所示,包括馈电板25,反射板26,以及至少两辐射板21。所述馈电板25上设置有分别为各辐射板21配置的支撑座22,所有支撑座22按阵列布设,每个支撑座22构建一天线单元。支撑座22与馈电板25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馈电板25上敷设有馈电网络24,馈电网络24的端口端分别设置在支撑座22的顶面。每个天线单元与本实用新型所述基站天线单元具有实质相同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座22的顶部连接有至少两卡口柱23。所述卡口柱23加工有向卡口柱23内部凹进的卡口231,该卡口柱23的顶端加工有向卡口231倾斜的导向斜面232。所述辐射板21上加工有为卡口柱23配置的卡孔211。该卡孔211的边沿弹性连接有一卡舌片212。当安装辐射板21时,将辐射板21压向为该辐射板21配置的支撑座22顶部,卡口柱23的顶端插入辐射板21的卡孔211内,借助导向斜面232引导卡舌片212弹性形变而向卡口231位移,借助弹性回复力,经过卡口231的卡舌片212伸入卡口231内,从而凭借卡入卡口231的卡舌片212使辐射板21固定连接在支撑座22上,确保辐射板21能够与馈电网络24的端口耦合。

第二实施例中各天线单元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实质相同:

所述支撑座22包括两柱状的支撑子柱221。每个支撑子柱221上设置至少一卡口柱23。围绕着支撑子柱221的轴线,所述支撑子柱221包括矩形内立面2211,弧面状外立面2212,以及分别连接在内立面2211和外立面2212之间的两矩形侧立面2213。两支撑子柱221的内立面2211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

围绕支撑座22的轴向o1o2设置四个卡口柱23。卡口柱23的卡口231都朝向支撑座22的外部,并且相邻卡口柱23的卡口231的朝向互相垂直。

所述馈电网络24设置在各支撑座22上的端口ab和端口cd是两组互相正交的微带卡伦端口。

为增强馈电板25的机械强度,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在馈电板25的边沿设置有馈电板边沿凸棱251。在馈电板25内设置有其两端连接馈电板边沿凸棱251的、至少一馈电板增强凸棱252,从而将馈电板25分成至少两馈电区块。馈电区块内设置至少一支撑座22。第二实施例,在馈电板25内设置三条馈电板增强凸棱252,将馈电板25分成四个馈电区块,每个馈电区块内设置三个天线单元,构建成具有12个基站天线单元的基站天线阵。

为增强反射板26的机械强度,并配合馈电板25的结构,在反射板26边沿设置有反射板边沿凸棱261。在反射板26内设置有其两端连接反射板边沿凸棱261的反射板增强凸棱262。所述反射板26固定安装在馈电板25底部,并且反射板边沿凸棱261的位置与馈电板边沿凸棱251的位置对应,反射板增强凸棱262的位置与馈电板增强凸棱252的位置相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