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40642发布日期:2020-07-29 02:5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发展,折叠屏越来越备受青睐。并且,目前5g通信技术是通信技术的主流方向,那么将包括折叠屏的电子设备与5g通信技术融合尤为重要。为了使电子设备支持更多的5g频段,可使天线单元与射频单元分设于不同的折叠部,那么,这就需要具有可弯折性的传输线连接天线单元和射频单元。但是,传输线在多次弯折后,容易增加信号传输损耗,不利于电子设备支持5g多频段通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电子设备。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

弯折区,连接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与所述第二折叠部之间;

射频单元,设于所述第一折叠部;

第一天线单元,设于所述第二折叠部;及

传输线,包括:与所述射频单元连接的第一传输线、与所述第一天线单元连接的第二传输线、与所述第一传输线及所述第二传输线连接的可弯折线,所述可弯折线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弯折区。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线及所述第二传输线的至少一者包括lcp传输线;和/或,

所述可弯折线包括pi传输线和mpi传输线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所述可弯折线与所述第一传输线的连接处之间形成第一桥接区,所述第一桥接区设于所述第一折叠部。

可选地,所述可弯折线与所述第二传输线的连接处之间形成第二桥接区,所述第二桥接区设于所述第二折叠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线与所述可弯折线焊接连接;和/或,

所述第二传输线与所述可弯折线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可弯折线的弯折角度范围为0°~180°。

可选地,所述可弯折线的长度占所述传输线长度的16%~50%。

可选地,所述传输线的长度为40mm~120mm。

可选地,所述传输线包括:信号线、控制线和电源线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折叠部的第二天线单元,与所述射频单元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传输线包括信号传输性能优良的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以及可弯折线,这不仅使电子设备具有优良的可折叠性,并且,在弯折区多次弯折后,可弯折线对射频信号传输的损耗较小,不影响传输线的信号传输性能,进而确保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利于使该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支持5g多频段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展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折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折叠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折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折叠部、弯折区和第二折叠部、设于第一折叠部的射频单元及天线单元。为了使电子设备支持5g多频段通信,需要在第二折叠部布设其他天线单元来满足5g天线系统的布局。

其中,设于第二折叠部的天线单元与射频单元之间通过lcp传输线连接。lcp传输线包括lcp软板基材、以及设于软板基材的金属走线,比如铜走线。lcp传输线对射频信号尤其是高频信号具有优良的传输性能。但是,lcp传输线在多次弯折之后,对信号传输的损耗增大,甚至金属走线出现断裂,不利于确保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弯折区、射频单元、第一天线单元及传输线。其中,弯折区连接于第一折叠部与第二折叠部之间。射频单元设于第一折叠部。第一天线单元设于第二折叠部。传输线包括:与射频单元连接的第一传输线、与第一天线单元连接的第二传输线、与第一传输线及第二传输线连接的可弯折线,可弯折线的至少部分位于弯折区。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基于传输线包括信号传输性能优良的第一传输线和第二传输线、以及可弯折线,这不仅使电子设备具有优良的可折叠性,并且,在弯折区多次弯折后,可弯折线对射频信号传输的损耗较小,不影响传输线的信号传输性能,进而确保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利于使该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支持5g多频段通信。

以下结合图1~图5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阐述:

图1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展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折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和图2,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折叠部110、第二折叠部120、弯折区130、射频单元140、第一天线单元150及传输线160。

第一折叠部110与第二折叠部120包括但不限于折叠屏,还可为其他不具有显示功能但可折叠的部分。

弯折区130连接于第一折叠部110与第二折叠部120之间。第一折叠部110与第二折叠部120通过弯折区130实现折叠。需要说明的是,弯折区130、第一折叠部110、第二折叠部120在展开状态下可形成一整体,比如形成完整的显示屏。

射频单元140设于第一折叠部110,用于处理第一天线单元150发送或接收的信号。第一折叠部110设有主板,射频单元140可与主板连接。

第一天线单元150设于第二折叠部120。其中,第一天线单元150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设于第一折叠部110的第二天线单元(未图示),与射频单元140连接。如此,通过第一天线单元150与第二天线单元配合,可满足5g天线系统的布局,使电子设备能够支持5g多频段通信。

传输线160包括软板基材以及设于软板基材的金属走线,比如铜走线。传输线160包括:与射频单元140连接的第一传输线161、与第一天线单元150连接的第二传输线162、以及与第一传输线161及第二传输线162连接的可弯折线163,可弯折线163的至少部分设于弯折区13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输线161及第二传输线162对射频信号的传输性能优良,满足5g多频段通信要求。可弯折线163的可弯折性能优良,且在多次弯折后对信号传输的损耗较低,能够保证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线161及第二传输线162的至少一者包括lcp传输线;和/或,可弯折线163包括pi传输线和mpi传输线的至少一者。其中,lcp传输线对高频信号传输的性能稳定、损耗小、热膨胀性小,但是,lcp传输线在多次弯折后对信号传输的损耗大,不能保证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pi(polyimide,聚酰亚胺)传输线可弯折十万次以上,能够保证传输线160弯折的可靠性。mpi(modifiedpolyimide,改性的聚酰亚胺)传输线可弯折一万次左右。pi传输线及mpi传输线对射频信号的传输性能不如lcp传输线。基于此,通过lcp传输线与pi传输线或mpi传输线配合,赋予传输线160优良的信号传输性能以及可弯折性,满足电子设备对天线性能及可折叠性的要求。此外,相较于同轴线传输线而言,通过lcp传输线与pi传输线或mpi传输线配合,可减少占用空间,降低布设多条走线的难度,利于电子设备支持5g多频段通信。优选地,第一传输线161及第二传输线162为lcp传输线,可弯折线163为pi传输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线163的弯折角度范围为0°~180°,比如可以为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等。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线163的弯折性优良,能够满足电子设备对折叠性能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线163的长度占传输线160长度的16%~50%,比如可以为16%、20%、25%、30%、35%、40%、45%、50%等。一些实施例中,如此不仅赋予传输线160优良的可弯折性,还使其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性能,进而使电子设备具有优良的可折叠性和天线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线160的长度为40mm~120mm,比如可以为40mm、45mm、52.05mm、60mm、65mm、70mm、75mm、80mm、85mm、90mm、100mm、110mm、120mm等。一些实施例中,传输线160的占用空间小,利于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和体积小型化。

示例性地,传输线160的长度为60mm,可弯折线163的长度为21mm,第一传输线161及第二传输线162为lcp传输线,可弯折线163为pi传输线。在进行抗弯折测试时,传输线160的弯折次数可达十万次以上,且在十万次弯折测试后,传输线160所传输的射频信号衰减小于2db@5ghz。由此可知,传输线160具有优良的信号传输性能以及可弯折性,满足电子设备对天线性能及可折叠性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可弯折线163与第一传输线161的连接处之间形成第一桥接区171,第一桥接区171设于第一折叠部110。也即,可弯折线16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折叠部110。一些实施例中,如此,在弯折区130弯折时,避免第一桥接区171承载弯折力而使第一传输线161与可弯折线163分离,利于两者之间的有效连接,保证传输线160所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弯折线163与第二传输线162的连接处之间形成第二桥接区172,第二桥接区172设于第二折叠部120。也即,可弯折线163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折叠部120。一些实施例中,如此,在弯折区130弯折时,避免第二桥接区172承载弯折力而使第二传输线162与可弯折线163分离,利于两者之间的有效连接,以保证传输线160所传输信号的稳定性。

第一传输线161与可弯折线163之间、以及第二传输线162与可弯折线163之间可通过多种方式连接。在基于连接力好,不影响传输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传输线161与可弯折线163焊接连接;和/或,第二传输线162与可弯折线163焊接连接。示例性地,第一传输线161与可弯折线163之间通过smt(surfacemounted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工艺焊接。示例性地,第二传输线162与可弯折线163之间通过smt工艺焊接。

图3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传输线160包括:信号线164、控制线165和电源线166中的至少一者。其中,射频单元140与第一天线单元150之间通过信号线164传输信号,信号线164的数目为至少一个。射频单元140可通过控制线165向第一天线单元150发送控制信号。射频单元140可通过电源线166将电流输送至第一天线单元150。

图4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折叠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折叠示意图。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折叠部110的数目和第二折叠部120的数目均可为至少一个。示例性地,参考图4,第一折叠部110与第二折叠部120的数目均为一个。示例性地,参考图5,第一折叠部110的数目为一个,第二折叠部120的数目为两个,分设于第一折叠部110的两侧。针对于该情形,射频单元140设于第一折叠部110,第一天线单元150的数目可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两个第二折叠部120,射频单元140通过两条传输线160分别与两个第一天线单元150连接。

此外,第二折叠部120的数目还可大于两个,每个第二折叠部120均可设置一个第一天线单元150,射频单元140通过多条传输线160分别与多个第一天线单元15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第二折叠部120之间也通过弯折区130连接。并且,位于任一弯折区130的传输线160均包括至少部分可弯折线16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基于传输线包括信号传输性能优良的第一传输线161和第二传输线162、以及可弯折线163,这不仅使电子设备具有优良的可折叠性,并且,在弯折区130多次弯折后,可弯折线163对射频信号传输的损耗较小,不影响传输线160的信号传输性能,进而确保电子设备的天线性能,利于使该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支持5g多频段通信。

另外,通过lcp传输线与pi传输线或mpi传输线配合,能够使传输线160的弯折次数达十万次以上,且对信号传输的损耗较小。lcp传输线、pi传输线mpi传输线的技术比较成熟,在此基础上设置传输线160,无需增加太多成本。相较于同轴传输线而言,该传输线160占用空间较小,解决了空间不足的问题,利于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和体积小型化。

另外,电子设备可支持5g多频段通信,适用于0.6ghz~5ghz频段,比如4g蜂窝频段(cellularband)和sub6gn77(3300mhz~4200mhz)、n78(3300mhz~3800mhz)、n79(4400mhz~5000mhz)频段。上述5g频段可适用于大部分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ipad、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智能设备,还利于智能家居产品的5g通信。

本公开上述各个实施例,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互为补充。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