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压线式端子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6637发布日期:2020-09-01 18:2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限位压线式端子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限位压线式端子台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端子台连接器于连接线接线时,首先将连接线的线芯伸入端子台连接线的安装腔内与端子相接触,再通过使用螺丝将连接线的线芯压在端子上接触导通。这类连接结构,接线部方便。且螺丝与线芯直接接触可能会有虚接触,从而造成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限位压线式端子台连接器,其有效解决了现有之端子台连接器与连接线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限位压线式端子台连接器,包括有塑胶座以及至少一接线装置;该塑胶座上开设有至少一开口朝外的容置腔;该接线装置包括有主体、弹片端子以及下压件;该主体设置于容置腔内,主体上开设有与上述容置腔相正对连通并用于插连接线的安装腔,且安装腔内设置有防止连接线于安装腔内过插的的限位结构;该弹片端子设置于安装腔内并抵于限位结构上;该下压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体上,且下压件的下端抵于弹片端子的端部上,下压件下压促使弹片端子的端部下压变形接触导通连接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腔的两侧内壁上均凸设有限位凸肋,主体的外壁与限位凸肋抵触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弹片,该限位弹片于安装腔的内壁上一体冲切并向内折弯形成,上述弹片端子的下表面抵于限位弹片的上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弹片为两个,两限位弹片分别于安装腔的两内壁冲切相内折弯形成,且两限位弹片前后错位排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片端子的居中位置形成一拱起部,对应的,主体的居中位置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固定孔,上述拱起部伸入固定孔中抵触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片端子的两端部均呈向上翘起的形状,且弹片端子的两端部分别位于安装腔的两侧开口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压件为螺丝,对应的,主体上开设有螺丝孔,螺丝与螺丝孔螺合连接,螺丝的底面伸入安装腔内与弹片端子的端部上表面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塑胶座的顶面具有用于限位螺丝的限位柱,限位柱上开设有连通容置腔的定位孔,该定位孔与上述螺丝孔上下正对,螺丝穿过定位孔与螺丝孔螺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压件为两个,分别位于弹片端子的两端部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线装置为多个,多个接线装置间隔设置于塑胶座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安装腔内设有限位结构,连接线的线芯从安装腔的开口插入安装腔内并抵于限位结构上形成限位,避免两端的连接线直接接触,从而更具安全性,且接线更加的方便;且下压件与弹片端子的配合使用,弹片端子将连接线的线芯紧紧压紧在主体内,相较传统直接用螺丝连接的方式,其接触更加稳定。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塑胶座12、限位柱

101、容置腔102、定位孔

103、定位凹槽104、定位孔

20、接线装置21、主体

211、限位结构(限位弹片)201、安装腔

202、固定孔203、螺丝孔

22、弹片端子221、拱起部

23、下压件(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塑胶座10以及至少一接线装置20。

该塑胶座10上开设有至少一开口朝外的容置腔101,且容置腔101贯穿塑胶座10的前后两侧。且塑胶座10的上下表面贯穿有用于将塑胶座10固定的定位孔102,塑胶座10的底面凹设有定位凹槽103。

在本实施例中,接线装置20为多个,多个接线装置20间隔设置于塑胶座10内。该接线装置包括有主体21、弹片端子22以及下压件23。该主体21设置于容置腔101内,具体而言,容置腔101的两侧内壁上均凸设有限位凸肋11,主体21的外壁与限位凸肋11抵触固定。该主体21上开设有与上述容置腔101相正对连通并用于插连接线的安装腔201,安装腔201贯穿主体21的前后侧面,即连接线可从安装腔201的两端插入。且安装腔201内设置有防止连接线于安装腔内过插的的限位结构211,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211为限位弹片211,该限位弹片211于安装腔201的内壁上一体冲切并向内折弯形成,上述弹片端子22的下表面抵于限位弹片的上表面上。所述限位弹片211为两个,两限位弹片211分别于安装腔201的两内壁冲切相内折弯形成,且两限位弹片211前后错位排布,即将安装腔201分隔成两接线腔,且两接线腔相隔一定距离,避免产生干涉。连接线从安装腔201的一端开口插入后,抵于对应的限位弹片211上后形成限位。

该弹片端子22设置于安装腔201内并抵于限位结构211上,具体而言,弹片端子22的居中位置形成一拱起部221,对应的,主体21的居中位置开设有连通安装腔的固定孔202,上述拱起部221伸入固定孔202中抵触固定。且弹片端子22的两端部均呈向上翘起的形状,且弹片端子22的两端部分别位于安装腔201的两侧开口处。

该下压件23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主体21上,且下压件23的下端抵于弹片端子22的端部上,下压件23下压促使弹片端子22的端部下压变形与连接线接触导通。在本实施例中,下压件23为螺丝,对应的,主体21上开设有螺丝孔203,螺丝23与螺丝孔203螺合连接,螺丝23的底面伸入安装腔201内与弹片端子22的端部上表面相接触。所述塑胶座10的顶面具有用于限位螺丝的限位柱12,限位柱12上开设有连通容置腔101的定位孔104,该定位孔104与上述螺丝孔203上下正对,螺丝23穿过定位孔104与螺丝孔203螺合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件23为两个,分别位于弹片端子22的两端部上方,即两下压件23分别促使弹片端子22的两端部下压与对应的连接线接触导通。

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连接线的线芯从安装腔201的一开口插入安装腔201内,线芯抵于限位结构211上形成限位并插入到位,旋转对应的螺丝23,螺丝23下端促使弹片端子22的对应端部下压变形,且弹片端子22端部下压变形并抵于线芯上促使线芯紧紧连接在主体21内。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安装腔内设有限位结构,连接线的线芯从安装腔的开口插入安装腔内并抵于限位结构上形成限位,避免两端的连接线直接接触,从而更具安全性,且接线更加的方便;且下压件与弹片端子的配合使用,弹片端子将连接线的线芯紧紧压紧在主体内,相较传统直接用螺丝连接的方式,其接触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