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屑装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继电器是小型的电子控制器件,现有的继电器其装配一般以手工为主,所以其装配误差较大,同时存在结构复杂,不易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引线脚的强度不足,出现引线脚歪斜的情况,影响客户使用。
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电磁继电器结构上的不足,需要设计一种易于自动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的无屑装配电磁继电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易于自动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的无屑装配电磁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无屑装配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线圈架、铁芯、动簧片、静簧片、推动片以及衔铁,所述铁芯插入所述线圈架中,所述线圈架上绕设有线圈,所述衔铁驱动所述推动片移动,所述推动片进一步驱动所述动簧片移动直至接触所述静簧片,所述基座两侧分别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线圈架底部两侧的支撑部卡接,所述线圈架顶部一侧设有弯折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轭铁,所述轭铁包括竖直部,所述竖直部两侧通过凸块与所述基座在左右方向上紧密配合,且所述竖直部的外侧面通过凸台与开设在基座相应位置处的凹槽相配合并倒挂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轭铁还包括水平部,所述水平部开设有一圆孔,并安装在所述线圈架的底部,所述铁芯底部穿过所述线圈架并固定在所述圆孔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衔铁与所述轭铁边线切合并同时与所述推动片一端的间隙处配合固定,所述推动片另一端还设有球形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压簧,所述压簧与所述基座紧配连接,同时,压簧压住开设在所述衔铁上的卡槽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簧片上安装有动触点并通过铆接固定形成动簧组件,所述静簧片上安装有静触点并通过铆接固定形成静簧组件,所述动簧组件与所述静簧组件分别上下插入至所述基座上,且各个方向紧配固定,形成完整的接触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簧片两侧开设有u形翻边缺口,所述u形翻边缺口与所述球形凸起卡接,所述u形翻边缺口上方装配有导向折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部插设有引线脚,且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方的引线脚可沿轴线方向向外折弯进行焊锡,所述支撑部上表面设有斜角,该斜角靠近所述引线脚,且所述斜角设置处的支撑部与向外折弯的所述引线脚始终不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与所述基座上下间隙配合套入,且所述外壳两侧通过卡块与开设在所述基座两侧的凹槽紧配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两侧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压簧的第一限位凸台,所述外壳顶部内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位于所述弯折部上方,并与所述衔铁之间留有安全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基座两侧分别设有缺口,该缺口与线圈架底部两侧的支撑部卡接,加强了引出脚的结合强度,整个引出端更为可靠稳定,避免了产品因引出脚歪斜而影响客户使用装配的问题;另外,通过在线圈架顶部一侧设置弯折部,可用于顶住外壳顶壁,避免了基座与外壳装配时,向下按压外壳导致衔铁产生变形或移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推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轭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衔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基座的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基座与轭铁配合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00、外壳;101、第一限位凸台;102、第二限位凸台;103、卡块;110、基座;111、缺口;112、凹槽;120、线圈架;121、线圈;122、支撑部;1221、引线脚;1222、斜角;123、弯折部;130、铁芯;140、动簧片;141、动触点;142、u形翻边缺口;143、导向折边;150、静簧片;151、静触点;160、推动片;161、球形凸起;170、衔铁;171、卡槽;180、轭铁;181、竖直部;1811、凸台;182、凸块;183、水平部;1831、圆孔;190、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9所示,一种无屑装配电磁继电器,包括外壳100以及设置在外壳100内的基座110,基座110上设有线圈架120、铁芯130、动簧片140、静簧片150、推动片160以及衔铁170,铁芯130插入线圈架120中,线圈架120上绕设有线圈121,衔铁170驱动推动片160移动,推动片160进一步驱动动簧片140与静簧片150导通,具体地,铁芯130电磁感应产生的磁力吸引衔铁170移动,衔铁170移动时驱动推动片160移动,推动片160移动时驱动动簧片140移动,动簧片140运动使动触点141接触静触点151,从而达到电路的导通。
优选地,基座110两侧分别设有缺口111,缺口111与线圈架120底部两侧的支撑部122卡接,装配后线圈架120的封胶面处与基座110的封胶面处齐平,线圈架120顶部一侧设有弯折部123,该弯折部123可用于顶住外壳100顶壁,避免了基座110与外壳100装配时,向下按压外壳100导致衔铁170产生变形或移位的问题。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基座110上的轭铁180,轭铁180包括竖直部181,竖直部181两侧通过凸块182与基座110在左右方向上紧密配合,同时,竖直部181的外侧面通过凸台1811与开设在基座110相应位置处的凹槽112相配合,并上下倒扣进行固定,使得轭铁180与基座110之间紧密配合,不松动,在实际生产中,该结构更易于自动化生产,且产品性能质量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优选地,轭铁180还包括水平部183,水平部183开设有一圆孔1831,并安装在线圈架120的底部,且该圆孔1831与线圈架120上开设的孔对齐,铁芯130穿入线圈架120的孔内松配,同时铁芯130底部与轭铁180水平部183的圆孔1831处通过铁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优选地,衔铁170与轭铁180边线切合并同时与推动片160一端的间隙处配合固定,推动片160另一端还设有球形凸起161,该球形凸起161用于与动簧片140的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压簧190,压簧190与基座110紧配连接,同时,衔铁170开设有一卡槽171,压簧190压住该卡槽171处以此与衔铁170配合,避免了衔铁170左右晃动及上下晃动的问题,保证产品结构稳定,且提高了产品的装配精度,能够有效确保继电器的机械参数,提高产品质量。
优选地,动簧片140通过底部开设的第一凸筋和两侧开设的第一倒刺实现与基座11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紧配连接,保证装配后动簧脚无松动,结构可靠稳定。另外,静簧片150通过底部开设的第二凸筋和两侧开设的第二倒刺实现与基座11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紧配连接,保证装配后静簧脚无松动,结构可靠稳定,且通过动簧片140和静簧片150该处结构的设计,更易于自动化生产,产品结构性能质量更稳定可靠。
优选地,动簧片140上安装有动触点141并通过铆接固定形成动簧组件,静簧片150上安装有静触点151并通过铆接固定形成静簧组件。
进一步优选地,动簧组件与静簧组件分别上下插入至基座110上,且各个方向紧配固定,形成完整的接触系统。
优选地,推动片160与动簧片140装配间隙配合,动簧片140两侧开设有u形翻边缺口142,u形翻边缺口142与球形凸起161卡接,u形翻边缺口142上方装配有导向折边143,在实际工作时,推动片160的球形凸起161与该导向折边143通过动簧片140的弹力滑动,最终套入动簧片140的两个u形翻边缺口142中。此装配方式可有效减少塑料屑的产生,同时该结构设计更易于自动化生产,产品结构性能质量稳定可靠,异物明显减少。
优选地,支撑部122插设有引线脚1221,且位于所述支撑部122上方的引线脚1221可沿轴线方向向外折弯进行焊锡,同时,支撑部122上表面设有斜角1222,该斜角1222靠近引线脚1221,该处斜角1222的设置,且所述斜角1222设置处的支撑部122与向外折弯的所述引线脚1221始终不接触,使得引线脚1221焊锡处在进行高温焊锡时,可避免温度传导到支撑部122处,避免线圈架120被烫伤,该斜角1222的设置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不良报废率,相比与直角无让位的结构设计,此处改进便于过程工艺操作,使得结构更为稳定可靠,同时减少了塑料件的烫伤,提高了产品质量。
优选地,外壳100与基座110上下间隙配合套入,且外壳100两侧通过卡块103与开设在基座110两侧的凹槽紧配固定,使得外壳100不易拔出,保证了不会因为间隙配合而导致基座110与外壳100脱落,同时,外壳100与基座110配合后通过外壳100两侧的第一限位凸台101进行限位,保证压簧190无松动,外壳100内侧设置第二限位凸台102,保证外壳100与衔铁170之间预留有安全距离,有效确保产品在机械动作过程中不受影响,该结构的改进避免了压簧190松动导致外壳100卡住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电器参数一致性,保证了整个继电器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