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线路薄膜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4757发布日期:2020-09-01 18:0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折叠线路薄膜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线路薄膜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薄膜开关的按键线路片大多采用上、下线路片复合而成,上线路片的下表面和下线路片的上表面分别分开对应印刷线路,生产时间长且成本高,同时,这种薄膜开关由上、下线路片各伸出一供信号输出的舌片,这两舌片还需分别通过刺破型导电端子插在电路板的两个针座上,导致薄膜开关的面积较大,成本较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缺陷的折叠线路薄膜开关以提高薄膜开关的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时间及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折叠线路薄膜开关以提高薄膜开关的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时间及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折叠线路薄膜开关,包括有面板及线路层,所述线路层的第一表面沿其中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同的线路矩阵,所述线路层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有一供二所述线路矩阵的传输线路引出的引线片,所述线路层沿其第一表面的中部相对弯折形成相对设置的上线路片及下线路片,以使线路矩阵分别设于所述上、下线路片上且相对设置,所述线路层的第二表面形成上、下线路片的外表面,所述面板粘合于所述上线路片的外表面。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下线路片之间设置有间片胶层以相互粘合。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间片胶层包括多个间片面胶片,所述间片面胶片沿上线路片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沿线路矩阵的间隔设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线路矩阵包括多个单元触点,同一线路矩阵的单元触点通过银浆线路行连接或列连接并形成传输线路,所述线路矩阵的传输线路的引线端均设置于所述引线片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引线片的一端导电压合有一连接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器包括有套壳及设置于所述套壳内且分别对应每一传输线路设置并连接的金属端子。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板与上线路片之间设置有一用于粘合面板及上线路片的面胶层。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下线路片的外表面设置有一背胶层。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背胶层采用双面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面板为透明pet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所述折叠线路薄膜开关通过于线路层的第一表面的中部两侧分别印有相同的线路矩阵以通过弯折线路层形成上、下线路片且线路矩阵相对设置,节省线路印刷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同时,线路矩阵的传输线路于线路层一侧的引线片上引出,无需上、下线路片分别设置供信号输出的舌片,有利于减小薄膜开关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线路薄膜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折叠线路薄膜开关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折叠线路薄膜开关的线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线路薄膜开关10用于设置于用电器上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所述折叠线路薄膜开关10与所述用电器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用电器包括家电或医疗设备等需要开关控制的设备。

所述折叠线路薄膜开关10包括有面板110及线路层120,所述线路层120的第一表面沿其中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相同的线路矩阵121,所述线路层120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有一供二所述线路矩阵121的传输线路1211引出的引线片122。所述线路层120沿其第一表面的中部相对弯折形成相对设置的上线路片1201及下线路片1202,以使线路矩阵121分别设于所述上线路片1201及下线路片1202上,且二所述线路矩阵121相对设置,所述线路层120的第二表面形成上线路片1201及下线路片1202的外表面,所述面板110粘合于所述上线路片1201的外表面上。

其中,弯折后的线路层120,位于上方的部分为上线路片1201,位于下方的部分为下线路片1202,所述面板110设置于所述上线路片1201的上方。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10与上线路片1201之间设置有一用于粘合面板110及上线路片1201的面胶层1101,所述面胶层1101采用双面胶制得。所述折叠线路薄膜开关10通过于线路层120的第一表面的中部两侧分别印有相同的线路矩阵121以通过弯折线路层120形成上线路片1201及下线路片1202且线路矩阵121相对设置,节省线路印刷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同时,线路矩阵121的传输线路1211于线路层120一侧的引线片122上引出,无需上、下线路片分别设置供信号输出的舌片,有利于减小薄膜开关的面积。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上线路片1201及下线路片1202之间设置有间片胶层1203以相互粘合,使得二所述线路矩阵121相对。具体地,所述间片胶层1203包括多个间片面胶片1204,所述间片面胶片1204沿上线路片120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沿线路矩阵121的间隔设置。其中,线路矩阵121的间隔代表线路矩阵121的单元之间的空隙,所述间片面胶片1204呈长条状且设置于所述线路矩阵121的每一列之间,所述间片面胶片1204为双面胶。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路矩阵121包括多个按行列分布的单元触点1212,相邻单元触点1212之间等间隔设置,同一线路矩阵121的单元触点1212通过银浆线路行连接或列连接并形成传输线路1211,所述线路矩阵121的传输线路1211的引线端均设置于所述引线片122上。优选地,所述线路矩阵121为3x4的矩阵,所述上线路片1201的线路矩阵121的单元触点1212通过银浆线路列连接并形成传输线路1211,则上线路片1201形成有三条传输线路1211,所述下线路片1202的线路矩阵121的单元触点1212通过银浆线路行连接并形成传输线路1211,则下线路片1202形成有四条传输线路1211,所述传输线路1211的引线端均平行设置于所述引线片122上。所述单元触点1212上印刷有导电银浆,以与银浆线路导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线路片1201的线路矩阵121的单元触点1212通过银浆线路行连接并形成传输线路1211,所述下线路片1202的线路矩阵121的单元触点1212通过银浆线路列连接并形成传输线路1211。

所述面板110对应于线路矩阵121印刷有按键图案,通过按压面板110上对应的按键图案,上线路片1201及下线路片1202的线路矩阵121相应的单元触点1212相互接触而导通,并与相应的通过银浆线路连接的单元触点1212及相应的传输线路1211形成回路,实现信号传输。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10为透明pet薄膜,所述按键图案印刷于所述面板110的背面。

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线片122的一端导电压合有一连接器123,其另一端与线路层120连接。所述连接器123与用电器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以传输信号。具体地,所述连接器123包括有套壳1231及设置于所述套壳1231内且分别对应每一传输线路1211设置并与传输线路1211连接的金属端子1232,所述连接器123通过金属端子1232插接于用电器的控制电路板的端口实现连接器123的电连接以传输信号。其中,所述传输线路1211的引线端的端部通过碳浆线路以导电压合连接器123的金属端子1232,可保护传输线路1211不被氧化。所述套壳1231采用塑料制得,以对金属端子1232绝缘保护。上线路片1201及下线路片1202的线路矩阵121相应的单元触点1212相互接触而导通,并与相应的通过银浆线路连接的单元触点1212及相应的传输线路1211通过相应的金属端子1232与用电器的控制电路板形成回路,实现信号传输,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线路片1202的外表面设置有一背胶层130,所述面板110位于所述折叠线路开关10的上表面,所述背胶层130位于所述折叠线路薄膜开关10的下表面,用于将所述折叠线路薄膜开关10粘合于用电器的机壳上,便于薄膜开关的组装。其中,所述背胶层130可采用双面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折叠线路薄膜开关通过于线路层的第一表面的中部两侧分别印有相同的线路矩阵以通过弯折线路层形成上、下线路片且线路矩阵相对设置,节省线路印刷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同时,线路矩阵的传输线路于线路层一侧的引线片上引出,无需上、下线路片分别设置供信号输出的舌片,有利于减小薄膜开关的面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