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便GNSS测量天线、导航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0392发布日期:2020-08-18 19:3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便GNSS测量天线、导航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天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便gnss测量天线、导航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gnss系统包括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satellitenavigationsystem,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导航终端,而且随着高精度定位的可行性,gnss系统在军事和特殊民用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是利用一组卫星的伪距、星历、卫星发射时间等观测量,同时还必须知道用户钟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3维坐标和速度以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因此,通俗一点说如果你除了要知道经纬度还想知道高度的话,那么,必须对收到4颗卫星才能准确定位。

由于gnss系统和接收机终端一直在不断追求更高精度的测量,要求天线能够接收全星系的卫星,以提高测量天线的测量精度。gnss导航与高精度定位设备越来越轻、越来越小,市面上比较常见的gnss天线包括层叠设置的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第一介质板和第二介质板的双介质结构,这样gnss天线的剖面偏高,积大重量大,成本较高。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的gnss天线的剖面偏高,积大重量大,成本较高

(2)现有的gnss天线信号馈电方式单一,不能实现信号的有效传输。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将利于同频转发系统信号的发射和传输,用于gps导航、定位系统信号的收发,实现低频的馈点,从而确保实现gnss的性能,对降低gnss天线加工的复杂度,整体上达到实现了小型化测量型gnss天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便gnss测量天线。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简便gnss测量天线包括层叠设置的屏蔽盖和pcb板,所述pcb板上的中空结构的介质层;

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分别设置在介质层的下表面和上表面;

第三金属层,设置在所述介质层的上表面;

频率合成点,通过通孔贯穿整个介质层以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

馈电探针,穿过介质层和空气层,连接第三金属层和pcb板上的网络。

进一步,所述介质层的周边设置有金属化齿状圆环,所述金属化齿状圆环与pcb板相连接,所述金属化齿状圆环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二金属层同心且共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金属层为圆形、正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二金属层为圆环形、正多边环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同心排布,且第一金属层外径介于第二金属层的内径与外径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的上侧或下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通过频率合成点直连或耦合连接,合成点的数量为4或4的整数倍。

进一步,所述频率合成点呈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天线对所述第一金属层进行耦合馈电或直接馈电的馈电激励。

进一步,当天线对第一金属层进行耦合馈电,馈电形式可以是“t”型耦合或“l”型耦合,且“t”型和“l”型的位置位于第一金属层上方或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简便gnss测量天线的导航定位系统。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不降低天线性能的情况下,用中空的单层介质实现了双频的性能要求,大幅降低了天线的剖面,减轻了天线重量,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gnss天线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gnss天线结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gnss天线结构侧视图

其中:a、俯视图;b、a部馈电细节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gnss天线低频方向仿真示意图;

其中: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gnss天线高频方向仿真示意图;

其中:

图中:100、介质层;101、第一金属层;102、第二金属层;103、第三金属层;200、pcb板;300、屏蔽盖;110、馈电探针;111、频率合成点;112、金属化齿状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便gnss测量天线,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金属层101和第二金属层102同心排布,第一金属层101贴敷在介质层100的下表面,第二金属层102贴敷于介质层100的上表面,且第一金属层101外径介于第二金属层102的内径与外径之间。连接于第一金属层101和第二金属层102的四个频率合成点111中心对称分布,与馈电探针的位置无关。如图3所示,该简便gnss测量天线包括层叠设置的屏蔽盖300、pcb板,以及设置于pcb板200上的中空结构的介质层100;介质层100的下表面设置有圆形的第一金属层101,上表面设置有圆环形的第二金属层102,四个频率合成点111通过通孔贯穿整个介质层以连接第一金属层101和第二金属层102;介质层的上表面还有四个独立小型金属圆为第三金属层103,四个馈电探针110穿过介质层和空气层(避开第一金属层)使得第三金属层103和pcb200上面的网络相连接;另外,介质层的周边设置有多个金属化齿状圆环112,该金属化齿状圆环112与pcb200相连接。天线对第一金属层101进行馈电激励,可以为耦合馈电,可以为直接馈电,优选为耦合馈电。当天线对第一金属层101进行耦合馈电,馈电形式可以是“t”型耦合或“l”型耦合,优选“t”型耦合,且“t”型和“l”型的位置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101上方,也可位于第一金属层101下方。

如图3所示,连接于第一金属层101和第二金属层102的四个频率合成点111中心对称分布,与馈电探针的位置无关;四个馈电探针110中心对称分布,自下而上,馈电探针110一端连接pcb200网络,穿过介质层100的空气部分,避开第一金属层101,穿过介质层的介质部分,上端连接第三金属层103;整个馈电在本实例中是“t”型耦合馈电。所述介质层100的周边由有多个金属孔构成的金属化齿状圆环112,金属齿环112与第一第二金属层同心,且分布于第一第二金属层外围,与所述pcb板200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简便gnss测量天线的导航定位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