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断路器的背包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推广,预付费电表这种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而传统手动操作的断路器已无法满足智能电网的要求,因此,这种智能断路器产品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它可实现自动重合闸操作,传输一个控制信号,进而可实现远程操控,使断路器进行自动合闸或分闸,而不再需要工作人员去手动分合闸操作,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
目前智能断路器主要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一体化设计,即为将断路器和控制单元设计在一个壳体内,为全新设计方案,设计难度大,制造成本也高;另一种是分体设计方案,断路器结构不变,只是重新设计了一套智能控制单元,即为采用原有断路器和智能控制装置拼装的方式,智能控制装置有的是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原断路器的旁边,而有的是分为传动执行单元和智能控制单元两部分,其中将传动执行单元安装在断路器的旁边,并采用背包的方式将智能控制单元安装在断路器的一端或两端,由于一般断路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添加背包的需求,因此,要在断路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背包方式在断路器一端或两端安装固定智能控制单元是十分困难的,安装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快捷,安装结构稳定性,能够使现有断路器满足背包安装需求的智能断路器的背部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断路器的背包连接结构,包括壳体结构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结构一端或两端的背包装置,所述背包装置内设有控制单元组件,所述背包装置与所述壳体结构之间设置有保持二者相对位置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第一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一端或两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卡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内的卡扣凸台,以及对应设置在所述背包装置上的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与所述卡扣凸台配合卡接;
第二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一端或两端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槽,和对应所述第二卡槽背对设置在所述背包装置的第二挂钩和第三挂钩,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上端的限位挡板,所述第三挂钩在所述第二挂钩推入所述第二卡槽上端与限位挡板形成限位配合时扣抵在所述第二卡槽的下端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形成有限位内槽,所述第二挂钩限位卡抵在所述限位内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槽底部设有延伸连接其两端的圆弧导向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扣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圆弧导向面之间留有安装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挂钩、第二挂钩和第三挂钩为设置在所述背包装置的安装面上且具有弹性的l形挂钩。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安装面上对应所述第一挂钩设置有第一通孔,以及对应所述第二挂钩和第三挂钩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呈竖立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侧边上,所述第三挂钩呈水平状延伸设置在第二通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断路器本体和重合闸壳体,所述重合闸壳体内设置有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组件的重合闸机构,所述控制单元组件控制所述重合闸机构驱动断路器执行分合闸操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断路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的接线孔,所述第一卡槽呈条形状设置在所述接线孔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包装置包括分设在所述壳体结构两端的上背包和下背包,所述控制单元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背包中的电子计量单元,和设置在所述下背包中的电子控制单元,所述上背包和/或下背包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结构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背包或下背包的第三安装组件,所述第三安装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背包或下背包两侧的侧边卡钩和侧边卡扣,所述侧边卡扣卡接在所述断路器本体侧面成型的第一卡槽中,所述侧边卡钩卡接在所述重合闸壳体侧面成型的第三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断路器的背包连接结构,背包装置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安装固定到壳体结构的一端或两端,在安装过程中,当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别对应插入至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时,第三挂钩还是露在第二卡槽的槽口边缘,因此,只需将背包装置上推即可使第一挂钩与第一卡槽中的卡扣凸台形成卡接配合,并带动第二挂钩卡入第二卡槽上端的同时,使第三挂钩正好卡抵在第二卡槽的下端面上,根据第二挂钩受到限位挡板的阻挡作用也是无法脱出第二卡槽,从而在背包装置与壳体结构之间进行多处卡扣固定连接,实现背包装置与壳体结构的安装固定,这样设计既不改变原有断路器基本结构变化,同时又满足了断路器对于背包的安装需求,安装结构稳定性好,安装又方便快捷,实用可靠。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断路器的背包连接结构,所述限位挡板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形成有限位内槽,所述第二挂钩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后只要轻轻上推便可卡入至所述限位内槽中,并配合挂靠在所述限位挡板上,对第二挂钩起到限位安装作用,再加上第三挂钩卡抵在第二卡槽内也会对第二挂钩起到限制作用,使得所述第二挂钩是无法原路退出限位内槽的,配合安装稳定可靠,从而通过第二卡槽与第二挂钩和第三挂钩配合产生可靠的卡接紧固力,保证背包装置与壳体结构的安装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断路器的背包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槽底部设有延伸连接其两端的圆弧导向面,这种结构设置,通过圆弧导向面对插入第一卡槽内的第一挂钩起到安装导向作用,使第一挂钩沿着圆弧导向面可以较为轻松的滑动插入第一卡槽内部,并与卡扣凸台形成卡接配合,以防止第一挂钩从第一卡槽中脱出。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断路器的背包连接结构,根据所述第一挂钩、第二挂钩和第三挂钩为具有弹性的l形挂钩,因此,通过在安装面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使这些挂钩受压产生的一定形变量得到缓冲,即挂钩可向相邻一侧的通孔位置挤压形变,从而有效提升挂钩的抗形变能力,可避免挂钩受压发生断裂现象,提升第一挂钩、第二挂钩和第三挂钩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断路器的背包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第三挂钩与第二卡槽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结构,11-断路器本体,12-重合闸壳体,13-第三卡槽,2-背包装置,20-安装面,201-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21-上背包,22-下背包,3-第一卡槽,31-卡扣凸台,32-圆弧导向面,4-第二卡槽,41-限位挡板,5-第一挂钩,6-第二挂钩,7-第三挂钩,8-侧边卡扣,9-侧边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6所示一种智能断路器的背包连接结构,包括壳体结构1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结构1一端或两端的背包装置2,所述背包装置2内设有控制单元组件,所述背包装置2与所述壳体结构1之间设置有保持二者相对位置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第一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1一端或两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卡槽3,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3内的卡扣凸台31,以及对应设置在所述背包装置2上的第一挂钩5,所述第一挂钩5插入所述第一卡槽3内与所述卡扣凸台配合卡接;
第二安装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结构1一端或两端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槽4,和对应所述第二卡槽4背对设置在所述背包装置2的第二挂钩6和第三挂钩7,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槽4上端的限位挡板41,所述第三挂钩7在所述第二挂钩6推入所述第二卡槽4上端与限位挡板41形成限位配合时扣抵在所述第二卡槽4的下端面。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所述背包装置2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安装固定到所述壳体结构1的一端或两端,在安装过程中,当第一挂钩5和第二挂钩6分别对应插入至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4时,第三挂钩7还是露在第二卡槽的槽口边缘,即尚未扣入到第二卡槽中,因此,只需将背包装置上推即可使第一挂钩与第一卡槽中的卡扣凸台形成卡接配合,并带动第二挂钩卡入第二卡槽上端的同时,使第三挂钩正好卡抵在第二卡槽的下端面上,根据第二挂钩6受到所述限位挡板41的阻挡作用也是无法脱出第二卡槽,从而在背包装置2与壳体结构1之间进行多处卡扣固定连接,实现背包装置与壳体结构的安装固定,这样设计既不改变原有断路器基本结构变化,同时又满足了断路器对于背包的安装需求,安装结构稳定性好,安装又方便快捷,实用可靠。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限位挡板41与所述第二卡槽4之间形成有限位内槽,所述第二挂钩6限位卡抵在所述限位内槽中,这种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挂钩6插入所述第二卡槽4后只要轻轻上推便可卡入至所述限位内槽中,并配合挂靠在所述限位挡板41上,对第二挂钩6起到限位安装作用,再加上第三挂钩7卡抵在第二卡槽内也会对第二挂钩起到限制作用,使得所述第二挂钩6是无法原路退出限位内槽的,配合安装稳定可靠,从而通过所述第二卡槽4与第二挂钩6和第三挂钩7配合产生可靠的卡接紧固力,保证背包装置与壳体结构的安装稳定性。
为了使第一挂钩与第一卡槽内的卡扣凸台可靠实现卡接配合,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卡槽3底部设有延伸连接其两端的圆弧导向面32,所述卡扣凸台31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槽3的侧壁上,并与所述圆弧导向面32之间留有安装间隙,这种结构设置,通过圆弧导向面32对插入所述第一卡槽3内的第一挂钩5起到安装导向作用,使所述第一挂钩5沿着圆弧导向面可以较为轻松的滑动插入第一卡槽内部,并与卡扣凸台形成卡接配合,以防止所述第一挂钩5从所述第一卡槽3中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挂钩5、第二挂钩6和第三挂钩7为设置在所述背包装置2的安装面20上且具有弹性的l形挂钩,具体设置的,所述安装面20上对应所述第一挂钩5设置有第一通孔201,以及对应所述第二挂钩6和第三挂钩7设置有第二通孔202,所述第一挂钩5和第二挂钩6呈竖立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侧边上,所述第三挂钩7呈水平状延伸设置在第二通孔内,通过在所述安装面20上设置第一通孔201和第二通孔202能够使这些挂钩受压产生的一定形变量得到缓冲,即挂钩可向相邻一侧的通孔位置挤压形变,从而有效提升挂钩的抗形变能力,可避免挂钩受压发生断裂现象,提升第一挂钩、第二挂钩和第三挂钩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图1、3-6对所述背包装置的具体设置方式作详细说明:
所述背包装置2包括分设在所述壳体结构1两端的上背包21和下背包22,所述控制单元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背包21中的电子计量单元,和设置在所述下背包22中的电子控制单元,电子计量单元主要包括计量元器件,电子控制单元包括控制线路板及控制元器件,所述上背包21和/或下背包22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结构1上,其中,所述壳体结构1包括并排设置的断路器本体11和重合闸壳体12,所述重合闸壳体12内设置有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组件的重合闸机构,所述重合闸机构主要包括电机和连接电机的齿轮传动结构,所述控制单元组件控制所述重合闸机构驱动断路器执行分合闸操作。
如图1所示,所述断路器本体11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的接线孔,所述第一卡槽3呈条形状设置在所述接线孔的两侧,根据智能断路器满足三相四线接线需求,所述断路器本体11可由四个单极断路器拼装而成,即每极断路器的端面两侧会设有两个第一卡槽,其端面上部设有一个第二卡槽。
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给出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作为固定结构的优选方式,用以实现上背包21和下背包22的安装固定,但所述上背包21或下背包22的固定方式不唯一,二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例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背包21或下背包22的第三安装组件,所述第三安装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上背包21或下背包22两侧的侧边卡钩9和侧边卡扣8,所述侧边卡扣8卡接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1侧面成型的第一卡槽3中,所述侧边卡钩9卡接在所述重合闸壳体12侧面成型的第三卡槽13中,这种结构设置,通过第三安装组件同样可以实现所述上背包21或下背包22在壳体结构上的安装固定,安装方式多样性,配合固定可靠。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上述描述对所述固定结构的具体结构进行选择,在此不对其他等同实施方式进行一一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