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属于锂电池封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锂电池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锂电池是指液态锂电池上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在结构上采用锂塑膜包装,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软包锂电池最多只会鼓气裂开。与硬包锂电池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安全性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以及手提电脑上。
目前的软包锂电池终封的封印加热均采用硬性结构进行封装,例如黄铜,黄铜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封装结构采用冲压方式,硬性结构易对封头产生碰撞。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封装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封装容易碰撞封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封装装置,包括:
下封头组件,靠近所述待封装锂电池的待封装侧设置;
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下封头组件和待封装锂电池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
上封头组件,与所述下封头组件间隔设置,所述上封头组件和所述下封头组件用于对待封装锂电池的待封装部位进行加热封装;以及
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上封头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往复运动;
所述锂电池封装装置还包括:
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上封头组件之间,所述上封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缓冲机构朝向所述下封头组件的一侧,所述缓冲机构至少朝向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一侧可受压变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封头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之间设置缓冲机构,第二驱动组件朝向下封头组件运动过程中带动缓冲机构移动,进而带动上封头组件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第二驱动组件与上封头组件直接接触发生形变。且该缓冲机构朝向第二驱动组件的一侧可受压变形,避免了上封头组件朝向第二驱动组件的一侧受压变形,进而避免了第二驱动组件与上封头组件的长时间的接触导致整个上封头组件变形。
可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
缓冲件,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抵接以缓冲;
复位件,与所述上封头组件贴合连接,所述复位件上开设有气袋槽,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气袋槽内;以及
启动管,其一端穿设于所述复位件并与所述气袋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件避免了第二驱动组件对上封头组件直接碰撞而变形,将缓冲件放置于复位件的气袋槽内,并在气袋槽的槽壁连通启动管,通过该启动管将外部气体导入气袋槽内,使得缓冲件逐步上升,以使得该缓冲件复位。
可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上封头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弹性件既可以缓冲又有较好的回弹能力。
可选地,所述锂电池封装装置还包括:
安装座;
夹具,靠近所述下封头组件设置,用于夹持待封装锂电池;
下密封壳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下封头组件和所述夹具均设置于所述下密封壳体内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下密封壳体外侧固定连接;以及
上密封壳体,设置于缓冲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之间,且所述上密封壳体外侧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上封头组件和所述缓冲机构均设于所述上密封壳体内侧,所述上密封壳体与所述下密封壳体盖合形成密封结构,所述上密封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抽真空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组件带动下密封壳体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位于下密封壳体上的下封头组件和夹具往复运动,第二驱动组件带动上密封壳体往复运动,进而带动位于上密封壳体内的缓冲机构和上封头组件往复运动,通过在上密封壳体上开设通孔,便于抽真空。
可选地,所述上封头组件包括:
第一冷却板,设置于所述上密封壳体内,且靠近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以及
第一加热片,设置于第一冷却板的朝所述下封头组件的一侧;
所述下封头组件包括:
第二冷却板,设置于所述下密封壳体内;以及
第二加热片,设置于第二冷却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加热片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片和第二加热片均为镍铬加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热片和第二加热片均采用镍铬加热片,相交于采用黄铜材料的封头,镍铬加热片的抗腐蚀能力好,且预热时间较短,高温下运行不易变形。
可选地,所述上封头组件还包括:
第一冷却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上密封壳体;
所述下封头组件还包括:
第二冷却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冷却板和所述下密封壳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冷却板中穿设第一冷却管,便于第一加热片的快速冷却;在第二冷却板中穿设第二冷却管,便于第二加热片的快速冷却。
可选地,第一导热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板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片和所述第一冷却板连接;
所述下封头组件还包括:
第二导热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板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加热片和第二冷却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第一冷却板的端部设置第一导热块,便于第一加热片的快速导热,第二冷却板的端部设置第二导热块,便于第二加热片的快速导热,第一导热块和第二导热块的配合传导,能有效均匀封装时的热量分布,同时也可以增强封装位置的热扩散能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第一驱动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密封壳体固定连接;
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以及
第一滑台,一侧与所述下密封壳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滑台沿所述第一导轨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通过与下密封壳体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杆,从而该第一电机可以带动下密封壳体通过第一滑台沿第一导轨滑动,而下封头组件和夹具均设置于下密封壳体上,从而该下封头组件可以随着下密封壳体沿第一导轨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第二电机;
安装板,用于安装第二电机;
第二驱动杆,其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密封壳体固定连接;以及
导杆,沿第二方向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安装座之间,其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密封壳体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上密封壳体沿导杆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驱动杆可以带动上密封壳体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导杆移动,且由于上密封壳体内设置有上封头组件和缓冲机构,从而第二电机可以通过带动上密封壳体沿第二方向的导杆移动,进而该第二电机可以带动上封头组件和缓冲机构沿第二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锂电池封装装置还包括:
摄像机,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用于检测所述上密封壳体和所述下密封壳体移动的位置;以及
补光板,设置于安装座的另一端,为所述摄像机补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摄像机,可以确保上密封壳体和下密封壳体下降时位置的准确性;采用补光板,主要为摄像机补光,便于进一步确保上密封壳体和下密封壳体的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锂电池封装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上封头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之间设置缓冲机构,第二驱动组件朝向下封头组件运动过程中带动缓冲机构移动,进而带动上封头组件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第二驱动组件与上封头组件直接接触发生形变。且该缓冲机构朝向第二驱动组件的一侧可受压变形,避免了上封头组件朝向第二驱动组件的一侧受压变形,进而避免了第二驱动组件与上封头组件的长时间的接触导致整个上封头组件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锂电池封装装置去除上密封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锂电池封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封装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机构和上封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封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封装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封装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封装装置的封装过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封装装置的封装过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下封头组件;11-第二冷却管;12-第二冷却板;13-第二加热片;14-第二导热块;15-支撑块;2-上封头组件;21-第一冷却管;22-第一冷却板;23-第一加热片;24-第一导热块;3-第一驱动组件;30-第一方向;31-第一电机;32-第一驱动杆;33-第一导轨;34-第一滑台;35-导轨安装块;4-第二驱动组件;40-第二方向;41-第二电机;42-安装板;43-第二驱动杆;44-导杆;45-导杆连接件;5-缓冲机构;51-缓冲件;52-复位件;53-启动管;6-安装座;71-上密封壳体;710-通孔;72-下密封壳体;73-夹具;81-摄像机;811-摄像头;812-支撑板;82-补光板;83-电芯刺刀;9-待封装锂电池;91-电芯;92-电极;93-铝塑膜;94-第一虚线;95-顶封区;96-侧封区;97-第一封区;98-第二封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7,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封装装置进行说明。该锂电池封装装置,用于封装待封装锂电池,其包括下封头组件1、第一驱动组件3、上封头组件2以及第二驱动组件4。其中,第一驱动组件3用于驱动下封头组件1和待封装锂电池9沿第一方向30往复运动。第二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上封头组件2沿与第一方向30垂直的第二方向40做往复运动。上封头组件2与下封头组件1间隔设置,且上封头组件2和下封头组件1用于对待封装锂电池9的待封装部位进行加热封装。
进一步地,该锂电池封装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驱动组件4与上封头组件2之间的缓冲机构5,上封头组件2设置于缓冲机构5朝向下封头组件1的一侧,缓冲机构5至少朝向第二驱动组件4的一侧可受压变形。其工作原理如下:
例如第一方向30为x轴的方向,第二方向40为y轴的方向,首先将该待封装锂电池9的待封装侧靠近下封头组件1放置,第一驱动组件3驱动下封头组件1和待封装锂电池9沿第一方向30移动,当下封头组件1移动至与上封头组件2对应的位置时,第一驱动组件3停止工作,随后驱动第二驱动组件4带动上封头组件2沿第二方向40朝下封头组件1的方向移动,上封头组件2与下封头组件1配合对待封装锂电池9的待封装侧的铝塑膜93进行热封。其中,第二驱动组件4在移动过程中,首先与缓冲机构5接触,从而使得缓冲机构5朝向第二驱动组件4的一侧受压变形,随着长时间的接触,整个缓冲机构5可发生变形,并带动与缓冲机构5连接的上封装组件2朝向下封头组件1移动,第二驱动组件组4与缓冲机构5接触的时候,力是渐变的过程,该缓冲机构5受压变形能够吸收一部分的作用力,避免第二驱动组件4对上封头组件2朝向第二驱动组件4的一侧直接冲击,导致上封头组件2发生过大的变形。
本申请提供的锂电池封装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上封头组件2与第二驱动组件4之间设置缓冲机构5,第二驱动组件4朝向下封头组件1运动过程中带动缓冲机构5移动,进而带动上封头组件2移动,从而能够避免第二驱动组件4与上封头组件2直接接触发生形变。且该缓冲机构5朝向第二驱动组件4的一侧可受压变形,避免了上封头组件2朝向第二驱动组件4的一侧受压变形,进而避免了第二驱动组件4与上封头组件2的长时间的接触导致整个上封头组件2变形。
以下基于不同的缓冲机构5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具体参见图1及图4,缓冲机构5包括缓冲件51、复位件52以及启动管53。该缓冲件51靠近第二驱动组件4设置,用于与第二驱动组件4抵接以缓冲;复位件52与上封头组件2贴合连接,并在复位件5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缓冲件51的气袋槽(图中未示出),该气袋槽通过通入气体,使得位于气袋槽内的缓冲件51逐渐上升;启动管53穿设于复位件52并与气袋槽连通,通过该启动管53通入将外部气体到该气袋槽内。
缓冲件51可以受压变形,提供了一定的缓冲能力,避免了第二驱动组件4对上封头组件2直接碰撞而变形,将缓冲件51放置于复位件52的气袋槽内,该气袋槽为开设于复位件52上的凹槽,通过在气袋槽的槽壁连接启动管53,并通过该启动管53将外部的气体导入气袋槽内,使得缓冲件51逐步上升,以使得该缓冲件51复位,同时也可以增加该缓冲件51的缓冲能力,即可以在第二驱动组件4冲击缓冲件52的同时,往气袋槽内通气,以增加缓冲件52的缓冲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件51为长方体结构的多孔件,相对应地,复位件52上开设有长方形形状的气袋槽。该缓冲件51可以采用聚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聚苯乙烯材料或者聚安酯材料。
实施例二:
与上述缓冲机构5的区别在于,该缓冲机构5为弹性件,即可以缓冲又有较好的回弹能力。相比于上述的的缓冲机构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比较低。
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可以是弹簧,弹簧的靠近第二驱动组件4的一端用于与第二驱动组件4抵接,弹簧的靠近上封头组件2的一端与上封头组件2固定连接,如穿设于上封头组件2内。例如该弹性件可以是高密集度的弹簧组合在一起,有较好的回弹能力,通过压缩以储存能量,即吸收第二驱动组件4冲击的能量。
实施例三:
与上述弹簧的缓冲机构5的区别在于,该缓冲机构5为弹片,弹片的靠近第二驱动组件4的一端用于与第二驱动组件4抵接,弹片的靠近上封头组件2的一端与上封头组件2固定连接,如穿设于上封头组件2内。具体地,在上封头组件2和第二驱动组件4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片,多个弹片分别与上封头组件2连接,当第二驱动组件4带动弹片沿第二方向40运动,进而带动上封头组件2沿第二方向40移动,弹片弯曲,通过储存形变能以提供缓冲能力,即可以吸收第二驱动组件4冲击的能量。相比于弹簧类的弹性件,采用弹片类的弹性件,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见图1、图2及图9,该锂电池密封装置还包括安装座6、夹具73、下密封壳体72和上密封壳体71。其中,夹具73靠近下封头组件1设置,用于夹持待封装锂电池9。下密封壳体72设置于安装座6上,下封头组件1和夹具73均设置于下密封壳体72内侧,第一驱动组件3与下密封壳体72外侧固定连接。上密封壳体71设置于缓冲机构5与第二驱动组件4之间,且该上密封壳体71与第二驱动组件4固定连接,缓冲机构5和上封头组件2设置于上密封壳体71内侧,该上密封壳体71与第二驱动组件4固定连接,上密封壳体71与下密封壳体72盖合形成密封结构。
通过在上密封壳体71内开设有上密封槽,下密封壳体72对应上密封槽的位置开设有下密封槽,上密封壳体71与下密封壳体72盖合形成密封结构,即上密封槽和下密封槽围合形成密封结构,上密封壳体71上开设有便于抽真空的通孔710,该通孔710与上密封槽贯通,通过该通孔710便于抽真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3、图4及图5,上封头组件2包括第一冷却板22和第一加热片23。第一冷却板22设置于上密封壳体71内,且靠近第二驱动组件4设置,第一加热片23设置于第一冷却板22的朝下封头组件1的一侧。
下封头组件1包括第二冷却板12和第二加热片13,该第二冷却板12设置于下密封壳体72内,第二加热片13设置于第二冷却板12的朝向第一加热片23的一侧。
其中,第一加热片23和第二加热片13均为镍铬加热片。其中,相比于黄铜材料的加热片,镍铬加热片在高温环境中的强度高,长期高温运行下不易变形,不易改变结构,且镍铬加热片的常温塑性较好,变形后的修复较为简单。并且该镍铬加热片的预热时间短,无需持续加热,能耗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见图3、图4及图5,上封头组件2还包括依次穿过第一冷却板22和上密封壳体71的第一冷却管21,通过在第一冷却管21中通入冷却水或者是其他冷却的液体以交换热量,便于第一加热片23的快速冷却。
下封头组件1还包括依次穿过第二冷却板12和下密封壳体72的第二冷却管11,通过在第二冷却管11中通入冷却水或者其他冷却的液体以交换热量,便于第二加热片13的快速冷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4及图5,上封头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冷却板22的端部的第一导热块24,该第一导热块24分别与第一加热片23和第一冷却板21连接,便于该第一加热片23的快速导热;下封头组件1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冷却板12的端部的第二导热块14,该第二导热块14分别与第二加热片13和第二冷却板12连接,便于该第二加热片13的快速导热。
具体的,第一导热块2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冷却板22的两端,第二导热块1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二冷却板12的两端。第一加热片23和第二加热片13配合后,第一导热块24和第二导热块14的配合传导,能有效均匀封装时的热量分布,提高封装的均匀性,减少热辐射区域所占比例,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封装位置的热扩散能力,当待封装锂电池9产热时,也可协助待封装锂电池9将热迅速扩散至环境中,以减少热在待封装锂电池9中的积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封装后的锂电池的安全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下封头组件1还包括用于支撑第二冷却板12的支撑块15,该支撑块15设置于下密封壳体72内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见图2及图3,第一驱动组件3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驱动杆32、第一导轨33以及第一滑台34。其中,第一电机31设置于安装座6上,第一驱动杆32的一端与第一电机31连接,该第一驱动杆32的另一端与下密封壳体72固定连接。第一导轨33沿第一方向30设置于安装座6上,第一滑台34的一侧与下密封壳体72固定连接,第一滑台34的另一侧与第一导轨33滑动连接,进而第一电机31可以驱动第一滑台34沿第一导轨33滑动。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电机31驱动第一驱动杆32移动,从而带动与第一驱动杆32连接的下密封壳体72移动。由于第一滑台34与下密封壳体72固定连接,而第一滑台34与第一导轨33滑动连接,从而第一电机31可以驱动下密封壳体72沿第一导轨33做往复运动。由于下封头组件1和夹具73设置于下密封壳体72内侧,进而可以随着下密封壳体72沿第一导轨33做往复运动。
优选地,安装座6上还设有导轨安装块35,该第一导轨33设置于导轨安装块35上,该第一导轨33的数量为两条,分别沿第一方向30延伸,便于下密封壳体72稳定的滑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参见图1及图3,第二驱动组件4包括第二电机41、安装板42、第二驱动杆43以及导杆44。其中,该安装板42用于安装第二电机41,第二驱动杆43的一端与第二电机41连接,第二驱动杆43的另一端穿过安装板42与上密封壳体71固定连接,导杆44沿第二方向40连接于安装板42与安装座6之间,即导杆44的一端与安装板42连接,导杆44的另一端穿过上密封壳体71与安装座6固定连接。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第二电机41驱动第二驱动杆43,从而带动上密封壳体71往复运动。而上密封壳体71套设于导杆44上,从而使得该上密封壳体71沿导杆44做往复运动。且由于上密封壳体71内设置有缓冲机构5和上封头组件2,缓冲机构5与上封头组件2连接,上封头组件2通过上封头组件2中的第一冷却管21与上密封壳体71连接,从而第二电机41能够带动缓冲机构5和上封头组件2沿第二方向40做往复运动。
优选地,上密封壳体71通过导杆连接件45套设于导杆44上,该导杆连接件45为橡胶件,可以避免上密封壳体71在移动过程中摩擦导杆44,从而影响导杆44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2,该锂电池封装装置还包括摄像机81和补光板82,其中,摄像机81设置于安装座6的一端,用于检测上密封壳体71和下密封壳体72移动的位置。补光板83设置于安装座6的另一端,即远离摄像机81设置,用于为摄像机81补光。通过设置摄像机81,可以确保上密封壳体71和下密封壳体72下降时位置的准确性,便于上封头组件2和下封头组件1的精确封装。具体地,该摄像机81包括摄像头811和用于安装摄像头811的支撑板812,该摄像机81的数量为两个,分布于安装座6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摄像头811为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成像摄像头811,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成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像来修改图像。ccd由许多感光单位组成,通常以百万像素为单位。当ccd表面受到光线照射时,每个感光单位会将电荷反映在组件上,所有的感光单位所产生的信号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2,锂电池封装装置还包括对应下封头组件1的位置设置的电芯刺刀83,该电芯刺刀83用于刺破电芯气袋。
上述的锂电池封装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具体参见图6及图7,首先,参见图6,将卷绕好的带有电极92的电芯91放到铝塑膜93中冲好的槽里,然后沿第一虚线94的位置将铝塑膜93对折后,形成待封装锂电池9;进一步参见图7,该待封装锂电池9需要封装的位置包括顶封区95、侧封区96、第一封区97与第二封区98。随后参见图10,将该待封装锂电池9夹持于夹具73内,并将上述待封区依次放置于下封头组件1上,例如先将顶封区93对应放置于下封头组件1的第二加热片13上,封装时,上封头组件2和下封头组件1合拢压在铝塑膜93上,铝塑膜93的pp层就熔化黏结在一起,这样就封装好一个区域。
上封头组件2和下封头组件1的合拢过程如下:
进一步参见图8至图10,例如第一方向30为x轴的方向,第二方向40为y轴的方向,首先启动第一驱动组件3,第一驱动组件3沿第一方向30带动下封装壳体72移动至对应上密封壳体71的位置,进而带动下封头组件1移动至对应上封头组件2的位置;
随后第二驱动组件4运动,带动上密封壳体71沿第二方向40朝向下密封壳体72移动,同时带动上封头组件2沿第二方向40移动,上密封壳体71与下密封壳体72盖合形成密封结构时,上封头组件2中的第一加热片23压在铝塑膜93上并与下封头组件1中的第二加热片13合拢,此时,电芯刺刀83运动刺破待封装锂电池9的电芯气袋后返回,外部机构穿过上密封壳体71上的通孔710开始对密封结构进行真空抽气,抽气完成后,上封头组件2中的第一加热片23和下封头组件1中的第二加热片13加热对抽气完成后的待封装锂电池9进行封边。封好后,第二驱动组件4朝远离下密封壳体72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将封装好一边的锂电池从夹具73中取出,调整方向,再封装其他边。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