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间射频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通讯设备连接领域,btb(boardtoboard)指的是通讯设备中各功能平行pcb之间的互连,目前业界主要采用pogo-pin连接器进行连接,pogo-pin也称为弹簧针连接器、充电针连接器、探针式连接器等,是一种由针轴、弹簧、针管三个基本部件通过精密仪器铆压预压之后形成的结构。
公开号为cn109066156a的实用新型专利揭示了一种pogopin连接器,包括针管、外针轴、内针轴及弹性件,针管沿轴向设有开口的针管安装孔;针管安装孔穿设有外针轴;外针轴沿轴向设有朝向针管开口的外针轴安装孔;外针轴安装孔内穿设有内针轴;内针轴沿轴向设有朝向外针轴开口的内针轴安装孔,内针轴安装孔内穿有弹性件。该方案通过增加一分别与针管、外针轴连接的内针轴,增加了一个电流通道,从而将连接器的单通道变成了双通道。但是,该方案中,针管与外针轴之间的电接触点不稳定,因此不具备传输射频信号时的低互调特性,无法满足5g无线通信设备的要求。且该方案中,针管与外针轴之间的电接触点和机械限位点未实现分离,结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能优异的板间射频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间射频连接器,包括滑动导体、固定导体、弹性件和绝缘件,所述固定导体的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开口所在的一端定义为所述固定导体的开口端,所述滑动导体的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开口所在的一端定义为所述滑动导体的开口端;所述滑动导体的开口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朝向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底设置,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底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腔底相抵接,所述固定导体设置有电接触结构与限位结构,所述电接触结构抵接于所述滑动导体,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滑动导体配合,所述绝缘件包裹于所述固定导体外。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为自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向内凸伸的第一止位部,所述滑动导体设置有自其外壁向外凸伸的第二止位部,所述第一止位部与所述第二止位部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止位部设置于所述滑动导体的开口端的端部,所述第一止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导体的开口端设置有多个槽,所述槽沿所述固定导体的轴向延伸且延伸至所述固定导体的开口端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电接触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内壁上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固定导体的开口端的端部,或者所述凸出部靠近所述固定导体的开口端的端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绝缘件与所述固定导体之间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固定导体设置有自其外壁向外凸伸的倒刺结构,所述倒刺结构与所述绝缘件配合。
优选地,所述固定导体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加工而成,所述滑动导体采用金属材料加工而成。
优选地,所述滑动导体相对其开口端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二电路板,所述固定导体相对其开口端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滑动导体相对其开口端的另一端的外端面为外凸的圆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滑动导体和固定导体之间通过限位结构进行限位固定,通过电接触结构进行电接触,实现机械限位与电气接触相分离,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固定导体的开口端设置为开槽结构,开槽结构使得固定导体的开口端具有弹性,使得滑动导体在运动过程中与固定导体保持可靠电接触,保证了连接器整个工作行程的可靠电接触,从而具备传输射频信号时的低互调特性,满足5g无线通信设备的要求。
3、本实用新型加工效率高,组装简易,且成本较传统射频连接器有极大降幅,同时可实现较大的板间轴向配合容差,以及具备优异的低互调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板间射频连接器组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滑动导体,11、第二安装腔,20、固定导体,21、第一安装腔,22、槽,23、倒刺结构,30、弹性件,40、绝缘件,50、电接触结构/凸出部,61、第一止位部,62、第二止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板间射频连接器,包括滑动导体10、固定导体20、弹性件30和绝缘件40,绝缘件40设置有中心孔,固定导体20与滑动导体10设置在绝缘件40的中心孔内,固定导体20固定于绝缘件40内,滑动导体10通过弹性件30与固定导体20之间形成弹性连接。
固定导体20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一端开口的第一安装腔21,第一安装腔21的开口所在的一端定义为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即图1中固定导体20的上端),第一安装腔21自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向相对的另一端(即图1中固定导体20的下端)轴向延伸,第一安装腔21用于供滑动导体10插入。固定导体20的所述另一端为封闭端,可通过焊接工艺或其他工艺固定于第一电路板(图未示),固定导体20与第一电路板之间形成压力电接触。另外,实施时,固定导体20由弹性金属材料(如铍铜或磷青铜)加工而成,表面可具有镀层(如镀金)。
滑动导体10插入到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内,滑动导体10的开口端朝向第一安装腔21的腔底设置。具体地,滑动导体10内部沿其轴向设置有一端开口的第二安装腔11,第二安装腔11的开口所在的一端定义为滑动导体10的开口端(即图1中滑动导体10的下端),第二安装腔11自滑动导体10的开口端向相对的另一端(即图1中滑动导体10的上端)轴向延伸。滑动导体10的所述另一端为封闭端,封闭端的外端面为外凸的圆弧面,滑动导体10的封闭端可通过焊接工艺或其他工艺固定于第二电路板(图未示),滑动导体10与第二电路板之间形成压力电接触。另外,实施时,滑动导体10由金属材料(如黄铜)加工而成,表面可具有镀层(如镀金)。
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的内壁上设置有电接触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电接触结构为设置于第一安装腔的内壁上的凸出部50,即,固定导体20设置有自其第一安装腔的内壁向内凸伸的凸出部50,凸出部50设置于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的端部,或者靠近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的端部设置。如图1所示,当滑动导体10与固定导体20组装完成且处于初始状态时,凸出部50与滑动导体10的外壁电连接。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为开槽结构,开槽结构使得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保证滑动导体10在相对固定导体20滑动时,在整个工作行程内,凸出部50始终与滑动导体10的外壁可靠电接触。具体地,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设置有多个槽22,多个槽22周向均匀分布于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每个槽22沿固定导体20的轴向延伸且一直延伸至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的端部,多个槽22将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分为多个部分。
固定导体20还设置有用于对滑动导体10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即,滑动导体10自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插入后通过该限位结构限位固定于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内,防止滑动导体10脱离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为第一止位部61,其中,第一止位部61设置于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的内壁上,由第一安装腔21的内壁向内凸伸形成,具体设置于第一安装腔21的内壁的中部。滑动导体10包括自其外壁向外凸伸形成的第二止位部62,第二止位部62具体设置于滑动导体10的开口端的端部。滑动导体10插入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后通过第二止位部62与第一止位部61配合形成机械限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导体20和滑动导体10之间也可以用其他的限位结构实现限位,不限于这里的第一止位部和第二止位部相配合的结构。
弹性件30的一端位于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内,且与第一安装腔21的腔底相抵接,另一端位于滑动导体10的第二安装腔11内,且与第二安装腔11的腔底相抵接。弹性件30的外径与第二安装腔11的内径大致相等,这样,第二安装腔11不仅起到容纳弹性件30的作用,而且还对弹性件30的伸缩起到导向作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0为弹簧,弹簧30在未压缩状态下,滑动导体10的第二止位部62配合于固定导体20的第一止位部61处;滑动导体10自固定导体20的第一止位部61向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的腔底滑动过程中,弹簧30被压缩,弹簧30被压缩后提供滑动导体10反向运动的弹力。滑动导体10在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内能实现较大滑动距离,从而使得该板间射频连接器能满足一定距离范围内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配合。
滑动导体10和固定导体20之间设置相独立的电接触结构50和限位结构,实现滑动导体10和固定导体20机械限位与电气接触的相分离,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障了产品的低互调性能,满足5g无线通信设备的要求。
绝缘件40包裹于固定导体20外,用于限制固定导体20的开口端在滑动导体10受侧向力时外扩,进一步提升固定导体20和滑动导体10之间的电接触可靠性,保证产品的低互调性能。本实施例中,绝缘件40与固定导体20之间过盈配合,固定导体20设置有自其外壁向外凸伸的倒刺结构23,该倒刺结构23固定于绝缘件40的中心孔的内壁,从而使得绝缘件40稳定的固定于固定导体20外。绝缘件40可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进行批量生产,实现低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导体20的第一安装腔21和/或滑动导体10的第二安装腔11与弹性件30之间还可以增设绝缘套筒部件(图未示)等。且滑动导体10和固定导体20的结构也不限于上述所揭示的。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板间射频连接器,以满足通信设备发展所需的低成本、易组装、同时又能保证优异的低互调性能的板间射频连接器需求。本实用新型的板间射频连接器可用于无线网络站点设备建设,实现射频信号的传输,尤其适用于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或射频拉远单元中的板间射频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