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以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94503发布日期:2020-08-25 19:35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以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点在于汽车的动力来源即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电芯注液是生产制备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工序之一。

由于芯内部由于注液泵和电解液均为液体,而且全程注液过程中都是采用气压装置,很容易使气体混杂于电解液中,从而产生气泡,这对后续电池在后续工序中的影响很大,尤其对电芯后续的浸润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电芯的循环寿命等因素。因此如何在电芯注液生产中防止气泡的产生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电芯的注液过程中产生气泡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所述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包括第一注液杯和第二注液杯,所述第一注液杯用于接收外界输送来的电解液,所述第二注液杯用于对电芯进行注液,所述第一注液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注液管,其中,所述第一注液管伸入到所述第二注液杯中且所述第一注液管的管口朝向所述第二注液杯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一注液管喷出的所述电解液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注液杯的内壁流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注液杯包括大径部和在下方连接所述大径部的渐缩部,所述大径部的内壁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渐缩部的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渐缩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向电芯注液的第二注液管,所述第一注液管沿斜向下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注液管喷出的所述电解液能够沿着所述大径部的内壁向下流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注液管的底端形成有电芯注液头,所述电芯注液头的内径小于第二注液管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注液杯的底部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注液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注液杯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注液口,所述第一注液口对准所述第二注液杯的开口的中心,多个所述第一注液管与所述第一注液口连通且均匀地围绕所述第一注液口设置。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注液管的末端和所述第二注液杯的内壁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二注液杯位于所述第一注液杯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对电芯注液的装置,所述用于对电芯注液的装置包括电解液供应机构和如上所述的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所述电解液供应机构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注液杯,以向所述第一注液杯提供电解液。

优选地,所述电解液供应机构包括注液泵和连接所述注液泵的注液管道,所述第一注液杯流体连通所述注液管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注液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注液管道,以使所述第一注液管能够在所述第二注液杯的内壁的整个周向上喷出所述电解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注液杯中的电解液能够通过第一注液管喷出到第二注液杯的内壁上,电解液进一步沿着第二注液杯的内壁流动,并最终从第二注液杯流出从而注入到电芯中,由于电解液沿着第二注液杯的内壁流动,能够避免过多的空气进入电解液中,且第一注液管伸入到第二注液杯中并且朝着第二注液杯设置,使得电解液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较短,也能够避免过多的空气进入电解液中,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能够避免过多的空气溶解到电解液中,有效避免电芯注液过程中产生气泡。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对电芯注液的装置向电芯进行注液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注液杯11-第一注液管

20-第二注液杯21-第二注液管22-电芯注液头

30-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所述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包括第一注液杯10和第二注液杯20,所述第一注液杯10用于接收外界输送来的电解液,所述第二注液杯20用于对电芯30进行注液,所述第一注液杯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注液管11,其中,所述第一注液管11伸入到所述第二注液杯20中且所述第一注液管11的管口朝向所述第二注液杯20的内壁,以使所述第一注液管11喷出的所述电解液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注液杯20的内壁流动。

如图1所示,第一注液杯10中的电解液能够通过第一注液管11喷出到第二注液杯10的内壁上,电解液进一步沿着第二注液杯20的内壁流动,并最终从第二注液杯20流出从而注入到电芯中,由于电解液沿着第二注液杯20的内壁流动,能够避免过多的空气进入电解液中,且第一注液管11伸入到第二注液杯20中并且朝着第二注液杯20设置,使得电解液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较短,也能够避免过多的空气进入电解液中,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能够避免过多的空气溶解到电解液中,有效避免电芯注液过程中产生气泡。

第一注液杯10和第二注液杯20可以选用适当的结构,如图1所示,第一注液杯10位于第二注液杯20的上方,第一注液杯10的底部形成有第一注液口,图1示出了两个第一注液管11与第一注液口连通,且两个第一注液管11相对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更多个第一注液管11,多个第一注液管11均匀地围绕第一注液口设置,使得喷出的电解液可以均匀地分布在第二注液杯20的内壁上,更进一步地,各个第一注液管11距离第二注液杯20的内壁的距离也应该保持相等,更利于电解液在第二注液杯20的内壁上的均匀分布。

其中,第二注液杯20包括顶部的大径部,该大径部为直筒状并沿竖直方向设置,大径部的下方连通有渐缩部,渐缩部的内径向下逐渐减小,渐缩部的底端连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注液管21,第一注液杯10的第一注液管11倾斜向下设置,使得第一注液管11喷出的电解液能够喷出到大径部的内壁上,在重力的作用下,电解液沿着大径部的内壁向下流动,进入渐缩部的内壁并最终进入第二注液管21中。第二注液管21的末端进一步连通有电芯注液头22,电芯注液头22的外径小于第二注液管21的外径以便于向电芯30注液。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对电芯注液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电解液供应机构和如上项所述的用于对电芯注液的结构,所述电解液供应机构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注液杯10,以向所述第一注液杯10提供电解液。

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解液供应机构包括注液泵40和连接注液泵40的注液管道50,第一注液杯10流体连通所述注液管道50,注液泵40提供动力从而使得电解液进入到第一注液杯10中。

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第一注液杯10可转动地连接注液管道50,在第一注液管11喷出电解液的时候转动第一注液杯10,能够使得第一注液管10喷出的电解液接触到第二注液杯20的大径部的内壁的整个周向,从而对第二注液杯20进行清洗,比如说在更换电解液型号时,可以转动第一注液杯从而用新型号的电解液对第二注液杯进行冲洗,能够有效防止局部清洗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其中,第一注液杯10和注液管道50之间的旋转结构可以利用操作人员手动操作来使得第一注液杯10转动,也可以利用电机来进行驱动,通过开启和关闭电机来控制第一注液杯10的转动。

本申请提供用于对电芯注液的装置能够有效防止在对电芯的注液过程中产生气泡,且在设备需要清洁时,可以利用少量的电解液对第二注液杯进行清洗,减少电解液的浪费。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